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直径≤2 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肺叶切除术,51例)和B组(肺段切除术,59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中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费用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TLCO)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更好的保护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但其与肺叶切除术中远期预后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给予开腹手术)和B组(n=52,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大小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总胆红素 (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3+、CD4+、NK细胞、CD4+/CD8+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A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虽然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更长,但切口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更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单操作孔胸腔镜常规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常规肺叶切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肺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 VAS上升,术后7 d VAS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 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 m、3 m FEV1、FVC、FEV1/FVC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 CPR、TNF-α、IL-6先下降后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1 d、3 d CPR、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行单孔腔镜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肺癌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作为受试者,结合患者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小剂量组(n=41)、中剂量组(n=41)和大剂量组(n=42),术前1d开始给予氨溴索静脉滴注,术后持续7d,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咳痰容易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小剂量组,痰液稀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高于中剂量组、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各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剂量的升高,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呈降低的趋势(P<0.05)。随着剂量的升高,治疗后的 CD3+、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CD8+呈降低趋势(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行单孔腔镜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应用120mg氨溴索,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保护患者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舒芬太尼镇痛,35例)和B组(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35例),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观察两组疼痛因子、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用于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结果: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自控镇痛泵(PCA)总按压次数少于A组,PCA有效按压次数多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的CD3+、CD4+、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d 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则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B组术后1 d、2 d、3 d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同时还可减轻其认知功能损伤,促进其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对胃间质瘤(GIST)患者营养状况、T细胞亚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GIST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和研究组(n=50,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营养状况、T细胞亚群、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 CD4+/CD8+、CD3+、CD4+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7 d 的CD4+/CD8+、CD3+、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相比,GIST患者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的远期预后效果相当,可有效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患者营养状况、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轻,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的胃肠肿瘤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47,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和B组(n=48,异体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平均血液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变化。随访患者2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至术后7 d 时间段A组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术后7 d已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术后1 d、3 d、7 d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CD8+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 。两组术后7 d的RBC、Hct、Hb分别较输血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 ,两组患者术后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平均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无差异 (P>0.05) 。Kaplan-Meier检验结果显示,A组较B组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较异体成分输血减轻,且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传统外剥内扎术,n=58)和B组(内镜下负压套扎术,n=6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相比,内镜下负压套扎术用于Ⅱ、Ⅲ度痔疮,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还可促进机体肛肠动力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孔组(n=85,常规三孔LC治疗)和单孔组(n=72,单孔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单孔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但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4+/CD8+均降低,但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三孔LC相比,经脐单孔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减轻对机体肝功能、免疫学的影响,促进肠胃功能改善,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高引流量时早期拔出胸管的管理策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有接受完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术后均留置一根胸管,以"无漏气并且引流量≤300 m L/24h"为标准拔出胸管,分析患者胸管的拔出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共包括221例单肺叶切除和9例双肺叶切除,91.3%的患者完成了硬膜外麻醉,胸管中位引流时间为1天。62.6%的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胸管被拔出,86%的患者在48小时内拔出胸管。12例患者(5.2%)出现持续漏气,4例患者(1.7%)拔管后出现气胸。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以"无漏气并且引流量≤300 m L/24 h"为标准拔出胸管,62.6%的患者在24小时内拔管安全,86%的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拔管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0,传统引流)和B组(n=40,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引流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术后3d、术后7d 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引流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效果显著,可减少炎性刺激,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经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n=45,单孔胸腔镜治疗)和三孔组(n=48,三孔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出血量少于三孔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d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升高,且单孔组较三孔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3d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降低,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较术前升高,肺总量(TLC)及肺残气量(RV)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2d、术后3d 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治疗相比,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肺功能(MVV、PEF、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FACT-L、SF-36)、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FACT-L、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FACT-L、SF-36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FACT-L、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NSCLC能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FTS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因子、肺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升高,但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低(P<0.05)。两组术后5 d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4 h、24 h、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100例,分别采用单孔胸腔镜(40例),两孔胸腔镜(32例)及三孔胸腔镜(28例)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少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短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组内疼痛评分术后24h低于术后12h,术后48h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发现,单孔胸腔镜组疼痛评分低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低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站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与两孔、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优势明显,且不会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7.
All-inorganic n-i-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 using doped Spiro-OMeTAD as hole transport material (HTM) suffer from photothermal stability due to ionic diffusion and radical-induced degradation by the dopants. In this article, dopant-free starlike molecule (N2, N2-bis(4-(bis(4-methoxyphenyl)amino)phenyl)-N5,N5-bis(4-methoxyphenyl)pyridine-2,5-diamine (BD)) is synthesized to engineer the stacking properties and delivered higher hole mobility than doped Spiro-OMeTAD (3.2 × 10−4 versus 1.76 × 10−4 cm2 V−1 s−1) as dopant-free HTM. Starlike BD HTM has a twisted acceptor unit and strong dipole, forming crystalline and ordered packing film to ensur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and improve mobility. The BD CsPbI3 PSCs deliver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19.19%, which is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for all-inorganic PSCs based on dopant-free HTMs. Meanwhile, the ordered molecules-packing blocks the migration channel of I ions to metal electrodes and improves the device stability. BD-based devices maintain more than 93% and 80% of the initial efficiency after 85 °C storage for 35 days and maximum power point (MPP) tracking at 85 °C for 1000 h,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对肺癌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研究组给予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随访记录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后1 d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分化、吸烟史、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抑制,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可以改善其他围术期指标。此外,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