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现阶段最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被认为是高血压诱发的心室重塑和高血压心脏病的关键转折点。近年来研究报道,miRNA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靶器官损害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miRNA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发生、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为miRNA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调控作用和应用开发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  司海芹  胡红卫  韩淑杰 《蛇志》2004,16(1):33-35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造成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增加或粥样斑块、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目前被公认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的重要标记。本研究通过无创伤性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对其CCA-IMT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慢性肾病等相关靶器官损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一项测量红细胞变量宽度的指标,近年来研究证实RDW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RDW升高提示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说明RDW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潜在指标。本文对近年来RDW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脑卒中、肾损害及血管损害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RDW对相关疾病预防及治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邱伟虹 《蛇志》2013,25(2):210-212
当今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受到高血压病的困扰.在我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精神压力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3亿[1],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而长期高血压可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目前,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有效性相比西药有其独特优势,并且中药具有作用机制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较全面、临床疗效肯定的特点,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现就近年来中药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波动对于靶器官的损伤较高血压本身更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疾病。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与血压波动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血压波动性可造成内膜损伤和中膜层退行性变,从而在局部影响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还可通过免疫反应,炎性变化等全身因素造成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血压波动性在已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血压波动性的分类和测量方法,以及对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进行主动脉夹层与血压波动性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作为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不仅调控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和增殖,也在炎症反应、血管再生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OPN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细胞内信号途径,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存。大量实验证实,OPN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尤其是对于肿瘤细胞。但在有些细胞中,OPN对细胞命运的影响却恰恰相反。本文综述了OPN在不同条件下对细胞存活、活化和增殖,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多重作用及其作用途径,为进一步研究OPN对不同细胞作用的受体及其信号网络机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能使90%的患者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但实际高血压的控制率仍很低,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良。本文综述了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概念、现状及评估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应积极干预及加强健康教育,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高血压带来的靶器官损害,并进一步对寻求更准确、客观的用药依从性评估方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1]。高血压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粘、高血脂等疾病紧密联系在一起,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导致脏器功能的丧失,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不仅要从疾病观察、症状治疗护理,而且还要加强院内外健康教育一体化,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证候特征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经典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的证候特征,以便更好地考察降压中药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肾性高血压大鼠两种经典常用动物模型,从宏观表征和行为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证候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辨析比较。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14~18周龄,基本符合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上炎证型的表现;两肾一夹型肾性高血压大鼠在术后4~8周,基本符合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中阴虚阳亢证型的表现。结论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不同,在进行降压中药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理实验研究时,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选用。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0 KDa的糖基化磷蛋白,广泛分布于骨、脑、肾、肺以及肝等多种重要的脏器组织中.该蛋白通过与整合素、CD44V等受体结合,参与应激反应,癌症,骨重建,炎性反应以及感染等多种生理病理性进展.由于早期分泌OPN能够诱发细胞的激活,故OPN也被称为ETA-1(早期T淋巴细胞激活因子-1).目前发现,OPN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泌型骨桥蛋白(sOPN),另一种是胞内型骨桥蛋白(iOPN).在体内,二者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参与免疫调节过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以及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OPN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似乎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能够激发神经毒性和神经元的死亡;而在其他情况下,它起到的是神经保护性作用.本文就OPN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1.
Sun AJ  Gao PJ  Liu JJ  Ji KD  Zhu DL 《生理学报》2004,56(1):21-24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参与形成新生内膜是一些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过程。研究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外膜成纤维细胞是否与对照组不同将有利于阐述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机制。本实验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与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迁移能力的差别,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的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用Transwell技术测定培养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血清和bFGF趋化作用下,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显著强于WKY(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血清:35.20±5.26 vs 22.2±3.27,P<0.05;bFGF:30.23±4.54vs 19.20±4.47,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水平显著高于WKY(1863.23±43.91 vs 326.24±68.29,P<0.01)。反义OPN(100 μmol/L)对血清诱导的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 38.60±5.98 vs 26.61±3.84,P<0.05)。而正义及错配义OPN组均无此效应。反义OPN对SHR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证实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WKY,OPN在细胞迁移中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和多个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盐的摄入在高血压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就感觉神经损伤、Dah 1种、醋酸脱氧皮质酮和部分肾切除等方法建立的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特点及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丽  徐涛 《生命科学》2012,(7):606-610
糖尿病是一种以失控的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多种并发症为主要损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从胰岛素靶器官的响应性、胰岛功能、胃肠分泌因子的调节和基因水平等方面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常血压具有典型的昼夜节律特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明显相关关系,是独立于血压水平的重要致病因素。血压昼夜节律的产生和维持与时钟基因的周期性表达有关。时钟基因bmal1、per2是体内生物钟系统运行的关键基因,其表达水平和节律变化直接调节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5.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细胞表型的生物学过程,被认为是器官纤维化及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发生与转移的启动环节。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为一种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及细胞的基质蛋白,目前研究显示OPN参与了组织器官的纤维化、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发生及转移,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能与EMT相关。在此本文将对参与OPN调控EMT的相关信号途径进行简述,以期为临床通过调控OPN的表达或含量,改善组织器官纤维化,降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转移及侵袭力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常血压具有典型的昼夜节律特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明显相关关系,是独立于血压水平的重要致病因素。血压昼夜节律的产生和维持与时钟基因的周期性表达有关。时钟基因bmal1、per2是体内生物钟系统运行的关键基因,其表达水平和节律变化直接调节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7.
血管重塑是高血压病的一种显著性病理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血管重塑早期是一种适应性的过程,但最终变为适应不良和失代偿,损害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引发高血压并发症。本文就目前报道的血管重塑在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阐述了中医药干预血管重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依据。深入阐明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的分子机制、治疗靶点及活性物质筛选将有助于提供有效的血管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20,(1)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功能及血管顺应性下降、血管舒张功能减低和神经系统功能退化等因素,其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收缩压高、脉压差大、血压波动大、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且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在降压治疗时需兼顾降低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等综合管理。目前尽管老年高血压病在理论及治疗上有很大进展,但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个体化联合用药、新药临床使用及患者治疗率、控制率和达标率仍较低。本文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再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化宣教、提高依从性等,能使更多老年患者从降压治疗中获益,有利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9.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研究表明OPN在肿瘤中高表达,并通过与CD44突变体CD44v6及整联蛋白αvβ3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发现OPN存在磷酸化、糖基化、硫酸化、唾液酸化等多种翻译后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这些修饰状态的改变和生物学意义已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10,(2):52-52
<正>Notch是一种在肺动脉高血压中发挥作用的普通信号分子,如今,科学家们发现,这种作用是因抵达肺部的氧气不足所造成的。该项研究强调了Notch在肺动脉高血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Notch也将成为这种疾病干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