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慧  施蔡雷  贾秀英 《生态学报》2012,32(13):4199-4206
重金属镉对精巢发育、呼吸及神经系统信号转导等途径均有不良影响,被认为是造成两栖动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有关镉对精巢损伤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通过对镉暴露后的黑斑蛙精巢活性氧自由基(ROS)、蛋白质羰基(PCO)以及DNA蛋白质交联(DPC)等指标的系统分析,探讨了镉对精巢毒害的分子作用机理。随镉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精巢细胞线粒体ROS随镉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5、1.0 mg/L镉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巢组织PCO和DPC也随镉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且均呈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镉诱导机体产生ROS,进而导致蛋白质氧化损伤以及DNA损伤,说明精巢组织ROS的产生是镉致雄性生殖毒效应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能介导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影响宿主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衣原体为细胞内寄生菌,其感染过程会导致ROS的表达水平增加,ROS可介导多种信号通路,通过氧化修饰蛋白、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影响衣原体的生长与繁殖。对RO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镉毒害下植物氧化胁迫发生及其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活性氧(ROS)过量积累引起的氧化胁迫,是Cd毒害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围绕Cd胁迫引起的ROS积累及清除过程,重点阐述介导上述过程的一些信号调控物质包括一氧化氮(NO)、钙(Ca)、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变化及其在缓解Cd诱导的氧化胁迫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植物抗Cd胁迫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脱落酸诱导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权宏  施和平  李玲 《植物学通报》2003,20(6):664-670
气孔保卫细胞是单个细胞水平研究ABA信号转导机制的一个模式系统。脱落酸(ABA)通过对保卫细胞生理生化状态、胞质Ca^2 浓度及其离子通道调节诱导气孔关闭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的因素有:ROS、IP3、cADPR、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等。  相似文献   

5.
气孔保卫细胞是单个细胞水平研究ABA信号转导机制的一 个模式系统。脱落酸(ABA)通过对保卫细胞生理生化状态、胞质Ca2+浓度及其离子通道调节诱导气孔关闭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的因素有:ROS、IP3、cADPR、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等。  相似文献   

6.
细菌响应过量活性氧的存活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指基态氧分子获取电子后形成的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物质。有氧呼吸电子传递链产生的内源ROS能维持细菌正常生理活性,而由消毒、抗生素和物理场等处理产生的外源ROS会随着处理时间和强度增加而累积产生。过量ROS会给细菌带来氧化压力,导致氧化损伤,甚至影响其活性。本文综述了过量ROS诱导细菌氧化应激反应并以非芽胞状态存活,阐述过量ROS与特殊状态的形成、复苏或修复甚至死亡过程的关联性,以期为有效控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炎症反应过程中有效控制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iric oxide,NO)的过度分泌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对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和巨噬细胞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检测了以5,8-二甲氧基-1,4-萘醌(5,8-dimethoxy-1,4-naphthoquinone,DMNQ)为中间体,通过有机合成反应获得的6种新萘醌类衍生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和细胞内ROS水平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在6种新合成的化合物中,2-环戊氨基-5,8-二甲氧基-1,4-萘醌具有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NO分泌和细胞内ROS水平的效果,同时不影响细胞的吞噬能力。另外,通过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分析发现,#6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ROS依赖性的ERK和JNK磷酸化水平,最终发挥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和i NOS蛋白质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最近几年对真核转录调节因子和DNA的结构与机能研究,概述了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介导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论述了转录因于之间、转录因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在真核基因转录调节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线粒体能敏感地感受机体内氧浓度的变化,缺氧时会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正常功能,抑制ATP生成,产生大量活性氧(ROS)。ROS蓄积导致氧化损伤细胞内脂质、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线粒体肿胀,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释放细胞色素C等促凋亡因子,最终严重影响细胞的存活。因此这些功能异常或受损线粒体是缺氧应激状态下细胞是否存活的危险因素,及时清除这些线粒体,对维持线粒体质量、数量及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自噬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适应缺氧的一种防御性代谢过程,它通过自噬途径选择性清除损伤、衰老和过量产生ROS的线粒体,促进线粒体更新和循环利用,确保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稳定,保护缺氧应激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氧条件下发生过程、参与相关蛋白及调节机制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干旱、盐害以及极端温度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植物在遭受胁迫时,活性氧的快速积累导致胞内氧化还原稳态被打破,进一步诱导产生次级氧化胁迫损伤。除了初级非生物胁迫胁迫信号外,植物细胞也需要产生一系列的次级氧化胁迫信号。氧化还原信号的感知与传递在植物氧化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化学基础是功能蛋白质发生的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分别又由多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小分子介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氧化还原信号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研究植物氧化胁迫应答及氧化还原信号转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