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0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给予血常规、血清PCT水平、血气分析及生化全项等检查,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78例,比较两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和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PCT和SOFA评分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2);PCT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P=0.001),SOFA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0(P=0.012),APACHE II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大于PCT和SOFA评分(P0.05),PCT和SOFA评分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0.761(P=0.001),与APACHE I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9)。结论:血清PCT水平联合SOFA评分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与APACHE II评分相当,均明显优于血清PCT水平和SOFA评分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01例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共40例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时、入院后第1 d、5 d以及转出ICU(或死亡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以及CRP显著升高,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PCT、WBC以及CRP较低,P0.05;2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CRP、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升高明显,有利于判断重症肺炎病情,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 d的血清CRP、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入院第1 d白细胞、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3和5 d 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7 d 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和3 d 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5、7 d 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d,患者CRP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和0.396,P均0.01);入院第7 d,患者PCT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2和0.464,P均0.01);CRP为10.0 mg/L时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70.8%。PCT为2.0μg/L时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9.4%。结论:CRP、PCT可以评价脓毒性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与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组患者住院28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8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APACHE II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而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均P<0.05)。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PT及APTT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异常升高,APACHEⅡ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均与血清PCT和CRP水平呈正相关,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83例)、中危组(102例)和高危组(95例);按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248例)及死亡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同时记录APACHE Ⅱ评分情况,分别比较PCT水平的差异以及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以PCT2.13 ng/m L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79.2%和91.3%;以APACHE Ⅱ评分18.1分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90.1%;两者指标串联评估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1%和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 0.824~0.938)。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PCT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及预后也越差,二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相同基础疾病非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5例、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并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升高、SOD降低、NO降低、PCT升高、CRP升高、APACHEⅡ评分升高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293、1.872、1.527、2.472、1.667、1.92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63、0.582、0.441、0.302,P<0.05),血清NO、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301、-0.38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与APACHEⅡ评分异常升高,血清NO、SOD异常降低,可能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为脓毒症组,所有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101),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98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APTT、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APTT、P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APTT、PT水平明显上升,PLT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降钙素原(PCT)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分为低危组(CURB-65评分<3分,n=69例)和高危组(CURB-65评分≥3分,n=58例);根据患者转归分为存活组(n=114例)和死亡组(n=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NLR、RDW、PCT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NLR、RDW、PCT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危组NLR、RDW和 PCT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NLR、RDW、PCT与CURB-65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生存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NLR、RDW、PCT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NLR、RDW、PCT均是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NLR、RDW和PCT与CURB-65评分相关,且均是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NLR、RDW和PCT对老年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乳酸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的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在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监护室的作为存活组(106例),死亡的患者作为死亡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12h、入院后24h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乳酸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二聚体、CR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血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的D-二聚体、CRP、血乳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4、0.676、0.506,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检测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联合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血培养TTP,检测PCT、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PCT、NLR对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率为30.04%(67/223)。死亡组TTP短于存活组,PCT、NLR高于存活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切开、PCT升高、NLR升高为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TTP延长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TTP缩短和PCT、NLR升高与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ISS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住院期间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ICU收住率和死亡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死亡的急诊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ISS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87.06%,特异性为85.88%,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8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95.29%,特异性为94.12%,均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者结合使用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