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HIE,ICH,CWMD)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和预防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0月214例早产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胎膜早破32例,母亲妊高症23例,胎儿宫内窘迫33例,脐带扭转打结7人,母亲妊娠糖尿病4人,胎儿畸形4人;早产儿肺炎101人,早产儿寒冷损伤综合征7人,早产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人,低血糖症27人,低血钙症13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6人,早产儿颅内出血(ICH)21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WMD)3人。早期诊断、合理抗感染治疗可减少早产儿HIE及ICH以及CWMD患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早产儿感染与HIE及ICH以及CWMD的关系密切,预防产前、产时、产后感染对减少或减轻早产儿脑损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眼底检查的301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和《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和随诊,同时收集早产儿及其母亲的相应病历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OP的高危因素。结果:301例早产儿中,共检出ROP患儿43例,其中须接受治疗的患儿13例,所有患儿经过2-6个月的治疗和随诊后均好转。围产因素中,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产儿ROP检出率更高(均P0.05);母体因素中,多胎分娩的早产儿ROP检出率高于单胎分娩的早产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和有ARDS为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和有ARDS是其高危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给予重视,及早发现ROP并规范治疗,以降低早产儿R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比较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早产儿与对照组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的FI早产儿为FI组。选择与FI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非FI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出现FI的早产儿和同时段健康早产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eal-time PCR表达谱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FI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构成、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和喂养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al-time PCR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FI组早产儿肠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粪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参与早产儿FI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从微生物学角度为临床儿科医师认识早产儿FI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尹小乐  吕艳梅 《蛇志》2009,21(3):247-248
早产儿是指孕周〈37周的活婴。孕28足周不满32足周者称极早产儿.孕周〈28周者称超早产儿。超早产儿的存活率非常低.主要是自身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肺顺应性差.加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呼吸衰竭及肺出血而死亡。所以做好呼吸道管理是预防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深度水解配方奶(eHPF)在不同体重早产儿早期喂养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出生的早产儿,分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组(体重1000-1500g之间)62例和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2000g之间)10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深度水解蛋白奶(eHPF)和早产儿配方奶(SPF)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组于12小时后开始微量喂养,低出生体重儿12小时内适量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深度水解蛋白奶喂养2周后改早产儿奶喂养,低出生体重儿组深度水解蛋白奶1周后改早产儿奶喂养。比较深度水解蛋白奶在不同体重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不同体重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速度、胃管留置时间、完全肠内喂养天数、住院天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及尿素氮、碱性磷酸酶指标。结果:深度水解蛋白喂养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恢复出生体重天数、完全肠道喂养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较早产儿奶喂养组明显缩短(P0.05),每天体重增长优于早产儿组,喂养不耐受、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明显低于早产儿组(P0.05),尿素氮、碱性磷酸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奶用于不同体重早产儿早期喂养效果明显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其更有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06.1-2009.12出生的早产儿1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产的相关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早产儿的主要并发症为肺炎和颅内出血等。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早期干预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积极防治早产儿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正常的儿童保健对早产儿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并明确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分别与儿童保健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育儿管理,观察组采用儿童保健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在0.5岁、1岁、1.5岁和2岁的生长(头围,体重和身高)和智力(智力和心理活动)发育情况及相关性。研究发现,儿童保健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且正规儿童保健与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呈正相关关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儿童保健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宏玲 《蛇志》2004,16(2):76-77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者。早产儿不一定是病,但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性疾病较多,随着医学发展,早产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加强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改变家属的健康行为,使她们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帮助早产儿顺利度过体温关、营养关和感染关,对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会取得更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保暖方式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序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婴儿培养箱对其进行保暖,对照组采用远红外辐射保暖台对其进行保暖,分别对两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及体重进行监测、记录、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第一周及第二周体重增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及时采用婴儿培养箱的方式进行保暖,能稳定早产儿的生命体征,降低伤残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宋鹤  姜亚峰  赵凤  吕明婕  丁肖英 《生物磁学》2011,(15):2935-2937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06.1—2009.12出生的早产儿1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产的相关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早产儿的主要并发症为肺炎和颅内出血等。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早期干预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积极防治早产儿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 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通过奶瓶或鼻饲给药。两组患儿均连用3周。观察两组早产儿治疗后恢复情况、肠道菌群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周后,两组早产儿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vs 80.0%,χ~2=4.16,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显著,能加快患儿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加快肠道菌群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语言发展存在特殊规律.行为研究发现,早产儿在词汇、句法、语义言语流畅性等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早产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早期,但具体的滞后程度受到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开始考察早产儿的脑发育情况.研究者发现,青少年时期的早产儿在大脑白质、皮层下灰质和小脑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关于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证.简述了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行为研究和脑神经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揭示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在语言发展和认知神经方面的规律.研究认为,应结合行为研究与脑神经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对早产儿语言发展机制的探讨,也为考察正常儿童语言获得规律提供特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口腔支持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支持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体重增长、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指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早产儿的开始经口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和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t=11.060, 3.324, 5.934, p<0.001);观察组早产儿的出院时体重、体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t=8.844, 3.577, p<0.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t=9.515, p<0.001);两组早产儿干预前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 AL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RBC、ALB和PA水平高于对照组(t=1.951, 7.999, 11.724, p<0.05);观察组早产儿吐奶、吸吮吞咽无力和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91, p=0.027)。口腔支持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其喂养效率,改善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及部分肠外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添加酪酸梭菌活菌散。观察2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防治喂养不耐受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减少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呕吐、胃潴留、腹胀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期的生长发育,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VA)、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RDS早产儿纳入观察组,根据RDS分级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48例,中重度组42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非RDS早产儿3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血清VA水平将125例早产儿分为VA缺乏组(n=72),亚临床VA缺乏组(n=36),正常组(n=17)。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早产儿血清VA、PCT、TNF-α及CR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VA水平早产儿的RDS发病情况,分析观察组早产儿血清VA与PCT、TNF-α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血清V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早产儿血清PCT、TNF-α、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早产儿血清VA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组早产儿血清PCT、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随着血清VA水平的升高,RDS发病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早产儿血清VA与PCT、TNF-α及CR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DS早产儿血清VA与PCT、TNF-α及CRP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但四者无明显相关性,血清VA相对较低者更易发生RDS,临床可通过及时干预VA水平以降低RD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98例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预防与护理。结果 98例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并发症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熟练掌握早产儿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规范桡动脉采血操作技术,做好全面的护理评估与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是减少和治愈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脊液检查在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腰椎穿刺检查的447例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等指标,根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儿167例与足月儿280例,再根据有无患发细菌性脑膜炎分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27例(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非细菌性脑膜炎140例(早产儿对照组)、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38例(足月儿观察组)、足月儿非细菌性脑膜炎242例(足月儿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对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同组对照组相比,足月儿观察组和早产儿观察组蛋白定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分离出11株细菌(16.9%)。足月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0.846、0.703。早产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11、0.705。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在足月儿和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胎龄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周)78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周)102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周)116例以及足月新生儿组(胎龄37~42周)96例。四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新生儿胎龄与上述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PT、APTT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IB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PT、AP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呈负相关(r=-0.567、-0.691,P=0.000、0.000),而新生儿胎龄与FIB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00)。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变化,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均呈负相关关系,与FIB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时检测其凝血指标,必要时应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南京地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体特点,并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87例NEC早产儿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体特点,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EC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革兰阴性菌是NEC早产儿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5株,27.78%)和大肠埃希菌(21株,23.3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粘菌素和阿米卡星敏感。益生菌干预后的NEC早产儿血清IL-1β、IL-10、TNF-α水平及TLR4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患儿(均P0.05)。发病前3 d内输血、新生儿窒息、益生菌干预、非营养性吮吸、腹膜炎、败血症、加奶速度、PDA均是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其中发病前3 d内输血、新生儿窒息、加奶速度、PDA是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NEC早产儿的主要致病菌,益生菌干预可有效降低NEC早产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于NEC早产儿的治疗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同时需关注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以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孕周分为35~37周组、32~35周组以及<32周组,对3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依次为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儿的并发症中以高胆红素血症,贫血,肺炎,低血糖为主,胎龄<32周组出现各种合并症的概率>35~37周组和32~35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指导工作,积极防治早产高危因素,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可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