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磷胺和敌敌畏是防治对E1059有抗性的棉蚜较好的药剂,但对北京地区抗性棉蚜~1)的适宜用药浓度和持续效果尚无报导。我们在196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瑞士西巴厂进口的磷胺乳剂和天津农药厂产品敌敌畏乳剂在北京中关村棉田进行了试验,所得结果如下。 一、敌敌畏的效果 38-40%敌敌畏剂的1,000-4,000倍液叶背细  相似文献   

2.
棉蚜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地影响到棉花的早期发育,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寻找防治棉蚜虫的有效措施,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于1975年6月分离筛选到能够杀灭棉蚜虫的微生物,暂取名为“棉蚜杆菌1号”,“棉蚜杆菌2号”,“棉蚜杆菌3号”,它们对防治棉蚜虫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阳是一个集中产棉县,每年在防治棉蚜上都要投很多劳力和农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有机磷农药,棉蚜产生了较强的抗药力,使药效降低,防治次数增多,虽然进行了大力防治,但年年棉蚜仍有程度不同的为害。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有很好的效果,既经济又安全,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  相似文献   

4.
一、敌敌畏的杀虫特点 敌敌畏具有很高的熏杀、接触和胃毒作用,如以对家蝇为例,一般敌百虫对家蝇的毒效是相当高的,但敌敌畏比敌百虫对家蝇的毒效还要高得多。作者用天津农药厂生产的90%敌敌畏原油进行了下列毒性试验。 (一)胃毒毒性 用5%的糖水配成不同浓度的敌敌畏和敌百虫溶液,饲喂已经饥饿的家蝇,以便求出其最低致死浓度。 试验结果,敌敌畏对家蝇的胃毒最低致死浓度为千万分之一;敌百虫为百万分之一。 (二)接触毒性 用点滴法比较了敌敌畏、地亚农、乐果、敌百虫和马拉松等五种农药的毒性,其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5.
棉蚜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上海地区使用乐果防治棉蚜有十多年的历史,防治效果已显著下降,经测定产生抗药性高达5—6倍。对乐果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氧乐果对抗性棉蚜有较好的毒效。为此,我们试制了氧乐果,与目前已用于或希望用于防治棉蚜的几种农药进行了室内毒效及田间药效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氧乐果能有效地防治抗乐果棉蚜,对敏感棉蚜的防治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棉蚜(Aphis gossypu Glover)是我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自1953年开始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和1059等防治棉蚜以来,田间喷雾浓度和使用次数逐年增大,棉蚜产生的抗性。80年代使用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三年后棉蚜抗性增长了171倍,有些地区达3230倍。此文报道棉蚜的抗性机制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棉蚜抗性与杀虫剂穿透能力降低、多功能氧化酶、α-乙酸萘酯酶和α-乙酸萘酯羧酸酶的活力增加、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降低有关。在这基础上进行增效剂SV_1对多种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增效试验,得出SV_1对防治抗性棉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延缓抗性的发展。并研究了杀虫剂抗性的防治策略及综合治理措施,为防治棉蚜抗性和延缓抗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土荆芥生物总碱对家蝇的毒杀作用及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土荆芥生物总碱对敌百虫抗性种群,溴氰菊酯抗性种群,敏感种群等3个家蝇(Musca domestica)种群成虫的毒杀效果,土荆芥生物总碱处理前后家蝇种群成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的药剂敏感性变化,以及对家蝇成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生物总碱不仅对家蝇有毒杀效果,处理后能提高家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而且能抑制家蝇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土荆芥生物总碱对不同种群家蝇成虫的LD_(50)没有显著差异;土荆芥生物总碱处理前后,敌百虫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LD_(50)比值分别为1.6277和1.2914,溴氰菊酯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LD_(50)比值分别为2.0768和1.3871;土荆芥生物总碱处理前后,家蝇敌百虫抗性种群、溴氰菊酯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成虫的羧酸酯酶活性比值分别为1.1692、1.2947和1.2259,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比值分别为1.2476、1.6519和1.0570。  相似文献   

8.
一株被误认为是蚜霉(Entomophthora aphidisHoffm)的菌株经鉴定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 Sheldon)。 “昆虫学报”Vol.9 No 1 刊出“蚜霉菌剂的简易制备及其田间防治棉蚜实验初报”一文,目前该菌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井已收到防治棉蚜的初步效果。我们对此菌株的分类地位提出异议,经原作者的支持进行了重新鉴定。本文仅记载该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以及学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我站今年在防治棉蚜和棉铃虫的运动中,为缩短防治时间,提高杀虫效果,积极创造喷粉工具,力争在风大、无露水时也能喷粉。将“FY-5型”手摇喷粉器喷头,砌装“防风罩”,把杀虫效果提高了30-50%。 此防风罩经过在城关区孙疃大队重点实验,逐步在城关、贾镇两个区,108个大队进行推广。一年来已  相似文献   

10.
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捕食行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戈峰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5,38(4):436-441
为探讨天敌对害虫的捕食作用机制,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文从捕食能学角度,系统地观测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捕食行为及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捕食行为依棉蚜的密度变化而逐渐转变;它在棉蚜密度高时,搜索活动下降;而在棉蚜密度低时,则搜索活动增加。产生这种行为是由于肠胃量与棉蚜遭遇率变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将瓢蚜比调控在一定水平上,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以瓢治蚜的生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诱使棉蚜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1992,12(4):341-347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手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虹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的9.05倍和7.22倍,氧化乐果施药区棉蚜密度也明显高于不 施药的对照区蚜虫密度,整个棉蚜发生阶段棉蚜的抗药性测定表明,随着用药次数增加,棉蚜对速灭杀丁抗性倍数增长迅速,第4次施药后LD56值是早春棉蚜的9.39倍。3种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异色标虫的毒性皆显著地对棉蚜的毒力,随着棉蚜抗药性增加,农药对瓢虫-蚜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对3种农药处理后的棉蚜成,若蚜的生命表分析表明3种农药没有刺激种群增殖作用,因而可以认为速杰灭刹丁诱使棉蚜再猖獗的作用是由于棉蚜抗药性水平迅速提高和对棉田生态的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2.
首次报道双线雀天蛾是磨芋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取食叶片,对磨芋造成严重危害,在皖南一年发生二代,危害二次。幼虫期五龄,预蛹期1─1.5天。试验表明,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食心虫发蛾期长,一般药剂的残效期短,如果防治面积过小,施药后从未防治地迁来之食心虫仍继续为害。因此田间药效测定并不足以表明真实效果,特别是难以麦明防治后的经济效益。我们以6%666粉剂、6%666加5%DDT_1:1混合粉剂、E605液剂、2.5%敌百虫粉剂等进行了不同施药时期和不同剂量的大面积防治试验。 现将所得结果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七星瓢虫成虫对棉蚜的自然控制能力,本文通过密度-天敌双因素控制试验分析了不同棉蚜初始密度(200头/株、400头/株、800头/株)和不同七星瓢虫数量(0头、1头、2头、4头)组合处理下棉蚜的种群动态;使用棉蚜种群增长率、益害比、控制效果等指标评估了天敌的控制能力,并建立简单的模型来明确天敌有效控制棉蚜的益害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棉蚜初始密度显著影响着棉蚜的种群数量,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益害比与控制效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种群增长率与控制效果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投放七星瓢虫5 d后,当益害比达到1∶720以下时,七星瓢虫可有效控制棉蚜(种群增长率r≤0),此时控制效果达44%以上;此外,当益害比为1∶671时,七星瓢虫对棉蚜种群的控制效果达50%,益害比低于1∶360以下时,七星瓢虫对棉蚜种群的控制效果可达80%以上.因此,本文通过控制试验建立了七星瓢虫成虫控制棉蚜的防治指标,可以依据该阈值来指导田间棉蚜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伏蚜的天敌——连斑毛瓢虫和黑背毛瓢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综合防治棉蚜,我们研究了耐高温的连斑毛瓢虫Scymnus(Scym-nus) quadrivulneratus Mulsant和黑背毛瓢虫Scymnus(Neopullus) babai Sasaji。这两种瓢虫在田间温度高,七星瓢虫匿迹期间仍能大量繁殖活动,对抑制后期棉蚜和伏蚜能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农业害虫是当前正在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也是综合防治的新途径、新方法。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果。1976年我们在利用“JH-25”、“512”抑制棉蚜繁殖增长方面做了一些比较粗糙的试验和探索: 一、材料 供试药剂:保幼激素“JH-25”(即 JH-738)和“512”,均由江苏省金坛县昆虫激素研究室提供。 供试棉蚜:在蚜量较低的棉花上由人工采集接虫,待其稳定后再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易行的生物防治方法。1974年在我区七十多万亩棉田上推广使用效果良好,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从我所五年来捕捉麦田瓢虫,施放到棉田防治棉蚜的试验示范结果来看,五年中只有1972年因为瓢虫发生量少、发生期晚,防治效果稍差外,其余四年以瓢虫冶蚜效果都很好,由此可见,只要当年田间瓢虫发生量大,利用瓢虫治蚜就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峥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2):188-190
选用3种农药对黑荆树主要食叶害虫柑橘卷叶蛾、大袋蛾、黑荆大造桥虫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0%氯氰菊酯1:2000、90%敌百虫晶体1:600、80%敌敌畏1:800防治效果最佳,与各药剂的最低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药剂总体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生产性防治时可任选其中一种药剂。  相似文献   

19.
增效磷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其防治棉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棉蚜是我国北方棉区棉苗期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由于连年大量使用农药,棉蚜抗性发展很快,为防治棉蚜每年需喷4—10次农药,用量和费用逐年增加,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寻找新的增效剂与现有农药混配,提高杀虫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用药费用是当前击破抗性,防治害虫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Oppenoorth(1972)报道,增效磷对家蝇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经  相似文献   

20.
害虫抗药性:Ⅲ、蚜虫抗药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蚜虫是为害多种农作物和果木花卉的害虫。尽管为害各种作物的蚜虫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繁殖量大而快,生活周期短,为害严重,为了防止蚜虫的为害,必然是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抗药性发展快。 蚜虫在各种作物上的抗药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在国内棉花蚜虫反应最为强烈。棉蚜是棉花苗期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但自五十年代国内进口有机磷农药1059以后,基本上控制了棉蚜对棉花的为害。但是由于单一的大量使用六、七年后,棉蚜对1059产生了很高的抗性。1963年作者等,应农业部的邀请,对北方棉区1059的使用问题进行了调查,肯定了1059对棉蚜效果差是抗性问题。国内有关害虫抗药性的测定,没有系统的开展。在蚜虫方面,只是在棉蚜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实践中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开展棉蚜抗性工作的主要难题是室内大量饲养有困难。尽管国内外都作了不少努力,都没有突破这个难关。因此,棉蚜抗性工作只能在棉花生长季节进行。 以下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棉蚜为例,提出以下测定方法供参考。 一、棉蚜抗性测定方法 为了比较各地测定抗性结果,所采用的虫种,测定方法及测定时的条件,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