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信息鉴别能力进行综述,阐述信息鉴别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分别从培养信息鉴别能力应该具备的知识、信息鉴别的方法、信息鉴别的评价3个方面讲述。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物学研究》2005,26(4):403-403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  相似文献   

3.
4.
5.
《微生物学报》2010,(11):1430-1430
  相似文献   

6.
7.
8.
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应该利用生物学课程内在的信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分析方法和黑箱方法的使用,程序意识和程序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利用概念图培养学生的超文本阅读和知识网络构建等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9.
鳄蜥的食物识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食物识别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鳄蜥的捕食行为和生态学习性有重要意义。使用棉棒分别沾上去离子水、香水、黄粉虫(Tenebriomolitor L.)和蚯蚓(Pheretima sp.)的气味(蚯蚓和黄粉虫处死后绞碎以便于棉花棒蘸上),观察11只鳄蜥对4种化学刺激的反应,每个个体对每种刺激均进行24次实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对4种刺激均有反应,对黄粉虫和蚯蚓刺激的舔舌次数显著高于香水和去离子水的舔舌次数(Wilcoxon test,所有P<0.001),表明鳄蜥能检测以及识别控制刺激和食物刺激。再又对鳄蜥进行4种处理实验:(A)空白对照;(B)蚯蚓气味;(C)密封着的活蚯蚓;(D)活蚯蚓。每个个体每种处理均进行5次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有显著差异(Friedman test,所有P<0.001)。鳄蜥在仅有视觉刺激出现的处理C以及既有化学刺激又有视觉刺激的处理D比仅有化学刺激的处理B在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上显著要高(所有P<0.001)。在无视觉刺激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B的行为持续时间以及探究频次均显著高于处理A 的(所有P<0.001);而在视觉信息相同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D中仅行为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处理C(Z=3.95, P<0.001),而探究频次以及攻击频次无显著差异(前者Z=1.53, P=0.13;后者Z=1.10, P=0.27)。结果表明鳄蜥主要利用视觉捕食,化学感觉有辅助作用。鳄蜥这种食物识别机制可能与捕食模式和种系发生有关,也可能受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ROS 的信息分子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法祥光 《生命的化学》2002,22(6):522-524
ROS在机体内主要由NADPH氧化酶系统产生,ROS作为信息分子对细胞功能如细胞生长,转化,凋亡,转录和衰老的调节及相关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在90年代后期有了明显的进展。并从细胞内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变化和蛋白质的氧化修饰角度初步探讨了ROS参与信息传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必须务实"听说读写"关,偏向一个或一项不好那都不是全面发展的小语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利用描述性综述的方法,总结近10年来医疗服务绩效信息透明对医疗质量促进效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索Web of Knowledge、Pubmed等数据库,最终纳入31篇密切相关文献。结果表明,国外一般通过医疗报告卡或网站向公众公开医疗服务绩效信息,改善了医疗服务行为,但对病人选择服务提供者和临床结果的改善作用有限。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医疗服务绩效信息向更广泛的使用者公开,引导病人利用医疗服务绩效信息选择医疗服务提供者。  相似文献   

14.
张德伟 《生物磁学》2005,5(1):49-50
探讨了我国加入WTO后给医学图书信息事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振兴事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古生物学与INTERNE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钦华 《古生物学报》1996,35(6):772-775
简要介绍了正在迅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在古生物学方面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对古生物学工作者了解世界同行的工作、促进交流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鸣声频率的影响,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再对每一鸣声的每个音节的主频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高噪声水平区和低噪声水平区相比,在两地白头鹎每一鸣声的各音节主频中,最低和最高主频以及第I、Ⅱ音节的主频都有显著提高;在阜阳第Ⅲ音节的主频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白头鹎可以通过提高声音频率来避免环境噪声对鸣声的影响,从而保证噪声环境中声信息的有效传递;而噪声对各音节的不同影响也表明,同一鸣句的各音节,对于噪声通讯中的信息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和推广,给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本文就基础研究工作者对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利用作一总结,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有创新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迎接微生态学细胞通讯的时代的到来,本文特对乳酸菌的生物信息学进行了评述.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tum,L,AB)是人和动物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部分.能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近年来随着大量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用,大量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在为乳酸菌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如何管理和应用如此大量的数据.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生物学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用来组织迅猛增长的生物学数据,并从数据中提取新的知识.因此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为乳酸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大大加快研究进程,降低研究费用,缩短研究周期.木文从生物信息学在乳酸菌基因组学、代谢、与机体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英特网上生物信息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充分利用英特网上完善的生物信息资源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介绍了利用网上生物资源的几种主要方式和一些重要的站点和生物信息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