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间接ELISA、非放射性分子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应用于水稻草矮病毒(RGSV)的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自制的融合蛋白GST-NC的抗血清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1mg鲜重的病株叶片或84ng提纯病毒,利用地高辛(DIG)标记的DNA探针NC的点杂交方法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50μg病叶或6ng病毒,而RT-PCR的检测灵敏度则为10μg 病叶或2ng的病毒,对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可操作性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将间接ELISA、非放射性分子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应用于水稻草矮病毒(RGSV)的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自制的融合蛋白GST-NC的抗血清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1mg鲜重的病株叶片或84ng提纯病毒,利用地高辛(DIG)标记的DNA探针NC的点杂交方法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50μg病叶或6ng病毒,而RT-PCR的检测灵敏度则为10μg病叶或2ng的病毒,对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可操作性也进行  相似文献   

3.
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血清中HBV-DNA已成为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判断其复制状态的重要手段。用同位素(~(32)P)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虽然灵敏度高,但是由于具有半衰期短、探针不稳定、价格昂贵、对人体有害等因素,使之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国内外已有地高辛素(Dig)标记HBV-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实验,敏感性接近同位素探针水平。我们参照BM公司试剂盒方法及有关文献,建立Dig标记HBV基因探针方法,采用随  相似文献   

4.
大麦黄矮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owDwarfVirus,BYDV)是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中的一员。它只能通过蚜虫传播,广泛流行于北美、欧洲、东亚的大麦产区。大麦黄矮病主要引起大麦矮化,抑制分蘖,减少穗数,造成不孕以至不能结实。除大麦外...  相似文献   

5.
探讨研制能同时检测HBV、HCV、HIV、HAV、GBV-C/HGV和B19的微阵列监控芯片。根据病毒公开发表序列,序列比对,得出保守区域,设计病毒的特异性检测探针,同时设置阴性、阳性参照探针,制备监控微阵列。利用随机引物PCR方法标记样品中的病毒靶序列,标记产物与微阵列上的探针杂交,清洗、扫描后进行结果分析。通过对质粒或模式分子的检测以及经HBV、HCV、HIV临床标本的验证,发现该微阵列监控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对质粒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2病毒拷贝数,对临床标本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3病毒拷贝数。此外,该微阵列监控芯片可检测出病毒混合感染血清。为微阵列监控芯片应用于此六种血液病毒的检测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矮病是禾本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由大麦黄矮病毒侵染所致,侵染该病毒后植株生理活动紊乱,叶片黄化至红化,结实率低,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大麦黄矮病毒最早发现于大麦作物中,对大麦抗黄矮病的研究较早,但至今仍未从大麦克隆到黄矮病抗病基因。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系统和转基因技术,TIRB基因被验证具有抗黄矮病功能,是小麦抗黄矮病的关键基因。我们通过用小麦TIRB基因序列,在谷子、高粱和大麦基因库进行BLAST比对,发掘了谷子、高粱和大麦抗黄矮病候选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比较了这些基因所表达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的亲疏水性及亚细胞定位,信号肽预测及三级结构等。不同物种中的这些蛋白相似的性质暗示着它们可能执行相近的抗病机制。总之,三种候选基因的发现,对于通过生物信息手段发掘作物抗病基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斑点杂交生物素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杂交方法,以生物素-7-dATP标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22)株M片段的cDNAR_3克隆作探针,与人源性的EHFVH-114、H-435株RNA基因组进行斑点杂交,得到阳性结果,可检出5pg的cDNA或RNA。此探针与疱疹病毒DNA不出现杂交信号。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标记探针具有EHFV特异性,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结果还表明动物源性和人源性EHFV均具有共同的保守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8.
大麦黄矮病毒GAV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在中国分离得到由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GAV的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 该病毒分离物的RNA由5685个核苷酸组成, 内含6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和4个非编码区(UTR), 基因组大小和结构与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的大麦黄矮病毒PAV(BYDV-PAV)和MAV(BYDV-MAV)相似. 序列分析表明, 它与BYDV-MAV的PS1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最高. 在6个开放阅读框架中, 除ORF6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2.0%外, 其他ORF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0%. 两者全基因组的同源性为90.4%. 推导的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除P6和通读蛋白(RTP)分别为67.4%和87.4%外, 其他均大于90%, 其中外壳蛋白(CP)为95.5%. 根据与BYDV-MAV的相似性, BYDV-GAV应是一种与BYDV-MAV类似的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杂交法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进行适用性验证及应用。方法对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杂交法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验证,并应用该方法检测3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DNA残留量。结果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标记效率为0.1 pg。验证结果显示探针与非同源DNA无杂交;最低检测限度为1 pg;探针在-20℃放置7个月后,检测灵敏度仍可达到1 pg;3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残留DNA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标准。结论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杂交法特异性、灵敏度好,结果稳定,适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Vero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及疫苗生产过程和其成品的质量控制,对其他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病毒性疫苗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烟草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TMV-LN)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分子杂交检测体系,从粗提纯的TMV-LN粒子中提取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TMV-LN的CP和3'端非翻译区域,将片段连至p UC119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 UCTMV-PP,体外转录获得地高辛(DIG)标记的TMV-LN正义链RNA杂交检测探针,同时构建DNA检测探针作为对照。采用点印迹(Dot-blot)杂交和Northern杂交对比RNA探针和DNA探针对TMV-LN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RNA探针和DNA探针在点印记杂交和Northern杂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检测特异性,RNA探针在检测灵敏度方面要略好于DNA探针,且点印迹杂交体系在病毒定性方面较为快捷,Northern杂交体系在病毒基因组RNA的定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