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测定了国产豹蛱蝶亚科10属共10个代表种的Cyt 6基因和CO 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3个种类CO Ⅰ基因的同源序列,以锯眼蝶亚科2个物种为外群,通过遗传分析软件对CO Ⅰ、Cyt b独立基因序列和联合基因序列以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重建分子系统树,分析了该亚科10个属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1)联合基因序列的A+T平均含量为71.90h,具A、T偏倚性,其编码的357个氨基酸中没有半胱氨酸,变异率为11.5%;2)豹蛱蝶亚族为单系群;3)青豹蛱蝶属和豹蛱蝶属间、黄襟蛱蝶属和珐蛱蝶属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4)支持将文蛱蝶属、襟蛱蝶属和珐蛱蝶属从豹蛱蝶亚科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狼蛛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分支分析法,采用支序分析软件Phylip程序,以盗蛛科和褛网蛛科为外群,从形态、生态等方面选取了18个特征对中国狼蛛11个属(脉狼蛛属未在其列)进行支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蛛亚科(包括马蛛属和水狼蛛属)最为原始,潮浪蛛亚科次之;熊蛛属和獾蛛属构成的分支更次,狼蛛亚科和豹蛛亚科构成姊妹群最为进化。所以潮浪蛛属、熊蛛属和獾蛛属应分别从狼蛛亚科中独立出来,皆自成亚科,分别名潮浪蛛亚科和獾蛛亚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沟胫天牛亚科豹天牛属一个新种,标本采自云南横断山。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小灰豹天牛Coscinesthes minuta,新种 体小,黑色,密被灰色绒毛和具有无毛黑色刻点,鞘翅上刻点较深,形成小窝;体背面和触角柄节具黑色长竖毛,每一刻点内着生一  相似文献   

4.
正淡灰豹鼩(Pantherina griselda)隶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亚科(Soricinae)豹鼩属(Pantherina),其模式产地为中国甘肃省临潭县(Thomas,1912)。由于淡灰豹鼩整体形态与黑齿鼩鼱属(Blarinella)中的原甘肃川鼩(B.griselda)相似,且二者同域分布,曾被记录为黑齿鼩鼱属中的一个隐存种Blarinella sp.(Bannikova et al.,2017);He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蛱蝶科7亚科27种蛱蝶和斑蝶科2种蝴蝶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6种蛱蝶的同源序列。以斑蝶科的幻紫斑蝶和绢斑蝶作外群,通过遗传分析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蛱蝶科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蛱蝶科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获得494bp长度序列,其中有可变位点206个,简约信息位点145个;A T平均含量78.4%,C G平均含量为21.6%,具A、T偏倚性。分子系统树显示:蛱蝶亚科并非单系群;蛱蝶族中眼蛱蝶属应移入斑蛱蝶族;闪蛱蝶和蛱蝶亚科与蛱蝶亚科具有较近的系统关系;结果支持豹蛱蝶和釉蛱蝶合为一亚科即釉蛱蝶亚科;支持将秀蛱蝶和蛱蝶亚科从线蛱蝶亚科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6.
1980年11月我们在广东省海南岛白马井解剖了一批海鱼,在东方豹鲂鮄Dactylopterus orientals 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肠中找到一种吸虫,经鉴定为: 眼镜形异孔吸虫Anisoporus cobraeformis Oazki,1928 隶属于Opecoelidae科Opecoelinae亚科,为我国新纪录,东方豹鲂鮄为本虫新宿主。本种系 Ozaki氏1928年首次在日本四国发现于单棘豹鲂鮄 Daicocas peterseni Nystrom的肠中。  相似文献   

7.
罗育发  颜亨梅 《四川动物》2006,25(3):445-450
将自测的我国蜘蛛目狼蛛科4属6个种和从互联网GenBank中检索到相关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12SrDNA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然后据此进行分子分析,利用2个外群(漏斗蛛科的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ilis和缘漏斗蛛Agelena limbat)和2种建树方法(邻近法Neighbour 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分析我国狼蛛科内的亲缘关系。获得平均为291.6 bp的序列中,A T平均含量为78.13%,而G C含量只要21.87%,颠换取代(tranversion)的速度多数大于或接近转换取代(transition)的速度,其中161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蜘蛛目狼蛛科有差异的161 bp中,属内种间仅为1.08%,狼蛛科属间为6.85%~14.80%。所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科内的属和属内的种均优先聚在一起;狼蛛科现行分类系统中各亚科的演化关系顺序为:马蛛亚科→狼蛛亚科→豹蛛亚科;狼蛛科各属的演化关系顺序为:水狼蛛属→马蛛属(或水狼蛛属和马蛛属)→獾蛛属→狼蛛属→豹蛛属;水狼蛛属为最早分出的一支或者水狼蛛属和马蛛属...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通报》2011,(11):43-43
非洲狮属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颜色以浅黄棕色为多。非洲雄狮体重约190-270kg,体长2.5~3.2m,尾长1m,长有很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母狮体重大约110-160kg。  相似文献   

9.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85,(2):73-78
<正> 杜鹃花科(Ericaceae)为中国植物的第七大科。因此,它在中国植物地理是中国植物区系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杜鹃花科共分五个亚科:杜鹃花亚科、綟木亚科,白珠树亚科、北极果亚科和乌饭树亚科。綟木亚科、白珠树亚科和北极果亚科,虽然在本科中其种类不算太多,但所含10个属,故其多样性在本科中是首屈一指的。无疑,对这三个亚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其他地区的关系的讨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瑞香科沉香亚科的分类学地位,结合其他亚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对从沉香属植物分离到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从二萜和黄酮(烷)的成分类型判断,沉香亚科的进化地位低于瑞香亚科;从三萜成分类型来看,其地位又比Gonystyloideae亚科稍高;同时2-(2-苯乙基)色酮类和二苯基甲酮类成分为沉香属甚至沉香亚科的特征性成分。因此,沉香亚科是瑞香科中进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类群,处于瑞香亚科和Gonystyloideae亚科之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粒体Cytb、16S rDNA和核28S rDNA的部分序列的联合数据集,重建了中国斑腿蝗科9亚科26种蝗虫和癞蝗科笨蝗(外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1)除黑蝗亚科、秃蝗亚科和切翅蝗亚科外,其余6亚科的单系性都得到支持;2)黑蝗亚科似乎应当与秃蝗亚科合并为一个亚科,且与其他几个亚科亲缘关系相对较远;3)凸额蝗属应该由切翅蝗亚科中独立出来;4)卵翅蝗亚科和稻蝗亚科是姐妹群;5)星翅蝗亚科、黑背蝗亚科、斑腿蝗亚科、刺胸蝗亚科及切翅蝗亚科中的凸额蝗属间的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 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鲤科是鱼类最大的科, 在中国淡水鱼类组成中鲤科鱼类的成分占一半以上. 鲤科鱼类的演化过程代表了东亚淡水鱼类的整体演化过程. 为探讨东亚鲤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共分析了包括18种新测序列在内的54种鲤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 分析的物种涵盖了鲤科鱼类的12个亚科并对问题较多的亚科(Danioninae)和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进行了广泛的采样.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使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 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被指定为外类群, 3种方法所得结果非常相似, 并支持一些亚科的单系性, 如鲌亚科(Cultrinae)、鯝亚科(Xenocyprinae)、鮈亚科(Gobioninae)(包括鳅鮀亚科Gobiobotinae).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亚科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雅罗鱼亚科被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类群; 东亚雅罗鱼群与鲌亚科和鯝亚科形成一单系类群; 而欧洲、西伯利亚、北美的雅罗鱼形成另一个单系群. Howes所定义的鲤亚科在NJ树和ML树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并位于系统树的基部. 高体鳑鲏(Rhodeus sericeus)代表的鳑鲏亚科的系统位置没有得到解决. 显示鲤科鱼类可分为3个大的类群并与其3个进化阶段相对应: 老第三纪类群包含亚科的东南亚种类和Howes的鲤亚科; 北方冷水性类群包含北方雅罗鱼、鮈亚科和鳑鲏; 东亚类群包含鲌亚科、鯝亚科、雅罗鱼东亚种类和亚科东亚种类. 老第三纪类群代表鲤科鱼类的原始阶段, 北方冷水性类群对应于鲤科鱼类对全球变冷的反应, 而东亚类群则显示青藏高原急剧隆升后, 在东亚季风气候条件下鲤科鱼类的大量分化.  相似文献   

15.
天牛科昆虫高级分类阶元实体的进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物地理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天牛—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地质学、气候变迁等诸方面,探讨了天牛科高级分类阶元实体的进化证据,提出了各阶元实体进化关系的新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可能于侏罗纪在冈瓦纳古陆上分化出来;花天牛亚科和幽天牛亚科于白垩纪在劳亚古陆上分化出来。各亚科的进化顺序有两种可能:(1)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2)沟胫天牛亚科、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各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图根据成虫形态学证据探讨长足虻科各亚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同时检验各个亚科的单系性.在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同时参考前人有关长足虻科高阶元分类的研究结果,筛选出42个来自头部、胸部(包括足和翅)、腹部、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在亚科水平的分类特征,为了考察亚科的单系性,也包括亚科的自有衍征;运用支序分类的方法,首次分析并讨论了世界长足虻科17个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长足虻科是一个严格的单系群,其支持的共同衍征为体色金绿,亚前缘脉端部与第1径脉中部愈合,前缘脉接近肩横脉处有1个缺刻,第2基室与盘室愈合,臀室短小、终止于径脉分叉点之前,雄性外生殖器明显向下或向前弯折,生殖背板具生殖孔,下生殖板与第9背板愈合.金长足虻亚科Sciapodinae腋瓣发达,中脉分叉,为最基部的支系,是最原始的亚科;而长足虻科的其他亚科构成一单系群,其共同衍征为腋瓣不明显,中脉不分叉.斜脉长足虻亚科Plagioneurinae也比较原始,是靠基部的支系,支持其单系性的特征为腹部第7~8节膜质化,生殖孔基位.异长足虻亚科Diaphorinae和锥长足虻亚科Rhaphiinae以及斯长足虻亚科Stolidosomatinae和合长足虻亚科Sympycninae分别构成姊妹群关系,斯长足虻亚科Stolidosomatinae的两个属Pseudosympycnus和Stolidosoma系统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巴长足虻亚科Babindellinae、聚脉长足虻亚科Medeterinae和寇长足虻亚科Kowmunginae构成单系群,其共同衍征为臀脉短或不明显,无后顶鬃.研究所用标本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包括与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博物馆交换而来的标本,部分标本保存在比利时皇家科学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视觉距离与环境颜色选择情况,通过采用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拟环纹豹蛛为试验材料,自制试验设备,分别测定了拟环纹豹蛛的视觉距离(3 cm、4 cm、5 cm、6 cm、7 cm)和其对红、橙、黄、绿颜色的选择。第一组试验中,在拟环纹豹蛛饥饿的情况下,观察记录其对不同距离下果蝇的选择停留时间,以此来确定它们的视觉距离。第二组试验中,观察记录拟环纹豹蛛对不同颜色的选择停留时间,以此来确定它们的环境颜色选择情况。第一组试验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在视觉上可以感知距离,它们的视觉对于3cm,4cm,5cm,6cm这4个距离的果蝇都具有敏感性。拟环纹豹蛛对距离3 cm和距离4 cm的果蝇的视觉敏感性相近且最好,对距离5 cm和距离6 cm的果蝇仍具有视觉敏感性,且敏感性相近,但对距离5cm比距离4cm的果蝇的偏爱选择指数明显下降(P<0.05),说明敏感性显著下降,对距离7 cm以上果蝇的视觉感知几乎不存在。通过拟环纹豹蛛选择停留在有果蝇处的标准曲线y=-9.6770x 118.74,R2=0.8378和选择停留在无果蝇处的标准曲线y=9.6750x-18.729,R2=0.8377,可知随着果蝇距离的增加,拟环纹豹蛛视觉的感知性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说明果蝇的距离与拟环纹豹蛛视觉的敏感性呈负相关的关系。第二组拟环纹豹蛛对颜色选择的试验中,通过计算出拟环纹豹蛛对4种颜色的偏爱选择指数,即红色为35.40%±1.60%,绿色36.03%±1.60%,黄色18.01%±1.60%,橙色10.56%±1.60%,得出拟环纹豹蛛对黄色和橙色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对红色和绿色的敏感性(P<0.05),它们对红色和绿色最敏感,说明拟环纹豹蛛对不同波长的光色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已有大量比较形态学研究和各科支序分析研究基础上,对缘蝽总科的科、亚科、族等亚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作了支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缘蝽总科、蛛缘蝽科、姬缘蝽科的单系群地位得到证明。而缘蝽科由于其棒缘蝽亚科和希缘蝽亚科分别占据支序图的两个最低位置,它们在缘蝽总科中具有较多的原始特征,缘蝽亚科的Chariesterini族与南美缘蝽亚科互为姐妹群而与缘蝽亚科其它族差异较大;姬缘蝽科的红缘蝽亚科处在该分支的最高位置且与姬缘蝽亚科中的Harmostini族互为姐妹群,与姬缘蝽亚科其它族关系也较近,因而传统的缘蝽科、缘蝽亚科、姬缘蝽亚科为并系群。为使各分类单元为单系群即自然类群,使分类系统更忠实于系统发育关系,本文将棒缘蝽亚科和希缘蝽亚科分别提升为科,Chariesterini族提升为亚科;红缘蝽亚科降为族,姬缘蝽科不设亚科。据上述分类学变动提出了缘蝽总科族以上高级阶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COⅡ基因序列的斑腿蝗科部分亚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  黄原 《昆虫学报》2006,49(6):982-990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斑腿蝗科10个亚科16属22种的COⅡ基因585 bp的片段, 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数据集的系统发育信号;最后,以癞蝗科的肃南 短鼻蝗作为外群,采用NJ法、MP法、ML法以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系统树,以解决这些物种所代表的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2种斑腿蝗科昆虫的COⅡ基因序列碱基组成表现强烈的A+T含量偏向性。对COⅡ基因585 bp序列片段构成的全数据组和根据密码子不同位点划分的密码子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点数据组的系统发育信号分析显示,所有数据组都具有一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4种方法得到的合一树中发现: (1)星翅蝗亚科、刺胸蝗亚科、黑背蝗亚科、斑腿蝗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2)卵翅蝗亚科与稻蝗亚科亲缘关系较近,建议卵翅蝗亚科似乎应归入稻蝗亚科中,板胸蝗亚科与这两个亚科的关系较近;(3)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似乎应合并为一个亚科;(4)切翅蝗亚科的4个属未聚在一起,表明这些属的区别较大,不是一个单系群;(5)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关系较近,且与本研究中其他几个亚科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表明COⅡ基因在解决斑腿蝗科的亚科以下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时是一个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物地理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天牛—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地质学、气候变迁等诸方面,探讨了天牛科高级分类阶元实体的进化证据,提出了各阶元实体进化关系的新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可能于侏罗纪在冈瓦纳古陆上分化出来;花天牛亚科和幽天牛亚科于白垩纪在劳亚古陆上分化出来。各亚科的进化顺序有两种可能:(1)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2)沟胫天牛亚科、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各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