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7例,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化疗不敏感组(38例)和化疗敏感组(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PN、HSP90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Wip1 mRN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因素。随访3年,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化疗敏感组比较,化疗不敏感组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Ⅳ期和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3年,137例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15.33%(21/13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OPN、Wip1、HSP90α水平升高与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下降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评价泛免疫炎症值(PI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LR)对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13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治疗前的PIV、NLR、PLR、MLR最佳阈值分组,分析其与疾病控制率(DCR)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IV、NLR、PLR、MLR最佳阈值分别为286.17、3.07、250.97、0.33。NLR≤3.07的患者DCR更高(P<0.05)。PIV≤286.17组、NLR≤3.07组、PLR≤250.97组和MLR≤0.33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更长。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IV、NLR、PLR、M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3.07的患者近期疗效更好,PIV、NLR、PLR、MLR低水平的患者预后更佳,检测PIV、NLR、PLR、MLR对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26例)和非pCR组(79例)。比较pCR组和非pCR组化疗前外周血NLR、PLR、LM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化疗前外周血NLR、PLR、LMR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病理疗效预测价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年,根据ROC曲线确定的NLR、PLR、LM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NLR、PLR、LMR组和低NLR、PLR、LMR组,采用K-M生存曲线分析不同NLR、PLR、LMR组5年无病生存期(DFS);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pCR组化疗前NLR、PLR均低于非pCR组(P<0.05),LMR高于非pCR组(P<0.05)。化疗前NLR、PLR、LMR三项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病理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前高NLR、PLR组5年DFS分别低于低NLR、PLR组(P<0.05),高LMR组5年DFS高于低LMR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PLR升高是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LMR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pCR组化疗前NLR、PLR更低,LMR更高,高NLR、PLR和低LMR患者5年DFS更低。NLR、PLR、LMR对新辅助化疗病理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项联合能为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86例于门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计算PNI、NLR、PLR。比较脑胶质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NI、NLR、PLR的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PNI、NLR、PLR水平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PNI、NLR、PLR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胶质瘤组NLR、PLR高于对照组(P<0.05),PNI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 级患者NLR、PLR高于WHO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PNI低于WHO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高NLR组、高PLR组3年生存率低于低NLR组、低PLR组(P<0.05),低PNI组3年生存率低于高PNI组(P<0.05)。WHOⅢ级、NLR(较高)、PLR(较高)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NI(较高)是保护因素(P<0.05)。术前PNI、NLR、PLR联合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03、0.706、0.704。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前PNI降低,NLR、PLR均升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术前PNI、NLR、PLR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HSP)27、HSP70、HSP90α与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25例,根据TACE治疗疗效分为无效组(47例)和有效组(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TACE治疗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对HCC患者TACE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血管侵犯和HIF-1α、HSP27、HSP70、HSP90α升高为HCC患者TACE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58,大于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单独预测的0.750、0.739、0.742、0.749。结论: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升高是HCC患者TACE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IF-1α、HSP27、HSP70、HSP90α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治疗无效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碘131(131I)清甲治疗效果的关系及对DTC术后131I清甲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且术后进行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131I清甲治疗效果分为清甲成功组(107例)和清甲未成功组(43例),通过检查血常规获得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PLR,比较两组NLR、PLR;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对131I清甲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清甲成功组NLR、PLR低于清甲未成功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清甲成功组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清甲未成功组,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低于清甲未成功组,清甲成功组病灶最大径小于清甲未成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NLR、PLR、Tg是131I清甲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PLR及联合检测预测131I清甲治疗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32、0.829,NLR与PLR联合检测的AUC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高NLR、PLR是DTC术后131I清甲未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NLR、PLR对DTC术后131I清甲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分作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5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0例。比较两组DCE-MRI相关参数[容量转移常数相对值(rKtrans)、速率常数相对值(r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相对值(rVe)]、入院时PLR、NLR以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此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PLR、NLR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各项DCE-MRI参数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PLR、NLR、年龄以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PLR、NLR、年龄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DCE-MRI联合PLR、NLR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单项预测。结论:DCE-MRI联合PLR、NLR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患者肾功能、胰岛素抵抗(IR)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T2DKD患者作为T2DKD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CAS亚组(n=51)和非CAS亚组(n=39),另选取4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2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LR、PLR、TyG指数。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T2DKD患者NLR、PLR、TyG指数与肾功能指标和HOMA-IR的相关性,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KD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T2DM组、T2DKD组NLR、PLR、TyG指数、UACR、HOMA-IR依次升高,eGFR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T2DKD患者NLR、PLR、TyG指数与UACR、HOMA-I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HOMA-IR、UACR、NLR、PLR、TyG指数升高为T2DKD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T2DKD患者NLR、PLR、TyG指数升高,与肾功能下降、IR和CAS密切相关,可能成为T2DKD患者发生CAS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7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疾病组,另取同期3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PLR、NLR、CRP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PLR、NLR、CRP水平,并分析PLR、NLR、CRP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疾病组PLR、NL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PLR、NLR、CRP水平依次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PLR、NLR、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NLR、CRP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AUC为0.943,高于单项评估(P<0.05)。结论:PLR、NLR、CRP水平变化均可以反映老年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可以用来评估预后,联合评估其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炎症标志物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行回顾性分析。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PNI,并采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数(NE),计算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NE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成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根据术后12个月的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术后有无并发症及不同预后患者的PNI、PLR、NLR,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术后有26例(17.33%)发生并发症,124例(82.67%)无并发症;术后12个月内死亡19例(12.67%),生存131例(87.33%)。并发症组术前PNI低于无并发症组,PLR、NLR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死亡组术前PNI低于生存组,PLR、NLR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术前营养风险、术中出血量≥200 mL、PLR≥147.98、NLR≥2.86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NI≥51.94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4 cm、脉管癌栓、浸润深度为T3+T4、PLR≥147.98、NLR≥2.86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NI≥51.94是预防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前PNI下降以及PLR、NLR升高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三者是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定量脑电图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比值在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分为溶栓治疗有效组和溶栓治疗无效组,对比两组的功率比指数(DTABR)、PLR、NLR、MPV/PLT比值变化;根据ACI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ACI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后,溶栓治疗无效组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高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高血压史占比、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及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升高、DTABR升高、PLR升高、NLR升高、MPV/PLT比值升高是ACI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TABR、PLR、NLR、MPV/PLT比值联合预测ACI静脉溶栓预后的效能较高。结论:定量脑电图DTABR、PLR、NLR、MPV/PLT比值与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于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三叶因子3(TFF3)、热休克蛋白40(HSP4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140例接受CRS治疗的EOC患者,根据CRS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检测和计算血清TFF3、HSP40、NL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OC患者CRS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OC患者CRS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5年,失访2例,138例EOC患者CRS后复发率为52.90%(73/138)。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Ⅳ期、化疗疗程≥6个、术后残留灶为最大残留肿瘤直径≤1 cm(R1)比例更大,术前血清糖类抗原(CA)125、TFF3、HSP40、NLR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FIGO分期Ⅳ期、术后残留灶为R1和TFF3、HSP40、NLR升高为EOC患者CRS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TFF3、HSP40、NLR单独与联合预测EOC患者CRS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763、0.765、0.911,术前血清TFF3、HSP40、NLR联合预测EOC患者CRS后复发的AUC最大。结论:术前血清TFF3、HSP40、NLR升高与EOC患者CRS后复发独立相关,可能成为EOC患者CRS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且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红岛人民医院、青岛市交运老年病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95例。所有患者根据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ProGRP、TSGF的差异。随访3年统计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根据血清ProGRP(365.73±14.35)pg/mL、TSGF(147.88±27.59)U/mL均值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高ProGRP组(≥365.73 pg/mL,41例)、高TSGF组(≥147.88 U/mL,46例)、低ProGRP组(<365.73 pg/mL,54例)、低TSGF组(<147.88 U/mL,49例)。Kaplan-Meier法绘制高/低血清ProGRP、TSGF水平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并根据预后情况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存活组(56例)、死亡组(39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oGRP、TSGF水平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6周后,无效组血清ProGRP、TSGF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95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0.53%(67/95),3年总生存率为41.05%(39/95),中位生存时间16.00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ProGRP组、高TSGF组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ProGRP组、低TSGF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低分化、ProGRP升高、TSGF升高为影响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oGRP、TSGF水平联合预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血清ProGRP、TSGF水平单独预测的0.765、0.773。结论:血清ProGRP、TSGF水平升高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ProGRP、TSGF水平联合检测对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R)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Ο医院接受治疗的CTD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间质性肺炎(ILD)分为ILD组、无ILD组。ILD组患者根据不同影像分型分为寻常型ILD(UILD)组、非特异型ILD(NSILD)组、未定型组,根据病变范围分级情况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根据病情状况分为活动组、非活动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LR、PLR、LDH、纤维蛋白原(Fib)、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比值。结果:ILD组的血清NLR、PLR、LDH及Fib水平较无ILD组及对照组明显更高,而FVC、FEV1%及FEV1/FVC水平较无ILD组及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无ILD组的血清NLR、PLR、LDH及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FVC、FEV1%及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不同影像分型患者血清NLR、PLR、LDH、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Ⅱ级组及Ⅲ级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Ⅰ级组更高,且Ⅲ级组较Ⅱ级组更高(P<0.05),而三组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非活动组更高(P<0.05),而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存活组更高(P<0.05),而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LR、PLR以及LDH水平在CTD-ILD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且这三项指标有助于较好地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修正衰弱指数(mFI)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63例)和无谵妄组(289例)。术前采用mFI评估衰弱状态,检测C反应蛋白、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CAR和NLR。分析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以及mFI、CAR和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价值。结果:谵妄组mFI、CAR、NLR大于无谵妄组(P<0.05)。年龄、饮酒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比例高于无谵妄组(P<0.05)。年龄、mFI、CAR、NLR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mFI、CAR、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高于单独mFI、CAR、NLR预测的0.688、0.741、0.733。结论:mFI、CAR、NLR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三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R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中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短期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中重度TB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入院30d内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计算HRR和P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联合HRR、PLR对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62例中重度TBI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率为35.80%(58/162)。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HRR降低,PLR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9分、瞳孔散大、脑疝和HRR降低、PLR升高为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RR、PLR联合GCS评分预测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4。结论:HRR降低和PLR升高与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相关,可能成为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的辅助预测指标,在GCS评分基础上联合HRR、PLR能提升对中重度TBI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蛋白(NGAL)、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NGAL、GLI、NLR水平,分析NGAL、GLI、NLR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GLI、NLR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空腹血糖、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GAL、GLI、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NGAL、GLI、NLR与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均呈正相关(P<0.05)。高NGAL、GLI、NLR、CPIS评分、NIHSS评分、TNF-α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GAL、GLI、NLR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4,其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NGAL、GLI、NLR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中升高较为显著,三者联合对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贵州省铜仁市石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治疗组),46例患者随访60 d后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入院后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同时记录生化中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治疗后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NLR、PLR、LMR与Cr水平的相关性。以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两组计数资料;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脓毒性休克发生死亡事件的价值。结果: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NLR、PLR、L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入院当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RP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性休克患者肌酐水平与NLR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LR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6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8,P= 0.031)。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05(95% CI: 0.597~0.812,P=0.001);根据约登指数原则提示NLR预测死亡风险的截断值为16.3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2.7%),即NLR>16.35时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较高。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60天生存预后,结果显示NLR≤16.35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NLR>16.35组,(χ2=5.568,P= 0.018)。结论:ICU初始NLR有助于脓毒性休克的病情判断并对患者生存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结果血流感染(BSI)脓毒症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白蛋白(PCT/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BSI脓毒症患者130例,根据不同病原学结果分为真菌组11例、革兰阳性菌(G+菌)组49例、革兰阴性菌(G-菌)组70例。根据28d临床结局将BSI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94例。检测并计算PT、NLR、PCT/AL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NLR、PCT/ALB对BSI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G-菌组PT长于真菌组、G+菌组,NLR、PCT/ALB高于真菌组、G+菌组(P<0.05),真菌组与G+菌组PT、NLR、PCT/ALB比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PT延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升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升高、NLR升高、PCT/ALB升高为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T、NLR、PCT/ALB联合预测BSI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PT、NLR、PCT/ALB单独预测(P<0.05)。结论:相比真菌和G+菌,G-菌BSI脓毒症患者PT、NLR、PCT/ALB明显升高,且PT、NLR、PCT/ALB升高是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前列腺素E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C-myc基因(C-myc)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作为肝细胞癌组,另选同时段健康人群50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前列腺素E2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P90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相对表达量,并对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肝细胞癌组研究对象(P<0.05);肿瘤体积<5 cm3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肿瘤体积≥5 cm3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浸及浆膜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未浸及浆膜的患者;低分化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中、高分化的患者;Ⅰ+Ⅱ期的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低于Ⅲ+Ⅳ期的患者(P<0.05)。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三者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异常,而且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在肝细胞癌中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