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植物的激素调节”是必修部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1学习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阐述植物激素对其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本文从单元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谈谈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4~第6学习单元,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从而揭示宏观领域的稳态及其调节规律。其中,“种群和群落”单元是开篇之目,本文试探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单元具体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及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月艳 《生物学通报》2006,41(10):23-26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细胞的代谢”是必修部分中“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3学习单元,笔者将从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谈谈对本学习单元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4.
周湘 《生物学通报》2007,42(10):26-29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必修部分“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3学习单元,笔者将从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谈谈对本单元教学的一些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必修部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6个一级主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供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6.
韩星 《生物学通报》2003,38(10):27-28
我们在初一生物学课中有关生态系统的最后一节课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改革 ,针对生态环境教育的特殊性 ,引入了在国际环境教育界广泛被使用的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提供让学生搜集资料、集体讨论的空间 ,给他们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让学习变成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 ,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课的重要地位。生态系统是新课标中“生物与环境”这个主题内容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之一 ,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并与其他主题衔接好 ,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认真考虑的关键点。本节课是作为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克隆技术"是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的第2专题的学习内容,笔者将从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谈谈对本专题教学的一些认识.1 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课程标准中"克隆技术"的内容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8.
吴成军 《生物学通报》2006,41(12):30-33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4学习单元是“细胞的增殖”,第5学习单元是“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同细胞代谢一样,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笔者根据这两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胚胎工程"是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模块的第3个专题.该专题涉及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工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胚胎工程的应用与前景,以及胚胎于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对生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作用等内容.笔者将从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谈谈对该专题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0.
吴成军 《生物学通报》2008,43(12):17-19
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课程标准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尝试是技能性目标中的模仿水平,即学生仿照教师的示范性动作完成对实验对象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本模块主要是从“生命系统”的系统性观点出发,着重阐述个体及其以上层级生命系统在同环境相互作用的同时,通过自我调节维持自身稳态并适应环境的一般机制。包括3个学习单元:①“植物的激素调节”部分是从植物的个体水平上切入学习内容;②“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是从人和动物的个体水平上切入学习内容;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部分则是从人的个体水平上切入学习内容。笔者对本模块教学的构思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久 《生物学通报》2011,46(3):24-26
1教学的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命系统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系统”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必修3模块中的第5个主题.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稳定性4个层次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1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一个重要学生活动,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明确要求。组织实施好这个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种群增长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领悟取样调查、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是编撰教科书的依据,也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就课程标准来研讨教学,容易空泛,希望读者能结合你实际选用的教科书和你的教学实践来阅读本文。1关于“细胞的结构”内容标准的研讨课标中“细胞的结构”内容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沈雁 《生物学通报》2006,41(5):23-24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 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开展此探究活动有助于师生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敢于求真、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研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遗传病”是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主要涉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从内容上看,“人类遗传病”在本模块中内容虽然较少,但与本模块其他单元的内容有着紧密联系。遗传病是人类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所以它与生物变异直接相关,遗传病在遗传时同样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对遗传病的人工干预又与生物进化有着联系。  相似文献   

18.
黄志坚 《生物学通报》2012,47(12):18-20
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借助模型建构的方法自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系统分析,在建构中实现行为与思维的统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新教授在“一节好课的标准”中提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的理念。这理念对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有积极影响作用的。课堂学习比起其他时间的学习,更应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利用好45分钟的时间,给予学生素质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以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教学主题为例,通过模型与建模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呈现对物质与能量观、系统观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教学改进过程.以学生学案作为学习表现性评价的依据,参考学生访谈情况,鉴别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