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秀元  王军 《古生物学报》2004,43(4):489-501
记述的两种新植物分别来自秦岭地区的凤县和镇安县。产于凤县草凉驿红花铺草凉驿组的Adiantites honghuapuensis sp.nov.,至少二次羽状复叶,羽片线形,以宽角着生于羽轴上;小羽片椭圆形,羽片基部的小羽片偶尔分裂为2—3个裂片。小羽片基部收缩,有短柄或以较宽的基部着生于羽轴上,扇状脉。另一产自镇安县茅坪东山梁二峪河组的Qinlingopteris orientalis gen.et sp.nov.,其特征是二次羽状复叶,末二级羽轴与末级羽轴夹角较小,大约30^#左右。小羽片亚对生,长卵形或亚圆形,顶端较窄,中部较宽,基部较狭并具短柄;叶脉扇状;羽轴上具间小羽片,间小羽片与正常小羽片等形同大。草凉驿组的地质时代大致为纳缪尔期至维斯发早期,而二峪河组则为早石炭世维宪期。  相似文献   

2.
李法曾 《植物研究》1985,5(1):157-159
植株高达60厘米,根状茎直立或斜升,顶端密被黑褐色、全缘、披针形鳞片,鳞片边缘有棕色狭边。叶丛生,叶柄长约20-25厘米,禾杆色,初被黑褐色先端卷曲的披针形鳞片,后逐渐脱落;叶片长圆形,长30-40厘米,宽20-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3回羽裂;羽片10-12对,斜向上,互生,基部一对较大,柄长约1厘米,卵状披针形,长约16厘米,宽约10厘米,2回羽裂,小羽片约10对,基部上侧小羽片与叶轴平行,下侧一片较大,长圆形,长约6厘米,宽达3厘米,l回羽裂,末回小羽片短圆,边缘羽裂或全缘,其余各对羽片向上渐短。  相似文献   

3.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穆棱组真蕨类植物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小菊 《古生物学报》2002,41(2):259-265
描述似里白属一新种—Gleichenitesjixiensissp .nov .。新种的叶为二次羽状 ,末次羽片与羽轴成70°—80°角 ,线形 ,互生。小羽片数目达 40对以上 ,以 6 0°— 90°角从小羽轴上伸出 ,互生 ,线形至长三角形。叶片为厚纸质。中脉明显 ,侧脉两歧分叉。生殖羽片与营养羽片同形 ,略小 ,孢子囊群生于小羽片背面 ,位于中脉两侧每组叶脉的前一支脉上 ,无囊群盖 ,由 8个近乎无柄的孢子囊聚合成圆形的囊群 ,孢子囊环带横生。该种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化石属的GleichenitesporsildiiSeward和现代里白属的Hicriopterislaevissima (Christ)Ching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四棱短肠蕨 新种 图版4:1—3 Allantodia quadrangulata W.M.Chu,sp.nov. 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直立,树干状,高达40厘米,直径达10厘米,顶端密被鳞片;鳞片暗褐色,线状披针形,边缘黑色,略有细牙齿。叶簇生;叶柄短于叶片,绿色,四棱形,直径达5毫米,基部略有鳞片。叶片卵状长圆形,长达1.5米,阔达1米,二回羽状(小羽片羽裂)。羽片达13对,互生,略斜向上,先端渐尖,基部平截;中部以下的阔披针形或长圆阔披针形,长达50厘米,阔达20厘米,柄长达5厘米,羽状。小羽片达14对,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达10厘米,阔达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平截,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馆藏标本和野外观察,对蹄盖蕨属(Athyrium Roth)的分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根状茎类型、叶上是否具刺、孢子囊群的形状、羽片基部上侧是否具耳状突起和是否具棘头状腺毛等5个形态性状较为稳定,可作为蹄盖蕨属的属下分类性状;叶或羽片的形状及羽片是否具柄等性状可作为分种性状;叶的分裂回数、鳞片和叶柄、羽轴及小羽轴的颜色、被毛多寡及裂片形状等形态性状不适合单独作为蹄盖蕨属属内分种的性状。  相似文献   

8.
中国毛莨科植物小志(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多年生低矮草本。根状茎圆柱形,粗约3毫米。茎高约5.5厘米,不分枝,与叶柄均密被开展的白色长和短柔毛及黄色短腺毛,在基部之上有1叶。基生叶约2,具长柄;叶片纸质,轮廓肾形,长1.7—2.3厘米,宽2.8—4.2厘米,基部心形,三裂稍超过中部,中深裂片扇状倒梯形或倒梯形,三浅裂,浅裂片顶端圆或钝,不分裂或有1枚牙齿,侧深裂片轮廓斜扇形,不等二浅裂,上面被近贴伏短柔毛,下面在平的脉上被开展短柔  相似文献   

9.
李建秀  马书太 《植物研究》1983,3(4):139-141
植株高达60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先端连同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基部有锯齿,上部全缘,先端毛发状;叶簇生,柄长15-30厘米,粗约2-3毫米,淡绿色,向上连同叶轴密被阔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的鳞片和线形鳞片混生;叶片卵状三角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0-35厘米,宽20-25厘米,基部较宽,圆截形,顶端渐尖并羽裂,二回羽状;羽片12,互对生,近平展,有短柄,相距约3厘米,彼此接近,长圆披针形,基部2对较大,长10-15厘米,宽约4厘米,基部圆,先端渐尖,一回羽裂,小羽片15对,斜展,镰刀状披针形,长2.5-3.2厘米,基部宽8毫米,基部两侧略呈耳状突起,近对称,有短柄或几无柄,分离,下部下侧的略浅裂,向上变狭,尖头顶端有少数牙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地层中的五种种子蕨植物,它们分别隶属于副镰羽叶(Paradrepanozamites)、丁菲羊齿(Thinnfeldia)和篦羽羊齿(Ctenozamites)三个属。由于这些植物的小羽片或羽片基部上边均明显收缩,基部下边均显著下延等,认为它们在系统发生上可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并提出它们的形态结构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输导组织不断发达——叶脉从亚放射状,无中脉→有中脉但不发达→中脉发达→变成末级羽轴;二是小羽片或羽片由全缘→局部分裂→大部分裂→羽状全裂。同时,根据奇特篦羽羊齿(新种)[Ctenoza-mites difformis(sp.nov.)]同一植株上的叶呈现四种不同的形态和脉序,初步推测上述三属的演变趋势是:由 Paradrepanozamites→Thinnfeldia→Ctenozamites。  相似文献   

11.
广西蜘蛛抱蛋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6,(4):273-274
<正>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平卧,近圆柱状,直径5~7毫米,具密的节和鳞片,根多数,肉质。叶鞘3(最长者长8厘米),紫褐色,抱着叶基,干枯后裂成纤维状。叶单生,相距5—10毫米,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3—17厘米,宽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圆形,两侧近于不相等,边全缘;叶柄纤细,长6—7厘米,直径约2毫米。总花梗极短,长3—5毫米,具5—6枚苞片,苞片卵形,长4—8毫米,宽3—5毫米,顶端急尖或钝;花单生,花被钟状,肉质,长(27)30—35毫米,外面紫红色,里面淡黄色,6深裂,裂片近等大,卵状披针7形,长(17)20—25毫米,基部宽8毫米,顶端宽2毫米,质厚,近直立,花被筒长10毫米,直径18毫米;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简基部,几无柄,与花被裂片对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半夏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厘米。块茎近球形,直径约1.5—3厘米,上部密被棕色叶基纤维,具须根及小块茎。叶1—4(或更多);叶柄深绿色,带紫色斑,长约12—25厘米,粗约0.2—0.3厘米,基部具鞘;叶片3全裂,有时侧裂片基部再2浅裂;中裂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至长尾尖)基部楔形,几  相似文献   

13.
中华桫椤     
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又称毛肋桫椤(《中国树木志》)、笔筒树(滇南)。乔木,高达15米,胸径达30厘米。叶柄长达45厘米,近基部深红棕色,具短刺和疣突;叶片长2米,宽1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约15对,披针形,长达60厘米,羽轴上面有沟槽,密被  相似文献   

14.
新种与椭果紫堇接近,区别是本种叶三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较狭,叶柄基部呈宽鞘状,柱头具10乳突。 二年生草本,丛生,高15—30厘半。根茎短,长约1厘米,粗约3毫米,基部具多数纤维状须根,向上发出多茎。茎肉质,淡红色,不分枝或少分枝。基生叶多数,长约15厘米(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具鞘,叶鞘约长15毫米,宽8毫米),叶片三角形,约长5厘米,宽5厘米,羽状三回三出全裂,一回羽片具短柄,二回羽片近无柄,末回裂  相似文献   

15.
葛粉作为保健食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葛粉原植物体野葛的形态特征葛粉是野葛(Pueraria Lobata)的块根经磨碾碾后水冲洗过滤沉淀的所得的淀粉。野葛是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一种多年生藤本,块根肥厚。全株各部分被黄褐色长粗毛。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6~19厘米,宽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有时有浅裂,下面有霜粉,两面有毛。侧生小叶宽卵形,有时有裂片,基部偏斜。托叶盾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密,小苞片卵形成或披针形、萼钟状,萼齿  相似文献   

16.
沙文兰   《广西植物》1992,12(4):316-318
<正> 草本,不芳香,茎柔弱,直立或下部葡匐生长,具棱或有狭翅,长20—40(—5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具锐尖头,基部楔形,下延成柄,全缘或稍波状,干时薄纸质,中脉在上面微凹,背面突起,侧脉及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5—10毫米,具狭翅。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3厘米;花萼长3—4毫米,分裂几达基部,裂片5,卵状披针形,宽1—1.2毫米,边缘具紫色细腺点,花冠黄色,基部短合生,裂片5,椭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雄蕊5枚,花丝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山东贯众属两新种—密齿贯众 (Cyrtomium confertiserratum) 和倒鳞贯众 (C.reflexosquamatum)。植物形态学和孢粉学 (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 观察结果显示:密齿贯众与贯众复合群中的原变型 (Cyrtomium fortunei f. fortunei) 相近似,区别在于本新种顶生羽片菱形,基部1~2深裂,裂片长3~4cm,宽约10mm,侧生羽片边缘有细密锯齿,囊群盖边缘有小齿,孢壁具不规则的瘤状纹饰。倒鳞贯众与山东贯众 (C.shandongense) 形态相近,但倒鳞贯众体型较大,高达60cm,羽片较多,达15~29对,叶轴基部以上密被倒生鳞片,孢壁为耳片状及网结状纹饰,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8.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83,(2):83-85
<正> 兴安马银花 新种(图) 小乔木,高7米,树皮灰色。小枝近于圆形,中等纤细,当年生小枝紫色或淡紫色,近于无毛,去年生小枝灰色。叶近于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9(-11厘米),宽2—3(-4.3厘米),顶端渐尖或罕为突然锐尖,基部近于圆形或钝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肋在上面稍凹陷,在下面微凸起,侧脉和小脉通常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有稀疏的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花单生,花梗长1.5—2厘米,初被稀疏而具腺的刚毛,其后无毛;花萼裂片卵形,淡绿色,长8毫米,宽6毫米,具睫毛,无腺体;花冠紫色,具5裂片,裂片倒卵形,长2.5—8厘米,宽1.8-2厘米;雄蕊5枚,较花冠  相似文献   

19.
鸡蛋花     
<正>鸡蛋花(Plumeria sp.)是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小乔木,枝条粗壮、肉质,具丰富乳汁。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柄长,上面基部具腺体。聚伞花序顶生,由数朵至数十朵花组成,总花梗三歧、肉质。花萼裂片小、卵圆形,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或红色,内面黄色,直径4~5厘米。花冠筒圆筒形,顶端裂片倒卵形。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柱也短,因此从外边看不到雄雌蕊。花期5—10月,但极少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顶生1花。花萼5裂达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外面疏被贴服短柔毛,内面在上唇被白色柔毛;花冠筒长约2.8mm,上唇长约4.8mm,2深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深裂,所有裂片近长圆形,顶端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