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技术优势。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有两组病例,其中LCBDE+LC组36例,本组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治愈。ERCP+EST+LC组54例,本组术后并发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多镜联合发挥出其独特技术优势,避免了因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造成较大创伤的不合理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行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胆管一期缝合;B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留置T管引流。比较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较留置T管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几率更小。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既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又避免留置T管带来的并发症,在合适的适应症下可行此手术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LC组(44例)和OC+OCHTD组(30例),其中EST+LC组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OC+OCHTD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比较两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等。结果:①EST+LC组手术时间长于OC+OCHTD组,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少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②EST+LC组手术成功率90.91%,取石成功率100%,OC+OCHTD组手术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93.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EST+LC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OC+OCHTD组,术后引流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④EST+LC组与OC+OCHTD组均并发症少,无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124 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TCBDE 组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组),各62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安 全性。结果:LTCBDE 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补液量较LCTD 组显著减少(P<0.05);LTCBDE 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3%、1.61%,显著低于LCTD 组的20.97%、11.29%(P<0.05)。结论:LTCBDE 创伤小、患者痛 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5.
彭利武  周恩湘  唐华  文星均 《生物磁学》2011,(12):2304-230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LC组(44例)和OC+OCHTD组(30例),其中EST+LC组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OC+OCHTD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比较两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等。结果:①EST+LC组手术时间长于OC+OCHTD组,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少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②EST+LC组手术成功率90.91%,取石成功率100%,OC+OCHTD组手术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93.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EST+LC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OC+OCHTD组,术后引流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④EST+LC组与OC+OCHTD组均并发症少,无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健 《蛇志》2007,19(4):310-31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高,尤其在胆道疾病病人中糖尿病更为常见。而胆道结石围手术期的处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就其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糖尿病合并胆道结石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28~75岁,平均53·5岁。其中急诊手术6例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剖腹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择期手术41例中,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8例。1·2诊断标准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3年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患者共89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患者在内镜取石失败后再行LCBDE术(n=47),B组为诊断胆总管结石后立即行LCBDE术(n=42),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包括胆瘘、胰腺炎以及其他)、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患者15例。结果:13例成功,2例失败改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约97分钟,术中出血约1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天。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代部分开放手术,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在消化外科发生率较高,我国发病率约为7%-10%。胆石症以胆囊结石为主,部分可合并胆总管结石。胆石症的既往 主要治疗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OC+OCH+TD)。但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模式已有 长足的进步。我国目前用于治疗胆石症尤其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结石的微创治疗模式包括2 种:阶梯治疗方案:内镜逆行胰 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 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ERCP/EST+LC;同期治疗方案:LC+ 腹腔 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即LC+LCBDE。本文通过探析两种治疗方案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为临床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 管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LCBDE)联合一期缝合(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1例(LC+LCBDE+PS治疗)、B组44例采用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ALT、AST、TBIL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提高(P <0. 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较本组术前显著的提高(P <0. 05);手术后,A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12. 20%(5/41)与B组的22. 73%(10/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表明,LC+LCBD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与ERCP/EST联合LC效果相当,但是具有术后恢复较快、费用更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