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A(NMⅡA)是肌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生物学功能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研究发现,NMⅡA可作为分子马达为细胞内分子运动提供动力;还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参与细胞黏附与迁移、细胞吞噬、胞质分裂等多种生理病理活动。本文综述了与NMⅡA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以期为全面了解NMⅡA的生理病理功能,深入探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胞迁移在发育、伤口愈合、炎症反应和肿瘤转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是一种在各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微丝结合蛋白,其表达异常导致细胞迁移功能障碍。该文回顾了相关的文献,首先介绍生理情况下细丝蛋白A的功能,接着介绍细丝蛋白A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导致的多种遗传性疾病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突出细丝蛋白A对迁移的影响在这些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最后深入探讨了细丝蛋白A影响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SCN5A基因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Nav1.5的α亚基,主要与心脏动作电位的快速去极化有关,是最早研究的离子通道之一。SCN5A的突变和众多遗传性心脏疾病的电生理和结构表型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功能丧失突变与Brugada综合征、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病窦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和心房静止有关,而功能获得突变与长QT综合征3型相关。其他与SCN5A相关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婴儿猝死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重叠综合症,都有更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分子表型的变化。随着膜片钳技术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i PSC-CMS)技术的发展,SCN5A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心脏疾病的致病机制已取得较大进展,根据最近的发现,本文主要对近年来SCN5A基因突变导致各种遗传性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四)微丝和微管的功能微丝和微管的功能就三个问题来谈:细胞形状的维持、与非肌肉细胞运动的关系和与细胞分裂的关系。这里要谈到两个运动系统即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系统和微管—二联臂(dynein)系统。非肌肉细胞的运动机制,目前多从肌原纤维的收缩蛋白在非肌肉细胞中的分布等方面进行探讨。一旦肌节的单一蛋白鉴定和纯化,就可在非肌肉细胞中寻找是否有相同或近  相似文献   

5.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通道是一类非选择性钙离子通道,TRPC6是TRPC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编码的蛋白在人体脑、肾、肝和肺等多个器官均有表达。TRPC6不仅是肺中表达最丰富的TRPC通道,也是目前肺部疾病中研究最多的TRPC通道。TRPC6参与动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调节过程,TRPC6的基因突变或过表达可引起胞内钙离子信号通路异常,从而导致多种病理生理改变。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细胞共同参与。TRPC6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不同,表现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功能则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Peng N  Liu JT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62-365
血管损伤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诸多因素参与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最为重要。AngⅡ所诱导的血管效应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激活后所产生的活性氧簇(ROS)而实现。ROS作为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第二信使调节许多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级联式激活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迁移、调节内皮功能、诱导前炎性调节因子表达和细胞外基质修复。ROS主要通过改变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和蛋白的氧化修饰而实现对信号分子的调节。生理状态下有利于维持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完整,病理状况下是血管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石磺科贝类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克隆出一条Ⅱ型非肌肉型肌球蛋白重链(NMHCⅡ)基因的全长c DNA,将其命名为Os-NMHC。该序列全长为6 057 bp,包括5 733 bp的开放阅读框,236 bp的5'端非翻译区,88 bp的3'端非翻译区,共编码1 91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等电点为5.26,相对分子质量为220.46 k D。通过Phyre2程序和Pymol软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图,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通过Clustalx和dna M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其与爪蟾NMHCⅡA序列一致度为60.37%,其与爪蟾NMHCⅡB序列相似度为61.47%;通过Bayes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与加州海兔亲缘关系最近。通过q RT-PCR技术检测,发现该基因在四种石磺的背部、腹部、腹足部、肺囊、心脏、神经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种间表达水平与进化趋势相一致,依次为:瘤背石磺≥平疣桑椹石磺里氏拟石磺紫色疣石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定量检测了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癌基因c—myc。结果: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明显升高,癌基因c-myc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恶性表型有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增加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和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以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0.5μg/mL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系统研究MG-63细胞处理前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和成骨细胞相关终末分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Tan ⅡA处理细胞产生了核质比例减小、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处理后MG-63细胞I型胶原蛋白、骨粘素和骨钙蛋白的表达呈阳性,并观察到钙化糖原颗粒增多和典型骨结节的形成.结论:丹参酮ⅡA能显著改变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特征,并促进与成骨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从而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 A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高、低剂量组.各组动物于移植术后12d处死.分离肿瘤测量其体积,realtime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MGB1、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丹参酮ⅡA能明显降低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组织中HMGB1、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丹参酮ⅡA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羟基丹参酮ⅡA。采用MTT法考察了羟基丹参酮Ⅱ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羟基丹参酮ⅡA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羟基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其IC_(50)为4.18μM;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其IC_(50)为6.08μM;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较弱,其IC_(50)为10.20μM。而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HeLa细胞和HepG-2细胞的IC_(50)分别是17.15μM、27.28μM和46.34μM。羟基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丹参酮ⅡA(P0.05)。  相似文献   

12.
微丝     
生命在于运动,各类生物有机体都在进行运动。动物和人有肌肉,肌肉收缩引起运动。构成肌肉的是肌纤维,肌纤维内有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内有粗细两种纤维,粗纤维含有肌球蛋白,细纤维含有肌动蛋白,两种蛋白相互滑动,使肌肉进行收缩运动。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不但分布在肌肉细胞里,还广泛地分布在非肌肉细胞里。在非肌肉细胞里它们以微丝的形式存在。肌动蛋白在2M Mg~(++)或0.1M K~+存在下,在体布能形成微丝,或者以未聚合的肌动蛋白单体的形式存在。各类真核细胞都发现有微丝,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质的流动,以及变形虫和粘菌的变形运动,这些都有微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核纤层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膜下的中间丝纤维蛋白,是细胞核中重要的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会引起一系列的遗传性疾病,称为核纤层蛋白病。这些疾病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特征,提示核纤层蛋白在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A型核纤层蛋白在氧化应激、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SUMO)是一种新发现的泛素样分子,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可逆性修饰靶蛋白,参与其翻译后修饰,调节包括靶蛋白稳定性、亚细胞定位及其功能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行为。近年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的异常与诸多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SUMO化修饰在非肿瘤和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可能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NKG2A是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与NK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相互竞争,从而调控NK细胞的活性。近年来,抑制NKG2A免疫检查点可以恢复NK细胞活性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使得NKG2A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焦点之一。然而诸多研究发现,NKG2A还参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疾病,具有广阔的潜在临床价值。该文介绍了NKG2A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分布、蛋白功能及其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重点综述了NKG2A在病毒感染、肿瘤和其他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促进NKG2A在相关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支架蛋白IQGAP1发现能与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紧密相关,如黏附和迁移。研究发现在损伤修复、组织发展、肿瘤转移等过程中,IQGAP1的表达和功能有明显改变。同时作为Rh。GTPase信号的主要效应因子,IQGAP1能传递细胞外信号至黏附素复合体、细胞骨架以及细胞核。通过上述信号通路,IQ-GAP1协助细胞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病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是指能与肌动蛋白的单体、多聚体等结合的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作为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广泛分布在平滑肌细胞及非平滑肌细胞。Transgelin-2基因可广泛表达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其在亚细胞层面上有多种定位,且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定位转移。Transgelin-2蛋白被认为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疾病,可能是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本文对Transgelin-2蛋白的特性、亚细胞定位和相应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Ⅱ型肺上支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肺损伤后的修复有关,很多肺相关疾病的发生伴随有Ⅱ型肺上皮细胞功能不全及PS系统缺陷。Ⅱ型肺上皮细胞在肺的发育、机体免疫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明确.对调控Ⅱ型肺上皮细胞功能的遗传机制也知之甚少。为了利用Cre-loxP系统研究调节Ⅱ型肺上皮细胞功能的遗传机制,研制了表面活性蛋白A(SP—A)启动子指导Cre重组酶基因在转基因小鼠Ⅱ型肺上皮细胞中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将整合有Cre重组酶基因的首建者小鼠与Smad4条件基因打靶小鼠及ROSA26报告小鼠交配,利用基因组PCR和LacZ染色检测Cre重组酶表达的组织分布及其钵内介导loxP位点间重组的活性。多组织基因组PCR显示Cre重组酶在转基因小鼠肺、脑和消化道组织中表达。LacZ染色显示仅在Ⅱ型肺上皮细胞中检测到Cre重组酶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制的pSP—A—Cre转基因小鼠可用于在Ⅱ型肺上皮细胞中进行条件基因打靶和细胞谱系分析。  相似文献   

19.
Pannexin通道蛋白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nnexin基因是2000年发现的缝隙连接蛋白家族新成员。目前研究表明,Pannexin蛋白(Px)可以在细胞膜上组成半通道或在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通道,介导细胞内ATP释放、细胞间钙波传递、味觉感受、血管血流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Px参与炎症、肿瘤、脑缺血、癫痫以及心衰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随着Pannexin研究领域的深入,其生理病理状态下的更多重大功能将被阐释。  相似文献   

20.
BRCA1是乳腺癌易感基因,负责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防止调控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的积累。BRCA1基因蛋白产物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是细胞内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参与执行多种生理代谢过程。本主要探讨了BRCA1蛋白应答DNA双链损伤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系列信号传导的历程,阐述了连续的生理生化反应中BRCA1蛋白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