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州种植荞麦历史悠久 ,其病虫种类多。1 997年进行荞麦病虫调查中 ,在荞麦基地县——昭觉发现一种危害荞麦的柱萤叶甲Gallerucida sp.,因在该县农场虫口数量较大 ,故进行了研究 ,现将初步结果总结于下。1 形态特征1 .1 成虫全身黑色 ,长椭圆形 ,体长 7~ 8mm,宽 4.5~ 5 mm。额唇基横长方形 ,前唇基狭窄 ,下唇须第 3 ,4节粗大 ,第 3节圆柱状 ,第 4节圆锥体状 ,端部褐色 ,上鄂亮深褐色。头顶凹陷 ,后头隆起 ,有细刻点。额瘤明显。雄虫触角较长 ,达鞘翅中部之后 ,6~ 7mm。第 2 ,3节较短 ,第 3节略长于第 2节。第 4节长于 2 3节之和 ,…  相似文献   

2.
朱新明  徐永霞 《昆虫知识》1994,31(4):227-228
蓝毛臀萤叶甲AgelasticaalniL.又称杨蓝叶甲,是甘肃酒来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成虫咬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幼虫蚕食叶片下表皮,呈网眼状干枯变搞,导致苗圃地,道旁及林带杨树叶片干枯、幼树死亡,给本区林木的发展造成很大损失。此虫在酒泉为害已有7年的历史,除危害杨树外,在我区还危害苹果、梨、柳树。据资料记载:国内此虫只分布于新疆,其它各省均未见报道5为此,通过室内饲养,田间定树观赛,对此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形态特征成虫:体型为椭圆形,黑色,有蓝黑色光泽,长7一smm,宽4mm,触角11节,基部2~4节稍细,…  相似文献   

3.
危害荔枝的新害虫──荔枝巢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友樵  徐洁莲 《昆虫知识》1997,34(3):148-149
近年来,在广东省发现一种幼虫危害荔枝树LitchichinensisSonn。树皮的害虫。经鉴定为巢蛾科(Yponomeutidae),ComoritisalbicopillaMoriuti.该虫被日人森内茂所发现、用英文发表[1]。原始描述标本采自台湾省。因尚无中名,我们就称之为“荔枝巢蛾”。l形态特征成虫(图1)蛾(图1:2)翅展22~24mm。头部白色。触角柄节白色,鞭节赭色。下唇须前伸,白色,背面谈烟褐色。胸部白色,有2块深蓝色斑点,分别位于基部和前方的1/3地方。翅肩片也有一蓝色斑。足白色,前后足胫节呈暗灰色,跗节呈黑褐色。腹部白色。前翅(图l:l)R1和R2脉同…  相似文献   

4.
黄皮 Clausena lansium是我国南方原产、特产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 ,近年来发现咖啡豹蠹蛾 Zeuzera coffeae Nietner[1~ 4 ]严重为害该果树 ,作者 1 995~ 1 998年在粤西地区对该虫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现将结果整理于下。1 形态特征 (图 1 )1 .1 成虫雌蛾体长 1 6~ 2 3 mm,翅展 3 7~ 5 4mm,触角丝状。雄蛾体长 1 1~ 1 8mm,翅展 1 2~1 5 mm,触角基半部双栉状 ,端半部丝状。前足胫节内侧有一个比胫节稍短的前胫突。全体灰白色。前翅密布大小不等的蓝色短斜斑点 ,后翅上的斑点较淡 ,中部有一较大的蓝黑斑。前后翅外缘各有 8个色深而…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期大螟危害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玉  李昌华  程建华 《昆虫知识》2010,47(5):1011-1016
于2009年常规中稻的蜡熟前期、中期和黄熟期、枯熟期,分别取样观察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钻蛀危害习性。结果发现:单株螟害的蛀孔数一般为2~3个,多的达5个,而且表现白穗株>枯穗株>虫伤株。螟害株的蛀孔部位随着稻穗趋向成熟和大螟虫龄的增大,逐渐由稻株的中上部节间向中下部节间转移。其中,白穗株与枯穗株有70%以上的蛀孔分别分布于稻株由上向下的第1~3与3~5节间上;在水稻的这4个生长时期中,虫伤株有90%左右的蛀孔分别分布于稻株由上向下的第1~3、1~4和2~5、3~5节间上,全株虫量有85%以上依次分布于第1~3、2~4和3~5、3~5节间上,单株虫量4个时期最高分别为18、6、3、2头,同一节间内的4个时期最高虫量分别为12、5、1、1头;单个节间有多头螟虫时,80%以上为1~3龄幼虫。随着稻穗趋向成熟,白穗株和枯穗株上的虫量均逐渐下降,而虫伤株上的虫量则相对稳定或有上升的趋势;至枯熟期后,虫伤株的有虫株率和有虫孔率均稳定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6.
《环境昆虫学报》2014,(1):78-82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是柑桔果树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对我国柑桔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在室内及野外观察了柑桔大实蝇雌虫产卵器的结构及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产卵器分为产卵器基节、翻转膜、产卵管三部分,其长度依次为:4.63±0.38 mm、5.24±0.28 mm、4.39±0.32 mm,产卵器拉伸全长为14.24±0.27 mm。产卵器有3种状态:正常状态、产卵前准备状态、产卵状态。产卵前准备状态表现为产卵器完全伸长,可弯曲、反复旋转并回折成γ形。在雌虫产卵状态时,产卵器基节留在果实外,产卵管刺穿透果皮后在果皮下产卵。  相似文献   

7.
闪蓝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毓晶 《昆虫知识》1994,31(4):231-233
我场有竹林面积6万多亩,人工林面积2万多亩。1982年以来毛竹拟白盾蚧Kuwamspispseudoleucaspis(Kuwana))危害毛竹严重,有虫株率58%。擦木白轮蚣,AulacaspissassfrasChen危害檫水,有虫株率100%。在工作中发现闪蓝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cholybeatusGorh能控制这两种蚣虫危害,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利用。现将结果分述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长4.5~5.6mm,宽3.9~50mm,虫体呈圆形拱起。头部黑至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仅前角有细窄的红棕色边缘。小盾片黑色。鞘翅基色黑色,记在黑色部分呈现蓝色金属光泽。在鞘翅位…  相似文献   

8.
伍中兴  李斯妮 《昆虫知识》1998,35(4):215-217
葡萄尼波羽蛾NippoptiliaVitisSasaki属鳞翅目,羽蛾科。我们于1994年在贵州施秉县城关发现该虫危害葡萄果实。据资料报道,此虫仅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台湾。有关此虫的发生危害、生物学以及防治方法在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94~1996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9.0~12.0mm,6.0~9.0mm;翅展15.0~20.0mm,12.0~18.0mm,体色为灰色或褐色,头小,触角丝状,褐色。复眼圆形褐色,前翅灰色或褐色,其上着生褐色小鳞片。前翅分裂为3歧[1,2],第3歧退化似棍棒,棍棒上…  相似文献   

9.
烟草甲Lasiodermaserricorne(Fabricius)属鞘翅目窃蠹科,是贮存期的烟叶、种子、卷烟制品及稻米、皮货、丝织品等的重要害虫。笔者于1993~1994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兹将结果整理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mm,椭圆形,褐色,披短绒毛,头隐于前胸下方。上颚外露,触角11节,第3~10节锯齿形,11节椭圆形。鞘翅盖住整个腹部。卵:约0.5mm,长椭圆形,淡黄白色,具光泽。幼虫:体长约3~3.2mm,乳白色,体弯呈“C”形,蛴螬状。头褐色,腹末具1褐色新月形骨片。蛹:椭圆形,长约3mm,浅黄白色。复眼褐色,前胸背板位于头…  相似文献   

10.
铗(虫八)亚科Japyginae 多数为中等大小的种类。触角第四至六节上有感觉毛。上颚正常,端部不膨大。胸气门4对。腹部第一至七节腹板上有基节泡囊(基节器)。前跗节有一对侧爪及一个不成对的中位小爪。体毛简单,不呈羽状。 本亚科为铗(虫八)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23属244种,中国已记载的3属4种及1亚种。本文记载7属14种,其中有2新属6新种,以及2属1种为中国新  相似文献   

11.
二纹柱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利  李发良 《昆虫知识》1994,31(5):273-275
二纹柱萤叶甲CallerucidabifasciataMotschulsky属叶甲科,主要危害养麦属以及蒿属植物。据初步调查,在我国的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皆有分布和危害,此虫以成虫、幼虫取食养麦叶片和花序,致使养麦叶片受害率高达100%,产量减少5%~10%。为控制此虫的严重危害,笔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1.1成虫:虫体近椭圆形,体背凸起,鞘翅及前胸背板具光泽。头部复眼、上颚触角、前胸背板均为黑色。雄虫体长6~7mm、宽4~smm,触角律状;雌虫体长7~smm、宽4~5.smm,触角丝状,雌、雄…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临沂市马厂湖乡无梁店村桃园发生一种蛀食桃仁的害虫,1990~1992年桃果受害率达10.5%~16.3%,损失较重。经鉴定该虫为桃仁蜂EurylomamaslovskiiNikolskoya,属膜翅目广肩小峰科。桃果受该蜂危害后,果肉萎缩、果皮皱折,果肉特酸,最后变为灰黑色僵果。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mm,黑色,头、胸部密生白色细毛和封点。触角膝状9节,周生白细毛,鞭节近丝状。复眼椭圆形,较大。单眼3个,浅黄色。各足腿节端部、医书两端、附书均呈黄至褐色。前翅透明,近前缘有1条褐色粗脉,伸至中部弯向前缘而后分2短支。翅面有明显精痕,并疏…  相似文献   

13.
滑会然  任国栋  尹健 《昆虫知识》2006,43(6):839-843,I0002
对重要食菌昆虫———弯胫大轴甲Promethis valgipes valgipes(Marseul)的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老熟幼虫伪形,体长达45mm,肛节锥形,有黑褐色尾突2枚、锥刺约10枚。蛹长25~32mm,宽8~9mm,体略扁,腹部每节两侧有1侧突,其由2~4枚角突组成并呈扇形排列;肛节背面有2枚尾突,腹面有2个小刺突群。电镜下可见成虫复眼的小眼面呈六边形;触角从第5节到末节的腔锥形感器数量明显增多;口器具毛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鞘翅反面有中侧斑、基侧斑和基中斑等特征;后翅均布短刺;外生殖器有多种毛形感器。文中给出了感器及体表附属物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4.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97,40(2):195-197
在整理川、滇标本时,发现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Fabricius(1775)二新种,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溪巨须隐翅虫oxypomsriparius新种(图1~4)雄性:头黑色,触角、下颚须、下唇黄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黑色。鞘翅前部黄色,后外角有一三角形黑斑,其前界由外缘中部约伸至缝端,但不与缝相接。小盾片黑色,鞘翅与之相邻的黑域小。足黄色,跑节色稍深。腹部第2~4可见背扳两侧黄色、中部黑色,第5、6背板黑色,腹末黄色。体长67~7.5mrn。头稍横宽(0.75:1.15mm),略较前胸短(O.75:O.9mm),与之约等宽。…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 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 1989年5月18日在我校农场采得4头甲虫,经鉴定隶属负泥虫科(Crioceridae)。寄主为菊科杂草,其中1头左前足腿节近端部1/3处突然斜切,另外生出一细小节与胫节相连,并在腿节与胫节交接处生出另一节,长约0.74mm(见图)。该虫体长4.7mm,宽2.1mm。体均为蓝色,有金属光泽,爪基部合并,头顶角小于90°。畸形左前足的腿节长11.1mm,胫节长1.1  相似文献   

17.
为害荔枝的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黄蓟马是近年来发现的危害四川荔枝秋梢的重要害虫 ,在四川 1年发生 1 0~ 1 5代 ,以成虫在荔枝、龙眼树皮裂缝及茶花中越冬 ,1年 4季均可发现 ,危害新梢叶片、顶芽 ,使抽花枝头减少 ,树势衰弱 ,减产甚至失收。用 7 5 %虫霸乳油防治效果达 95 %,其当地优势天敌有草蛉、瓢虫、小花蝽和跳蛛等  相似文献   

18.
向泽初 《蛇志》2005,17(2):97-98
马陆[Prospirobtus joahnsi(Brolenann)]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臣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别名:刀环虫、百节虫、千脚虫、蓖子虫、锅耳朵、大草鞋虫、百脚陆。体长圆形,表面光滑。长约12cm,宽约7mm,虫体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54个体节。头部两侧有许多单眼,集合成2团,形似复眼。触角1对,有毛,长约5mm。口器包括大小颚各1对,小颚愈合成为颚唇。体背面黑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黄色。颈板半圆形,深褐包。第2~4节为胸部,每节各有步肢1对。第5节以下为腹部,除末节外,每节有步肢2对。雄虫在第7节上的步肢变为生殖器。自第6背板后各体节的两侧,有臭腺孔。幼虫环节少,仅有3对足,每蜕皮1次,则体节和足陆续增加。马陆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现报告1例幼儿误食马陆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昆虫是动物界的最大类群,形态的变异,发育的畸形,时有发生。国内外虽有报道,但为数不多。加藤(1943)曾报道过发现8只足的棉叩头虫Pectocera fortunei Candeze雄虫;7只足的螽斯Mecopoda nipponensis De Hean雄虫。何俊华(1984)报道了8只足的螟黑纹茧蜂Bracon onukii Watanabe雌虫。 1987年7月间,在捕捉药用昆虫独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Linnaeus)时,发现1头发育畸形的雄性成虫。该虫前后足正常。左中足亦正常,腿节长14mm,宽4.5mm;胫节长10mm;跗节8mm;爪2.5mm。右中足畸形,在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秀山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重庆市秀山地区稻飞虱的发生主害种类为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的危害重于褐飞虱 ;白背飞虱 1年发生 5~ 6代 ,以 4 ( 3)代为主害代 ,田间发生 2~ 3次若虫高峰 ,以第 2次为主害代峰、虫量最大 ;褐飞虱 1年发生 4~ 5代 ,以 5 ( 4 )代为主害代 ,田间发生 3~ 4次若虫高峰 ,以第 3次为主害代峰、虫量最大 ;( 3)稻飞虱重发年比例高 ,达 85 %以上 ;( 4 )白背飞虱呈逐年加重和主害期提前、褐飞虱呈逐年减轻和主害期推迟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特殊的槽谷地形、迁入虫量大、品种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防治技术的提高和气候条件有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