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深圳马峦山华南紫萁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马峦山地区华南紫萁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紫萁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48科69属82种,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性质;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定律、海南岛山地雨林优势种群的频度规律等不相符合;华南紫萁种群树高和个体数百分比显示,种群高度0.3~0.7 m植株占比例较大,种群处于旺盛发展期;物种多样性指数为SP=16.42,SW=4.56,均匀度指数为E=0.33,E′=0.8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接近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本研究揭示了华南紫萁野外生存状态,为该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福建福安的3种不同茶园(天香有机茶园、北门高山茶园和溪柄平地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调查。并经多样性分析,结果获知:福安3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香(S=19.64,H=2.537)〉北门(S=18.01,H=2.502)〉溪柄(S=17.59,H=2.297);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是:北门(J=0.621)〉天香(J=0.595)〉溪柄(J=0.559)。表明植被比较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的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害、益虫群落易于保持较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einer指数(H)和均匀度(E)等,分析了中亚热带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群落及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并用刀切法对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云贵鹅耳枥群落的Simpson指数为1.14-3.88,Shannon-Weiner指数为0.50-2.43 ,均匀度为0.19-0.71。随着群落的发育和演替,其物种多样性呈现“高→低→高”的动态变化。Simpson指数的刀切估计值为1.14-3.88,估计区间为1.04-5.10;Shannon-Weiner指数的刀切估计值为0.52-2.58,估计区间为0.24-3.14。刀切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测物种多样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样方调查, 对深圳七娘山高岭古村风水林群落进行1500 m2的样地调查, 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旨在为该群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 (1)群落种类丰富, 共有维管植物117种, 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 裸子植物1科1属1种, 被子植物49科78属108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 高达91.13%; (2)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无明显季相变化和林冠起伏, 层间结构丰富。其中乔木层以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肉实树(Sarcosperma laurinum)和银柴(Aporusa dioica)为主要优势种, 次之有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胭脂(Artocarpus tonkinensis)等; 灌木层以九节(Psychotria rubra)、大沙叶(Pavetta arenosa)为主要优势种, 而草本层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优势种; (3)群落Raunkiaer 频度规律为A>B>C>D>E, C级和D级仅占3.65%, 无E级分布, 可见群落偶见种多, 多优势种相互制约; (4)物种多样性方面, Simpson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与邻近保存较好的大鹏半岛香蒲桃风水林群落和钝叶假蚊母树群落, 以及东莞的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相比有着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 (5)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 乌檀种群为衰退状态, 黄桐和肉实树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群落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演化成以黄桐和肉实树等中生性树种为主的中生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猕猴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锥+黄牛木(Castanopsis hainanensis Merr.+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ume)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25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39科73属85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2)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94.12%;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71.76%。(3)优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为A > C > B > E > D。(4)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9.85,均匀度指数为0.74,Simpson指数为0.95,Shannon-Wiener指数为3.29;优势种群的优势地位明显,但幼苗更新不足,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应加强就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对贵州织金县紫云洞和樱桃洞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紫云洞共获标本1128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5纲9目22科60种;在樱桃洞共获标本563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8纲12目27科49种。根据两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群落。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4.8975)、A(2.5312)、A(3.4657)、D(0.3180)。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群落F(0.8010)〉D(0.7704)〉E(0.7475)〉A(0.7304)〉C(0.7103)〉B(o.7005);此外,还研究了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讨论了洞穴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并对洞穴动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本文讨论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乔木层的群落结构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种类成份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标高,原始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乔木层)为5.8—6.3,而更新林则在4.5—4.8之间,均匀度指标均在81%以上,反映了优势种群不明显的特点。群落组成种类以热带成份占优势,达80%以上。乔木层的胸径和树高分布均合理;群落组成种群的频度分布不同于RaunKiaer提出的频度定律,而是以A>>B>C>DE→0(原始林)和A>>B>C>D→0<E(天然更新林)的形式存在,并且以A级频度占绝对优势,反映了热带林在世界植被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澳门青洲山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42科65属,其中热带性分布属占90.32%,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藤本高位芽为主(占22.86%)。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8.78,Shannon-Wienner指数为2.22,Simpson指数为0.9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52。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ner指数均表现为下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均匀度表现为藤本植物〉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表明下木层中组成的种类较乔木层多,优势树种较乔木层明显。  相似文献   

9.
深圳福田红树林的群落学研究:Ⅱ.多样性与种群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Simpson指数、Shannon一Wiener指数、种间相遇率(PIE)和均匀度公式研究了深圳福田红树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为:Simpen指数为1.40,Shannon一Wiener指教为0.78,PIE为0.28,均匀度为18.98%。生态优势度为0.56.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相比,红树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明显偏低,生态优势度则偏高。利用方差/均值法测定了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3个种均趋于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0.
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粤北南方红豆杉珍稀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和群落分析表明:(1)种类组成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生亚科,安息香科,山矾科,杜英科等为主,又以热带属占优势(57.9%),但优势种,建群种以温带属为主(42.1%,个体总重要值之和为50.9%)。(2)种群生活型谱以高位芽占绝对优势(83.2%),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似。(3)群落乔木三亚层结构明显,优势种,建群种的年龄结构以南方红豆杉,枫香,红栲,拟赤杨,甜楮栲,黄山木兰为衰退种群,深山含笑,荷木,亮叶杨桐,青皮木等为增长种群;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极不均匀,频度小的物种占多数(A级占87.2%),频度级大小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规律有差异。(4)该群落以南方红豆杉,红栲,枫香的重要值最高,分别为21.38,17.31,16.03,群落平均密度0.44,平均株距1.42,较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密度小,而林距稍大。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各演替阶段苔藓植物的群落特征及苔藓植物物种α和β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苔藓植物群落21种,并以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为优势物种。苔藓植物α多样性指数随演替阶段的发展,表现出先下降、再反弹(藤刺灌丛阶段)、最后再次降低的变化趋势。苔藓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表现为:苔藓群落阶段(0.9392)〉 乔灌丛阶段(0.8675)〉 藤刺灌丛阶段(0.8651)〉 草灌丛阶段(0.7677)〉 草丛阶段(0.7676)。β多样性指数(Sorenson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苔藓植物群落随着演替阶段的发展,相同种类的数目随之减少,群落间相似性系数也逐渐降低。虽然苔藓植物群落在草丛阶段和藤刺灌丛阶段的相似性高于草丛阶段和草灌丛阶段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但总的相似性系数却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石漠生态系统演替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采用样带与典型群落调查法对区内的常绿阔叶林14400m2样地展开调查,并对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64.42、10.75、5.75、3.50、0.58,且这5种指数在各样带间差异极为显著,并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海拔700m~900m。(2) 群落各层次的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均呈现灌木层(包括幼树和层间植物)〉乔木层〉草本层的特征。乔木、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Shannon Wiener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样带间差异极显著,变化趋势与群落相似;灌木层与草本层Shannon Wiener指数以及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不明显。因此,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呈现单峰分布,并支持中间高度膨胀模式(mid domain model)。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中亚热带典型河岸带阔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和干扰强度的耦合关系,根据干扰强度的不同,在江西武夷山保护区内选取3条主要水系进行阔叶林群落调查,共统计到河岸带维管束植物93科174属304种,分别占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总数的41.5%、18.0%、11.9%。物种组成以壳斗科(6属22种)、山茶科(7属22种)、樟科(6属16种)、蔷薇科(8属16种)为主。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河岸带植被群落相似性Jaccard系数均在0.2-0.3之间,各群落优势种完全不同,且存在特有分布的物种,但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优势度(重要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物种数量、群落Jaccard系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上为:轻微干扰〉中等干扰〉无干扰;而乔木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却为:无干扰〉中等干扰〉轻微干扰。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武夷山河岸带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但不同干扰梯度下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1 hm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和1 hm2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密度、径级和株高结构。结果显示:(1)两种森林的Srensen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1,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科却较相似;其中,茶科和杜鹃花科在两种森林中所占比例较高;(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苗(1 cm≤DBH〈2.5 cm)和幼树(2.5 cm≤DBH〈12.5 cm)密度都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但两种森林的小树(12.5 cm≤DBH〈25 cm)和大树(DBH≥25 cm)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苗和大树的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树的平均胸径则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小树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小树和大树的平均高度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苗的平均高度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幼树的平均高度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密度、胸径和高度结构差异较大,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稳定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  相似文献   

15.
应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了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如下:(1)调查样方160个,总面积64000m^2,共记录木本植物37科123属289种,其中乔木25科90属198种,灌木7科29属84种,木质藤本5科4属7种。优势科主要有蔷薇科、忍冬科、樟科、壳斗科和杜鹃花科等。(2)根据不同海拔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差异,该区植被类型可分为落阔叶林(1900~2100m)、针阔叶混交林(2200~2400m)和暗针叶林(2500~2600m)3种。(3)随着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3种植被类型中旱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中呈下降趋势,在落叶阔叶林中变化不明显。(4)随着海拔升高,各乔木层所占比例,乔木l层(〉20m)逐渐减小,乔木Ⅱ层(10~20m)无明显变化,乔木Ⅲ层(〈10m)呈上升趋势。(5)以树高替代年龄,分析了9种优势乔木村种的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该区植被的乔木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APD技术在快速鉴定地霉中应用。方法用E.Z.N.A.yeastDNAkit提取地霉菌基因组DNA,采用随机引物AP3(5'-TCGTAGCCAA-3')、ATG(5'-ATGGATCGGC-3')、RP2(5'-AAGGATCAGA-3')、OPA-10(5'-GTGATCGCAG-3')对临床上致病性白地霉、林生地霉皮损株和血液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各病原菌的DNA指纹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提取了地霉的基因组DNA,其纯度和浓度均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利用4种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不同种真菌的DNA显示不同的DNA带型,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种不同株真菌的DNA显示的主要DNA带型基本一致。结论采用E.Z.N.A.yeastDNAkit提取的地霉基因组DNA可以用于PCR反应。RAPD法鉴定地霉菌简单、快速、特异,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大安源甜槠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武夷山大安源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ex Benth.)Tutch.〕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群落的种-面积曲线以及样方面积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面积4 8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1科57属97种,其中乔木78种、灌木8种、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6种;乔木主要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仅10种;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等,优势属为栲属〔Castanopsis(D.Don)Spach〕、杜鹃属(Rhododendron Linn.)和杜英属(Elaeocarpus Linn.);优势树种为甜槠、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Lindl.)Planch.〕、鹿角杜鹃(R.latoucheae Franch.)和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et Zucc.)等,其中甜槠的相对胸高断面积达64.93%,重要值也最高(25.70%),在群落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群落中胸径小于5 cm的乔木个体数量占76.88%,径级越高个体数量越少。南坡样方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北坡,显示该群落南坡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坡。该群落的种-面积曲线拟合方程为y=21.836ln(x)-87.287(R2=0.990 2),且随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量、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呈增加且趋于稳定的趋势,总体上调查样方面积应设置在2 000 m2以上。综合分析结果说明:武夷山大安源甜槠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较丰富、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光照条件是导致该群落南坡多样性大于北坡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宇昌  李玉 《菌物研究》2011,(3):151-153
对黑龙江省丰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设置类型Ⅰ(红松纯林)、类型Ⅱ(云、冷杉红松林)、类型Ⅲ(椴树红松林)、类型Ⅳ(蒙古栎红松林)、类型Ⅴ(枫桦红松林)5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对群落内的大型真菌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采用Menhin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4科78属104种;(2)群落中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为主,泛热带分布次之,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群落;(3)对立木层进行重要值分析显示,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瘿椒树、紫楠(Phoebe shearer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是群落优势种;(4)径级与高度级分析显示,瘿椒树种群处于衰退阶段,但占据了顶层空间,具有竞争优势,整体状态稳定;(5) Raunkiaer频度关系为A>B>D>C>E,符合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规律;(6) α多样性分析显示,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65,Pielou均匀度0.73。本文调查的官山瘿椒树群落是官山地区少数的几个瘿椒树群落之一,群落多样性较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但瘿椒树种群整体处于衰退型,未来宜采用就地或迁地方式开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