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陈喜文  陈德富 《遗传》2014,36(4):395-402
利用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系统发现,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 累计出版遗传学教材895部, 其中理论教材588部(65.7%)、实验教材122部(13.6%)、教学参考资料185部(20.7%)。这些教材中, 医学遗传学最多, 普通遗传学其次, 动植物微生物遗传学较少。对教材的名称、第一编(著)者和出版机构的分析发现, 名称为“医学遗传学”的教材有91部, 左伋教授编写了9部教材, 是编写教材最多的“第一编(著)者”, 科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79部(占20%)教材, 是遗传学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利用问卷调查发现, 戴灼华等主编的《遗传学》(第二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理论教材, 实验教材则多用自编讲义或教材。文章也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如更新周期长、配套落后、同名严重、遗传学故事写得太少、特色插图凤毛麟角、印刷页字数过满等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抗虫工程植物”组建成功是农业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突破,也是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一直引起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这三个国家在探究细菌毒素蛋白基因引入植物方面已取得突破,为组建“抗虫工程植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为“杀虫工程植物”早日实用化的实现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启动至“后基因组计划”的转折杨焕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今年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正式提出十周年。对这一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创举作一历史性的回顾,纵览十年来这一计划的成果、瞻望这一计划的前景,对于我国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了0、0.05和0.5 mg·L-1Zn2+(0.05 mg·L-1为对照,0.5 mg·L-1为锌过量,0 mg·L-1为锌缺乏)处理下“不知火”和“椪柑”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及不同部位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缺锌处理的“不知火”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其对照和锌过量处理;锌过量处理的“椪柑”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2) 3个锌浓度处理间,“不知火”叶片POD、“椪柑”叶片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不知火”叶片CAT、SOD活性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锌缺乏处理下“椪柑”叶片POD、CAT、SOD活性均显著地高于“不知火”,而锌过量时“不知火”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椪柑”;锌胁迫下“不知火”和“椪柑”叶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锌过量时“椪柑”叶片MDA含量显著高于“不知火”。3)2品种柑橘不同部位的锌含量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浓度的锌处理下“椪柑”叶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及“不知火”叶锌含量,“不知火”上部叶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下部叶。  相似文献   

5.
“小饭桌”已遍布我国大陆城区,其首要功能是保证就餐学生的食品安全。当前“小饭桌”大多无证经营,环境卫生差、食品安全无保证,建议尽快出台全国层面专门的“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立法,构建起“小饭桌”食品安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管理及事后奖惩三大法律保障机制,并设计相应具体制度。必须对“小饭桌”经营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小饭桌”食品安全政府日常监管、提高“小饭桌”学生及其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与法律维权能力以及强化“小饭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以确保整套机制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6.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也被称为“病毒拯救”。综述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狂犬病毒的主要技术体系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毒疫苗及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从供给情况、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走势两方面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市场进行回顾,总结“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市场供给和消费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粮食市场供给宽松、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国内库存压力巨大;二是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超出预期,食用植物油、肉类、禽蛋和奶类的消费连年增长。在此基础上,概述 “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农业政策调整,并根据期货市场合约的价格走势,预测未来一年的农产品市场走势,总结“十三五”农业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对保障生态系统安全、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 以CNKI数据库中的284篇中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907篇外文文献为数据源, 从发文量、作者、关键词共现等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 梳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相关研究进展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 ①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都在2017年左右开始激增。②国外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呈现“大集聚, 小分散”的特征, 国内相关作者之间的合作则呈现“小集聚, 大分散”的特征, 国内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③“生态系统服务”和“供需关系”是贯穿整个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阶段的关键词, “空间流动”“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和“生态系统服务文化”等关键词体现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饮食文化是我国饮食的“根”,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中有诸多与“食育”教育理念相契合的观点。结合国外成功推行“食育”教育的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家校联合构建“食育”教育氛围、重视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宣扬等均有助于“食育”教育在我国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该书分四部分:一、发育遗传学(6篇);二,内源病毒及病毒载体(5篇):三、将克隆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种系中(11篇);四、非哺乳动物的基因转移系统(3篇)。 此书是1984年秋在英国Banbury举行的“哺乳动物卵及早期胚胎遗传操作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11.
自1991年以来,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文献中的“分布区类型”一词广泛英译为“areal type”。这一译法从英语语言上来说是错误的,可能自德文“Arealtyp”一词生造而出。 “分布区类型”以译为“area type”或“distribution type” 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搜集“食品”含义相关资料,比较研究食品与农产品、药品、保健品等概念,就新《食品安全法》第150条中“食品”的含义进行辩证分析,以期为《食品安全法》修改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使“食品”含义更严谨、明确、科学、完善,与相关法律实现无缝对接,完整涵盖法律需规制对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木下土壤“肥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世界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逐渐被灌木生态系统取代,这种取代过程的发展是由灌木冠幅下土壤中“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相互作用直接造成的,这种“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之间的反馈作用能够改变该系统中的植被组成、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从而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文中从“肥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出发,对“肥岛”现象形成的原因、“肥岛”现象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灌木扩散与“肥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对“肥岛”的响应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肥岛”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退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博、微信已成为一个获取、传播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通过“微”平台制定营销策略已成为互联网营销的重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消费者“微”平台下对食品网购的认知和行为趋向,通过消费者对网购的熟悉程度、“微”平台的使用程度、网购食品实际行为等,综合分析了“微”平台下消费者食品网购的支付意愿,并对“微”平台食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成都市“菜篮子”产品与其他特4个大中心城市供给能力的对标分析、成都自身“菜篮子”市场的供需态势分析,探讨了具有典型都市现代农业特征的成都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定位,为政府制定“菜篮子”工程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西藏林芝市“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三品一标”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林芝市“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于2013年10月12~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楼宾馆成功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蛋白质与人类健康",来自全国40多家单位共计约600位代表与会。

开幕式和闭幕式由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以及会议秘书长李根喜教授主持,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志新院士、承办单位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朱长飞教授、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王志珍院士和现任主任昌增益教授先后致词。王志珍院士总结了蛋白质专业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8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她指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旨在促进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学科的蛋白质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我们能从“跟踪”到“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她强调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家要崇尚科学真理,远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要“安、钻、迷”地潜心做学问和教学,坚守学术道德,遵从学术界准则,拒绝潜规则,与腐败作坚决斗争,建设中国科技界的清风正气。同时她也强调对研究生和年轻学者培养和锻炼的高度责任心,热情地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参与对社会和中学生的义务科普工作。她也提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成为有文化有品位的学者。

此次会议得到了蛋白质科学相关领域众多同仁的倾力支持和热烈响应,阵容空前,水平也空前。在两天半的学术交流中,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牛立文教授、国际蛋白质学会2013年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邵峰研究员、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饶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隋森芳(按姓氏笔画排列)七位学者为会议做了高水平的大会报告,来自23家单位的33位学者做了精彩的邀请报告,其中不乏新人新面孔。此外,上海生科院李林院士、吴家睿研究员专门来主持讨论会。 组委会还从提交摘要的学者中遴选了15位口头报告人,并且为让青年学生展示才华,会议特设三场研究生报告。

闭幕式上,安徽大学副校长牛立文教授致辞,会议组委会主席特别感谢了负责组织这次会议的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滕脉坤教授、臧建业教授;同时为参会的研究生颁发了口头报告和墙报优秀奖。每个会场评选出了“最佳学生报告奖”,从展示了墙报的学生中评选出“优秀海报奖”。 作为国内蛋白质科学学科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集中展示了自2011年5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暨亚太地区蛋白质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以来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并且为活跃在本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学术交流的平台。

举办科普活动应该是学术团体的重要工作之一。10月14日下午几位学者在合肥一中由王志珍主持举行了科普报告: 施一公谈论“生命的星球”,昌增益介绍了“神奇的蛋白质分子: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董宇辉讲了“神奇的启动光源--同步辐射”的故事,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和演讲者展开讨论,气氛热烈。

10月11日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举行了二届三次会议,与会的30多位委员对中国蛋白质科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且就争取2017年国际蛋白质学会的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积极参与2014年5月17~19日在韩国济州岛召开的亚太地区蛋白质学会(APPA)第四次学术会议、向国际学术组织推荐执委人选、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讨会的承办单位等多项具体事宜进行了详细讨论。大家认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应该为中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科学家走向国际舞台前沿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 供稿

2013.10.23  相似文献   

18.
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靥。 2018年迎来了陈诗书先生九十华诞,借嘉年华诞之际,拟于9月1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27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会议室举办庆祝活动,届时将邀请陈先生的所有学生弟子、好友和学术同仁参加。陈诗书先生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长达四十多年;创建了我国医学领域第一个分子生物学博士点,是我国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于1992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第一家“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曾任上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化学杂志》、《生命的化学》、《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胃肠病学》等刊物编委,《肝脏》杂志特约编委;主编了《肿瘤与免疫》、《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生物化学》等专著和教材。 发表论文200余篇,曾主持国家863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相关课题研究,并获得各种科技进步成果奖近20次。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研究生50多名,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多有建树。 会议同时将进行以肿瘤研究最新进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并邀请陈诗书教授的97级博士生现任康奈尔大学Jamies Jamison讲席教授钱书兵作“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报告,88级博士生现复旦大学分子免疫学教授朱乃硕作“肿瘤分子免疫治疗”的学术报告和98级博士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糜军作“肿瘤免疫异常的代谢调控机制”报告。欢迎学界好友和陈先生弟子共襄盛典、共叙恩情!期待您届时拔冗莅临!  相似文献   

19.
赵士洞 《生态学杂志》1993,4(3):342-342
拟议中的国际合作项目“生物多样性的编目与监测”(InventoryingandMonitoringofgiodiversity)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30—31日在法国巴黎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总部召开,会议由委员会主席F.deCastri主持,科学委员会和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共9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肿瘤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以糖酵解的方式供能,这一现象称为“瓦伯格”效应,被认为是肿瘤的第七大特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过程,参与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的发生等过程中,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近年研究表明,“瓦伯格”效应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均与肿瘤处于乏氧微环境密切相关。乏氧微环境除可直接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发生外,还可诱导肿瘤细胞产生“瓦伯格”效应,进一步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本文就乏氧微环境、“瓦伯格”效应、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揭示乏氧微环境、肿瘤能量代谢改变以及肿瘤迁移侵袭之间的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