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时代生态学本科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芬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4,23(2):189-191
结合现代生态学本科专业的特点和学科发展需求,对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设置、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效果以及课程考核办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科学地设置实验内容,优化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技术,积极有效地安排实验课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课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能,为新世纪生态科学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好奇心是研究和学习的动力,为了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尝试将"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实验与微生物的鉴定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实验中引发的好奇心、热情和兴趣通过鉴定自己分离的菌株而得以延伸,贯穿到整个学期的微生物学实验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主要的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而且,在这样的综合实验中,教学实验与科研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与就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岗位需求,保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课题组通过调研30余家就业单位微生物岗位实际,将课程原有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两大综合性实验项目,涵盖了食品微生物学全部基本实验技能。实践表明,两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展可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获得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4.
为了激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拓展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我们探索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教学法在该课程实验课的应用。实践证明微课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喜爱程度,并有利于学生提升学科成绩,同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生命科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独立于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基础实验课,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依托"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分子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多级别分层次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确立了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本校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了多级别的科研创新训练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学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以及微生物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需要, 对水处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高校,其教学基本遵循相同或相似的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经典教学模式,该模式不利于普通地方院校本科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根据微生物学科研项目思路的构建程序和微生物学实际应用的关键操作技术,以实验项目选择和实验项目顺序调整为突破口,优化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以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之初,学院就积极探索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锻炼了该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中学新课改下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从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及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入手,尝试建立一套适合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架构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为了实现该课程定位目标,达到课程的学习预期,我们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引入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即根据课程定位制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增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在教学实施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成预期学习产出,构建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尽管将OBE理念引入到教学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该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环境生态工程是一个设立较晚的新专业,其基本的教学体系和专业课程设计还有待摸索和完善。"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普遍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其授课内容和形式如何适应专业整体的培养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结合所在学校、学院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将融入海洋特色和生态学思想的"环境微生物学"作为载体,结合课上理论教学、学生课堂报告、课下专题培训和实验技能培养等形式,培养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创能力。这可为同专业开设"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也可以为其他院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科创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行业和不断变化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我校开展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除了培养学生获得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显性胜任力外,还注重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等隐性胜任力。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Microbiology - Loc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microbial biofilms developing in anthropogenic ecological niches of meat-processing plants using different raw materials (poultry, pork,...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海洋科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青年海洋微生物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反思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Six different commercial methods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ir efficiency in recovering high quantity/quality PCR compatible microbial DNA from an...  相似文献   

16.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应用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结合我校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以及建设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四方面,对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Microbiology - The composition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was studied for different species and varieties of agricultural gramineous plants (rye and wheat) grown in the soils contrasting...  相似文献   

18.
“医学微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的落实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主要实验材料是病原微生物,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本课程区别于其它实验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条件限制,我校以前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只能安排在不具备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普通实验室中进行,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使一部分内容不能正常进行,使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为解决这一矛盾,本研究通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实验室硬件条件升级改造以及对课程内容涉及的菌(毒)种及其配套软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具有北京大学医学特色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保证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条例的落实及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教研室建立了《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对免疫学相关学科的理解,使其能够胜任“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实用性强.紧密结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和人民健康需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强化学生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文章介绍了围绕医学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