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添加α-亚麻酸作为底物,经半乳糖诱导,在含有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酿酒酵母总脂肪酸中检测到十八碳四烯酸的生成;同时添加亚油酸和α-亚麻酸时,检测到γ-亚麻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生成,而且十八碳四烯酸的含量是γ-亚麻酸含量的3.81倍,表明在酿酒酵母中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不仅能催化α-亚麻酸生成十八碳四烯酸,而且偏好n-3途径中的底物α-亚麻酸.同样,在改变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后所构建的转基因酵母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而且各种目的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Δ^6-脂肪酸脱氢酶对n-6和n-3途径中脂肪酸底物的偏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添加α-亚麻酸作为底物,经半乳糖诱导,在含有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酿酒酵母总脂肪酸中检测到十八碳四烯酸的生成;同时添加亚油酸和α-亚麻酸时,检测到γ-亚麻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生成,而且十八碳四烯酸的含量是γ-亚麻酸含量的3.81倍,表明在酿酒酵母中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不仅能催化α-亚麻酸生成十八碳四烯酸,而且偏好n-3途径中的底物α-亚麻酸。同样,在改变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后所构建的转基因酵母,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而且各种目的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张峻  邢来君  王红梅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3):140-143
以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发醇产生γ-亚麻酸,其菌体得率为10%,油脂含量为27%,γ-亚麻酸含量为3.3%。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得到变异株M_6,其菌体得率为25%,油脂含量为32.8%,γ-亚麻酸含量为8.84%。传代实验表明,M_6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经摇瓶发酵条件试验,选出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以10升罐进行发酵,结果为:菌体得率29.3%,油脂含量44.7%,γ-亚麻酸含量9.44%。菌体油脂提取方法的研究表明,以乙醇和正己烷对湿菌体进行分步抽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添加α 亚麻酸作为底物 ,经半乳糖诱导 ,在含有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酿酒酵母总脂肪酸中检测到十八碳四烯酸的生成 ;同时添加亚油酸和α-亚麻酸时 ,检测到γ 亚麻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生成 ,而且十八碳四烯酸的含量是γ 亚麻酸含量的3.81倍 ,表明在酿酒酵母中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不仅能催化α-亚麻酸生成十八碳四烯酸 ,而且偏好n 3途径中的底物α 亚麻酸。同样 ,在改变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后所构  相似文献   

5.
添加α 亚麻酸作为底物 ,经半乳糖诱导 ,在含有少根根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酿酒酵母总脂肪酸中检测到十八碳四烯酸的生成 ;同时添加亚油酸和α 亚麻酸时 ,检测到γ 亚麻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生成 ,而且十八碳四烯酸的含量是γ 亚麻酸含量的 3 81倍 ,表明在酿酒酵母中少根根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不仅能催化α 亚麻酸生成十八碳四烯酸 ,而且偏好n 3途径中的底物α 亚麻酸。同样 ,在改变少根根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后所构建的转基因酵母中 ,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而且各种目的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丝状真菌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高产菌株;并从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前体物转化技术和下游工艺等方面对丝状真菌生产γ-亚麻酸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根霉属的部分菌株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发现中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均能产生γ-亚麻酸,其中米根霉R316菌丝体中γ-亚麻酸的含量较高达11.47%,对R316的液体发酵产脂条件进行研究,发现液体摇瓶培养菌丝体的油脂含量可达53.24%,γ-亚麻酸的含量提高到20.12%。R316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20℃。但γ-亚麻酸积累的最适碳源为甘油、最适氮源是尿素、最适温度15℃。同时发现逆境是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深黄被孢霉AS 3.3410(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 3.3410)的变异株M_6为出发菌株,γ—亚麻酸含量210mg/L,经紫外线和微波处理得到变异株M_(6-22),摇瓶发酵γ-亚麻酸含量1181mg/L,200升发酵罐发酵γ-亚麻酸含量达到1350mg/L。对200升罐发酵的后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醇和正己烷分步抽提效果最好。脲素包合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在70~75℃、3h的条件下可以使γ-亚麻酸由7.2%浓缩到72%。  相似文献   

9.
少根根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He-Ne激光复合氯化锂对孢子诱变,以及He-Ne激光处理原生质体的方法,从一株产γ-亚麻酸(GLA)的原始菌株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R8中选育出突变株RC378,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47.8%,其中GLA占油脂的12.6%,比原始菌株油脂含量提高了130.8%,GLA含量提高了276.7%。突变株油脂组分较原始菌株具明显差异。以麸皮、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固态发酵干基油脂含量保持在9.4%~12.9%, GLA含量在9.8%~12.6%。  相似文献   

10.
经过He-Ne激光复合氯化锂对孢子诱变,以及He-Ne激光处理原生质体的方法,从一株产γ-亚麻酸(GLA)的原始菌株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R8中选育出突变株RC378,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47.8%,其中GLA占油脂的12.6%,比原始菌株油脂含量提高了130.8%,GLA含量提高了276.7%。突变株油脂组分较原始菌株具明显差异。以麸皮、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固态发酵干基油脂含量保持在9.4%~12.9%, GLA含量在9.8%~12.6%。  相似文献   

11.
少根根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过He-Ne激光复合氯化锂对孢子诱变,以及He-Ne激光处理原生质体的方法,从一株产γ-亚麻酸(GLA)的原始菌株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R8中选育出突变株RC378,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47.8%,其中GLA占油脂的12.6%,比原始菌株油脂含量提高了130.8%,GLA含量提高了276.7%。突变株油脂组分较原始菌株具明显养,以麸皮、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固态发酵干基油脂含量保持在9.4%-12.9%,GLA含量在9.8%-12.6%。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发酵产γ-亚麻酸的因素(温度、N源、P源等)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发现,各因素对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 ramanniana NBRC 8187)产γ-亚麻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KH2PO4、NaNO3、酵母膏和温度进行了L9(34)试验设计,以γ-亚麻酸产量为优化目标,直观分析得出影响产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酵母膏、温度、KH2PO4、NaNO3,最终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酵母膏5 g/L、25℃、KH2PO41 g/L、NaNO33 g/L。在此条件下,检测得出在第5天γ-亚麻酸产量达到0.968 g/L,相比优化前(0.583 g/L)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13.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邢来君  张宝文 《真菌学报》1996,15(4):272-277
以深黄色被孢霉AS3.3410(MortiereallaisdbellinaAs3.3410)的变异株M6为出发菌株,γ-亚麻酸含量210mg/L。经紫外线和微波处理得到变异株M6-22,摇瓶发酵γ-亚麻酸含量1181mg/L,200升发酵罐发酵γ-亚麻酸含量达到1350mg/L,对200升罐发酵的后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醇和正己烷分步抽提效果最好,脲素包合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在70~75℃,3h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少根根霉物种内菌株间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相应的遗传背景不明,不利于少根根霉生产发酵的进一步应用。【目的】探究不同少根根霉菌株温度-生长动力学模型间的差异,为其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为生产菌株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自欧亚各地的纯种少根根霉为实验材料,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ITS和IGSrDNA分子系统发育重建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培养基平板培养直接测量法进行温度-生长动力学分析。【结果】少根根霉温度-生长动力学模型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与各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变种基本不具有相关性。菌株间温度-生长速度曲线具有显著性差异。少根根霉生长抑制低温范围、最适生长温度范围、生长抑制高温范围和致死高温范围分别为4-9、30-37、40-49和40-52°C。菌株XY00454和XY00469具有良好的高温适应性和较快的生长速度,有开发成为工业发酵菌的潜力。【结论】少根根霉物种仍然处于剧烈的演化之中,种内形态、分子和生理分化较为活跃,但尚未形成任何独立的种群。根据温度适应性的数据可以筛选出发酵生产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5.
γ-亚麻酸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γ-亚麻酸发酵的碳源、氮源、pH值、菌体得率、油脂含量、γ-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均匀设计,得到了该菌株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优化配方,用优化配方发酵结果表明,菌体得率、γ-亚麻酸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将少根根霉中△^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RAD6)的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作适当的修改,并把修改后获得的片段(RAD6-1)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YES2.0,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RAD6-1。经测序验证,把pYRAD6-1转化到酿酒酵母的缺陷型菌株INVScl进行表达分析,同时以空载体pYES2.0和出发序列所构建的pYRAD6作为对照。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在pYRAD6和pYRAD6-1转化的酿酒酵母中生成γ-亚麻酸,而pYES2.0中没有检测到。其中,pYRAD6-1转化的酿酒酵母γ-亚麻酸表达量占细胞总脂肪酸含量的5.23%,而对照pYRAD6转化的酿酒酵母中表达量只占2.64%。  相似文献   

17.
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γ-亚麻酸(GLA,C18:3△^6,9,12)是由△^6-脂肪酸脱氢酶以亚油酸(LA,C18:2△^9,12)为底物,在C6位脱氢形成的。由于在人体中,γ-亚麻酸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类和白三烯类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而深黄被孢霉是目前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主要菌株。本文根据脂肪酸脱氢酶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丝状真菌深黄被孢霉中克隆了编码△^6-脂肪酸脱氢酶的cDNA,全长为1374个核苷酸,编码457个氨基酸,但与其他位点的脂肪酸脱氢酶不同的是,△^6-脂肪酸脱氢酶在其序列的N端特有细胞色素b5(Cytb5)区。这是国际上对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γ-亚麻酸(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Δ6-脂肪酸脱氢酶是γ-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在毕赤酵母中建立一种新的合成γ-亚麻酸的表达体系,将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胞内表达载体pPIC3.5K连接,SacⅠ线性化后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SMD1168,获得的转化子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用甲醇诱导表达,通过脂肪酸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表明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γ-亚麻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16.26%。  相似文献   

19.
以小克银汉霉C0为出发菌株,经过5-氟尿嘧啶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采用抗失水苹果酰肼与抗低温(15℃)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获得一株生产性能比出发菌株显著提高的突变株C23。采用5L全自动发酵罐对小克银汉霉C23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pH值控制和补料工艺进行研究,发现将发酵液pH值维持在5.5,当发酵进行到60h、84h、108h时,分别补糖15g/L,发酵192h后收获,结果生物量、油脂产量和γ-亚麻酸产量分别达到49.88g/L、21.93g/L、2.69g/L。  相似文献   

20.
γ-亚麻酸(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6-脂肪酸脱氢酶是γ-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在毕赤酵母中建立一种新的合成γ-亚麻酸的表达体系,将高山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胞内表达载体pPIC3.5K连接,SacⅠ线性化后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SMD1168,获得的转化子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用甲醇诱导表达,通过脂肪酸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表明高山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γ-亚麻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16.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