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AA与PP_(333)对茉莉新梢部分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茉莉开花前期分别使用不同浓度NAA(20、50、100mg/L)与PP333(100、300、500mg/L)溶液均匀喷施于植株茎、叶片等生长部位,研究其对茉莉开花的影响,分析测定植株新梢生长部位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NAA处理使新梢徒长;PP333处理的茉莉,花蕾盛开期比对照提早4d,浓度以300mg/L为宜,其产量比对照增加12.95%,明显提高花蕾产量。茉莉经PP333处理后,新梢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整个花芽生长过程中趋于相对稳定,而NAA处理后则使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大。NAA与PP333处理后新梢中POD活性在花芽生长过程中稍有下降,NAA处理高于对照,而SOD活性则有上升趋势。经NAA和PP333处理后,其效应各不相同,而适宜浓度的PP333处理可以提高茉莉花蕾产量。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PP333)对山葵根茎膨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葵植株经100 mg*L-1 PP333处理后,山葵根茎重显著增加,根茎中内源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s)含量降低,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ZR/IAA、ZR/GAs、ABA/IAA和ABA/GAs比值提高.  相似文献   

3.
无花果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布兰瑞克’无花果花芽分化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无花果新梢第7或第8节位花芽中的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赤霉素(GA1 3)、生长素(IAA)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无花果花芽分化阶段,GA1 3和IAA初期含量较高,后快速下降,后期稳定在较低水平;ZRs和ABA在初期含量较低,后大幅提高,后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可见,较高水平的内源ZRs、ABA和较低水平的内源GA1 3、IAA,以及较高的ABA/IAA、ABA/GA1 3、ZRs/GA1 3和ZRs/IAA比值有利于无花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不同成花量(花多、花少、无花)金花茶花果期果枝叶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始花期金花茶果枝叶内源IAA先升高后降低,花多株含量低于花少株;有花株ZR含量高于无花株;GA_3含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有花株高于无花株;AB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无花株高于花多株。盛花期IAA、GA_3、ABA含量整体下降,ZR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花多株叶内源IAA、ZR、GA_3含量高于花少株或无花株,ABA含量低于花少株或无花株。花期内,有花株果枝叶IAA/ZR、IAA/ABA、ZR/ABA、GA_3/ABA比值均高于无花株,而(IAA+GA_3)/ZR比值低于无花株,说明金花茶花果的发育不仅和单个激素的含量有关,还和激素平衡有关。秋梢期营养生长旺盛时无花株IAA/ZR比值较大,花果期生殖生长强烈时比值较小,(IAA+GA_3)/ZR与之相反。这说明花蕾期高水平的内源IAA、ZR和ABA及低水平的内源GA_3有利于金花茶开花;末花期高含量的IAA、ZR和低含量的GA_3、ABA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有利于果实快速生长;果实生长后期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实成熟。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金花茶成花、坐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对砀山酥梨脱病毒苗增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砀山酥梨脱病毒苗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激素能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含量,从而控制脱病毒苗的增殖和生长。苄基腺嘌呤(benzyladen ine,BA)处理可提高脱病毒苗内源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而脱病毒苗的有效增殖芽数与IAA/ZR比值呈显著负相关;1萘-乙酸(1-naphthalene acetic ac id,NAA)处理可显著提高内源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 id,IAA)含量,较高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芽梢的生长;继代组培苗体内含有一定量的内源赤霉素(G iberllic Ac id,GA1 3),适量的外源GA3处理,可提高内源GA1 3含量而显著降低脱落酸(absc isic ac id,ABA)含量,促进芽梢的伸长和叶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银杏芽中内源激素与大小年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银杏大、小年结实现象的生理原因,于2004~2005年,用ELISA(间接酶联免疫法)对银杏大年树和小年树果芽和叶芽内的IAA,GA,ZR和ABA含量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大年树IAA、ZR和ABA含量在果芽和叶芽之间的比值均高于小年树,GA含量在果芽和叶芽之间的比值则低于小年树,有利果芽分化生长,形成大年;果芽中较高水平的ZR、IAA和ABA与较低水平的GA,以及萌芽前期较高的IAA/GA,ZR/GA和ABA/GA等比值,有利果芽分化,形成大年;叶芽中较高的ZR、IAA和较低的ABA有利于形成大年生长,尤其是ZR含量在萌芽前期或中期升高与形成大年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黄花倒水莲春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该文对黄花倒水莲春梢的生长动态进行监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乙烯(ETH)和玉米素核苷(Z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春梢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增长期(0~12 d)、生长转折期(16~20 d)和缓慢增长期(24~32 d)三个阶段。(2)内源激素ABA、GA、ETH和ZR含量在缓慢增长期显著高于快速增长期和生长转折期,IAA含量各时期差异较小。(3)春梢长、底部叶长和叶宽在快速增长期与ABA、GA、ETH和ZR含量呈负相关,且与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IAA含量呈正相关;生长转折期,各指标与GA、ETH和ZR含量呈正相关,与GA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ABA含量呈负相关;缓慢增长期,各指标与五种内源激素含量均呈正相关,与IAA和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利用外源激素调控黄花倒水莲春梢抽出以及生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半夏37℃高温倒苗过程中的叶片和块茎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处理的倒苗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0.5 mmol/L外源SA对半夏叶片和块茎中内源激素GA3、IAA、ABA、ZR和J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出现倒苗现象,并以0.5 mmol/L的SA处理后半夏倒苗率最低.倒苗过程中叶片和块茎中GA3、IAA、ZR含量逐渐下降.而ABA和JA含量显著上升.0.5 mmol/L SA处理条件下叶片中生长促进类激素GA3、IAA、ZR含量高于同期对照,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和JA含量低于同期对照;块茎中ABA、IAA和JA的含量低于同期对照.GA变化不明显,而ZR处理前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可见,一定浓度的外源SA可通过改变高温胁迫下半夏内源激素水平来促进其生长,延缓其倒苗.  相似文献   

9.
无花果花芽分化与植物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布兰瑞克无花果花芽分化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无花果新梢第7或第8节位芽中植物激素的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赤霉素(GA1+3)、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托和小花形成阶段,芽内需要较高水平的ZR、ABA和较低水平的GA1+3、IAA。在花托和小花的形成阶段,ABA/IAA,ABA/GA1+3,ZR/GA1+3和ZR/IAA都有较高的比值。  相似文献   

10.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辣椒品系(199807、199803)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AA、(Z ZR)、GA3和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乙烯(ETH)释放量,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四分小孢子之前,花药中的IAA含量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在四分小孢子时期花药和花蕾中的IAA含量出现转折,到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和花药以及开花期叶片中的IAA含量均是不育系显著低于保持系;小孢子各发育时期花药以及花期叶片中GA3含量均是不育系高于保持系,但花粉粒成熟期化蕾中GA3含量为不育系低于保持系;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以及花期叶片中ABA含量始终足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而花粉粒成熟期花蕾中ABA含量不育系与保持系没有显著差异;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和花期叶片中ETH释放量表现为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同时,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花药和叶片中IAA/ABA、(Z ZR)/ABA、GA3/ABA、IAA/GA3、(Z ZR)/GA3等5个激素的比值均有不育系低于保持系的趋势.本实验结果说明辣椒的育性表现与花器和叶片等组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有关,花药和花期叶片中IAA亏缺、GA3和ABA增加以及化蕾和叶片中ETH过度产生,都有可能导致辣椒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