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层中的化石按其保存特点,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4大类。1实体化石指由生物遗体的全部或一部分保存而成的化石,其中大多数保存了生物的硬体部分,如外壳、骨骼等。实体化石又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微变硬体化石和石化化石3种。1.1未变实体化石特指古代生物软体部分尚保存的化石。著名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第四纪冻土中发现的猛码象,其毛、皮、内脏等都保存完好,甚至有些个体的肉在发现后,还可被食肉兽吃掉。从它们胃中的残留食物及抱子花粉,可以推知它们的食性。其次,如保存在第四纪搪玻中的昆虫化石,其中…  相似文献   

2.
1956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某野外队在库鲁克塔格山地的硫磺山(东经88°30′,北纬42°30′)的奥陶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形体细小,非常值得令人注意的珊瑚化石。这些化石标本均保存在紫红色的泥质石灰岩中,与其共生的,尚有许多头足类化石,其中经穆恩之、梁希洛先生鉴定的,计有Michelinoceras(Orthoceras),Discoceras,Troedssoneeras,Gobyoceras 等属,于是此紫红色含化石地层之時代,应属中奥陶纪无疑。该区下古生代地层的层序,根据野外队的划分,自上而下,大致可归纳如次:上覆地层:中生代——侏罗纪地层  相似文献   

3.
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磷酸盐化、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硅化、以及粘土矿物交代。文中综述了以上各种化石保存方式在地层中的时代分布规律、埋藏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这些类型的化石库在我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中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埋藏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埃迪卡拉纪化石库的保存方式主要以有机碳质压膜为主;磷酸盐化和硅化保存方式分布较广;黄铁矿化和粘土矿物交代方式在中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保存较少。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多见于粉砂岩、泥岩中;磷酸盐化、硅化多出现于磷块岩、燧石层或碳酸盐岩的磷质、硅质结核中,化石多为微体化石。另外,多种化石保存方式常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化石库中,形成复合式的保存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获取灰岩中弱硅化腕足类化石的酸处理方法。以四川省布拖县浪珠乡万吨山剖面上奥陶统铁足菲克组近顶部的生屑灰岩为实验对象, 通过准备样品、悬吊样品、配酸解液、酸解样品等实验流程, 配合遮盖液(如二乙酸纤维素丙酮溶液)的使用, 可获得保存精美的、弱硅化的腕足类实体化石, 且该化石保存有主突起、铰齿和匙形台等重要的细小结构。相较于传统方法, 该方法可获取硅化程度更低的壳相化石。该方法为灰岩中其他多门类弱硅化保存的化石之酸解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疆两栖类化石新种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有着人所共知的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有着丰富的化石资源。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发现的魏氏准噶尔翼龙曾名震四海,盆地东部的森林般的硅化木更是令人叫绝。1988—1990年,克拉玛依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古生物室副主任张义杰与他的科研同伴们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地区以东17公里处的西大沟的野外地质考察中,在红色泥岩中又发现了距今2.59—2.52亿年的,保存极为完整的两栖类圆鳞鲵化石新种属。这一化石的发现,不但具有极  相似文献   

6.
陕南晚震旦世Gaojiashania的保存特征及形态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哲  孙卫国  华洪 《古生物学报》2002,41(3):448-454
陕西宁强地区灯影组高家山段地层中特异原地埋藏的管状化石Gaojiashania Yang et al.,1986为体似蚕状或带状,直或微弯,由密集圆环(或皱脊)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管状化石,对化石的埋藏及保存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矿化阶段形成不同的保存特征,早期黄铁矿化对化石保存起着重要作用。Gaojiashania以其特殊的圆环叠置的保存方式,与软躯体蠕形动物化石以及遗迹化石的保存迥然不同,推测Gaojiashania生物体已具有分节现象,在成分上也有差别,圆环部分可能具有一定的矿化,属于较为高等的生物门类。  相似文献   

7.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软舌螺化石丰富、埋藏形式多样,其中以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化石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过去有关学者对凯里组单臂螺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分类学方面,对脊状单臂螺埋藏特征及与其他生物共生关系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对324块脊状单臂螺化石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对比后发现,凯里组脊状单臂螺口盖化石埋藏形式有四类:口盖单独保存、口盖以内模或外模化石形式保存、口盖与锥壳完全绞合保存、口盖与锥壳不完全绞合保存;附肢保存较少;锥壳多以内模化石形式保存;脊状单臂螺内模化石与印痕化石上普遍出现类似软体保存形成的三分叉结构,这类三分叉结构属于后期埋藏因素造成的次生结构。文中还对脊状单臂螺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进行探讨,并将二者共生关系归为偏害共生。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上的重要时期,随着早期生命起源、构造演化、油气勘探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寒武纪越来越受到关注。微体化石是研究前寒武纪生命演化和地层对比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地层中,主要保存的是体型较小、类型多样的微体化石,而宏体化石则凤毛麟角,仅有为数不多的类型。在许多前寒武纪碎屑岩地层中,以布尔吉斯页岩型方式保存的有机质壁微体化石,是其中保存的唯一的化石类型。但因这些有机质壁微体化石在围岩中遭受了长时间地成岩、变质、风化和剥蚀等作用,在化石处理过程中非常容易破碎,导致获取保存完整的微体化石较为困难,给属种鉴定、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物地层对比等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介绍一种从粉砂岩-泥岩中获取有机质壁微体化石的处理方法,包括样品的碎样、酸处理、富集、挑选、制片和拍照等各流程的详细步骤,以及在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博才 《化石》1992,(3):8-9
空气“化石”,有人又称为“化石”空气。它是在特殊环境(如密封)中保存至今的几千到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地球表层大气层空气。通过空气“化石”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远古时代的地表大气情况,进而推知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化石不同的是,空气化石并不是保存在通常的地层中,而是只有极特殊的密封条件才有可能保存。人们曾试图根据矿物或岩石包裹体中的气体来分析研究远古时代的地球大气成分及气候条件,如在金  相似文献   

10.
南非开普顿──认识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非开普顿──认识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王成源在几亿年前,早期生物发展史中,动物的软体组织保存为化石的例子是极少的。这些保存有软体组织的化石纪录,通常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化石库。最著名的有软体组织生物化石的产地是加拿大寒武纪的布金斯页岩。Goceld著有世界...  相似文献   

11.
小壳化石壳体成分的鉴定对于揭露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分析了川南马边老河坝磷矿区麦地坪组中不同岩性管状化石壳体成分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围岩中管状化石壳体成分不同:围岩为磷块岩,管状化石中间层保存成分以胶磷矿为主,夹白云石晶体;围岩为白云岩,管状化石中间层保存成分以胶磷矿为主;而围岩为灰岩,管状化石的中间层保存成分以胶磷矿或方解石为主。后期磷酸盐化作用改造明显:壳体内部碳酸盐矿物被胶磷矿或微晶质石英交代、磷质壳内部被白云石或隐晶质燧石交代现象发育,其中以碳酸盐矿物被胶磷矿交代的现象居多;部分管状化石的壳体出现模糊的多圈层结构和壳体增厚的现象;壳体内部填充的胶磷矿在围岩中普遍出现。壳体保存成分与围岩性质密切相关,研究区内保存的管状化石壳体成分绝大部分经历了磷酸盐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内乡新的恐龙蛋类型和恐龙脚印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了在河南省内乡县夏馆盆地白垩系中发现的一窝恐龙蛋以及保存在蛋化石上的一个脚印化石。根据蛋的大小,形状和蛋壳的显微结构特征,并与其相近的蛋化石属种作了对比,认为这些蛋化石应当代表蜂窝蛋科(Faveoloolithidae)的一新类型,定名为夏馆杨氏蛋(Youngooli-thus xiaguanensis gen.et sp.nov.)这窝蛋化石以及保存在蛋化石上面的脚印可能为同一只动物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保康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燧石和页岩中陆续发现的精美保存的化石生物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元古代晚期生物演化的图景,表明多细胞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之后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分异。其中磷块岩化石库以生物细胞结构的完好保存而著称。继在贵州瓮安、陕西勉县茶店和江西上饶朝阳之后,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磷酸盐化化石生物群。保康化石组合中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Paramecia和原地保存的Thallophyca;大型复杂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Echinosphaeridium和目前仅在保康发现的Bacatisphaera;球状蓝菌化石Archaeophycus,丝状蓝菌化石Siphonophycus和在陡山沱组磷块岩中首次发现的Obruchevella;同时,内部保存不同数量小球体的球状化石在保康也大量产出。古地理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保存的磷酸盐化化石库大都形成于浅水台地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4.
古植物学是研究古代植物和它们生活的科学。重现植物界历史的方法之一是研究岩层中的化石植物。植物以各种形式保存在地壳之中,在保存期间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不同的环境和沉积过程也会导致化石出现种种不同的保存形式。针对不同的类型,必须采用不同的技术处理,以便从中提取信息,找出同一植物各分散器官之间的联系,从整体进行研究和重建。1 角质层的处理方法化石角质层为地质史上真正生活过的植物活体上的原物,它与植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可作为探讨属种间的自然亲缘关系的依据。化石角质层有几种处理方法(叶美娜,1…  相似文献   

15.
扬子地台早寒武世和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其中一些球状化石为硅化保存,它们为解释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这些球状化石的种属分类和胚胎真伪等方面,不同的研究人员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通过设计实验,以团头鲂鱼卵为材料,将团头鲂鱼卵注入不同浓度硅酸盐溶液中,观察鱼卵在不同溶液中的保存状态和硅化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团头鲂鱼卵硅化非常迅速,鱼卵最有利的保存环境是非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条件;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同一种属,不同形态的鱼卵和鱼卵的不同部分都可以保存下来。上述实验为球状化石的种属分类和真伪鉴定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并为球状化石形成过程的探索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化石之乡──远安化石要在自然界中保存下来是不容易的。然而有些地方却能保存大量的、完好的化石。你知道美丽的化石之乡远安吗?湖北省远安县红阳冶金处的巩书生石友,给我寄来许多美丽的化石观赏石──远安石。笔者在此作一简介,以飨读者。湖北省远安县一带出露...  相似文献   

17.
贵州剑河寒武纪杷榔组辣子寨剖面含有丰度较高的古蠕虫类化石。化石鉴定为Wronascolex geyiensis, 主要保存在三个层位。在对三个层位的岩石、沉积特征、化石成因及埋藏特征探讨分析后, 证实W. geyiensis化石保存于快速的沉积事件导致的浊流沉积层内, 而化石埋藏的完美程度受到成岩过程中埋藏位置、沉积物中矿物结晶和充填方式的影响, 这些后期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先期形成的化石精细结构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作用。本文通过对W. geyiensis化石体上黏土矿物、草莓状黄铁矿、自形–半自形黄铁矿的成因分析后, 获得最适合保存软躯体化石的环境应该为缺氧且生物体与孔隙水中的硫酸盐无接触的原地和近原地埋藏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绪言最近几年,野外队收集了大量极有意思的海百合茎化石。这些化石大多保存在灰岩或页岩中,分布广泛并且很丰富。在开展大规模区域地质测量的同时,海百合茎化石对划  相似文献   

19.
新疆库车-肉食龙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记述的一个爬行类的牙齿,是迄今在南疆库车盆地所产脊椎动物化石中唯一可以肯定为恐龙的材料。化石是新疆石油局库车区域地质调查队雍天寿同志于1956年采自库车克孜努尔沟。化石保存在灰绿色细粒砂岩块上(图1),化石本身黑色,牙齿保存完整,全长45毫米,呈典型的巨齿龙科(Megalosauridae)的特征;侧扁,微向后弯,前后缘有栅状的小锯齿。该牙齿特征较接近于四川的剑阁龙(Chienkosaurus)。材料过少,无法进一步比较。库车标本的地层时代,根据雍天寿同志的意见为中或晚侏罗世。化石的特征也支持这一见解。标本保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编号 V.3103,化石的野外编号993。  相似文献   

20.
贵州剑河辣子寨村辣子寨剖面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是近期发现的一个化石丰度较高且较复杂多样的动物群。该产地的化石库含有两个化石富集的层位,即下化石层和上化石层。通过对两个化石富集层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特征、生物类群组成及化石丰度和保存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下化石层与上化石层内化石组合和埋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下化石层类群组成多样、化石丰度较高,以掘头虫类三叶虫、三叶形虫Naraoi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Isoxys、Tuzoia及古蠕虫、海绵等为主,且化石主要保存在事件沉积层内,保存质量较好,为外陆棚沉积环境下大量生物个体发生原位快速沉积埋藏作用形成。而上化石层内化石以具硬壳的三叶虫为主,有较大的埋藏量,少量或碎片状的Naraoia,Isoxys,且这类化石数量少,主要在背景层中保存,可能为静水沉积时,沉积界面积累了大量生物遗体并暴露于基底表面一定时间后,再被沉积物逐渐堆积掩埋而形成,为生物遗壳的原位或近原位埋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