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是其传毒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水稻种植区(包括稻麦轮作区与非轮作区)和小麦种植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灯诱观测及其带毒率检测等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与小麦种植区及水稻种植区非轮作麦田相比,稻麦轮作区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高,可见稻麦轮作有利于灰飞虱种群发生危害;(2)山东省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仅发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种植区稻麦轮作田灰飞虱种群还检测到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3)灯诱高峰期灰飞虱带毒率与当地灰飞虱带毒率存在差异,说明有外来种群的迁入;(4)在检测的1 268头灯诱灰飞虱中只有1头体内同时检测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可见灰飞虱可同时携带两种病毒,但概率极低。  相似文献   

2.
苏南灰稻蝨(Delphacodes striatella Fallén)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浦茂华 《昆虫学报》1963,(2):117-136
1. 灰稻虱是苏南稻区每年普遍发生为害和暴发年猖獗成灾的主要害虫。由于其早在6—7月间已进入全年发生盛期, 故对双季早稻和单季中稻的为害特别严重。 2. 该虫的主要寄主 夏秋季为水稻Oryza sativa L., 冬春季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 。其它寄主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 、李氏游草Leersia japonica Makino等十种。 3. 灰稻虱在苏南稻区一年发生六代。发生时期:第一代为4月下旬—6月上旬, 第二代为6月上旬—7月上旬, 第三代为7月上旬—8月上旬, 第四代为8月上旬—9月中旬, 第五代为9月上旬—10月中旬, 第六代若虫在10月上、中旬孵化, 11月上、中旬以3—4龄若虫于麦田、紫云英田或沟埂杂草处越冬, 翌年3月中旬—4月中旬化为成虫。 4. 灰稻虱在水稻田内的消长峰态可以分为“双峰”和“单峰”两种。高峰的出现期一般总是在水稻营养状况良好的分蘖盛期和孕穗期。 5. 早夏发生量的多寡, 除与水稻早期栽培的面积和营养状况密切有关外, 还与冬前虫口基数和1—3月间的气温等综合因子有关。6—7月间, 寄生蜂、线虫和蜘蛛类等天敌的活动, 对灰稻虱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 个体发育中, 卵期还可凭胚胎发育的特征划分为胚盘、胚带、黄斑、反转、眼点、附肢形成和孵化等七期。各虫态历期均受温度所制约, 在25—26℃时, 卵期约为8天, 若虫期约为16天, 成虫寿命雌性约为14天, 雄性约为7天。 7. 药剂试验指出, 采用6%γ666可湿性剂的200倍液、46. 6%E-605可混合油剂的3000倍液或15%乙基马拉硫磷可湿性剂的1500倍液每亩喷雾200斤, 是防治灰稻虱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安徽江淮地区灰飞虱的春季迁飞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9,2010年春季对江淮地区安徽凤台麦田及灯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种群的系统调查和雌虫卵巢的系统解剖,明确了本地越冬后灰飞虱的种群性质,作为灰飞虱能否迁飞的判据;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本地的迁入高峰做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分析。结果表明:(1)江淮稻区灰飞虱麦田种群的迁移动态为远距离迁飞与本地扩散相结合;(2)在本地范围内,灰飞虱的本地繁殖型长翅成虫于麦收前可从麦田向秧田迁移扩散,在不利于长翅成虫起飞进行远距离迁飞的天气条件,如降雨、大风等的影响下,麦田迁飞型种群可向附近的秧田扩散;(3)灯诱与田间长翅雌虫卵巢解剖表明本地2010年6月5日和12日出现迁入虫群;虫源轨迹分析显示2010年6月5日迁入虫峰来自苏中的扬州地区,6月12日迁入虫源来自鲁南济宁地区。  相似文献   

4.
游草是褐飞虱越冬的转主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水稻褐飞虱Nlaparvata lugens Stal越冬寄主的研究,目前国内一致认为,水稻和普通野生稻OrgzaSativa f.Spontanea是褐飞虱安全越冬的主要寄主,并将它们作为褐飞虱安全越冬的生态指标。但对游草Learsta hexandra Sw.能否成为褐飞虱越冬寄主,自1958年湖南雷惠质等同志报道褐飞虱可以卵在当地游草上越冬到现在,仍然众说纷云,争论不休。对于游草是不是褐飞虱越冬寄主,本人认为:在翌年有水稻作为交替食料的地区,褐飞虱当年可以卵在当地游草上越冬,游草作为越冬的转主寄主,但不能成为褐飞虱连续完成一个世代的越冬寄主。  相似文献   

5.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近年来严重危害水稻并传播病毒病,麦田是其越冬并虫量扩增后向稻田迁移的重要场所,麦田一代灰飞虱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之一。利用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了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在时间序列上的空间结构,得出了空间自相关的各项属性与虫口密度或环境因素的关系:长、短变程与密度无关,保持相对稳定;块金常数与密度成正相关(比例效应的存在),随机性强度与密度成三次多项式曲线相关;各向异性主要由于麦田行株距的差别所决定。并用一般克立金方法作出预测表面图,按时间顺序排列,将灰飞虱若虫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灰飞虱若虫具有比较稳定的时空分布,认为食料充足、生境孤立、自身行动力较弱是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此外包括天敌在内的一些次要因素也对其种群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瑞翟保平  孙晓洋 《生态学报》2007,27(11):4536-4546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近年来严重危害水稻并传播病毒病,麦田是其越冬并虫量扩增后向稻田迁移的重要场所,麦田一代灰飞虱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之一。利用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了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在时间序列上的空间结构,得出了空间自相关的各项属性与虫口密度或环境因素的关系:长、短变程与密度无关,保持相对稳定;块金常数与密度成正相关(比例效应的存在),随机性强度与密度成三次多项式曲线相关;各向异性主要由于麦田行株距的差别所决定。并用一般克立金方法作出预测表面图,按时间顺序排列,将灰飞虱若虫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灰飞虱若虫具有比较稳定的时空分布,认为食料充足、生境孤立、自身行动力较弱是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此外包括天敌在内的一些次要因素也对其种群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种群暴发成灾原因剖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 n)作为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毒介体,近年来发生数量呈逐年锐增态势,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研究表明,灰飞虱种群的暴发有其生理生态基础。种群具有的强抗逆能力和多态现象增加了种群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机会;体内共生菌的感染增大了种群的繁殖力。暖冬及春季偏高气温与偏少降雨使种群的存活率提高、发育加速;免耕及种植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灰飞虱种群从麦田等地转移到稻田的桥梁质量提高、数量增多;种群抗药性的产生与抗性水平的提高,造成主要药剂对灰飞虱防效的下降,致使种群始终处于高数量水平;同时,承灾体水稻抗虫能力的脆弱,最终触发灰飞虱种群的大暴发与成灾。近年灰飞虱的大发生是种群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文中还对灰飞虱种群暴发成灾及测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麦田一代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若虫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  翟保平  孙晓洋 《生态学报》2007,27(11):4536-4546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近年来严重危害水稻并传播病毒病,麦田是其越冬并虫量扩增后向稻田迁移的重要场所,麦田一代灰飞虱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之一。利用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了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在时间序列上的空间结构,得出了空间自相关的各项属性与虫口密度或环境因素的关系:长、短变程与密度无关,保持相对稳定;块金常数与密度成正相关(比例效应的存在),随机性强度与密度成三次多项式曲线相关;各向异性主要由于麦田行株距的差别所决定。并用一般克立金方法作出预测表面图,按时间顺序排列,将灰飞虱若虫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灰飞虱若虫具有比较稳定的时空分布,认为食料充足、生境孤立、自身行动力较弱是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此外包括天敌在内的一些次要因素也对其种群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稻品种既能直接地经物理结构,亦能间接地通过改变褐飞虱Niladarvatalugens(Stal)卵的适宜性,影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怀卵量分别与其寄主褐飞虱卵所处水稻品种叶鞘鞘脊的硅细胞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同时,怀卵量和虫体大小还与受水稻品种影响的褐飞虱卵粒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能力指数的组分分析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影响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能力的主要因子不同,显示了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影响的多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温及水稻类型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 n)在江浙等地呈明显上升态势。采用不同温度及水稻类型处理灰飞虱若虫,获得灰飞虱种群在不同处理组合下的存活率、发育进度及抗寒力。结果表明,35℃的高温下,灰飞虱各龄若虫无论在杂交籼稻还是粳稻上,其发育进度均比25~30℃推迟2~7d。35℃高温下若虫死亡率较高,并且不能正常羽化。粳稻上饲养的灰飞虱若虫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杂交籼稻,但水稻类型和温度对灰飞虱存活率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作用。在适宜温度下(27~30℃)用杂交籼稻饲养的灰飞虱,其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均要比在高温(35℃)或低温(25℃)下饲养的低。在26~30.5℃变温条件下,杂交籼稻上饲养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粳稻上饲养的,而且不同温度和水稻类型上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均低于零下10℃。可见江浙稻区冬季低温对灰飞虱的越冬已不存在制约作用。温度和水稻类型的变化是近年灰飞虱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