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琦  王晓宁 《生理学报》1989,41(1):70-75
经PMSG-hCG处理的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用胶原酶-DNA酶溶液消化,制成黄体细胞悬浮液。预培育1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hCG、cAMP及孕酮;并在加入hCG(10mIU/ml)、cAMP(2.5mmol/L)或孕酮(1nmol/L)的同时分别加入苯丙氨酸或放线菌酮,再培育1.5h,取细胞悬浮液400μl,用薄层层析扫描技术测其酪氨酸含量。结果:黄体细胞内有一定量内源酪氨酸,hCG,cAMP和孕酮均可明显促进酪氨酸的释放(P<0.05).苯丙氨酸对酪氨酸的含量无影响。酪氨酸释放也不依赖蛋白质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种氨基酸对hCG致大鼠黄体细胞孕酮生成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PMSG-hCG预处理的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黄体经DNA酶-胶原酶消化后,制成黄体细胞悬浮液。在黄体细胞悬浮液的培养管内,加入hCG100mIU/ml 100μl,同时加入三种浓度(0.02,0.2,2mmol/L)的二十一种氨基酸,充入95%O_2+5%CO_2,37℃孵育1.5h,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孕酮含量。结果表明:二十一种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可对抗hCG致孕酮生成作用。这三种氨基酸在结构上均具有羟基,都是蛋白质磷酸化的位点,据此推测:这三种氨基酸抗hCG致孕酮生成作用可能与干扰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鼠卵巢对酪氨酸的摄取与酪氨酸抗hCG致孕酮生成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末成年小鼠用PMSG处理后48小时,注射hCG(5单位/10克体重)诱发排卵。在注射hCG后12、24、48、96、144小时,静脉注射~3H-酪氨酸(5μCi/10克体重)5分钟后摘取卵巢,干燥、称重、消化后,加闪烁液测其放射性(以cpm/毫克干重表示)。结果表明,卵巢对~3H-酪氨酸的摄取量,在排卵后显著增加。随着孕酮分泌的增加,卵巢对酪氨酸的摄取亦增加,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此外,本文证明,卵巢摄取的外源酪氨酸,对hCG诱发的孕酮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Li QL  Ni J  Bian SL  Yao LC  Zhu H  Zhang W 《生理学报》2001,53(2):142-146
本文旨在观察神经酰胺对离体孵育的大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PMSG-hCG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为模型,分离制备黄体细胞,将外源性细胞渗透性神经酰胺与黄体细胞共同孵育,分别用放免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神经酰胺对黄体细胞孕酮生成和凋亡的影响,同时还检测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神经酰胺可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hCG-诱导的孕酮分泌,而对基础孕酮没有显著影响,离体孵育12h的大鼠黄体细胞存在自发性凋亡,5umol/L神经酰胺能显著增加亡率(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见增强的凋亡蜂,实验还发现,50umol/L神经酰胺能明显促进NOS活性(P<0.01)和NO生成(P<0.01),结果提示,神经酰胺可能通过调节甾体激素生成和细胞凋亡而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分子参与黄体退化等卵巢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酪氨酸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剂量L-酪氨酸对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和L-酪氨酸及其类似物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3β-HSD活性的变化.结果:①0.2 mmol-1和2.0 mmol-1的L-酪氨酸明显抑制3β-HSD的活性,相同浓度的L-苯丙氨酸及L-多巴胺对此酶活性无影响;②在底物浓度较低时,L-酪氨酸可显著增强3β-HSD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L-酪氨酸的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作用.③L-酪氨酸及酪氨酰肼对hCG诱导的3β-HS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L-酪氨酸可明显影响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其作用性质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L-酪氨酸及酪氨酰肼抑制hCG诱导的3β-HSD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酪氨酸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剂量L-酪氨酸对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和L-酪氨酸及其类似物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3β-HSD活性的变化。结果:①0.2mmol^-1和2.0mmol^-1的L酪氨酸明显抑制3β-HSD的活性,相同浓度的L-苯丙氨酸及L-广多巴胺对此酶活性无影响;②在底物浓度较低时,L-酪氨酸可显著增强3β-HSD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L-酪氨酸的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作用。③L-酪氨酸及酪氨酰胼对hCG诱导的3β-HS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L-酪氨酸可明显影响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其作用性质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L-酪氨酸及酪氯酰肼抑制hCG诱导的3β-HSD活性。  相似文献   

7.
酪氨酸对hCG诱导兔离体卵泡蛋白质及R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酪氨酸抗hCG致孕酮生成作用的机制,本文利用~3H-亮氨酸和~3H-尿嘧啶掺和入兔离体卵泡的方法,观察了酪氨酸对蛋白质及R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酪氨酸对hCG诱导的蛋白质、RNA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同剂量的多巴胺或苯丙氨酸却无效。酪氨酸还抑制cAMP的生成,并可拮抗外源cAMP诱导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上述结果表明,酪氨酸可通过使cAMP生成减少和进入细胞内直接发挥作用两种方式抑制hCG诱导的兔卵泡蛋白质及RNA的合成。酪氨酸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孕酮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田淑君  王启发 《生理学报》1994,46(4):375-380
实验取经PMSG-hCG处理的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用胶原酶-DNA酶消化,制得黄体细胞悬浮液,预孵育1h后加入各种处理因素,继续孵育2h,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孵育液中孕酮的量。结果:孵育液中含有高钙或高钾或加入A23187时均可增加黄体细胞基础及hCG诱导的孕酮生成量。相反,减少钙的浓度或加入EGAT或戊脉胺,孕酮生成量则明显减少。酪氨酸抑制hCG刺激的孕酮生成,但对高钙、高钾和A23187增加孕酮的作用没有影响,并对上述三者分别与hCG同时作用所致孕酮生成增加也没有影响。提示:大鼠黄体细胞孕酮生成依赖于细胞内外的钙;细胞内外钙浓度的变化不影响酪氨酸抗hCG致孕酮生成作用;钙与hCG使孕酮增加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用二种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和河豚毒素(TTX)来研究 Na~+、K~+通道的改变对大鼠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10~(-3)mol/L 的 TEA 或 TTX 均使孕酮分泌量显著增加,而这种促进效应可被酪氨酸(Tyr)完全阻断。Tyr 对 TEA 或 TTX 与 hCG 联合所引起的孕酮分泌也有抑制作用。上述实验说明跨黄体细胞内外的 K~+和 Na~+浓度差与孕酮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体孵育大鼠黄体细胞的方法,观察了反义c-fos寡脱氧核苷酸(反义c-fos ODN)对hCG诱导的黄体细胞孕酮(P)和雌二醇(E  相似文献   

11.
12.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13.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