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花蛇解痒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和常规法。结果:采用常规法验证,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控制菌可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结论:花蛇解痒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细菌数、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数;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和稀释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咳喘安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常规法试验时,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85%,而枯草芽孢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时,使其回收率均高于8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出。结论细菌数测定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霉菌、酵母菌及控制菌可采用常规法进行咳喘安丸的微生物限度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花红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ⅧC项下的常规方法检查,采用平皿计数法,分组分别使用5种试验菌验证。结果:花红胶囊中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70%以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经方法学验证可行性强。结论采用常规检查法对花红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控制该产品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和控制菌。  相似文献   

4.
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对5种含药材原粉的口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阳性菌株进行试验;健男春胶囊、暖宫逐瘀丸和消食止泻散采用常规法检查;消痛散结片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清咽开音袋泡茶Ⅰ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研究结果发现:各试验菌的样品中回收比值均在0.5~2.0,控制菌未检出。研究表明: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5种含药材原粉口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对助滤剂微生物计数方法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建立助滤剂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对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助滤剂进行微生物控制。具体通过采用涂布法、倾注法、薄膜过滤法、涂布(分解求和)法对珍珠岩和硅藻土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计算各试验菌回收率;用控制菌检查法对控大肠埃希菌检查法进行确认。结果发现涂布法各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均在0.5~2.0范围内,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控大肠埃希菌检查法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灰黄霉素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五种阳性对照菌进行回收率试验,确定供试品的抑菌情况,从而选择消除方法。结果:本品对霉菌和酵母菌有抑菌作用,需采用薄膜过滤法才能消除其抑菌作用,回收率均可达70%以上。结论:蒙欣生产的灰黄霉素片采用平皿法检查细菌数,薄膜过滤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数,常规法检查控制菌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妇科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相关要求进行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控制菌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结果: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试验中,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结果符合《药典》相关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妇科凝胶类微生物限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建立维生素K1微生物限度测定方法。方法:以聚山梨酯80作为乳化剂,使维生素K1在p 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乳化。取1:20供试液1 m L,按平皿法分别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以计数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结果:验证所用培养基的菌落平均数均大于对照培养基上的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稀释液对照组和试验组培养基上菌落平均数的回收率均大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三批维生素K1及其加速和长期稳定性样品中均未见菌落。结论:所选培养基适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且含聚山梨酯80的p 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和维生素K1对所含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无抑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合于止痛透骨贴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的要求,采用中和-离心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数检查,采用平皿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检查。结果: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检查经方法验证,可用直接接种法对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进行检查。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止痛透骨贴的微生物检查。  相似文献   

10.
梁艳  李卓  刘荔 《工业微生物》2023,(4):134-136
文章基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1105、1106对泌尿宁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研究,对泌尿宁胶囊采用增加1∶100稀释液法开展其需氧菌总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利用1:10平皿法对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进行适用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菌液对照组的回收率为0.5~2。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主要为大肠埃希和沙门沙门氏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中,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了阳性菌,也就是说,此方法可用于检查泌尿宁胶囊微生物限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胎盘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要求进行验证。结果可用常规法检查人胎盘片的细菌数、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并能符合微生物限度的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行,可用于人胎盘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有效控制人胎盘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滤膜法、涂布法和纸片法对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效果。通过对分离粪便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可知,纸片法与m—TEC培养基上滤膜法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数量结果基本一致。m—TEC培养基滤膜法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分别是伊红美蓝培养基涂布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1.4倍、伊红美蓝培养基滤膜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2.8倍、m—TEC培养基涂布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2.25倍。分离粪便样品中大肠埃希菌选择滤膜法用m—TEC培齐基进行分离为最佳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实验从正常青少年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通过试管内研究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为双歧杆菌临床应用及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方法 本项研究以从佳木斯大学健康学生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为试材,将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将菌液浓度利用分光光度计法调到2麦氏.将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分为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对照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组10支,粪肠球菌对照组10支,将以上50个试管全部置于厌氧培养箱内37℃培养48 h,将培养好的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进行梯度稀释,然后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标本于每个培养基上滴3滴,每滴滴上由高稀释度向低稀释度,液体量为10 μL的菌液.晾干滴种好的培养基于适宜条件进行培养并选出适合菌落生长的稀释度,计算同一稀释度平均菌落数(x).结果 双歧杆菌12 h时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无显著性,在24h时检测不到大肠埃希菌的存在.12和24h时粪肠球菌与双歧杆菌混合组与粪肠球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对照实验研究该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此株双歧杆菌只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粪肠球菌无抑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分型,了解其耐药性趋势与传播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77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药物的耐药性;K—B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FINGERPRINT Ⅱ软件进行细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增高,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经ESBLs确证试验,ESBLs阳性率为28.60%(22/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除第62株和第70株相似性系数为78.27%外,其余相似度均低于70.0%;ESBLs大肠埃希菌阴性株中除少数几对菌株相似性系数较高外,其余呈散在分布,且电泳带存有6条以上的不同条带,为流行病学无关的不同克隆。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耐药性明显增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该研究尚不能证明存在大肠埃希菌爆发性流行感染,提示可能存在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优势克隆;PFGE基因分型方法是耐药性与流行状况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两种规格硝酸益康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平皿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中和-稀释-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建立了两种规格硝酸益康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及添加乳化剂十四烷酸异丙酯可有效消除该药物的抑菌作用,该方法适用于两种规格栓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由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沙门菌检查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其操作繁琐、培养周期长,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快速定性检测沙门菌的方法以替代药典中繁琐耗时的微生物培养法。方法:取10 m L含动物类药材的口服制剂,分别加入0.096~96 cfu的沙门菌,同时以大肠埃希菌作为干扰对照菌,设置沙门菌污染组、大肠埃希菌污染组、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混合污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共4个实验组,采用多重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对供试品溶液进行扩增检测,分别考察该方法对沙门菌检出的专属性、准确性、灵敏度以及适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方法检验周期短,仅需30小时;专属性好,能准确区分沙门菌与干扰对照菌;结果准确,检测结果与药典方法检验结果一致;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 cfu。结论:本方法便捷高效、结果准确,可为药品检验中的沙门菌检查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肠埃希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应用微量法测量姜黄素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药物敏感性,用半固体培养基法测定姜黄素对大肠埃希菌泳动和丛动能力的影响,并测定姜黄素作用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MIC为100μg/mL,MBC为200μg/mL;亚抑菌浓度的姜黄素可抑制大肠埃希菌泳动和丛动,下调fimB等基因及调控sRNA GcvB的表达。结论亚抑菌浓度姜黄素能抑制大肠埃希菌泳动和丛动能力,并抑制泳动和丛动基因及相关s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9-2013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本院共分离出2 921株ECO,2009-2012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平均占29.4%,2013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6%;2011-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为70.1%,高于2009-2010年的平均检出率64.1%(P0.05);主要来源于普外科和ICU,分别占22.1%、18.4%;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对本研究其他药物的耐药率,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本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非常高,耐药问题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定期监测,控制耐药菌的产生,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在Ф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形成的体外模型,并开展黄连水煎液对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在Ф30培养皿中采用LB(Luria-Bertani medium)培养基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经银染后利用显微摄影系统观察BF形态;在96孔板中采用LB培养基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采用MTT法利用酶标仪测定OD值。将黄连水煎液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银染法考察黄连水提物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的影响。Ф30培养皿表面可以观察到黑染呈棉絮状的膜样物而空白组没有此样物质;96孔板中,模型组的OD值为4.191,空白组的OD值为0.069;药物作用24h后黄连组的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80mg/mL的黄连水煎液即开始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8%,生药浓度达到180mg/mL时为最佳抑制浓度,抑制率为70.23%。Ф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可以形成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黄连水煎液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BF,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此方法对黄连水煎液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是可行且稳定的,为应用于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抽样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大肠埃希菌计数、沙门氏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掌握熏鸡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布。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熏鸡生产流程,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生产原料环节和熏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