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茶树(Camelliasinensis(Linn.)Kuntze)枝上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茶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amelliae).该属在阔叶树寄主上为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藏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在安徽黄山南方铁杉(TsugatchekiangensisFlous)针叶上发现的小鞋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黄山小鞋孢盘菌(SoleelahuangshanensisC.L.Hou&H.S.Cao)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并对其相近的各进行了讨论,模式标本保藏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南方铁杉上斑痣盘菌科一新种—铁杉小双梭孢盘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4.
林英任 《菌物学报》1994,13(Z1):19-21
本文报道发生在蕨类植物芒其上的斑痣盘菌目一新种,即异常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anomala Y. R. Lin)。该种以其略呈三、二纺锤形至近线形的子囊孢子,明显区别于小双梭孢盘菌属的其它成员。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从我国南部地区针叶树上采集的斑痣盘菌,共5属9种。其中小双梭孢盘菌属(Bifusella v.Hhn.)是我国新记录属;杉生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unninghamiicolaKorf & Ogimi)和落叶松散斑壳(Lophodermium laricinum Duby)为国内新记录种。对新记录属、种作了简要记述,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地理新分布和生态习性,并对一些种的同物异名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在安徽黄山南方铁杉(Tsugatchekiangensisflous)针叶上发现的小鞋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黄山小鞋孢盘菌(SoleellahuangshanensisC.L.Hou&H.S.Cao)。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并对其相近的种进行了讨论。模式标本保藏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 Flous)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tsugae H.S.Cao et C.L.Hou)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8.
葡萄孢盘菌属一新种——蚕豆葡萄孢的有性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葡萄孢盘菌属的一个新种:蚕豆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abae Lu et T.H.Wu sp.nov.)即蚕豆葡萄孢的有性阶段;并报道了新种子囊盘形成过程;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葡萄孢盘菌属的一个新种: 蚕豆葡萄孢盘菌 (Botryotinia fabae Luet T.H.Wu sp.nov.)即蚕豆葡萄孢的有性阶段;并报道了新种子囊盘形成过程;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0.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02,21(4):475-479
以我国已故著名菌物学家邓叔群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粒毛盘菌属和兰伯特盘菌属新种各一个,即邓氏粒毛盘菌Lachnum tengii和邓氏兰伯特盘菌Lambertella tengii被描述;我国新记录种两个,即长孢白毛盘菌Albotricha longispora和米氏布博维盘菌Boubovia micholsonii被报道;同时对我国历史上记载为Lachnellula fuckelii的真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和订正。  相似文献   

11.
刘美华  彭红卫 《真菌学报》1996,15(2):98-100
本文报道在我国贵州省发现的一个盾盘菌属新种。此新种具有独特的球形子囊孢子,与该属中目前已知的球孢种类截然不同,故命名为中国盾盘菌Scutellinia sinensis M.H.Liu。根据Schumacher的分类系统,此新种应归属于盾盘菌属Scutellinia中的列氏亚属Subg.Legalia。列氏组Sect.Legalia,列氏系Ser.Lgalia。与此新种近似的种是沼生盾盘菌S.pa  相似文献   

12.
庄文颖 《菌物系统》2002,21(4):475-479
以我国已故著名菌物学家邓叔群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粒毛盘菌属和兰伯特盘菌新种各一个,即邓氏粒毛盘菌Lachnum tengii和邓氏兰伯特盘菌Lambertella tengii被描述;我国新记录种两个,即长孢白毛盘菌Albotricha longispora和米氏布博维盘菌Boubovia micholsonii被报道。同时对我国历史上记载为Lachnellula fuckelii的真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和订正。  相似文献   

13.
紫盘菌属Smardaea是Svrcek(1969)在Ascobolus amethystinusPhill.基础上建立的。其主要特征为:子囊非淀粉质,孢子椭圆形,具纹饰,囊盘被组织明显紫色,2层,内层交错丝组织型,外层球胞组织型至角胞组织型。本属成员以前在我国未见报道。作者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盘菌区系过程中发现本属2个种,一个为紫色紫盘菌S.purpurea Dissing;另一个为新种,命名为小孢紫盘菌S.microspora sp.nov。本新种与本属其它3个种的区别主要在于较小的子囊孢子,低的表面纹饰。  相似文献   

14.
刘美华 《菌物系统》1998,17(3):218-222
本文报道我国盘菌属中两个具有绣球样子囊果的种。一个是新种贵州盘菌(PezizaguizhouensisM.H.Liu)另一个是国内新记录种希氏盘菌(Pezizashearii(Gikey)Korf)。文中对新种作了拉丁描述并附图,描述了新记录种并附图,还为该属中具绣球样子实体的已知种提供了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的主模式保藏在HMAS,等模式保藏于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防疫站标本室(GZAS)。  相似文献   

15.
紫盘菌属Smardaea是Svrcek(1969)在Ascobolus amethystinusPhill.基础上建立的。其主要特征为:子囊非淀粉质,孢子椭圆形,具纹饰,囊盘被组织明显紫色,2层,内层交错丝组织型,外层球胞组织型至角胞组织型。本属成员以前在我国未见报道。作者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盘菌区系过程中发现本属2个种,一个为紫色紫盘菌S.purpurea Dissing;另一个为新种,命名为小孢紫盘菌S.microspora sp.nov。本新种与本属其它3个种的区别主要在于较小的子囊孢子,低的表面纹饰。  相似文献   

16.
庄文颖 《菌物学报》1993,12(Z1):13-24
本文对中国已记载的盾盘菌属成员名称做了分类和命名方面的评述,报道该属六个中国新记录种,须孢盘菌广西变型描述为新变型。  相似文献   

17.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两个寄生种,即生于茶树Camelliasinensis(L.)Kuntze枝梢上的硬湿皮盘菌新种HypoheliondurumY.R.Lin,C.L.Hou&S.J.Wangsp.nov.和生于青杄PiceawilsoniiMast.针叶上的线孢小沟盘菌新组合Lirulafiliformis(Darker)Y.R.Lin&S.J.Wangcomb.nov.。湿皮盘菌属HypohelionJohnston同时为中国新记录属。对此二种进行了汉文描述、图解和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特征简介。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8.
从18S rDNA序列初探散胞盘菌亚科属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散胞盘菌亚科Encoelioideae建于1932年,为盘菌纲Discomycetes锤舌菌目Leotiales锤舌菌科(广义)Leotiaceae的成员,它包括腐生、植物寄生、真菌上生的盘状子囊菌,现含18属,其中若干为单种属。传统分类从形态学角度将外囊盘表层细胞松散结合或者表面覆盖短的菌丝延伸物视为此亚科的主要特征,宏观上,其成员的共性表现为外囊盘被表面糠皮状、鳞屑状或霜状。迄今,学者们从未对散孢盘菌亚科这一性状是否反映属间亲缘关系进行过任何探讨,国际基因库中亦无此亚科的可利用序列。为了探明此性状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散胞盘菌亚科的属间亲缘关系,我们对此亚科中绿散胞盘菌Chlorencoelia、复柄盘菌属Cordierites、散胞盘菌属Encoelia、霍氏盘菌属Holwaya、拟爪毛盘菌属 Unguiculariopsis、以及丝绒盘菌属Velutarina代表种的18SrDNA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受实验材料所限,每属只获得了一个种的18SrDNA序列。为了分析和比较,还对同一科内锤舌菌亚科Leotioideae中绿杯菌属Chlorociboria一个种的相关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构建系统树的过程中,核盘菌科的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被选为外群;从基因库中调入属于同一个目的地舌菌科和锤舌菌亚科几个属的代表即胶鼓菌属Bulgaria、锤舌菌属Leotia、小舌菌属Microglossum、新胶鼓菌属Neobulgaria和地勺菌属Spathularia的序列;利用ClustalW和TreeView软件,构建出Neighbou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散孢盘菌亚科不是单源的,该亚科的成员与其他亚科或者其他科的物种一起形成四个系统演化分支。散胞盘菌亚科的Holwaya与另一亚科的Bulgaria(Leotiaceae,Leotioideae)聚在一起,具有95%的序列相似性和97.4%支持率(bootstrapvalue);此二属与Leotia(Leotiaceae,Leotioideae)和Microglossum(Geoglossaceae)组成姐妹群。散胞盘菌亚科Cordierites和Encoelia接近,支持率为93.6%;它们是Leotioideae中Chlorociboria和Neobulgaria两属的姐妹群。散胞盘菌亚科的Unguiculariopsis与Velutarina在一起,独立成为一个分支,支持率高达99.3%。Chlorencoelia与本研究所涉及的散胞盘菌亚科其他成员的关系都比较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散胞盘菌亚科很可能是多源的;但是,由于该亚科大多数属缺乏分子生物学证据,本研究结果只能作为推断。  相似文献   

19.
李伟  陈怀谷  李伟  张爱香  陈丽华  姜伟丽 《遗传》2007,29(9):1154-1160
利用公共的真菌基因组数据库资源, 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基因组中SSRs的结构类型、分布、丰度及最长序列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与已经研究过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等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中的SSR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基因组中的SSRs非常丰富, 分别为6 539和8 627个, 并且在结构类型和分布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相比, 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基因组中长重复的四、五、六核苷酸基序更为丰富, 从而使得这两种真菌具有更高的变异性。同时, 我们发现真菌基因组中SSRs的丰度与基因组的大小及GC含量没有必然的关系。文章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基因组中SSRs的丰度、出现频率及最长基序的分析为快速、便捷地设计多态性丰富的SSRs引物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链格孢属的2个新种: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上的臭椿链格孢(Alternaria ailanthi sp.nov.),寄生在桦木科(Betulaceae)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上的桦木链格孢(A.betulae sp.nov),2个新组合:豆链格孢[A.azuki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