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分析甘肃6个不同黄芪种植区黄芪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甘肃黄芪种植的六个地区其根际土壤细菌分属于31个门、97个纲、211个目、330个科、614个属、共1163个种,根际土壤真菌分属于13个门、46个纲、98个目、202个科、412个属、共656个种.细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特征主要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整理并总结了世界鞘翅目2021年发表的新分类阶元、新组合、新异名、分类阶元升级和降级等情况, 并单独梳理了中国2021年鞘翅目新增分类群。通过在线数据库检索及相关同行补充, 最终共获得了相关文献1,114篇。2021年, 世界鞘翅目新分类阶元共计3,375个, 包括2个新亚科, 1个超族, 9个新族, 3个新亚族, 178个新属, 36个新亚属, 3,070个新种和76个新亚种, 另有1,071个新组合, 485个新异名, 70个分类阶元升级, 26个分类阶元降级。新发表的物种中, 隐翅虫科534种, 金龟科461种, 二者约占总数的31.6%。世界鞘翅目新物种发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共发现新属13个, 新亚属4个, 新种635个, 新亚种6个, 发表中国新记录亚科2个, 新记录属13个, 新记录亚属1个, 新记录种112个和新记录亚种6个。2021年发表的中国鞘翅目新种有204个隶属于金龟科, 新物种发现数量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172个新种及亚种)。  相似文献   

3.
杜诚  刘军  叶文  廖帅 《生物多样性》2022,30(8):22207-229
2021年中国共发表高等植物新分类群342个, 其中新科1个, 新属11个, 新种289个, 新亚种3个, 新变种18个, 新变型20个。新发表的物种分别属于苔类植物门(5个新种)、藓类植物门(4个新种)、石松门(3个新种)、蕨类植物门(22个新种)、裸子植物门(2个新种)、被子植物门(253个新种)。其中111个新种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分子证据, 76个在发表时就依据IUCN标准被评估处于受威胁的状态。云南、西藏、四川和广西等西南4省区发表的新种最多, 共占全国新种发表总数的63.3%; 新种发现密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台湾、海南、云南、浙江和广东等省区。2021年中国共发表植物新组合(等级) 134个, 新名称9个; 发表国家级新记录62个; 将92个名称处理为62个名称的异名; 对7个名称进行了应用订正; 重新承认了2个属和10个物种; 新指定后选(新)模式物种49个; 还新发现多年未曾发现的物种9个, 排除物种分布7个。2021年中国高等植物净新增364个分类群, 占全国植物总数的0.98%, 230个高等植物名称发生变动, 占全国植物总数的0.62%。  相似文献   

4.
Taq DNA聚合酶功能区域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参U法定点突变产生了TaqDNA聚合酶N端分别缺失3个,235个,287个和443个氨基酸的4个缺失体,利用Bal-31连续缺失法产生了TaqDNA聚合酶的C端分别缺失了2个、16个、29个、32个、34个氨基酸的5个缺失体.经DNA聚合酶活性测定表明N端缺失3个,235个,287个氨基酸后活力和完整的Taq相近,而缺失443个氨基酸后则失去了DNA聚合酶活力;C端的5个缺失体都失去了DNA聚合酶活性.据此TaqDNA聚合酶的功能区域被定位在287~832氨基酸之间.  相似文献   

5.
杜诚  刘军  叶文  廖帅  葛斌杰  刘冰  马金双 《生物多样性》2021,29(8):1011-22171
2020年中国共发表高等植物新分类群359个, 其中新属21个、新种312个、新亚种6个、新变种14个、新变型6个; 发表新组合(等级) 217个, 新名称11个; 发表国家级新记录48个; 将85个名称处理为65个名称的异名; 对14个名称进行了应用订正; 新指定后选(新)模式物种147个; 还新发现多年未曾发现的物种2个, 排除物种分布3个。新发表的物种中, 苔类植物门有3个、藓类植物门3个、蕨类植物门6个、裸子植物门1个新杂交种、被子植物门299个。这些新物种中, 有86个发表的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分子证据, 78个在发表时就依据IUCN标准被评估处于受威胁的状态。云南、西藏、广西和四川等西南4省区发表新物种最多, 占全国新物种发表总数的2/3; 新物种发现密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云南、海南、台湾、广西和浙江等省区; 墨脱县是新物种发现数量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2020年中国高等植物净新增294个分类群, 占全国总数的0.79%, 313个高等植物名称发生变动, 占全国总数的0.84%。  相似文献   

6.
万霞  张丽兵 《生物多样性》2022,30(8):22116-22171
2021年全球共发表维管植物新分类群2,219个, 包括新亚科1个、新族7个、新亚族7个、新属68个、新亚属7个、新组15个、新亚组8个、新系10个、新种1,979个、新亚种46个、新变种59个和新变型12个; 这些新分类群隶属于185科881属, 兰科、菊科和茜草科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类群。2,219个维管植物新分类群由来自全球的1,942位学者发表在165个期刊和14部专著中, 其中有42位作者发表了11个以上的新分类群。值得关注的是, PhytotaxaPhytoKeys是2021年发表维管植物新分类群的主要期刊, 分别发表586个和112个。本年度发表的2,096个新种及种下单元中, 被子植物门1,940个、蕨类植物门147个、裸子植物门9个, 其中兰科植物最多, 共227个。2021年发表的新种及种下单元来自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南美洲是新种及种下单元发现的热点地区, 分别发现837个和571个。中国、巴西和马达加斯加是2021年贡献维管植物新种及种下单元最多的前3个国家, 分别发现283、269和169个。考虑到在2021年2月1日之后IPNI对2020年发表的维管植物新种增加了797个, 我们估计在2022年4月16日之后, 各数据库中2021年发表的新种及种下单元会增加700个左右。这将使2021年发表的新种(和种下分类群)数量增加到大约2,800个, 这与2001年以来每年发表的维管植物新种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7.
沂山地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采自山东省沂山的370余个地衣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共鉴定出12个科26个属59个种(包括2个变种)。其中山东省新记录属5个,新记录种35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研究资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书绅 《植物研究》1994,14(3):221-230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c)的研究历史和2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2个新变型及2个新组合、2个新组、2个新分布、2个新亚族。  相似文献   

9.
答: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成熟胚囊由7个细胞8个核构成,包括珠孔端的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合点端的3个反足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其中中央细胞具有2个核。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谷精草属的新资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谷精草属3个新系,7个新种、5个新变种、2个新组合、3个新记录、修正了5个种的特征记载,新归并学名15个,共涉及全国32种8变种中的34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国产木蓝属80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运用计算机以组平均法做聚类分析研究,将我国木蓝属划分为五个分布区,探讨了各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植物区系特点及该属植物的分布规律。论述了木蓝属植物资源利用的近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跳甲亚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青藏高原(包括横断山区)的跳甲亚科昆虫区系。该区已知47属228种。1)据属级阶元的分布类型分析,以东洋属和南型属种显占优势,是区系主体,显示该区跳甲区系的热带渊源,其中高山属种赋予该区以高山区系特征;2)该区物种分化活跃,是某些多种属中国种类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3)联系中国跳甲亚科区系,在地理分布格局上显示西-东分布,如Hespera属的分布和西南-东北分布或西南-东北的间断分布格局,如Pentamesa和Stenoluperus属的分布。这种地理分布格局反映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中国昆虫区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首先从植物类群、分布地域和垂直分布角度分别论述了沙棘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指出沙棘属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属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在区系成分上,是森林─—草原过渡带的成员;横断山及其毗邻的东喜马拉雅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类群分布中心、类群分化中心和原始类群中心。并对类群分布的地理替代现象、该属植物成林的丛片性特征以及果实中植化组成分与类群分布、类群进化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着重对该属植物分布区格局的形成与该属植物起源的生态地理环境、散布的时间、路线以及繁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14丘稻田稻茎毛眼水蝇幼虫调查资料.对其幼虫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I、CAm/m、Iσ四种聚集指标法测定,64.3%的田块呈随机分布.28.4%为均匀分布.7.3%为聚集分布。用Iwao平均拥挤度和Taylor幂法则测定.其田间分布型符合随机分布。用频次拟合法测验,50%的田块同时符合渡松、奈曼和负二项分布三种分布型;35.7%的田块同时符合2种分布型。根据该虫田间分布型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序贯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5.
空间分布型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国法  徐汝梅 《生态学报》1998,18(5):516-522
具合影个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事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以可用于区分常见的空间分布型,也可以用于判定分布型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复合负  相似文献   

16.
管涔山北部寒温性针叶林下草本植物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管涔山北部分布在1800—2650m阴坡、半阴坡的寒温性针叶林下的草本植物做了数量分类,并结合环境条件分析了聚类结果。表明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高度,并且海拔高度的影响超过了森林类型对林下草本植物的影响,使后者的影响降为第二位。草本植物分布差异的界限大致是:2650—2500m,2500—2200m,2200—1800m。在同一海拔高度区间,由于上层乔木,土壤的某些理化性状及人为活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是现代理论生态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上亦具重要意义。它不仅可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资料代换和正确估计种群数量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有关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多限于农林业害虫,对其它昆虫的空间分布研究甚少。虫草蝠蛾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境内的高山草甸。近年来,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降,远远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因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大有枯竭之势。为挽救这一珍贵资源昆虫,急待尽  相似文献   

18.
The scarcity of dugong (Dugong dugon Miiller) throughout their former range and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species' ecology justifies this record of the opinions of the fishermen in the Lamu district of Kenya, where the species is still plentiful. The area and the programme of questioning are described. The social life, reproduction, movements and predators of the dugong are recorded as reported by the fishermen.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is contrasted with the past. My observations on the food plan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re given, as well as the fishermen's estimation of the part each plays in the dugong's diet. The need for calm water over feeding grounds, afforded by depth of water or shelter from winds, seems to be a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dugong. Man appears to be the main predator.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柏枝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柏枝属Myricaria Desv.最早属于柽柳属Tamarix的范畴。C.Linnaeus于1753年在《植物种志》中首先记载了产于欧洲(德国)的一种水柏枝,即置于柽柳属内,为Tamarix germanica L.(10)。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一代卵块在春玉米田垂直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玉米螟一代卵块在春玉米田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为制定其合理的田间抽样方法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一代螟卵块在春玉米田中的垂直分布同水平分布一样,也基本属于聚集分布(主要为嵌纹分布,适合于负二项概率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卵块群(个体群)。在整个一代螟卵期内,卵块主要聚集 分布于玉米心叶下展开叶的第一至第五叶片层上(占总卵块数的96.6%±2.5%),尤其分布于第二至第四叶片层上(占78.6%±3.7%)。并且这一分配规律不受观测时间和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适合于以下的二次趋势面方程: P_(ht)=0.21500+0.02090h-0.00779h~2 本文提供了第二至第四3片展开叶上卵块量的区间估计值(76.89%,80.31%)(95%置信度)。并 建议在春玉米田调查一代螟卵块量时,只需检查此3片叶上的卵块数,便可以根据上述估计值,进一步推算出全田总卵块量的范围。这样可以节省2/3左右的田间调查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