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与山顶洞及田园洞动物群基本同期。西太平洞动物群中有76%的种曾出现于周口店田园洞动物群,而只有38%的种曾出现于山顶洞。目前在此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化石材料均可归入现生种,但其中有23%的种已经在北京地区消失,消失属种以大中型动物为主。在该地点发现的西伯利亚飞鼠和复齿鼯鼠材料是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此类化石记录。该地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已报道的第四纪化石点中含香麝和岩羊材料最丰富的地点之一。在国内有关文献中,岩羊化石的分类命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这次发现的新材料,有利于澄清该类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口店田园洞大中型哺乳动物记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田园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含不少动物化石,其中主要为大中型哺乳动物,并以鹿类为主。除一枚残破鬣狗牙齿以外,目前在此所发现的材料全可归入现生种。该地点主体堆积的地质时代可能与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同期。本化石组合中有几个种现在已经离开本地区,如貂、黑熊、香麝、梅花鹿、马鹿、牛及鬣羚等,它们可能代表了这些动物在北京地区的最晚记录。但有些动物却是北京地区的首次发现,例如猪獾和鬣羚。  相似文献   

3.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地层学研究及与山顶洞的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田园洞主体堆积厚度约2.5m,其动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部组合物种多样性丰富,化石被啮齿类严重啮咬;下部组合化石种类单调,以鹿类和绵羊类为主,但化石丰富,极少有啮齿类咬痕。人类化石发现于下部组合;东洋界动物主要出现在上部组合,例如猕猴、猪獾、果子狸和鬣羚等。而马鹿和绵羊只出现于下部组合。沟齿鼯鼠和豪猪在下部组合开始出现,但主要发现于上部组合。梅花鹿是田园洞的优势种,在各个阶段都出现。通过统计比较,发现山顶洞3个地层单元(上室、下室和下窨)中所含化石属种基本一致,代表同一个动物群。尽管田园洞动物群中尚未发现可靠绝灭种类,但却有10种地区绝灭种,它与现生动物群有一定差异;而在堆积物特征及化石组合方面,与周口店山顶洞的更为接近。在田园洞和山顶洞出现的沟齿鼯鼠、猪獾、果子狸及鬣羚等是各自在华北地区的最早记录,可能代表了更新世末期自南而北的动物迁徙事件。  相似文献   

4.
马晓岚 《化石》2003,(4):2-2
7月 7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宣布 :在周口店遗址新发现古人类化石。据介绍 ,今年 6月 ,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在周口店遗址附近的田园洞出土了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期智人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等专家初步鉴定 ,该人类化石在形态上属现代智人 ,牙床代表一个成年个体。专家表示 ,该化石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田园洞也因此成为自上世纪 2 0年代以来周口店遗址第 2 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介绍 ,2 0 0 1年 ,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寻找水源过程中发现一…  相似文献   

5.
广西柳江土博甘前洞的铀系年代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化石地点广西柳江博甘前洞新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该地点表层钙板在约94Ka前开始形成,含化石粘土堆积叠压的钙板年代为约20ka,人牙化石应位于二者之间。二个动物化石样的二种铀系法年代范围为85-139ka,表明该地点与含化石堆积与表层钙板间无地层倒序现象,支持人牙化石大于100ka的结论。邻近的柳江晚期智人化石地点和柳州白莲洞人类遗址铀系测年的结果与本文一致。具现代解剖特征智人在中国南方出现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非和非洲。在现代人类起源方面,中国不应是远离中心、滞后和被取代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7.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地点2002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1年春季,在安徽芜湖石硊镇发现了,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称为金盆洞的洞穴堆积。翌年秋季,对金盆洞化石点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伴,收集到10余件人工制品和3千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初步搞清了这一地点的地层、化石种类分布及其时代。经初步研究,金盆洞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归入8个目18个科23个属27个种哺乳动物;该动物群与和县龙潭洞的动物群最接近,其次为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动物群较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金盆洞旧石器地点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下游石灰岩地区的洞穴和裂隙堆积中具有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广西柳城巨猿洞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含爪兽化石最丰富的第四纪化石点。该化石点的爪兽上颊齿原尖强壮,呈圆锥状;次尖发育,呈新月形;原脊完全退失;m3齿带更发育;可归入我国第四纪较常见的中国黄昏爪兽(Hesperotherium sinense)。但柳城巨猿洞的标本明显比我国其他第四纪地点的爪兽较小,尤其是比早更新世晚期的代表小很多。在形态特征方面,柳城巨猿洞的爪兽与重庆巫山的最为接近,而与安徽繁昌及湖北建始的差异较大;但在牙齿的宽/长比值方面,却与安徽繁昌的最为接近。我国已发现的爪兽化石以单个牙齿为主,在分类鉴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牙齿测量的点散布图,可以有效地检验对零散爪兽牙齿齿序的鉴别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9.
南京汤山驼子洞的马科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 0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直立人地点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又一处哺乳动物化石点。其中的马科化石有两种 :黄河马Equushuanghoensis和中国 (长鼻 )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这是自 1 95 9年发现黄河马化石以来首次发现黄河马的颅骨和完整的颊齿列标本。这两种马的同时出现说明含驼子洞动物群的堆积形成于早更新世。因此驼子洞堆积的发现是江宁地区下更新统的首次记录。驼子洞的黄河马和长鼻三趾马均为这两类马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首次记录 ,并反映了在早更新世曾发生过北方动物群跨越长江的南迁事件。  相似文献   

10.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6,35(2):161-171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王茅乡郭家村火石坡地点发现的原翼齿兽属一新种──童氏原翼齿兽(Dropterodon tongi sp.nov.)。新种比伊尔丁原翼齿兽(P.irdinensis)个体小、下颌联合部靠前、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m3跟座小。新材料为垣曲盆地可能存在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地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二连浩特呼尔井组的大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记述了近年来采自二连浩特附近呼尔井组中的大哺乳动物化石:Hyaenodon sp.,Metatitan sp.,Aprotodon lanzhouensis,Symphysorrhachis?sp.,Cadurcodon houldjinensis sp.nov.和Entelodon gobiensis。新种Cadurcodon houldjinensis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大,齿冠高,上前臼齿外壁无明显的肋;上臼齿前附尖和前尖肋窄而紧靠;下臼齿外中沟弱;内齿带高,封闭内谷;具外齿带;m1下三角座稍短于下跟座Matthew和Granger(1923)所记述之Cadurcotherium sp.和Cadurcotherium?sp.标本被分别归入Cadurcodon houldjinensis和C.ardynensis。对呼尔井组迄今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表明,该组的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3.
Doklady Biological Sciences - This report analyzes a find of fossils of Pliocene three-toed horse (Hipparion tchicoicum) in western Transbaikalia. The age of the mammalian fauna from...  相似文献   

14.
甘肃华池马兰黄土中的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985年10月,原华池县党校张文忠同志,在校址旁的柔远城子下挖窑洞时,于马兰黄土中发现一批化石,庆阳地区博物馆于同年11月组织了发掘.1986年1月,笔者同往华池,进一步观察了地层.鉴于我国北方马兰黄土中发现的化石很少,在此给予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新黑洞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1955年初,由裴文中教授领导的野外考察队在广西大新、武鸣、柳州、崇左、扶绥等县进行古人类和第四纪哺乳动物洞穴调查时发现的。这批材料发现于大新县正隆乡牛睡山黑洞(野外编号:5657),计有巨猿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巨猿牙齿化石已由裴文中、吴汝康共同研究并于1956年发表了专题报告。报告中曾提到,与巨猿同时发现的其它哺乳类化石有猩猩、大熊猫、剑齿象和巨獏等,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一始新世化石点的3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梳趾鼠类一新属种:林氏汉南鼠(新属、新种)Hannanomys lini gen. et sp. nov.。根据林氏汉南鼠与其他梳趾鼠类性状对比及该地点动物群组合特点推测其时代为早始新世晚期,与产于玉皇顶组中段的王家营大尖地方动物群的时代相当。该化石点是李官桥盆地中汉江南岸早始新世化石地点的首次发现,它的认定对在此地区寻找古新统/始新统界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记述了1974、1975、1978年在山西屯留县小常村采集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并根据动物化石组合的性质和对比分析,认为该动物化石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临夏盆地的渐新世巨犀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描述了 2种巨犀化石 :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 (Dzungariotheriumorgosense)和牙沟副巨犀(新种 ) (Paraceratheriumyagouensesp .nov.)。新种的主要特征是 :个体小 ;上颊齿齿冠高 ,有薄层白垩质覆盖 ;DP2~M1反前刺大 ,原尖后收缩沟明显 ,次尖有深的前收缩沟 ,中谷和后凹中常有附属小柱等。巨犀的演化历史可能比过去想象的更复杂。Indricotherium、Dzungariotherium和Paraceratherium为代表不同进化水平和支系的 3个属 ,不应合并为Paraceratherium一属。牙沟含巨犀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晚渐新世。  相似文献   

20.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