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葡萄球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主要的公害,美国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第二位。人们用特异抗体、通常是兔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反应来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A、B、C、D、E(以下简称SEA、B、C、D、E)。检测这些葡萄球菌肠毒素最普通的方法包括使用微量凝胶扩散系统。自从这一检测系统建立以来,人们成功地使之用于食物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2.
<正> (三)血清学鉴别诊断 血清学是鉴别诊断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及其疾病的重要力法。熟练而准确地运用血清学技术才能做出正确、可靠的实验诊断。应用于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及外斐氏凝集试验、间接血凝和反相血凝及其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近年来免疫萤光抗体染色、酶免疫吸附及细胞免疫试验也常被采用。本文着重立克次体学上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一介绍。 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则:(1)是应用已知的某种病原体或抗原去测知未知抗体的存在和滴度,以确定系由何种病原体而感染。当人或动物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后,常在患者  相似文献   

3.
美国MedImmune公司发展一种新技术,并将其转让给Merck&Co公司.这种技术有助于Repligen Corporation及Merck两公司的艾滋病疫苗研究. 该技术采用一种重组细菌,这种细菌可使Merck及Repligen发明的病毒中和性药物增加细胞杀伤能力. 据Repligen负责研究开发的副总裁Wa1ter,C.Herlihy说,细胞反应可增强中和抗体的反应能力,从而对艾滋病病毒产生更有效的免疫力.产生这项新技术之后,将来有可能由这几家公司制备出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相似文献   

4.
根瘤菌的现代分类及其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瘤菌是一类与农业生产关系甚为密切的细菌,它们与豆科植物共生具有很高的固氮效率。根瘤菌的分类因而成为生物固氮和细菌分类学两个领域的结合点,它的发展与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近年来,随着根瘤菌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发现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根瘤菌的分类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多相分类方法与d(N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根瘤菌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些多相分类研究的方法中,数值分类为大量菌株提供了生理学、形态学、血清学等各个表型方面的综合信息;分子技术的应用,如DN…  相似文献   

5.
血清学技术与各种生物学、生理、生化学方法相比,因其具有迅速性及特异性的高客观性优点,在植物病原细菌等病原体的诊断、检出及分类,鉴定等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不过,迄今试验用的抗血清,大多是以细菌作为免疫原注射于兔子等制成的多克隆抗体。与植物病毒相比,细菌具有非常复杂的抗原构造,对应各自抗原决定基(epitopes)的B细胞经增殖产生抗体,且一个抗原决定基可产生类或亚类不同的抗体。因此,用这样的不均匀抗血清进行细菌的分类、鉴定及抗原分析和抗原分子的机能分析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且,因所用目的外细菌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基,使病害的诊断也会有错误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正>病毒和细菌的抗原性复杂,由这两类微生物引起疾病时,多伴随着抗体的产生,这些抗体必然是异质性的和多克隆的。尽管在许多情况下,检测抗体的应答是测定某种感染性因子性质的唯一线索,但是血清学试验也仍然广泛地用来鉴定临床上分离到的病毒或细菌,也用来确定直接由病人采到的材料中是否有病毒或细菌抗原。过去,制备诊断  相似文献   

7.
抗体库为基因工程抗体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其技术核心是将抗体的表型与基因型偶联,从抗体库中找到针对特异抗原的抗体基因。抗体库的基因可来自免疫或非免疫的策略;抗体分子形式包括Fab、单链抗体、单域抗体、微型抗体、最小识别单位等;展示平台包括噬菌体、核糖体、酵母、细菌、杆状病毒、哺乳细胞等;筛选策略包括抗原、细胞、组织切片、体内筛选等。抗体库在操作上具有高通量、工程化的特点,便于实现产业化,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基因工程抗体,由单链抗体、协同刺激分子及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等部分融合而成。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是传统的c DNA文库表达血清学方法之外的筛选肿瘤抗原的新方法。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s,CAR-T细胞)在治疗包括实体瘤在内的一系列恶性肿瘤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临床试验表明,CAR-T细胞在产生强大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毒副反应。该文将讨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检测和分类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目的是在我们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偏振衍射成像流式细胞检测系统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凋亡检测新方法,具有更高的时间效率和更好的应用前景。化学诱导K562和HL60细胞凋亡。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结合荧光双染技术将细胞分为三个亚群:健康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坏死细胞。应用偏振衍射成像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采集每个亚群细胞的衍射图像。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算法提取图像纹理特征生成训练和测试数据集,研究了不同的分类算法,建立凋亡分类模型。对模型性能和时间效率做出对比分析,筛选出具有更高时间效率的模型。新方法可实现90%的分类准确度,并在时间效率上具有优势。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快速的无染色细胞凋亡检测新方法,使检测后的细胞可直接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细胞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低,免疫原性弱,因抗原构象改变的原因,用传统的固定化抗原方法很难获得有价值的噬菌体抗体。这类抗原大多具有复杂的结构,且其转运、定位与细胞类型及所处的微环境有关。在基于细胞的筛选中,靶抗原以天然状态存在,不需纯化,甚至可以对未知抗原进行筛选,因此广泛用于对内化抗体和血管内皮抗原表位抗体的筛选。基于细胞的抗体筛选中的主要问题是因非特异结合造成的选择背景过高,迄今,已有许多旨在改善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研究开展起来。随高通量流式细胞术、组合化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在细胞筛选中的运用,必将使其日趋实用和成熟。我们拟以细胞和组织筛选的技术做一概括,为了解基于细胞的筛选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关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成果,包括内毒素化学、细胞识别内毒素机制、细胞因子在败血症休克中的作用、脂多糖(LPS)的病理生理效应、LPS耐受性与超敏反应,LPS的内在化和分解代谢、内毒素抗体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是一种新的组合化学技术,它利用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通过体外多轮筛选与扩增,获得能与靶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适体。适体的靶分子广泛,包括病毒代谢相关产物,且与靶物质结合的亲和力高、特异性强,在体内代谢及稳定性等方面优于抗体。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适体显示出很多优于抗体的特性,而且已经有适体作为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种体外筛选技术是一种较成熟的技术,由此产生的适体具有较好的理化特征,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感染的各个阶段,而且在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序言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在免疫技术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试剂,这是由于它和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能相互作用。甲醛固定金葡菌提供了一个有用的SpA固相结果物,能和IgG相互作用,持续数月不受影响。开始,这个试剂借协同凝集试验用于细菌血清学分群,但是目前,它更常被作为一种固相抗IgG的试剂用于放射免疫试验及细胞膜抗原的免疫沉淀反应。根据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不同,金葡菌也能用于细胞检测和分离,也可以作为一  相似文献   

14.
早期用于分离质粒DNA的方法大多数不适用于大质粒的分离。近几年来,随着遗传学实验方法的改进,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相继开发出多种快速、简便的大质粒分离技术,从很多不同种属的细菌中分离到许多大质粒,为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Eckardt报道了一种分离方法,首先将细菌细胞在Ficoll-溶菌酶混合液中初步软化,再将样品加到琼脂糖凝胶的加样孔中,用SDS裂解,然后进行电泳分离。  相似文献   

15.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炭疽毒素包括3种蛋白质成分: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PA与LF形成致死毒素(LT),与EF形成水肿毒素(ET)。由于致死毒素(LT)在感染者损伤及死亡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在炭疽感染晚期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难以发挥疗效,治疗性中和抗体成为目前最有效的炭疽治疗药物。目前国外获得的炭疽毒素抗体多为炭疽PA抗体,美国FDA已批准瑞西巴库(人源PA单抗)用于吸入性炭疽的治疗。一旦炭疽芽孢杆菌被人为改构或PA中和表位发生突变,针对PA单一表位的抗体将可能失效,因此针对LF的抗体将成为炭疽治疗的有效补充。目前国外已有的LF抗体多为鼠源抗体和嵌合抗体,而全人源抗体可以避免鼠源抗体免疫原性高等缺点。本研究首先用LF抗原免疫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利用流式细胞仪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选抗原特异的记忆B细胞,通过单细胞PCR方法快速获得两株具有结合活性的抗LF单抗1D7和2B9。瞬时转染Expi 293F细胞制备抗体,通过毒素中和实验(TNA)发现1D7和2B9在细胞模型中均显示较好的中和活性,并且与PA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总之,本文利用转基因小鼠、流式分选技术和单细胞PCR技术的优势,快速筛选到全人源LF抗体,为快速筛选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MALDI TOF MS在细菌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质谱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新的软电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和电喷雾电离使得质谱能够对核酸或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微量分析,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质量检测范围,通过串联质谱的分析还可以得到结构信息。MALDI TOF MS能给出微生物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等,用于微生物的各种研究中,如根据细菌的组成成分获得指纹图谱检测和鉴定细菌,细菌体内含有大量的生物标志分子能用于细菌的化学分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7.
病原菌全基因组表达谱研究是阐明其致病机理的必要的基础 ,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然而由于难于从感染的组织中快速固定并分离细菌RNA ,从而极大的制约了该研究的进展。介绍一种从感染的细胞中分离细菌RNA的方法———冷酸酚法 ,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可以破碎真核细胞但不影响细菌细胞完整性的SDS浓度 ,实现了从感染的细胞中快速分离完整的细菌 ,减少了宿主细胞RNA的污染 ;(2 )在将细菌从细胞中分离的同时即利用苯酚 乙醇混合液将其总RNA快速固定 ,既减少了RNA的降解 ,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细菌在哺乳细胞内原有的表达模式 ;(3)可以从 10 8个菌体中提取到至少 30 μg的总RNA ,足够用于反转录等其他研究。该方法将为利用DNAMicroarray技术进行的病原菌表达谱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沙门菌属感染中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属感染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细菌血清型别差异和感染宿主种类的不同有关。沙门菌一般能诱发体淮免疫应簦,包括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的血清抗体反应。检测沙门菌感染抗体的血清学试验在人类和家禽沙门菌感染的论断上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定细菌的磁性凝集分离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宇 《微生物学报》2004,44(1):119-121
介绍一种对细菌进行直接分离的新模式,以大肠杆菌的分离为例,使用从磁性细菌体内提取的纳米磁珠,在纳米磁珠表面联上大肠杆菌抗体后制成磁性大肠杆菌抗体,以此来结合、凝集并分离细菌混合液中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标本溶液中添加80μg的磁性大肠杆菌抗体,可对105个大肠杆菌进行凝集和分离,处理后标本溶液中其他细菌的浓度无变化。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快速凝集和分离细菌混合液中的特定细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了胎儿(胎龄27~38周)和成人肠系膜淋巴结内树突细胞的分布及对S-100蛋白抗体和HLA-DR抗体的反应。结果显示胎儿淋巴结内S-100蛋白阳性树突细胞分布在外周区,中央区较少;这些细胞对HLA-DR抗体亦呈阳性反应。成人淋巴结的树突细胞有两种,一种是位于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的小结树突细胞,另一种是位于小结间和副皮质区的交错突细胞。小结树突细胞与HLA-DR抗体呈阴性反应,而交错突细胞则呈强阳性,提示这两种细胞不仅在分布上不同,而且对HLA-DR抗体反应也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小结树突细胞和交错实细胞在细胞来源和免疫功能方面是不同的两种辅助性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