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两组患儿喂养方案参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进行。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鼻饲或奶瓶给药;并在喂奶前后予以早产儿型硅胶安抚奶嘴吸吮10~15 min。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并比较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χ2=4.20,P0.05),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65.7%)(χ2=4.20,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较显著,能缩短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治疗组在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时添加益生菌制剂,每次0.5g,3次/d,2组同时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黄疽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微生态制剂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生后24h内入住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随机分配成2组,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以新鲜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早期开奶喂养,对照组以早产儿配方奶早期开奶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发生率及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体重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喂养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能够较早建立全胃肠道营养,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降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 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通过奶瓶或鼻饲给药。两组患儿均连用3周。观察两组早产儿治疗后恢复情况、肠道菌群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周后,两组早产儿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vs 80.0%,χ~2=4.16,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显著,能加快患儿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加快肠道菌群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胡文辉  应亚萍  金丽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2):1438-1440, 144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各38例。单用组早产儿入院后即予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组早产儿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溶于母乳中口服或鼻饲给药,0.5 g/次,2次/d。两组对象连用3周。观察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患儿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早产儿血清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治疗后联合组上升幅度大于单用组(均P<0.05)。联合组早产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用组(均P<0.05)。联合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单用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44 2)。单用组和联合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1例(2.63%)和3例(7.89%),症状均较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效果较确切,安全性较高,能加快早产儿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MTL和GAS的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其成本-效果比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1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预防组286例,对照组28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在治疗同时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出现腹泻后继续服用:对照组待出现腹泻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至腹泻痊愈为止。观察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分析治疗期间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成本-效果比。结果预防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严重程度、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可减少次均住院总费用283.68元。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很好的成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在涂抹制霉菌素片的基础上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疗程28 d,对照组50例,单独制霉菌素片,观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复发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预防复发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母乳性黄疸患儿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9例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57例应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中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胆红素日均下降速度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能够缩短光疗时间和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四磨汤对厌食症患儿神经肽Y(NPY)和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纠正以往不良饮食习惯及予以健胃消食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四磨汤治疗,连用6周。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1.0 g/次,2次/d,温开水冲服;四磨汤口服液10 mL/次,2~3次/d。对照组患儿加用单用四磨汤治疗,其用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分析与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血清NPY及MTL指标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随访半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NPY和MTL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χ2=5.14,P<0.05)。对治疗有效者随访半年,观察组39例中复发8例,对照组32例中复发14例。观察组复发率(20.51%)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χ2=4.44,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四磨汤治疗儿童厌食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增强患儿食欲,提高患儿体重,且其中远期疗效亦较佳,可减少其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能提高血清NPY和MTL指标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秋冬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儿单用蒙脱石散,1.5g/次,3次/d;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60例患儿先服用蒙脱石散,剂量同上,间隔2h后,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1袋/次,3次/d,疗程为3~7d或治愈为止;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退热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效果(包括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显效率为81.7%,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率为28.3%,总有效率为90.0%,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5);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第3天大便次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1.88±0.88)次/d,对照组(3.28±1.80)次/d,t=5.395,P0.05)],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3.67±1.31)d,对照组(4.8±1.09)d,t=5.158,P0.05)],呕吐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2.9±0.99)d,对照组(4.02±1.34)d,t=4.894,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促进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将87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酿酸梭菌活菌散,500mg/次,3次/d,两组均不停止母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日均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黄疽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不仅可加速胆红素降低水平,缩短黄疽持续时间,而且能显著缓解茵扼黄颗粒引起的腹泻,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首次1 000 mg,以后500 mg/次,4次/d,疗程3~7 d,对照组80例,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治疗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76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2组均不停止母乳喂养,并观察2组患儿日均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61±26.5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9.12±25.41)μmol/L(P〈0.01);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为(4.25±2.68)d,显著短于对照组(6.42±2.74)d(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母乳性黄疸,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母乳性黄疸的足月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0.5g/次,2次/d,加水2-5ml溶解口服;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均不停止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42.1±16.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11.2)μmol/L(P〈0.05);观察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L以下的天数为(4.6±1.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6±2.5)d(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母乳性黄疸,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对照组47例,给予利巴韦林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7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轮状病毒转阴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轮状病毒转阴率为65.8%,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服用蒙脱石散2 h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在服用蒙脱石散2 h后服用复方胃蛋白酶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8%,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比较非营养吸吮和金双歧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15例早产儿,根据喂养干预措施分成非营养吸吮(NNS)组(38例)、金双歧组(42例)和对照组(35例),组间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衡。NNS组常规干预外,生后6~12h开始NNS,在每次喂养前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10min,7—8次/24h。金双歧组常规干预外,生后6—12h开始口服金双歧,每次0.5g,每Et3次。对照组常规干预。临床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生后10d评价结果。结果各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NN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510,P〈0.05);金双歧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840,P〈0.05);NNS组比金双歧组发生率略低,但差异元显著性(χ^2=0.066,P〉0.05)。结论早期NNS或早期使用金双歧都可以明显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均可作为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两者效果相当。对于吸吮极差的极低或超低体重儿,早期NNS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或不能达到足够的操作时间,而使用金双歧灌喂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212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106例,对照组106例,2组均在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预防组喂服酪酸梭菌活菌散500 mg/次,3次/d,用至黄疸消退,观察黄疸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出生后48 h内胎便转黄率预防组为56.6%,对照组为26.4%;生后7 d内皮肤巩膜黄染达高峰预防组为58.5%,对照组为43.3%;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预防组为7.5%,对照组为22.6%;出生后7 d内血清胆红素达高峰率预防组为62.3%,对照组为47.1%。以上各指标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