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宁  曾祥  周江 《动物学杂志》2020,55(3):339-352
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已被确认是人畜共患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贵州省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资源丰富,包括了2亚目7科19属65种,但在其携带病毒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全面。本文基于病毒宏基因组学和s RNA病毒检测,对贵州省广泛分布的大蹄蝠(Hipposideriderosarmiger)、三叶蹄蝠(Aselliscus wheeleri)、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和皮氏菊头蝠(R. pearsoni)携带的病毒进行注释及鉴定。通过分析得到所携带病毒的种类;并比较了贵州省与云南省和广西省3个地区翼手目携带病毒在种类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4种蝙蝠中检测出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4大类,共计53科111属170余种病毒,其中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病毒9科10属46种,如:人疱疹病毒1型病毒(Human herpesvirus 1)、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type16)等相关的病毒。贵州省与云南省和广西省3个地区的蝙蝠所携带病毒种类比较发现,只有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和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均存在于3个省份的蝙蝠体内,说明病毒种类在不同地域分布的蝙蝠种类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贵州省分布的大蹄蝠、三叶蹄蝠、贵州菊头蝠和皮氏菊头蝠携带病毒的种类较多,其病毒种类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开展贵州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越地区包括越南和我国广西,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突出,该地区蝙蝠资源丰富,且越南境内的蝙蝠携带多种人兽共患病毒.为了监测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蝙蝠病毒引发新发传染病,掌握该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本底和重要病毒遗传进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桂越边境采集蝙蝠样本并对其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了49个科的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和噬菌体.根据病毒宏基因组学结果,对注释到的嗜肝DNA病毒、博卡细小病毒、A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弹状病毒和冠状病毒进行检测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星状病毒广泛分布,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他病毒则呈局部分布,其中嗜肝DNA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与各自参考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为这些病毒的变异毒株;而博卡细小病毒和弹状病毒与已知病毒具有很明显的遗传差异性,可能为病毒新种;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的蝙蝠轮状病毒与广西当地人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该病毒的跨种传播和基因重排.本研究获得了桂越边境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本底数据以及部分重要病毒在该地区蝙蝠中的流行情况和遗传进化特征,为监测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新发病毒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蝙蝠携带有60多种病毒,其中许多对人有高度致病性.为了解中国蝙蝠携带病毒的自然本底、蝙蝠病毒的多样性和挖掘潜在的病毒病原,通过基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从吉林、云南、湖南采集的蝙蝠组织进行病毒组学研究,获得了11 644 232条读长(Reads),并拼接出44 872条重叠序列(Contig).通过核酸序列注释发现,其中8.2%(4 002/44 872)的重叠序列与病毒相关,能进一步注释到36个病毒科,包括19种脊椎动物病毒、6种植物病毒、4种昆虫病毒和4种噬菌体.通过对重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多序列比对显示,被注释为细小病毒、腺联病毒、博卡病毒、腺病毒、小双节RNA病毒等的重叠序列与已知病毒相似,部分序列却又呈现出明显的序列差异.通过对腺病毒和博卡病毒进一步的PCR扩增证实了此研究方法可靠.旨在了解我国蝙蝠携带病毒组的构成,对建立高效的野生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嵌合狂犬病病毒HEP-GFP株的拯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是人和犬、猫等多种动物狂犬病的病原,其基因组是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结构为3'-核蛋白(N)基因-磷蛋白(P)基因-基质蛋白(M)基因-糖蛋白(G)基因-大蛋白(L)基因-5'.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丝状病毒科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形态呈丝状,共有5个型别,其中扎伊尔型致死率高,曾在非洲大陆引起多次暴发。EBOV自然宿主尚不明确,猪、非人灵长类及蝙蝠都可能与病毒的传播有关,其中果蝠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EBOV的毒力强和传播性强,加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被列为生物危害四级,同时也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最近该病毒在西非肆虐人类,引起了广泛关注,因而就此做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蝙蝠是携带人兽共患病毒最多的一种哺乳动物,调查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生态学本底对防范蝙蝠病毒威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云南省部分地区蝙蝠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在一组食虫蝙蝠样品中发现了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es,RVA)序列,经过进一步RT-PCR筛查验证及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从勐远县的1只三叶蹄蝠中分离出一株轮状病毒。扩增该毒株的VP7与VP4基因进行分型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VP7基因为G3型,与来自阿根廷的1株马轮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为93%;其VP4基因为P[10]型,与来自泰国的1株人轮状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4.8%。通过与本实验室之前分离的首株蝙蝠G3P[3]型轮状病毒MSLH14的比较,确定该毒株为一株新的蝙蝠轮状病毒,命名为RVA/Bat-tc/MYAS33/2013/G3P[10],简称MYAS3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蝙蝠轮状病毒的多样性,突显了蝙蝠作为轮状病毒潜在宿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鸡尾酒暴露后预防效果进行评价,选用狂犬病毒国内代表性疫苗株、实验室固定毒株及街毒株共11株病毒,通过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分析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Ⅰ、Ⅱ、Ⅲ号表位的三株单抗CR57(I)、RV08(II)和RV3A5(Ⅲ)及其鸡尾酒配伍的中和谱,在此基础上选用狂犬病病毒标准攻击毒株CVS-11感染仓鼠腓肠肌,进一步研究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及其鸡尾酒制剂暴露后保护效果,结果显示CR57、RV08、RV3A5及其三联配伍制剂对11株狂犬病毒均具有明确的中和作用,按中和效价1∶1∶1配伍组成的鸡尾酒组合制剂对这些毒株的中和能力没有减弱,表明三株抗体间无相互干扰,对个别毒株(JX08-45、Flury、SRV9)的中和活性表现出协同作用;三株单抗CR57、RV08和RV3A5单独应用或是三联配伍应用的暴露后保护率达100%,与HRIG单独免疫相比较具有更优秀的动物保护活性;在与疫苗联合应用方面重组人源单抗与HRIG在暴露后预防的效果相仿,均可达到100%的保护率,所以重组人源单抗具有替代HRIG应用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与保护的潜力,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狂犬单抗鸡尾酒制剂的研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前期已经证实,用单链抗体(sc Fv)-绿脓杆菌跨膜区(ETA)-酵母DNA结合结构域(GAL4)表达的蛋白(简写为SEG蛋白),SEG能与含sh RNA(short hairpin RNA)的质粒(p RNATU6.3-sh RNA)结合形成复合物SEG-sh RNA,并靶向运送该质粒进入感染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的细胞,抑制RV复制。本研究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小鼠模型,进行SEG-sh RNA复合物小鼠体内靶向性运送si RNA(short interfering RNA)和抑制RV复制的研究。【方法】用已建立RV CVS-24株小鼠肌肉注射模型进行试验。取50 LD_(50) CVS-24攻毒,在攻毒后12 h尾静脉注射SEG-sh RNA,流式细胞仪检测SEG-sh RNA的体内靶向性;同样方法攻毒后,尾静脉注射SEG-sh RNA,连续4 d,攻毒后第5天小鼠脑组织用q RT-PCR、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其中RV的含量;统计小鼠存活率;并检测小鼠体内IFN-α含量,从而分析SEG-sh RNA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仅在RV攻毒小鼠的注射部位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未注射RV的腿部及脑、肝、脾、肾均无GFP表达,说明SEG-sh RNA可靶向RV感染细胞运送sh RNA。攻毒后第5天脑组织q RT-PCR结果表明靶向药物组比病毒对照减少4.88倍(3.9/0.8);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EG-sh RNA组病毒量明显少于病毒对照组;且攻毒后13 d,动物存活率达50%,而病毒对照100%死亡。检测小鼠体内IFN-α未见升高。【结论】以上试验表明SEG蛋白在小鼠体内靶向运送含sh RNA的质粒到感染组织细胞;对小鼠体内RV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狂犬病毒感染的特异辅助性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曾嘉鸣  赵华斌 《兽类学报》2020,40(6):560-570
近年来,健康的蝙蝠体内检测到了很多与人类传染病相关的病毒,包括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以及最近新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蝙蝠在感染了这些病毒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人类可以通过研究蝙蝠的免疫系统获得抗病毒免疫的新知识。本文综述了蝙蝠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蝙蝠在天然免疫方面的特殊性:蝙蝠独有的飞行能力可能导致其演化出一套独特的抗病毒免疫响应机制,同时具有一套独特的机制限制炎症反应。蝙蝠物种的多样性丰富(>1400种),超过了哺乳动物的五分之一。因此对蝙蝠免疫基因的多样性研究,将促进对蝙蝠特殊免疫机制的理解,对人类传染病防治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一种预防犬科动物狂犬病的新型疫苗,将含有狂犬病毒ERA株糖蛋白基因(Rabies glycoprotein,Rgp)表达盒的穿梭质粒pVAXΔE3Rgp中的Rgp表达盒克隆入犬2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type2,CAV2)骨架质粒pPoly2-CAV2中,获得重组质粒pPoly2-CAV2-ΔE3-Rgp,释放其基因组,转染MDCK细胞系,获得E3缺失区(Deletion of early protein3,ΔE3)含有Rgp表达盒的重组病毒CAV2-ΔE3-Rgp。该重组病毒能在MDCK细胞上产生典型的腺病毒细胞病变。通过酶切、PCR、基因测序,表明该重组病毒含有完整的Rgp表达盒。通过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够表达Rgp抗原。用该重组病毒免疫犬,3次免疫后,可以诱导犬产生特异的抗CAV2HI抗体,其效价超过1∶256和抗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中和抗体,其效价超过0.50IU/mL。试验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病毒免疫犬后,能够产生抗狂犬病毒和腺病毒的高效价保护性抗体,是一种有潜力的犬科动物狂犬病毒腺病毒二联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