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支持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子模拟、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调、表位扩展、旁路激活、超抗原激活和直接细胞损伤等是病毒感染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机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余传霖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4):14-14,34
本文简要综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T细胞衰竭的形成机制,提出在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T细胞衰竭的事实,并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的T细胞功能与其他持续性病毒感染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T细胞衰竭的机制,解释病毒持续性形成的原因,在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设计有效疫苗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和原料进行复制和增殖,同时能引起宿主细胞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的防御机制。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病毒感染能够引起宿主细胞的DNA损伤应答,该反应是细胞另一种防止病毒入侵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发现,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机制来对抗宿主细胞的DNA损伤应答,从而消除细胞对其复制和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和阐述病毒感染后引起宿主细胞DNA损伤应答途径的机制,可使我们采取相应对策选择新的抗病毒靶点,从而有利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介导的CTL非杀伤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L通过穿孔素或FasL-Fas机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一途径一直被认为是CTL清除病毒感染的惟一或主要机制.近年转基因小鼠模型及MHC I类分子-肽四聚物方法直接检测局部CTL研究发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感染中,特异性CTL与肝病理损伤无相关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浸润是肝损伤的主要原因.特异性CTL对病毒的有效清除并非通过杀伤靶细胞,而主要通过激活、释放某类细胞因子,以非杀伤性方式清除病毒感染.这一机制的阐明,不仅拓宽了人们对细胞免疫应答抗病毒感染作用及其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非损伤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使心肌细胞再生的方法。研究人员从老鼠骨髓内取出干细胞 ,再将其注射到老鼠心脏内 ,就可促进老鼠心脏细胞的再生 ,此法如能在人体实验成功 ,则会大大提高对心脏病的治愈率。研究人员从 2 2只老鼠骨髓中取出了一种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的干细胞 ,然后将其注射到老鼠心脏内。在 2 2只老鼠中 ,有 2 0只体内的成熟干细胞变成有效的心脏肌肉 ,而且与心脏内其它细胞完好结合在一起。在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 ,加麦基尔大学保健中心的赵雷医生说 ,这种新方法将能避免因心脏病发作或遭病毒感染使心脏遭到破坏 ,患者…  相似文献   

6.
童善庆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2):15-17,34
自身免疫是机体失去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或免疫无反应性,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已证明某些病毒感染与 些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并发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某些基因或其蛋白了之间存在着结构类似性,因而可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性。这种分子模拟假说得到转基因动物实验的支持。它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不同来源的损伤可使皮肤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皮肤创面修复过程失衡,从而导致皮肤愈合缓慢或畸形愈合,损害皮肤正常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易获取、体外培养技术简单、低免疫原性、旁分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而使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可通过多种复杂机制实现其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其趋化性可使BMSC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在局部分化为多种皮肤细胞、皮肤附属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皮肤的再生,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此外,BMSC可以分泌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起到抗炎、促进新血管形成、抗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加快伤口愈合等作用。目前,BMSC已运用于多种类型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主要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罕见后天获得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HSC)疾病.发病机制为磷脂酰肌醇聚糖A(PIGA)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上锚连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异常,从而使各种血细胞遭受补体攻击破坏.发作性溶血和慢性贫血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也可出现多系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骨髓衰竭.血栓形成是PNH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早期治疗仅为输血支持,补体C5单克隆抗体成为经典PNH治疗中的突破性药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PNH的方法.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最早报道PNH病例的单位,也是国内不断改进PNH检测方法的领先中心.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长期积累,建立了国内最大PNH队列,在探索PNH骨髓衰竭和血栓发生机制等方面成为国内引领.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百年之际,本文回顾历史,总结协和及国内血液人在PNH上的临床和研究经验,以期传承老一辈的钻研精神,进一步提高PNH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可引发呼吸系统到全身不同程度的病变,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上世纪末,禽流感病毒开始跨种向人类传播,其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多器官衰竭等,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危害极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及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细胞时,病毒编码的蛋白或DNA可以扰乱细胞周期通路:促进细胞向S期转化或者使细胞静息于G2/M期。在细胞内,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其包含了由DNA损伤导致的细胞通路活化及其他方式。关于病毒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方式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对于病毒感染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对于病毒的此类研究可以揭示细胞活动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及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具体分子机理。对病毒调控宿主细胞周期以达到自身最大化复制的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HN的治疗多采用复合用药,但效果不佳。阻碍其治疗发展的关键是对PHN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与临床符合的动物模型。目的:综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模型的改良和进展,使PHN的病理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内容:介绍与PHN相关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感染模型、体外模型及慢性感染模型,综述与PHN发生发展有关的潜伏机制、与其他神经病理性痛相似的机制及近年来较为关注的中枢与外周损伤机制。趋向:进一步研究与人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更为相似的动物模型,并随其改良和进展,使发生PHN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固有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φ)在机体中分布广泛并具有十分活跃的生物学功能,在宿主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集中于Mφ的吞噬功能及抗原提呈作用,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活化模式的Mφ对病毒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反应具有双重调控作用,Mφ的极化状态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关系密切。病毒感染急性期,Mφ向M1方向极化,M1型Mφ可促进炎症反应,辅助机体清除病原体,但其过度活化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加重组织的免疫病理损伤;随着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Mφ向M2方向极化,M2型Mφ可通过分泌多种抑炎因子发挥免疫调控作用,参与组织修复,亦与感染慢性化密切相关。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诱导Mφ向不同方向极化,但其具体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就Mφ极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概述,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治疗策略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非常常见,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其他相关疾病,潜在危害很大。国内外均已针对该病的发病情况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发展出多种检测方法。本文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在国内外感染的状况以及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影响儿童的学习记忆能力,是导致儿童智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也开始关注围生期及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本综述旨在对近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学习记忆损伤的研究现状加以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5.
陈江涛  张建琼 《病毒学报》2017,33(5):791-797
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紧密相关,甚至可能损伤男性生殖系统,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研究其结构和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寨卡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蛋白,在病毒复制、发病机制及免疫逃逸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寨卡病毒NS1的空间精细结构,并将其与其它黄病毒NS1进行比较。本文也分析了寨卡病毒基于NS1的致病机理,总结了NS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老年人群中脊髓型颈椎病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静态和动态因素、缺血、内皮细胞损伤和血脊髓屏障的破坏、炎症及细胞凋亡等学说,每一种学说并不能够完美的解释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探索其机制。对于进行性发展的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如何选择手术方案仍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郑海涛  陶嘉磊  袁斌 《病毒学报》2018,34(3):415-420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影响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诸多研究证实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内Th17、Treg产生变化,影响Th17/Treg之间的平衡,诱发机体病理损伤,导致疾病发生。深入研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的作用,对理清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潜在的发病机制,寻找具有治疗作用的潜在靶标和通路,进而对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别从Th17细胞、Treg细胞的分化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作用于机体有一更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重症易发生恶性心率失常、急性心衰、心源性猝死等,在临床及法医尸检中常常得到证实。在病毒所致的心肌损伤中包括病毒的直接损伤、免疫应答反应、炎细胞的浸润等。近年对于氧化应激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已证实活性氧和细胞抗氧化防御机制之间的失衡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氧化应激的来源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当前抗氧化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RSD)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这一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为人们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研究中的新近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如何对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揭示潜在的新调控网络及其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为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JCB:机体NK细胞破坏疾病细胞降低不必要损伤的分子机理当机体NK细胞遇到癌细胞或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时,其就会吸附到这些细胞上,并且在与疾病细胞接触的位置快速聚集破坏性的颗粒,这些颗粒包含能够破坏细胞的特殊分子,随后这些颗粒就会释放到靶向细胞上并且杀灭疾病的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特殊颗粒释放到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