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前白蛋白(PA)、血氨水平,分析RBP4与慢性乙肝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A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氨水平。结果:血清RBP4、PA在病例组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氨水平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BP4、PA、血氨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相关分析,血清RBP4与P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r=0.896,P<0.01),与血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781,P<0.01)。结论:RBP4与慢性乙肝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肝脏的损伤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肝脏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脂氧素A4(LXA4)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40例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持续组(26例)、中度持续组(36例)、重度持续组(24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血清LXA4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的第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LXA4水平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LXA4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轻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的FEV1%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持续组的FEV1%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和中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的FEV1%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LXA4水平与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r=-0.486,P=0.041)。结论:LXA4在支气管哮喘中度持续患者血清中表达最高,在轻度持续患者血清中表达最低,支气管哮喘越严重FEV1%水平越低,同时LXA4水平与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从2017年2月~2019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TBI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入院即刻GCS评分分成轻度组(13~15分)46例,中度组(9~12分)38例,重度组(3~8分)36例。另取同期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人员血清Trx1以及FGL2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此外,将重度组患者按照预后结果的不同分成死亡组以及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清Trx1以及FGL2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rx1以及FGL2对重度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rx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又低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血清FG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又高于轻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TBI患者血清Trx1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P=0.554/0.001),而血清FGL2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Trx1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而FGL2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Trx1联合FGL2预测重度TB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Trx1以及FGL2在TBI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的异常表达,且与GCS评分相关,可能作为临床TBI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的辅助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初发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差异。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IS患者入院14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RBP4、Lp-PLA2、MCP-1三项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5、0.799、0.781。结论:AIS患者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Hp)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变化,进一步明确PSD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符合条件的卒中后抑郁患者35例,选择不伴抑郁的卒中病人35例为对照组。于住院第3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血清Hp和RBP4的水平。结果:卒中后抑郁组血清Hp和RBP4浓度[分别为(130.89±15.86)mg/L、(36.45±5.02)mg/L]较对照组[分别为(92.42±15.74)mg/L、(28.57±5.08)mg/L]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后重度抑郁组血清Hp和RBP4的水平[分别为(146.83±10.08)mg/L、(40.83±4.28)mg/L]显著高于轻度抑郁组[分别为(113.67±9.18)mg/L、(31.76±4.11)mg/L]及中度抑郁组[分别为(130.73±5.11)mg/L、(36.37±1.17)mg/L],中度抑郁组亦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血清Hp和RBP4水平与HAMD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3、P0.01;r=0.800、P0.01)。结论:PSD组中血清Hp和RBP4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且该组中Hp和RBP4的水平变化与抑郁程度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Hp和RBP4可能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脑卒中后抑郁的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胆碱酯酶(CHE)、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3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CHE、ApoA1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CHE、ApoA1水平及MMSE、MoCA评分。根据MMSE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观察并比较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SAA、CHE、ApoA1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SAA、CHE、ApoA1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血清SAA高于对照组,血清CHE、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MoCA、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SAA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CHE、ApoA1水平低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焦虑程度青少年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其与生活应激、炎症因子和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47例青少年首发GAD患者,根据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分为轻度焦虑组(5-9分,50例)、中度焦虑组(10-14分,65例)、重度焦虑组(15-21分,32例)。检测血清NPY、5-HT、BDN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α、IL-6水平,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延迟匹配测验(DMS)评估生活应激水平和记忆功能。比较组间血清NPY、5-HT、BDNF、CRP、IL-1α、IL-6水平以及SLSI、DMS差异,分析血清NPY、5-HT、BDNF水平与血清CRP、IL-1α、IL-6水平及SLSI、DMS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焦虑组血清NPY、5-HT、BDNF水平低于中度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5),且中度焦虑组低于轻度焦虑组(P<0.05),重度焦虑组CRP、IL-1α、IL-6水平以及SLSI评分高于中度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5),且中度焦虑组高于轻度焦虑组(P<0.05)。重度焦虑组总延迟反应时间、无延迟反应时间长于中度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5),且中度焦虑组长于轻度焦虑组(P<0.05);重度焦虑组总延迟正确数、无延迟正确数少于中度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5),且中度焦虑组少于轻度焦虑组(P<0.05)。青少年首发GAD患者血清NPY、5-HT、BDNF水平与SLSI评分、CRP、IL-1α、IL-6、总延迟反应时间、无延迟反应时间呈负相关(P<0.05),与总延迟正确数、无延迟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GAD患者随着焦虑程度加重,其生活应激强度增强、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记忆功能减弱,且均与患者血清NPY、5-HT、BDNF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al Nutrition Factor, 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将其分为三组,以MMSE评分21~26分者为轻度组(26例),10~20分者为中度组(28例),0~9分者为重度组(27例),同时选择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各组的血清NGF、BDNF、GFAP水平,分析血清NGF、BDNF、GFAP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血管性痴呆者的血清NGF、GF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NGF、GFAP、BDNF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BDNF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NGF、BDNF水平与MMSE分值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_1=0.652,r_2=0.671,P0.05),血清GFAP水平与MMSE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3=-0.681,P0.05)。结论:血清NGF、BDNF、GFAP水平均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用于评估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T( 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观察组)以及80例非胆红素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资料,包括所有患儿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CK-MB、cTnT、IGF-1、头颅核磁共振(skull magnetic resonance,MRI)、临床表现等及出院后随访资料。根据胆红素水平高低,将观察组分为轻度(33例)、中度组(27例)及重度组(20例),比较其:TBIL、IGF-1、CK-MB、cTnT水平。结果:各组新生儿TBIL、CK-MB、cTn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黄疸组TBIL、CK-MB、cTnT值分别高于轻度、中度黄疸组和对照组,IGF-1低于轻度、中度黄疸组和对照组(P<0.05);中度黄疸组TBIL、CK-MB、cTnT高于轻度黄疸组和对照组,IGF-1低于轻度黄疸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黄疸组TBIL、CK-MB、cTnT高于对照组,IGF-1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T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87,P<0.05);血清CK-MB与TBIL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0,P>0.05);血清IGF-1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568,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组患儿血清IGF-1值为(11.05±0.51) ng/mL,明显低于苍白球正常信号组(14.22±2.67) ng/mL(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为(347.62±33.01)μmol/L与苍白球正常信号组(341.75±35.14)μmol/L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T和IGF-1水平分别有助于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和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37、miR-138表达与认知功能损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5例AD患者(AD组),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分,35例)、中度组(2分,42例)、重度组(3分,18例),另选取63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AD组、对照组血清miR-137、miR-138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分析血清miR-137、miR-138与MMSE、MoCA评分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I3K、Akt、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基因(Bax)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miR-137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PI3K、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MMSE、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38、外周血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137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PI3K、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MMSE、MoCA评分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138、外周血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AD患者血清miR-137水平与MMSE、MoCA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PI3K、Akt、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外周血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AD患者血清miR-138水平与MMSE、MoCA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PI3K、Akt、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外周血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AD患者的血清miR-137表达水平降低、miR-138表达水平增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且miR-137、miR-138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A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可、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7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1r、cD41、CD8叮细胞百分数及CD47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李晓颜  康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11):1268-1271,1274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乙肝HBe Ag阳性﹑HBe Ab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分析MDSC与HBV-DNA的动态关系。方法 (1)选取乙肝两对半符合HBe Ag阳性﹑HBe Ab阳性表型的患者60例,将这些标本分为HBe Ag阳性组、HBe Ab阳性组。分析MDSC在这两组间的表达差别。(2)将患者分为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分析HBV-DNA的复制水平与MDSC表达的相关性。(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以CD33^+CD11b^+HLA-DR^-为特征的MDSC占外周血粒细胞的百分比。(4)结合患者的其他指标(ALT、AST、GGT),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与MDSC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它的临床意义。结果乙肝(HBe Ag阳性)MDSC表达水平(10.85±4.21)(n=22)(t=12.091)高于HBe Ab阳性组(5.88±2.95)(n=38)(t=12.281)(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DNA阳性组中MDSC表达水平(9.30±4.44)(n=30)(t=11.473)显著高于DNA阴性组(6.10±3.29)(n=30)(t=10.161)(P〈0.01);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表达水平与ALT、AST、GGT成正相关。结论乙肝HBe Ag阳性、HBe Ab阳性阳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表达水平可能与乙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DSC的表达水平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外周血MDSC表达水平可作为乙肝患者临床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秀娟  李强  王士雷  张宗旺  张雷 《生物磁学》2011,(21):4113-4116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但其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是否有效抑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炎症反应,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例体外循环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年龄30-55岁,心功能II~III级,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甲基强的松龙(MPS)组于体外循环前以甲基强的松龙10mg/kg预冲,对照组(Ns)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于CPB前(T1),CPB结束后2h(T2)、CPB结束后12h(T3),CPB结束后24h(T4),等时点留取中心静脉血和尿液,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IL-10);取尿上清液检测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结果:CPB前两组炎性介质和肾功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PB结束后,两组炎性介质的水平和肾功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增高。与NS相比,MP组T2~T4时点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T2~T3时点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的水平在CPB后均增加,但在T2~T3时点MP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NS组(P〈0.05)。与NS}匕较,MP组在CPB后各时点尿NAG、α1-MG、RB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肾功能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俊芬  范新丽  赵妍  秦俭  王晶 《生物磁学》2011,(23):4475-4477
目的:研究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老年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入住急诊ICU的老年肺炎患者206例,分为脓毒症组(155例)和非脓毒症组(51例),脓毒症组又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64例)。分别测定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等有关的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指标的差别。结果:脓毒症组中血清钙离子浓度较非脓毒症组降低,CRP、血白细胞计数较非脓毒症组升高(P〈0.01);亚组分析中,死亡组中血清钙离子浓度较存活组降低(P〈0.01),CRP较存活组升高(P〈0.05),血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对判断老年肺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颖  张卉  李振英  刘浩东  祖正儒 《生物磁学》2009,(14):2713-2715,27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各14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40min(T2)和术后10min(T3)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和儿茶酚胺(CA)浓度,并观察P旷c02、SP0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相比,A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B组T1、T2时MAP、HR、COR和CA明显升高(P〈0.05),C组各时点MAP、HR、COR和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C组各时点MAP、HR、COR和CA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有效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在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on.chronihepatitisBloverfailure,ACHBLF)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ACHBLF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SIA法测定30例ACHBLF患者和30例CHB患者血清IFN-γ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AcHBLF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PTA水平显著低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患者的IFN.叮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5),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IFN-γ参与ACHBLF的发病,并且是ACHBLF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4例T2DM患者血清尿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4组:A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斑块形成组,D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年龄、TC、HDL、LDL无显著差异;C组血清TG水平较A组低(P=0.02),D组血清HbA1c水平较A组(P=0.038)及B组(P=0.015)显著降低。D组血清尿酸水平与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但D组与B、C组及A组与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2),相关系数为0.201。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慎重处理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常规剂量组)和C组(大剂量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分别测定和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治疗期间3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T2.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的Pa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2水平在第1、4、7天较A组均有升高,在第1、4天较B组亦有升高(P〈0.05);B、C两组PaCO:水平在第4天较A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PaO2/Fi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FiO2水平在第4、7天较A、B两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TNF—α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TNF-α水平在第4、7天较A组降低,在第4天较B组降低(P〈0.05);B组的IL-6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IL-6水平在第4、7天较A、B组均降低(P〈0.05)。各组ARDS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挫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