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本文简要论述了将料液假设为一种成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料液与烟叶比例的数学模型。通过测量实际加料后的各取样点烟片近红外光谱,计算出各样品中加料量,从而评价烟片加料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N水平对雪茄外包皮烟叶片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施N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叶片总N含量,每株5 g的施N量能显著提高雪茄外包皮烟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烟叶面积的增加.(2)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对施N量的响应不同,CTK含量、CTK/ABA和叶绿素含量与叶片中总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烟叶中内源激素水平明显地控制着烟叶的发育,ABA含量与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CTK、GA含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雪茄外包皮烟叶片生长发育、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与施氮水平关系密切,改善N肥用量可以调控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而影响叶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烤后不同霉变程度烟叶际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烤后不同霉变程度烟叶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方法】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烤后烟叶叶柄和叶片叶际样品的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霉变重烟叶叶片(BQ)、霉变重烟叶叶柄(BZ)、霉变轻烟叶叶片(JQ)、霉变轻烟叶叶柄(JZ) 4类样品真菌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7个菌门、27个纲、58个目、104个科、171个属的360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不同霉变程度烟叶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及优势分类单元皆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在属的水平上,霉变重烟叶叶片(BQ)的优势菌属为Aspergillus (89.64%)、Myrothecium (2.54%)、Rhodotorula (2.48%)、Gibberella (1.49%);霉变重烟叶叶柄(BZ)的优势菌属为Aspergillus(96.93%)和Alternaria(1.92%);霉变轻烟叶叶片(JQ)的优势菌属为Aspergillus(40.13%)、Rhodotorula(31.81%)、Alternaria(16.75%);霉变轻烟叶叶柄(JZ)的优势菌属为Aspergillus (62.77%)、Alternaria (9.74%)、Rhodotorula (5.20%)。【结论】霉变轻烟叶叶片样品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最高,霉变轻烟叶叶柄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霉变重烟叶样品的叶片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叶柄。烟叶霉烂为烤房常见病害,其病原真菌种类多样,且广泛分布于烟叶和环境中。该研究结果为烤房烟叶霉烂病的防治可根据不同发病程度的不同部位的真菌群落构成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烤烟品种‘K326’叶片为材料,在达到工艺成熟期前7d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005%和0.01%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4-[羟基(甲基)膦酰基]-D/L-高丙氨酸(草铵膦)溶液喷施烤烟叶片,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烘烤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于烟叶工艺成熟期前7d喷施GS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烟叶失水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烟叶烘烤后黄烟比例,并降低杂色烟比例。研究认为,在烟叶工艺成熟期前7d喷施GS抑制剂,可增强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使烟叶更容易变黄,并同时减少棕色化反应的发生,但高浓度的GS抑制剂使烟叶失水速率过快,不利于烟叶定色,烘烤后青烟比例升高,对烟叶外观质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烟草植株覆盖白、红、黄、蓝、紫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研究了烟草叶片在7~70d的生长发育期内,不同光质处理对烟叶组织结构特征、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羧化酶活性、Rubisco基因(rbc)表达及其活化酶(Rca)基因(rc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黄膜处理下生长的烟叶相比,红、蓝、紫膜处理下生长的烟叶有较高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细胞密度和较小的组织空隙率。此外,红、蓝、紫膜处理的叶片有较高的Rubis-co羧化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及较强的rbc和rca基因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烟草叶片的组织结构特征有显著影响,光质可能通过影响Rubisco羧化酶活性进而影响叶片光合效率,而光质、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效率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四川凉山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四川省凉山州9个烟叶主产区土壤与烟叶各81个样品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因子与烤烟叶片中巨豆三烯酮含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雨量、≥20℃积温、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氮、土壤速效钾和土壤pH值是影响烤烟烟叶巨豆三烯酮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彼此互相关联,共同决定了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变化的98.02%.对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月平均降雨量,其次是土壤有机质、月平均气温、≥20℃积温、土壤速效钾、土壤pH值和土壤水解氮,其中月平均降雨量对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产生直接的负面效应,而土壤有机质、月平均气温则对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产生直接的正面效应.土壤有机质是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最主要的促进因素,而≥20℃积温是烤烟叶片巨豆三烯酮含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烤烟冠层光谱参数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烤烟冠层光谱参数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测定了不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烤烟冠层光谱特征和烤烟鲜烟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s)含量,并对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团棵期和旺长期鲜烟叶片的Chl-a、Chl-b和Cars含量均增加,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增加;而打顶期叶片的3种色素含量和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可见光460~670nm范围内,460nm反射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波段反射率与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近红外780~1260nm范围内,所有波段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都呈显著正相关,1480nm反射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反映Chl-a、Chl-b、Cars含量与光谱参数——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定量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分别为幂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Chl-a=0.250RVI(730,550)1.511,Chl-b=0.049RVI(730,550)1.841,Cars=0.0998e0.379RVI(730,550)。  相似文献   

8.
烟草对烟粉虱的抗性与烟草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烟草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抗性机制,分别测定了不同烟草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鲜烟叶及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了烟草抗虫性与烟草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烟粉虱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鲜烟叶化学成分钾氯比、糖碱比、氮碱比、还原糖、烟碱、蛋...  相似文献   

9.
以豫烟5号、豫烟7号和NC89为材料,研究氮素对不同品种烤烟叶片衰老、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可显著增强烤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性能,从而延缓烤烟叶片衰老.与豫烟5号和NC89相比,豫烟7号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性能较弱,SOD活性低,MDA含量高,叶片衰老较快.与60和75 kg·hm-2施N处理相比,45 kg·hm-2 施N处理的烟叶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均最高,且化学品质指标较好,符合优质烟叶要求.表明不同品种烤烟衰老生理特性有明显差异;氮素营养对烤烟叶片衰老、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适量施氮可提高烟叶品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模式对烤烟根系和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广东南雄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单行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和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对烤烟根系和叶片衰老特性,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种植模式相比,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处理显著促进了各时期烤烟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SOD、POD)活性均较高,而MDA含量较低,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处理可以改善烤烟根系和叶片衰老特性,提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是广东南雄地区优质烟叶生产的有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铅污染对烤烟光合特性、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土壤中Pb污染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叶片光合特性、烟叶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对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5’进行了盆栽条件下的Pb污染实验,实验浓度为0、150、300、450、600、750和1 000 mg·kg-1(以纯Pb2+计),分别于团棵期、现蕾期和采收期测定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并在采收期测定烟叶产量和烤后烟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时期,Pb污染下供试烤烟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随Pb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随Pb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PSⅡ活性(Fv/Fo)、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的量子产率(Ф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烟叶产量均随Pb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不利于烟叶充分地利用捕光色素所吸收的光能,降低其光能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光合速率;烤烟烟叶品质指标糖/碱比和氮/碱比升高,糖/碱比和氮/碱比分别为9.52~11.96和1.05~1.23,分别大于7(优质烟叶标准)和1(优质烟叶标准),不利于烟叶香吃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烟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叶片部位的7种烟叶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其表面微生物,通过OUT聚类分析、韦恩图分析、物种注释等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获得陈化烟叶表面的优势菌。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属菌株,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陈化烟叶中为主要优势菌,对提高陈化烟叶的品质具有一定功能;假单胞菌属是烟叶样品中另一较多的类群,这一大类的细菌有生物防治、微生态调节等较多的生物功能。本研究获得的烟叶表面优势菌种在烟叶陈化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烟叶品质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调制后叶片中烟碱、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个部位烟叶分别采收烘烤5次,分级后取样测定。结果: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的烟碱含量表现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型的变化,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随之降低的变化规律。3个烟叶部位之间烟碱、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烟叶中烟碱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2),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  相似文献   

14.
烟叶生产属大农业生产范畴,烟田土壤"贫瘠化"严重,生产能力下降,所产烟叶香气质量变差,工业可用性降低。秸秆还田能促使烟叶叶片开展,有利于叶片开张,烟杆资源广阔成本低,养分含量高。还田后可以归还烤烟生长期带走的土壤养分;大区示范表明烟杆处理上等烟比例80.37%,比对照高15.07%(65.3%);产值比对照高580.16元/亩,符合当前国家局提出的"质量"、"效益"目标双提升这一要求,小区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后产量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烟杆还田可以作为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打顶对烟草生长、钾素吸收及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与不打顶相比,打顶并未增加烟株最终的干物质及K累积量,但由于消除了顶端对有机物质及K的强烈竞争,使无谓消耗于顶中的1/3的同化物及K运向其它器官,从而使叶片中累积的同化物及K由不打顶时的1/3左右提高到1/2左右,有利于同化产物及K在叶内的累积;此外打顶不了根对同化产物的竞争能力,因而要系发达、烟叶产量及其含K量显著增加,打顶后用NAA处理茎断口并不能提高烟叶产量,但烟株有烟叶内K的最终累积量增加,因此与公打顶相比可明显提高生育后期叶片K含量。  相似文献   

16.
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叶片中含有16种以上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不同层次叶片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从脚叶(下层)至顶叶(上层)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增加。此外,烟草叶片中尚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与酪氨酸对烟叶色、香、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酸作为烟草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对烟草的生长发育及烟叶的品质风格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脂肪酸代谢也被证实参与了烟草抗逆性的形成。烟草种子富含油脂和各类脂肪酸,随着烟草种子发育,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不断增加,可作为一类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在烟草叶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开花时达到最大,随烟叶成熟衰老而逐渐降低,同时饱和脂肪酸逐渐转变为不饱和脂肪酸。烟叶中、下部叶片脂肪酸含量高于上部烟叶,栅栏组织中高于海绵组织中。此外,基因型以及光照、温度、地理因素、施肥、烘烤方法、机械伤害等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烟叶内脂肪酸的组成、含量及其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低温锻炼可显著提高烟叶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烟叶的耐冷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烟草中过表达脂酰-ACP去饱和酶、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去饱和酶及脂肪酸脱氢酶等基因可有效提高烟草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强烟草在干旱、高温、强光等非生物胁迫环境下的抗逆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烟草植株覆盖白、红、黄、蓝、紫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研究了光质对烟叶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膜处理相比,红膜与蓝膜处理下的烟草叶片较厚,比叶面积较小,叶绿素a/b比值、净光合速率、可变荧光强度(Fv)和最大荧光强度(Fm)的比值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饱和点和CO2饱和点均较高。黄膜处理下的叶片较白膜处理的更薄,净光合速率、Fv/Fm、ΦPSⅡ、光饱和点、CO2饱和点均较低。紫膜处理的叶片比叶面积比白膜处理的小,净光合速率和Fv/Fm比白膜的大。实验结果表明红光、蓝光和紫光促进了烟叶的生长,这种促进作用是与其高光合效率紧密相连的;而黄光对烟叶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烤烟烟叶中N,K营养及N,K平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滇中地区烤烟中部叶片旺长期(移栽后60-65d)N、K营养及N、K平衡。结果表明:⑴烟叶一般N含量为2.5%-4%,K含量为1%-3%,N/K比为2.5-3.5。⑵烟叶N含量>4%,就有N过剩的症状产生。⑶烟叶N含量<2.5%,K含量<1%,就表现出N、K缺乏症状。⑷烟叶N/K比失调,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烟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烟草叶片衰老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烟叶生产过程中因打顶打叉的处理,改变了烟叶正常的衰老模式。为研究这一特殊的衰老机制,我们自旺长期开始,对‘云烟87’不同发育阶段烟株的中部叶片,进行形态观测、生理生化分析及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烟叶的逐渐成熟和衰老,烟草的叶色逐渐变黄,叶片逐渐变短、变窄,厚度减少;解剖结构清晰看到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从最初的整齐排列到逐渐排列紊乱,组织细胞间轮廓不明显,细胞间隙明显增大;亚显微观测表明,淀粉粒在叶绿体中逐渐积累,类囊体片层结构被挤散,叶绿体膜被撑破。生理与生化分析表明衰老过程伴随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合色素降解加速,呼吸代谢的增加,这可能与衰老叶片中叶绿体逐渐崩塌和细胞膜透性增加相一致。iTRAQ标记方法共检测到不同发育阶段43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注释到308个与多种生命过程相关。蛋白差异富集分析表明,烟草叶片衰老过程中与光合作用等合成代谢相关蛋白多下调表达,而逆境反应及呼吸作用等分解代谢相关蛋白多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