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腐熟紫茎泽兰对土壤细菌、养分和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内含对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有毒的化学物质,列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评价腐熟紫茎泽兰对土壤微生物和作物的毒性,有益于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方法】利用微生物菌剂腐熟紫茎泽兰,田间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紫茎泽兰有机肥(OF)、化肥配施紫茎泽兰有机肥(50%化肥+50%紫茎泽兰有机肥,CF+OF)等4种施肥处理,研究了紫茎泽兰有机肥对土壤细菌、养分和辣椒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在施用OF的土壤中,微生物碳氮高于CF、OF和CF+OF提高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CF增加优势度指数。在4种施肥处理的土壤中,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均为优势门类,丰富度合计超过50%;在20种优势菌株中,有7株细菌普遍存在,6–8株细菌单独存在于不同处理土壤中。此外,在辣椒初果期,CF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较高;但至末果期,CF+OF处理的有效磷钾显著高于CF,碱解氮CF+OF与CF相似。施用CF+OF使辣椒吸收了较多的氮、磷、钾,辣椒产量比CF增加14.42%,并使果实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结论】紫茎泽兰有机肥兼具供肥改土作用,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丰富土壤细菌种群,增加辣椒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态微生物菌剂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改善蔬菜土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本试验以不结球白菜为供试材料,在设施条件下设置不施微生物菌、施用液态和固态微生物菌剂处理,研究不同形态微生物菌剂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液态和固态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植株全氮含量,增大叶面积,显著提升叶片SPAD值,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比不施微生物菌剂处理分别增加26.9%和34.4%。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提高不结球白菜的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可见,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促进不结球白菜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改善。不同形态微生物菌剂中,液态微生物菌剂时效快,固态微生物菌剂长效性好,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酌情配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以促进蔬菜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鸡粪配方基质(腐熟鸡粪:腐熟玉米秸秆:河沙体积为3:4:3)和牛粪配方基质(腐熟牛粪:腐熟玉米秸秆:河沙体积为3:4:3)为试材,研究了基质中分别添加地福来、酵素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农用微生物菌剂对基质酶活性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配方基质添加微生物菌剂40和60 d时根际基质的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鸡粪和牛粪配方基质均以添加地福来效果最好,番茄单株产量分别较各自对照增加14.7%和40.0%,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2.2%和39.7%.在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的情况下,鸡粪配方基质栽培的番茄单株产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牛粪配方基质;分别添加地福来后,两种基质栽培的番茄单株产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基质与菌剂或微生物有机肥互作对黄瓜幼苗生长和抗枯萎病的影响,以易感枯萎病黄瓜品种‘津研四号’为试材,采用成品育苗基质、草炭-醋糟(体积比1∶1)及草炭-蛭石(体积比1∶1)3种基质育苗,并在基质中分别添加微生物有机肥(Ba)、混合菌剂E和单一菌剂B006处理,成苗后定植到成品基质中,并接种枯萎病病菌进行处理。结果表明:3种育苗基质中添加适量的Ba、B006和E均能不同程度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和提高叶绿素含量,且以成品基质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效果最好,其中:添加30g Ba处理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是成品基质空白对照的1.07、1.09、1.50、1.30倍,幼苗地上鲜重、地上和地下干重分别是对照的1.28、1.41和1.34倍;E10处理的幼苗Chl a、Chl b和叶绿素总量的含量分别是成品对照的1.81、1.93和1.83倍。添加Ba、B006和E均提高了根围与根际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枯萎病病菌数量,其中:添加B006能使根围和根际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达到对照的2.10倍、1.96倍和2.32倍、1.92倍,而添加B006后植株根围、根际中枯萎病病菌的数量仅为对照中的19.05%和41.00%;添加B006和Ba能使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37.0%和25.0%。研究表明,在成品基质育苗中,添加30~40g微生物有机肥Ba,可提高黄瓜幼苗质量;定植后添加适量Ba或B006,可提高黄瓜植株枯萎病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贫瘠和微生物活性弱等问题,文章以排土场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盆栽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5‰保水剂、30%有机肥,5‰保水剂、30%有机肥、5 mL微生物菌剂以及5‰保水剂、30%有机肥和10 m L微生物菌剂,测定土壤6种酶酶活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保水剂、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制成的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微生物菌剂的两个不同添加量对土壤酶活和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土壤调理剂的添加能有效改善排土场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温室黄瓜连作6年和10年土壤添加质量比为5%生物炭为处理,以不添加生物炭为对照,采用桶栽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炭对不同年限连作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土壤相比,生物炭处理的连作6年土壤的黄瓜单株产量提高11.4%,连作10年土壤产量提高62.8%.施入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连作土壤容重,显著提高了有机质、速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H;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降低了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使土壤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尤其对连作10年土壤作用最为明显,土壤细菌和细菌/真菌分别是未处理的2.00和3.64倍,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是未处理的54.8%和55.9%.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分析表明,10年连作土壤施入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是未处理的1.50、2.14和1.31倍,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分别是未处理的1.62、1.81、1.74和1.93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速效磷含量、CEC和pH 4个指标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较显著.综上,生物炭通过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改善,优化了黄瓜根区环境,促进了黄瓜产量的提高,缓解了温室黄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黄土高原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沼肥明显促进了黄瓜生长发育,提高了黄瓜产量,叶面施肥可以降低无机化肥和有机肥用量,施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影响,施用有机肥和叶面施肥增加了土壤细菌数量;施用无机化肥和沼肥增加了真菌的数量,施用有机肥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施肥增加了放线菌的数量.同时施肥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提高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施用化肥和沼肥对土壤脲酶和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施甲基对硫磷7.5、15和22.5kg·hm-2(a.i.)时,韭菜中最终平均农药残留量为0.633、1.270和1.901mg·kg-1,自然降解率分别为98.94%、96.44%和96.04%.施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剂能显著地降低农药残留的含量,施用75kg·hm-2降解菌剂时,韭菜与土壤中平均农药残留量分别为0.269、0.099mg·kg-1,与不施菌对照相比,能使农药进一步降低78.82%和98.68%.降解率随着菌剂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超过75kg·hm-2时降解率不再提高.菌剂施用时间以施药后3d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植物法生物修复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2  
选择苜蓿草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含量水平、专性细菌和真菌及有机肥为调控因子,进行了植物法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PAHs和矿物油的降解率与有机肥含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肥5%,可提高矿物油降解率17.6%~25.6%,PAHs降解率9%.在植物存在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降解功能增强。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降解率比无植物对照土壤提高2.0%~4.7%.投加特性降解真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AHs总量和矿物油的降解率。真菌对萤蒽、芘和苯(a)蒽/(艹屈)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细菌能明显提高苊稀/芴、蒽和苯(a)萤蒽/苯(k)萤蒽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对猕猴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用生物有机肥、传统有机肥和化肥对猕猴桃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生物有机肥在猕猴桃生育期内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出12.2%~129.4%、18.8%~87.4%.施用生物有机肥在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iolog微平板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在猕猴桃生育期内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改变了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降低了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碳源的相对利用能力,提高了微生物对多酚类和多胺类碳源的相对利用能力;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土壤中微生物起分异作用的碳源种类主要是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的持续效应.结果表明: 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与对照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黄瓜连作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缓效碳库和惰性碳库的有机碳含量,且随着黄瓜连作季数的增加,土壤惰性碳库比例逐渐增加;连续种植4季黄瓜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日均矿化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7.3%~31.0%和7.8%~43.0%,且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还能提高黄瓜连作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中性)的活性,增幅分别为10.5%~62.1%、4.8%~25.5%、3.9%~21.4%和4.6%~66.4%.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连作过程中4种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动态变化均呈显著相关,且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有机碳矿化的主要生物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酶活性,增加土壤惰性碳库比例、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矿化速率,从而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堆肥腐熟成分和蘑菇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试验,研究其在农业废弃物堆肥腐熟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堆肥腐熟后肥料样品对黄瓜和青椒的增产效果,以验证其肥效。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助于堆肥腐熟后样品的氮、磷、钾的保全和有机质的增加,促进养分均衡。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堆肥腐熟肥料样品在田间试验中对黄瓜和青椒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分别为22.21%和19.87%。  相似文献   

13.
生物肥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丹  宗良纲  肖峻  张倩  赵妍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587-259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肥(“中和牌”、“NST型”和“爸爱我”)配合有机肥施用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肥配施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有机黄瓜产量,促进黄瓜根系生长和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单施有机肥相比,“中和牌”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增产10.4%,“NST型”和“爸爱我”分别增产12.4%和29.2%.黄瓜幼苗期、初花期及采收期,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同时,生物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还增强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荔枝生产有提质增效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荔枝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本试验以19年生“妃子笑”荔枝为对象,以化肥处理(CF)为对照,研究2018—2020连续两年减施化肥(平均减施化肥总养分21.5%)配施羊粪(OF)和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IO)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及差异微生物等的影响,为荔枝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 与CF相比,连续两年OF和BIO处理均可有效提高荔枝产量和品质,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1%和39.0%。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施用两种有机肥均能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对非根际土壤影响不明显,同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富营养型细菌类群,减少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贫营养型细菌类群。与CF相比,OF处理下MND1属和BIO处理下TK10属、芽单胞菌属、黄色杆菌属、木霉属、毛匍孢霉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并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在荔枝上连续两年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有效提高土壤pH值和养分有效性,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形成更有利于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与减量20%化肥配施对烤烟根际微生物、青枯病防效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化肥(CF)相比,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或生物有机肥(BIO)均显著提高了烤烟根际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配施生物有机肥还显著提高了烤烟根际放线菌的数量,比OF增加44.3%,且真菌数量呈下降趋势.与CF处理相比,OF或BIO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烤烟根际微生物利用碳底物的能力,BIO还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利用酚类碳源的能力.OF和BI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烤烟青枯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与CF相比,OF处理的烤烟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4%和8%,BIO处理的烤烟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23%和15.9%.OF和BIO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上等烟比例,比CF分别增加了10.5%和9.7%.BIO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比OF分别提高17.1%和18.9%.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河西走廊棉区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20%~40%并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化肥减量配施普通有机肥加生物有机肥(COBF2)处理土壤细菌最多,较单施化肥(CF)在棉花蕾期、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提高了84.6%、57.1%和43.5%,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CBF2)处理放线菌数量最多,较CF在棉花蕾期、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提高了28.2%、32.7%和32.2%,CBF2土壤真菌数量最低,较CF在棉花蕾期、铃期和吐絮期分别降低了35.8%、29.3%和13.4%。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COBF2对酶活性的提升最有效。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提高了棉花单株铃数,对棉花长势、地上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OBF2棉花产量最高,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较CF提高了14.2%和10.9%,增产显著。综合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棉花产量,COBF2处理,即化肥减量40%配施1800 kg·hm-2普通有机肥和600 kg·hm-2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The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produces a large amount of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stly to be disposed. In this research,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was developed by sequentially extracting hydrolytic enzymes and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nd the residue was used to prepare water-retaining organic fertilizer. The sludge was extracted with fourfold H2O-containing 1% Triton X-100 with the yield of 66.7% protease activity. The enzyme solution was precipitated in 80% acetone and vacuum dried at 40°C at the dried enzyme yield of 2.4?g/kg wet sludge. The enzyme product contains collagenase, lipase, amyl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s, which are good compound enzymes to feed. The PHAs were extracted with 30% sodium hypoclorite:chloroform (1:3). The PHA solution was decolored and dried, and pure white PHAs were obtained at the yield of 70.1?g/kg wet sludge. The residue was used to prepare water-retaining organic fertilizer at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fertilizer absorbs 131.3-fold distilled water and had good performance in water reten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loss of soil moisture when added into soil. This work provide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ing activated sludge with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料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为探讨不同有机物料的还田效果,采用室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等碳输入条件下,施用水稻秸秆、紫云英、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潮土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180 d的培养试验,与不施用有机物料相比,施用有机物料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了26.1%、9.7%和30.7%,水稻秸秆和紫云英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应在试验期间并不显著。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还田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积累,猪粪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水稻秸秆生物炭则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轻组有机碳的积累。与水稻秸秆还田相比,紫云英、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还田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31.8%、111.6%、62.2%和50.7%。从土壤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来看,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的还田效果优于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