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应用F(ab′)2—酶联吸附分析法检测大麦黄花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b′)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F(ab′)2-ELISA)成功地用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常规检测和诊断,其步骤是先用稀释1000-4000倍的抗血清F(ab′)2包被反应板,加待测样品和稀释1000倍的同种抗血清或IgG,然后再加入A蛋白碱性磷酸酯酶和底物,测定OD值。比较试验表明,ELIS稀释缓冲液加入1%小牛血清或1%全脂奶粉,BaYMV的测检灵敏度可提高达2.5-5.0ng/ml,病叶汁液检测终浓度为稀释1600-3200倍。我国BaYMV分离物与英国分离物的血清学性质完全一致。BaYMV在大麦病株中以叶部含量较高,茎中含量次之,根部测不出病毒。检测和诊断田间样品,即使有的样品已不断鲜,也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此方法也成功地用于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燕麦花叶病毒(OMV)和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等禾谷多粘菌传麦毒的检测,这5种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研究表明,除BaYMV和WYMV之间具有血清学关系以外,其余彼此均不反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F(ab′)2-ELISA和ISEM实验,结合病毒粒子长度测定,报道了江苏省如东县农科所大麦黄花病毒源(吕种盐辐矮早3)中除存在大麦花花叶病毒(BaYMV)外,还复合感染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这是我国BaMMV的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吸附电流技术(ISEM)可有效地检测腐汁液中的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马铃薯M病毒(PVM)和燕麦花叶病毒(OMV)。BYMV,PVM和OMV三种抗血清的适宜工作浓度和对铜网的适宜包被时间均为1000倍和1小时,对同源病毒的适宜捕获时间分别为4℃下2、2和8小时。PVM和OMV的病汁液检测灵敏度均为稀释4000倍,而BYMV病汁液稀释16000倍时还能检测到少量病毒料子。ISEM捕获法和修饰法的结果表明,这三种病毒之间无血清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低pH孵放法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样品中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 SINV)、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的灭活效果进行验证。方法以SINV、VSV、EMCV作为指示病毒,将3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的pH调至4.1±0.1,每批12瓶(3 mL/瓶),分别加入333μL指示病毒,25℃放置21 d灭活病毒,同时设置中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并于0 d、1 d、3 d、7 d、14 d、21 d取样测定剩余病毒滴度,验证低pH孵放法的病毒灭活效果。结果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样品经低pH孵放处理21 d后,SINV、VSV和EMCV等3种指示病毒残余病毒滴度均≤0.5 lgTCID_(50)/0.1 mL,灭活效果分别达到5.50~5.83、5.70~6.00和6.00~6.17 lgTCID_(50)/0.1 mL。结论采用低pH孵放法处理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中SINV、VSV、EMCV,病毒滴度下降值均>4 lgTCID_(50)/0.1 mL,灭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省烟台地区的小麦上发生一种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病毒病,感病小麦植株表现矮化褪绿和花叶症状.我们于1997年4月从病区采集感病小麦植株,进行了病毒种类鉴定.直接电镜观察发现有二种病毒粒子,一种粒子呈棒状,占大多数,其长度约为300nm和150nm; 另一种粒子呈线状,数量较少,长度为500nm~700nm.免疫电镜结果表明,棒状病毒粒子仅与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oil-borne wheat mosaic virus, SBWMV)抗血清反应,而不与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抗血清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t mosaic virus,WSSMV)抗血清反应;反之,线状病毒仅与WYMV、WSSMV抗血清反应,而不与SBWMV抗血清反应.用WYMV和SBWMV两种抗血清同时进行修饰时,线状病毒粒子和棒状病毒粒子均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6.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等初步确定从在厦门地区种植的表现为褪绿、褐色坏死斑症状的卡特兰(Cattleya)病株上分离的一个病毒分离物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ringspotvirus,ORSV)。通过摩擦接种6科27种(或品种)指示植物,结果其中4科8种(或品种)表现症状,与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理化性质试验表明稀释限点为5×10-5,致死温度为92℃~94℃,体外存活期超过3个月。提纯病毒为长约300nm,宽约18nm杆状粒体。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kDa。该分离物与ORSV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而与TMV抗血清反应微弱,认为该病毒为ORSV分离物。用纯化病毒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备出特异性抗血清,并通过Dot-ELISA法对厦门地区种植的兰花病株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瓜花叶病毒CP基因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黄瓜花叶病毒 (CMV)西番莲分离物的外壳蛋白 (CP)基因 ,通过BamHI SacI位点定向插入pET 2 2b( )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 1 (DE3)中 ,经IPTG诱导下 37℃培养 6h ,SDS PAGE电泳示表达蛋白分子质量为 31 8kDa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2 8 9%,表明该蛋白得到了高效表达。用冰冷的氯化钾溶液显色 ,用表达的特异蛋白质条带制备抗原 ,免疫家兔制备出病毒特异抗血清。采用ID 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为 1 0 -6;抗血清和CMV几个分离物均有特异反应 ,和TMV、菌体蛋白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 ;检测病毒灵敏度达 30ng ml,能够从稀释 31 2 5倍的感病植物汁液中检测出病毒  相似文献   

8.
齿兰环斑病毒的鉴定及其抗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等初步确定从在厦门地区种植的表现为褪绿、褐色坏死斑症状的卡特兰(Cattleya)病株上分离的一个病毒分离物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通过摩擦接种6科27种(或品种)指示植物,结果其中4科8种(或品种)表现症状,与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理化性质试验表明稀释限点为5×10-5,致死温度为92℃~94℃,体外存活期超过3个月.提纯病毒为长约300nm,宽约18nm杆状粒体.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kDa.该分离物与ORSV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而与TMV抗血清反应微弱,认为该病毒为ORSV分离物.用纯化病毒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备出特异性抗血清,并通过Dot-ELISA法对厦门地区种植的兰花病株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只感染小麦,感病植株幼叶表现为退绿到黄化的条斑,老叶表现为花叶和坏死。我们提纯各地分离物研究表明,病毒粒子呈线状,直径13~14nm,长度为200~1800nm,其中350~850nm的比例较高。病毒外壳由二种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和27kd的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粒子周围能均匀地“修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抗血清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抗血清,反应均很强烈。鉴于上述特性,认为本病害是由小麦棱条斑花叶病毒(WSSMV)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花椰菜花叶病毒(63-3毒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3年在新疆石河子的甘兰留种植株分离到的病毒(63—3),鉴定为花椰菜花叶病毒的一个毒株:致死温度75—80℃,体外存活期7一14_天,稀释限点1:3000一5000,寄主范围限于十字花科植物。甘兰上初呈明脉,后期病状隐蔽;花椰菜上是明脉;大白菜和萝卜上是明脉和枯纹。病毒是球状,直径50毫微米。挑蚜和甘蓝蚜可传病。 63—3(花椰菜花叶病毒),和新疆的孤丁一号(芜菁花叶病毒),新疆的萝卜环斑病毒(萝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之间无反应,三者之间也没有相互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