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月良 《生命的化学》2008,28(2):220-222
卵母细胞可被精子、化学物质和电脉冲等激活,激活后,胞质内发生Ca z 振荡、皮质颗粒释放、pH值增长以及成熟促进因子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失活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卵母细胞激活是人工构建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的必需步骤.  相似文献   

2.
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胚胎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安民 《动物学杂志》1993,28(4):55-60
胚胎克隆,即建立胚胎的无性繁殖系,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用核移植技术将一枚多细胞胚胎的每一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激活的成熟卵母细胞中,重新构成新的胚胎,重组胚胎移植后,发育成与供体胚胎基因型相同的后代。Spemann 最先提出将多细胞胚的每一细胞核分别转移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这一想法。Brig-gs 和 King 沿用 Spemann 的想法及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和QRT-PCR等方法系统分析了Gas6(growth arrest-special gene 6)基因在猪卵泡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提出了一种改良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系统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Gas6基因表达于猪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细胞核及其周围的卵丘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始终有表达,且在囊胚中表达最高。Gas6 mRNA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始终存在,但在孤雌激活后迅速消失,直到发育到囊胚时再次出现。在猪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as6重组蛋白培养卵母细胞,发现添加Gas6重组蛋白对卵母细胞的极体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当添加浓度为100 ng/mL时,培养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分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都显著增高。Gas6可能是通过改善卵母细胞细胞质的成熟质量提高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从而获得了更多、更好的胚胎。  相似文献   

4.
小鼠母源因子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脊椎动物中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要经历MII期停滞、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启动、胚胎基因组的转录激活、并指导完成个体的发育过程。同时,核移植过程中,分化的细胞核在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能够重编程到胚胎早期的状态并能完成个体的发育过程。在这些发育过程中母源因子都发挥了极其的重要作用。在小鼠胚胎发育研究中发现,小鼠的基因组激活发生在2细胞期,这一时期标志着合子的发育由卵母细胞控制向胚胎控制的过渡,期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体外培养的小鼠的胚胎的发育阻断也易发生的2细胞时期。因此对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母源因子的研究,将有利于了解早期体外培养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失败的原因,为提高体外培养和克隆胚胎发育的成功率提供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是获得健康后代的关键,遗传因素在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突变可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受精失败或早期胚胎发育停滞,进而导致不孕或早期流产等。随着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突变被发现,为不孕患者提供了可靠的诊疗靶点。该文系统回顾了导致人类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的致病基因,以期促进其在辅助生殖遗传咨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范勇  陈欣洁  王晓蔓  孙筱放 《生物磁学》2009,(20):3820-3822,3815
目的:探讨利用IVF废弃胚胎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其在人治疗性克隆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8年7-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多精受精胚胎和MII期体外受精失败卵母细胞,运用显微操作技术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多精受精胚胎为核移植受体的克隆胚胎能够发育到8-细胞期,受精失败MII期卵母细胞为核移植受体的克隆胚胎能够激活,但不能够卵裂。两种IVF废弃的胚胎构建的人体细胞克隆胚胎在去核成功率,注核成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卵裂率和8细胞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精受精胚胎比MII期体外受精失败卵母细胞更适合作为人核移植受体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活处理对人未受精卵子和早期胚胎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影响。方法:收集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体外受精(IVF)以及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时的未受精卵子(包括GV期、MⅠ期、MⅡ期卵母细胞),以及早期胚胎(2-cell、4-cell胚胎),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在未处理和进行激活处理后的ATP含量。结果:1未处理的GV期、MⅠ期、MⅡ期卵子和2-cell、4-cell期胚胎的ATP含量分别为1.14±0.15、1.41±0.14、1.45±0.12、1.61±0.25、2.05±0.23 pmol,激活处理后GV期、MⅠ期、MⅡ期卵子和2-cell、4-cell期胚胎的ATP含量分别为1.60±0.17、1.86±0.25、2.06±0.38、2.26±0.53、2.55±0.46 pmol;2激活处理后GV期、MⅠ期卵子的ATP含量显著性高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人GV期、MⅠ期、MⅡ期卵子和2-cell、4-cell期胚胎中ATP含量逐渐增加;经激活处理后,仅GV期、MⅠ期卵子的ATP含量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鼠电激活孤雌胚胎的早期体内、外发育能力。方法 利用不同电脉冲参数和激活液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活化,观察激活后的小鼠孤雌胚体外发育状况和移植后的发育能力。结果非电解质激活液优于电解质液,脉冲强度、脉冲宽度和脉冲次数3个参数各自处于某一范围内时,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降低其中1个参数可通过升高另外2个参数得到补偿,经筛选较适宜的电脉冲参数为:1.0 kV/cm、40μs、2 p,或者1.5kV/cm、30/μs、2 p,分别为74.65%和71.19%,体外囊胚发育率分别为43.40%和47.62%。电激活孤雌胚体外发育时序比正常胚胎慢,但囊胚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它们经胚胎移植后,其中的一部分能够着床,但着床率仅为3.6%,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7%,P〈0.01)。结论电刺激能够较好地模拟正常受精过程激活小鼠卵母细胞,但激活后的多数小鼠孤雌胚胎着床能力较低,不能够顺利着床。  相似文献   

9.
超排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几倍于正常排卵的卵母细胞或胚胎,为体外卵母细胞或胚胎的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淘汰母畜或屠宰母畜的卵巢更是卵母细胞的一个重要研究资源。然而,如果供大于求,则需要一种较为满意的短期保存过剩卵母细胞或胚胎的方法。超低温(-196℃)冷冻固然是长期保存胚胎的良好方法,但对于只需短期(几个小时到几天)保存的胚胎而言,冷冻过程是烦琐的,且设备昂  相似文献   

10.
体外生产胚胎技术是胚胎工程技术的基础,其过程涉及到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精子获能和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这三个方面。主要综述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精子分离和获能的方法、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阻滞”现象和体外培养体系,同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  相似文献   

11.
Ghrelin在绵羊体内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ghrelin是否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进程,本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绵羊卵母细胞和体内早期胚胎中ghrelin蛋白的表达定位和ghrelin mRNA水平相对表达变化规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ghrelin蛋白主要分布于卵母细胞胞质内;实时定量RT-PCR结果揭示绵羊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ghre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据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即在成熟卵母细胞,2细胞胚胎期和8细胞胚胎期显著高于未成熟卵母细胞和4细胞胚胎期(P<0.05),囊胚期表达量最高。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ghrelin蛋白的表达及ghrelin mRNA特定的表达模式,揭示这一新型分子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以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卵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合成和储存了大量由母源效应基因(maternal effect genes,MEGs)编码的母源因子(maternalfactors),它们在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多个环节(包括母源mRNAs的合成与积累、细胞器的有序排列、表观遗传重编程、受精后卵子的激活、合子基因组激活的启动以及母源转录物的清除等)中起到关键作用。该综述按照卵母细胞成熟至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的时间线,详细阐述了母源因子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关键进程的影响,同时描述了母源因子的表达调控和定位。研究发现, MEGs的变异与一系列不良生殖结局有关。在人类中,这些变异可能导致不孕症、胎儿结构性发育缺陷和出生子代患有多位点印记障碍的风险增加。深入研究母源因子及其调控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理过程,提高不孕症诊断和治疗的精确性,并为预防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因在辅助生殖技术及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其研究发展尤为迅速.多个物种(包括人)的卵母细胞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获得了受孕和活产的成功佐证,为冷冻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成为体外受精不可缺少的环节.尽管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冷冻保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例如为可能不育的患者贮藏生殖潜能、卵子冻存库的建立以及卵母细胞和胚胎的跨国运输,但成功率仍达不到使用新鲜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水平,还存在许多难题有待解决.本文针对低温保存技术中制约冷冻效率和成功率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解决技术研发中遇到的瓶颈,为改进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鼓励低温生物学研究者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加快推进冷冻保存技术在人类和动物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节省经费和使转基因模型动物品种资源得到妥善保存,该研究利用自制的梯度浓度冷冻液和解冻液结合玻璃化方式分别冷冻和解冻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183个卵母细胞(GV期、MI期和MII期)、114个卵裂期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和8-细胞期)及25个桑椹期胚胎。其中食蟹猴卵母细胞67个,卵裂期胚胎45个,桑椹期胚胎11个;恒河猴卵母细胞116个,卵裂期胚胎69个,桑椹期胚胎14个。复苏后存活率分别为56/67(83.58%)、36/45(80.00%)、9/11(81.82%)、102/116(87.93%)、55/69(79.71%)和11/14(78.57%)。结果表明,快速玻璃化冷冻法简便且胚胎存活率高,是一种较好的冷冻食蟹猴和恒河猴卵母细胞及胚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是动物生殖过程的核心环节。细胞骨架是遍布于卵母细胞胞质中的一种复杂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研究表明,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过程中伴随着广泛的胞质骨架重组。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细胞骨架具有其独特的分布和功能,使卵母细胞和胚胎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微丝、微管的分布变化与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中遗传物质的重组密切相关。近年来,对哺乳动物不同物种间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细胞骨架成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过程中细胞骨架的重组、分布和作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中细胞骨架系统的调控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动物受精时,精子主要是将雄原核释放到卵子中,形成的合子中雌、雄原核融合为合子核,但受精卵基因组在前几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转录,合理的逻辑性推测是其早期发育完全依赖于卵质中储存的RNA和蛋白质,即母源因子.上世纪80年代对无脊椎动物的正向遗传研究发现,母源因子在卵子和胚胎极性的决定、早期胚胎的图式形成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过去10多年来,通过对斑马鱼和小鼠突变体的研究,也证明母源因子在脊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斑马鱼母源因子在卵母细胞的极性、卵子的激活、早期细胞分裂、母源mRNA的清除、合子基因转录激活以及胚层的形成和分化、体轴的建立等方面的作用,相关知识对于研究人类生育障碍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诊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本实验中我们用优化的免疫荧光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了微丝在小鼠卵细胞不同期的分布情况及PKB/Akt对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微丝聚合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均有微丝的表达,且主要集中在纺锤体处的质膜处、极体及分裂沟处。注射激活型PKB/Akt mRNA能够增强微丝的聚集。相反,注射激酶失活型的PKB/AktmRNA减弱了微丝的聚合。因而我们认为PKB/Akt可以影响小鼠卵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微丝聚集。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和孤雌活化过程中小鼠胚胎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eng XQ  Lin YW  Chen YJ  Zhong SQ  Yan XF  Dong JJ  Lei L 《生理学报》2008,60(1):113-118
为研究微管在体外受精与孤雌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比较了体外受精胚胎、SrCl2激活的孤雌胚胎和体内受精的原核期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卵母细胞孤雌活化过程中及体外受精后微管及核的动态变化,以分析微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率(P<0.05),而体外受精与孤雌激活胚胎在各阶段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在体外受精中,精子入卵,激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纺锤丝牵拉赤道板卜致密排列的母源染色体向纺锤体两侧迁移;后期将染色体拉向两极;末期时,微管分布于两组已去凝集的母源染色体之间,卵母细胞排出第二极体(the second polarbody,Pb2),解聚的母源染色体形成雌原核.同时,在受精后5~8 h精子染色质发生去浓缩与再浓缩,形成雄原核.在原核形成的同时,胞质星体在雌、雄原核的周围重组形成长的微管,负责雌、雄原核的迁移靠近.孤雌活化过程中,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拉向两极,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活化4~6 h,卵周隙中未见Pb2,而在胞质中出现两个混合的单倍体原核,之间由微管相连接,负责两个单倍体原核的迁移靠近.与体外受精相比较,孤雌活化时卵母细胞更容易被激活,减数分裂期间微管的发育早且更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刘林  陈永福 《动物学报》1996,42(1):15-21
对兔核移植胚胎起始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电镜观察,并与供体桑椹胚细胞,受体卵母细胞及同期正常受精胚胎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原核”期兔核移植胚胎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于供体桑椹胚细胞及受体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而与同期正常受精胚胎相似,但有些核移植胚胎中皮质反应,及核仁和线粒体中出电子致密的网眼结构,与正常受精卵存在差别,分裂至2-细胞期时,与正常2-细胞胚超微结构更相似,结果提示,兔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供  相似文献   

20.
以具有DNA主动去甲基化作用的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亦称为AICDA)基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在牛卵母细胞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及其调节方式,揭示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应用Real-time PCR、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和免疫荧光化学等方法分析DNA甲基化对牛早期胚胎发育中AID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AID基因在牛早期胚胎发育中受DNA甲基化的调控,AID基因的T-DMR(tissue-dependent and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位于其转录起始位点-88 bp--431 bp。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T-DMR第2和第3号Cp G位点的DNA甲基化明显去除,而其他位点都未发生变化。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AID基因的积累与DNA甲基化状态变化相关。在牛体外受精胚发育早期的各阶段,尽管AID基因的表达不同,但AID基因T-DMR除第2和第3号CpG位点一直都维持去甲基化状态外,其他位点始终维持甲基化状态。推测其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胚胎基因组激活有关。以上研究表明,AID基因T-DMR的低甲基化与其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从卵母细胞成熟期到桑椹胚期,AID蛋白都是均匀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而囊胚时期大量AID蛋白集中于内细胞团,这可能对于内细胞团多能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牛卵母细胞成熟中积累的AID作用于受精过程,其启动子区的DNA去甲基化与AID基因的表达有关,胚胎基因组激活后AID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