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精多糖对力竭训练小鼠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小鼠力竭训练后血ALT、AST,肝组织抗氧化指标、一氧化氮系统及ATP酶生化指标,探讨黄精多糖对小鼠运动性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以昆明雄性小鼠30只为研究对象,适应游泳训练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安静组、运动组、对照组,除安静组外,运动组、运动给药组进行20 d,隔天一次的一次性力竭游泳训练,运动给药组小鼠灌服150 g/kg·d黄精多糖,其他两组小鼠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小鼠血清ALT、AST,肝组织MDA、GSH-PX、SOD、CAT、NO、总NOS、iNOS、eNOS、Na~+/K~+-ATP、Ca~(2+)/Mg~(2+)-ATP。测定结果显示:运动组与安静组比较,ALT、AST、MDA、NO、总NOS、iNOS升高,GSH-PX、SOD、CAT、Na~+/K~+-ATP、Ca~(2+)/Mg~(2+)-ATP降低;运动给药组与运动组相比,ALT、AST、MDA、NO、总NOS、iNOS降低,GSH-PX、SOD、CAT、Na~+/K~+-ATP、Ca~(2+)/Mg~(2+)-ATP升高。研究提示:黄精多糖能抑制过度训练引起的肝组织自由基增多,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通过调节i NOS、e NOS的活性,平衡NO的生成量,提高Na~+/K~+-ATP、Ca~(2+)/Mg~(2+)-ATP活性,保持较高的能量供给,维持细胞内外Na~+、K~+、Ca~(2+)、Mg~(2+)的正常分布与运转,对运动性肝组织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黄精多糖对力竭训练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100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运动垣低剂量给药组、运动垣中剂量给药组、运动垣高剂量给药组,每组20只,在实验结束前3 d后,每组小鼠随机分为M、N两个组,M组用于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试,N组用于巨噬细胞功能的测定。除安静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进行为期20 d,隔天一次的无负重力竭游泳训练,三个给药组小鼠同时按50 g/kg·d、100 g/kg·d、150 g/kg·d三种剂量灌胃。测定各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功能。结果表明运动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3+、CD4+、CD4+/CD8+、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明显下降。运动垣中剂量给药组、运动+高剂量给药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3、CD+4、CD+4/CD+8、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显著或及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组,运动垣低剂量给药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组。运动运动垣高剂量给药组腺指数、脾脏指数、CD++3、CD+4、CD+4/CD8、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显著高于运动垣低剂量给药组。研究提示,黄精多糖可提高长期力竭训练小鼠的免疫能力,具有显著免疫增强效应,其中以高剂量黄精多糖免疫效果最佳。本研究为黄精多糖在运动免疫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药多糖对老年性痴呆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三氯化铝复制痴呆小鼠模型,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5组(n=10):对照组、模型组和山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山药多糖剂量分别为100 mg/kg·d、300 mg/kg·d、500 mg/kg·d。治疗组用不同剂量山药多糖分别灌胃90 d。测定小鼠脑系数、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和Mg2+-ATP酶活性,以及血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山药多糖能显著提高痴呆模型小鼠脑系数、Na+-K+-ATP酶和Mg2+-ATP酶活性、以及SOD和CAT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增强脑组织ATP酶活性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山药多糖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蟾酥、蟾皮、蟾衣提取物对心肌细胞膜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中华大蟾蜍蟾酥、蟾皮、蟾衣脂溶性及水溶性提取物研究其对小鼠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Ca2 -ATP酶和Mg2 -Ca2 -ATP酶活性影响,同时以华蟾素注射液为对照.结果 表明:所有提取物均可抑制心肌细胞膜的上述3种ATP酶活性,其中对Na -K -ATP酶抑制作用较强的有蟾皮脂溶性和蟾酥脂溶性成分,对Ca2 -ATP酶和对Mg2 -Ca2 -ATP酶的影响结果相类似,作用较强的有蟾皮水溶性成分和华蟾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竹节参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ATP酶的活性,研究竹节参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果:力竭运动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ATPase(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而运动加药组Ca2+-ATPase有显著升高,Na+,K+-ATPase也有明显升高,且ATPase活性均接近于安静对照组的水平。结论:竹节参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内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提示其具有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浴法研究了氧化纳米颗粒TiO2、ZnO、SiO2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肝中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处理组,高浓度(5 mg/L、10 mg/L)组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5 mg/L处理组Na+/K+-ATP酶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 mg/L处理组中Na+/K+-ATP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酶的活性(p<0.05)。低浓度组(0.1 mg/L、1 mg/L)则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除0.1 mg/L组在暴露1 d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纳米ZnO、SiO2处理组(0.1 mg/L、10 mg/L)在暴露1 d后,肝中Na+/K+-ATP酶的活性均比对照组高,随着暴露时间增加至20 d,Na+/K+-ATP酶活性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1 mg/L时,对暴露后1 d剑尾鱼肝中的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均为诱导作用,诱导大小顺序为ZnO>TiO2>SiO2;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至10 d,纳米TiO2、ZnO、SiO2处理组对Na+/K+-ATP酶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背景下的毛竹林适应性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00 μmol/mol)情景,以目前环境背景大气为对照,研究了Na+、Fe2+-Fe3+、Ca2+、Mg2+等矿质离子在毛竹器官中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除CO2浓度700 μmoL/mol对Ca2+浓度在毛竹器官中大小排序会产生影响外,CO2浓度500、700 μmol/mol并未改变毛竹器官中Na+、Fe2+,Fe3+、Mg2+、Ca2+浓度的大小排序.CO2浓度升高对竹叶Fe2+-Fe3+和竹枝Fe2+-Fe3+、Mg2+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器官的其它矿质离子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竹叶Ca2+和Mg2+、竹枝Na+和Ca2+、竹秆Na+和Ca2+及Mg2+、竹根Na+和Mg2+浓度明显提高,竹叶Na+、竹秆Fe2+-Fe3+、竹根Fe2+-Fe3+和Ca2+浓度明显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竹叶Fe2+-Fe3+/Na+、Mg2+/Na+和Ca2+/Na+,竹枝Ca2+/Mg2+及各器官Mg2+/Fe2+-Fe3+、Ca2+/Fe2+-Fe3+均逐渐增大,而竹枝、竹秆、竹根Fe2+-Fe3+/Na+、Mg2+/Na+、Ca2+/Na+和竹叶、竹秆、竹根Ca2+/Mg2+均逐渐减小;CO2浓度升高后除竹根-竹秆Sca.Na、竹秆-竹枝SMg,Fe和竹枝-竹叶Sca,Mg明显下降外,其余的毛竹器官矿质离子向上运输系数变化平缓或明显提高.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增强了毛竹立竹根部积累Na+能力和Fe2+-Fe3+、Ca2+和Mg2+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提高了光合器官竹叶中矿质养分元素浓度,可维持体内矿质养分元素平衡,有利于提高毛竹对高浓度CO2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芦笋盐敏感品种‘NJ97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Na Cl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Na+、K+、Ca2+、Mg2+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Cl胁迫下,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均显著降低,接种AMF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Na Cl处理的芦笋幼苗根系和地上部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K+、Ca2+、Mg2+的含量则显著减少;AMF+Na Cl处理的芦笋幼苗根系K+、Ca2+、Mg2+含量与Na 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76.9%、23.1%和22.5%,而Na+含量则减少了27.4%;AMF+Na Cl处理的芦笋幼苗地上部K+、Ca2+、Mg2+含量与Na 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58.4%、50.4%和76.0%,而Na+含量则减少了42.3%。与Na Cl处理相比,接种AMF可以降低盐胁迫下芦笋幼苗根系和地上部Na+/K+、Na+/Ca2+、Na+/Mg2+,提高根系选择吸收性ASK,Na、ASCa,Na、ASMg,Na和根系向地上部的选择运输性TSK,Na、TSCa,Na、TSMg,Na。由此表明,盐胁迫下接种AMF可以通过调节芦笋体内的离子平衡,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大蒜素训练组(n=10),6周训练和补充大蒜素后,测定大鼠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ATPase、Na+-K+-ATPase和血清Ca2+的含量。结果:大蒜素训练组与训练组相比,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明显升高,Na+-K+-ATPase,Ca2+-ATPase及血清Ca2+极为显著升高。结论:大蒜素能增强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延缓疲劳出现。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不同器官中Na+、K+,Ca2+,Mg 2+和C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各个部分Na+和Cl-含量、Na+/K+和Na+/Ca2+比值均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Na+,K+和Cl-含量的变化幅度为根系>成熟叶叶鞘>生长叶>成熟叶叶片,玉米幼苗根系最易受外界离子浓度的影响,叶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各器官中Ca2+、Mg2+对盐胁迫的响应不一致,NaCl胁迫使根系中Ca2+、Mg2+含量下降,成熟叶叶鞘中Mg2+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而NaCl胁迫下,成熟叶叶片中Ca2+、Mg2+含量增加;玉米幼苗具有拒Na+机制,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它的耐盐性是通过根和成熟叶叶鞘来实现的,Na+主要贮存在根系和成熟叶叶鞘中,而向成熟叶叶片和生长叶中运输较少;成熟叶叶鞘同时还具有拒Cl-能力.  相似文献   

11.
3种药赏两用植物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种植药赏两用植物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应,采用实生栽培方法种植了薄荷(Mentha haplocalyxBriq.)、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和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1年生植株,对不同土层的pH值以及可溶性盐和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3种植物后,0~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pH值以及可溶性盐、K+、Na+、Ca2+、Mg2+、Cl-和SO4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以0~10 cm土层的变化相对明显,并且各土层的离子组成也有所改变。种植3种植物后,0~10和10~20 cm土层的pH值以及0~10 cm土层的可溶性盐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地榆种植土壤pH值及枸杞种植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种植3种植物后,各土层的Ca2+含量及10~20和20~30 cm土层的K+和Mg2+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各土层的Na+含量及0~10 cm土层的Cl-含量、10~20和20~30 cm土层的SO42-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土层的K+/Na+值均高于对照、(K++Na+)/(Ca2++Mg2+)值均低于对照、主要阳离子(Ca2+、K+和Mg2+)的交换量总和均明显增加。总体上,地榆和枸杞对土壤中K+及Ca2+和Mg2+含量、K+/Na+值、主要阳离子(Ca2+、K+和Mg2+)交换量总和的提高效应以及对Na+含量、(K++Na+)/(Ca2++Mg2+)值的降低作用均较强,而薄荷的作用均较弱。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的3种药赏两用植物对盐碱地均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枸杞和地榆的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日本鳗鲡(505.1±35.7)g为实验对象,分别在淡水(盐度0)、盐度10和盐度33条件下处理14 d,在0、1、4、12、24、96 h和14 d时测定其血清渗透压、离子(Na+、K+、Cl-)浓度和鳃Na+/K+-ATP酶活力指标。结果表明:日本鳗鲡血清等渗点为329.1 m Osm·kg-1,其对应盐度为10.48;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盐度处理组血清渗透压、Na+和Cl-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清K+浓度受盐度影响较小(P0.05);盐度10处理组鳃Na+/K+-ATP酶活力于12 h达到最小值(5.40±0.72)μmol·mg-1·h-1,至96 h时恢复至淡水组水平(P0.05);而盐度33处理组鳃Na+/K+-ATP酶活力则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快速上升,并于24 h达到最大值(13.05±0.62)μmol·mg-1·h-1,约为淡水组的1.5倍(P0.05)。日本鳗鲡的渗透压调节可初步分为3个阶段:(1)快速升高期,血清渗透压、Na+和Cl-浓度异常升高,鳃Na+/K+-ATP酶活力受到抑制;(2)缓慢升高期,鱼体补偿失水以缓解渗透压升高,血清渗透压、Na+和Cl-浓度表现为缓慢升高,鳃Na+/K+-ATP酶被激活;(3)适应期,鳃Na+/K+-ATP酶活力处于较高水平,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3.
NaCl胁迫对白刺试管苗渗透调节物质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西伯利亚白刺试管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法研究了其在0、25、50、100和200 mmol·L-1 NaCl 胁迫40 d后的生长指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Na+、K+、Ca2+、Mg2+离子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耐盐性.结果表明:(1)白刺试管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而在100和200 mmol·L-1 NaCl胁迫下均显著低于对照.(2)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白刺试管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分别呈先升后降、先降后升的趋势,并在50 mmol·L-1 NaCl处理时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3)随着NaCl处理浓度增加,白刺试管苗Na+含量和根系K+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Ca2+含量和地上部K+含量却呈减少趋势,而Mg2+含量较稳定;同时其Na+/K+ 、Na+/Ca2+和Na+/Mg2+随NaCl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研究发现,在低盐浓度(≤50 mmol·L-1NaCl)胁迫下,白刺试管苗能积累Na+离子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在根系中维持较高水平的K+和Ca2+含量以及较低水平的Na+/K+和Na+/Ca2+比,以降低白刺细胞渗透势来适应盐渍环境,从而保持其较高的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益康(中药)对D-半乳糖(D-gal)和亚硝酸钠(NaNO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gal和NaNO2腹腔注射建立AD小鼠模型.应用迷宫刺激器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单胺氧化酶-B(MAO-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a -K -ATP酶及Ca2 -ATP酶活性; RT-PCR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益康(中药)能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AD小鼠脑组织MAO-B活性,升高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抑制Bax mRNA的表达,上调Bcl-2 mRNA的表达.结论:脑益康(中药)对AD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MAO-B活性,提高脑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调节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杨树(Populus spp.)品系“南杨1号”(Nanyang No.1)和“南杨2号”(Nanyang No.2)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75和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2个杨树品系扦插苗生长及不同器官中离子(N、P、K+、Na+、Ca2+、Mg2+和Cl-)含量与运输的差异.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提高,2个杨树品系的单株干质量以及“南杨1号”的根冠比均逐渐降低,但“南杨2号”的根冠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P和Mg2+含量外,2个品系根、新生枝条和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逐渐降低,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均逐渐增加,但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的增幅在根中均最高、在叶片中均最小.在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2个品系的单株干质量和根冠比以及根、新生枝条和叶片中N、P、K+、Ca2+和Mg2+含量均最低,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均最高,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NaCl胁迫条件下,2个品系从根到新生枝条、从新生枝条到叶片的离子运输相对选择性比率RSK+,Na+和RSCa2+,Na+基本上均小于对照,其中,从根到新生枝条的RSx+,Na+和RSCa2+,Na+均大于从新生枝条到叶片.总体上看,在NaCl胁迫条件下“南杨2号”的单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各器官的N和P含量、不同器官间的RSK+Na+和RSCa2+,Na+均高于“南杨1号”,“南杨2号”各器官的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的增幅均低于“南杨1号”.综合分析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2个杨树品系扦插苗的生长及体内离子的分布及运输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看,“南杨2号”对NaCl胁迫的耐性优于“南杨1号”.  相似文献   

16.
以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有效成分积累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胁迫(0.1% NaCl)对药用蒲公英生长和菊苣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叶中N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K+含量及K+/Na+显著升高;高盐胁迫(≥0.2% NaCl)下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菊苣酸含量显著降低,类囊体膜结构随着盐胁迫加剧趋于紊乱,光合能力减弱,叶片Na+含量显著上升,而K+、Ca2+和Mg2+含量下降,K+/Na+、Ca2+/Na+和Mg2+/Na+显著降低。离子运输选择性系数(SCa,Na、SMg,Na、SK,Na)随着盐胁迫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盐胁迫下蒲公英叶片Na+含量与叶片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叶片Na+富集是药用蒲公英遭受盐害导致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耐盐性较弱的‘津春2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等渗Ca(NO3)2和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根系电解质渗透率、根系活力、Na+和K+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84mmol.L-1 NaCl和56mmol.L-1 Ca(NO3)2等渗胁迫下,黄瓜幼苗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下降,且NaCl处理下降的幅度大于等渗Ca(NO3)2处理。(2)NaCl主要通过对黄瓜根系的伤害来抑制植株生长,表现为根系活力下降、根系质膜透性增大、Na+大量积累、K+含量显著下降、Na+/K+明显上升,最终导致根冠比下降;而Ca(NO3)2处理对根系质膜透性、K+含量、Na+/K+的影响均小于NaCl胁迫,且根系活力和根冠比上升,但Ca(NO3)2胁迫后叶片含水量和渗透调节能力均小于NaCl胁迫。(3)NaCl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内渗透调节物质以可溶性糖为主,而Ca(NO3)2胁迫以可溶性蛋白为主。研究表明,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大于等渗Ca(NO3)2,NaCl主要通过破坏根系质膜结构影响植株生长,而Ca(NO3)2主要通过引起地上部生理干旱来影响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诱导燕麦(Avena sativa L.)幼苗抗盐性的效果及其生理调节机制,以"青引2号"和"加燕2号"燕麦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EBR对燕麦幼苗无机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胁迫下,"青引2号"和"加燕2号"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Na+、Cl-含量均显著升高,对阳离子的吸收产生了拮抗作用,导致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K+、Ca2+、Mg2+、Mn2+、Fe2+、Zn2+、Cu2+含量显著降低,离子稳态平衡被打破; 100 mmol·L-1NaCl胁迫下,施用0.01μmol·L-1外源EBR后,"青引2号"和"加燕2号"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显著降低,促进了燕麦幼苗根系对K+、Ca2+、Mg2+、Fe2+、Mn2+、Cu2+和Zn2+的吸收,叶片和根系中K+/Na+、Cl-/Na+、Ca2+/Na+、Mg2+/Na+、Fe2+/Na+、Mn2+/Na+、Cu2+/Na+和Zn2+/Na+显著升高,并且有效调控燕麦幼苗体内无机离子的运输比和阳离子的运输选择性比率,离子稳态重新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外源EBR能够缓解NaCl胁迫下Na+和Cl-对燕麦幼苗所造成的离子毒害作用,有效调控燕麦幼苗对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运输和分配,对维持燕麦幼苗体内的离子稳态平衡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寇江涛 《生态学杂志》2020,39(3):855-864
为了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诱导燕麦(Avena sativa L.)幼苗抗盐性的效果及其生理调节机制,以"青引2号"和"加燕2号"燕麦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EBR对燕麦幼苗无机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胁迫下,"青引2号"和"加燕2号"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Na+、Cl-含量均显著升高,对阳离子的吸收产生了拮抗作用,导致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K+、Ca2+、Mg2+、Mn2+、Fe2+、Zn2+、Cu2+含量显著降低,离子稳态平衡被打破;100 mmol·L-1NaCl胁迫下,施用0.01μmol·L-1外源EBR后,"青引2号"和"加燕2号"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显著降低,促进了燕麦幼苗根系对K+、Ca2+、Mg2+、Fe2+、Mn2+、Cu2+和Zn2+的吸收,叶片和根系中K+/Na+、Cl-/Na+、Ca2+/Na+、Mg2+/Na+、Fe2+/Na+、Mn2+/Na+、Cu2+/Na+和Zn2+/Na+显著升高,并且有效调控燕麦幼苗体内无机离子的运输比和阳离子的运输选择性比率,离子稳态重新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外源EBR能够缓解NaCl胁迫下Na+和Cl-对燕麦幼苗所造成的离子毒害作用,有效调控燕麦幼苗对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运输和分配,对维持燕麦幼苗体内的离子稳态平衡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茂兰喀斯特地区森林降水分配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9月—2009年8月对中国西南茂兰喀斯特地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气降水、林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观测,分析了各降水分配中的养分离子(Ca2+、Mg2+、K+、Na+、NH4+、SO42-、NO3-、Cl-)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及年养分元素输入量。结果表明:7—9月,林外雨、林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各养分离子浓度相对较低,12月—翌年2月,各降水分配中各养分离子浓度相对较高;降水通过林冠或树干后,除了Na+浓度无显著变化外,NH4+浓度表现下降趋势,Ca2+、Mg2+、K+、Cl-、NO3-和SO42-均表现增加趋势;林外雨的养分元素输入量顺序为Ca2+SO42--SNH4+-NCl-K+Na+Mg2+NO3--N。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中的养分元素输入量顺序为K+Ca2+Cl-SO42--SMg2+NH4+-NNO3--NNa+。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林外雨中的各养分离子浓度较低,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中的K+、Ca2+、Mg2+增加幅度较大。总体来看,独特的立地特征决定了该地区Ca2+、Mg2+的积极参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K+高效循环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