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叠层石成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中段灰岩中发育有形态多变的叠层石礁体,具有与显生宙生物礁相似的相分异特征,基底、礁核、盖层、礁前、礁后、礁翼等不同微相可以明确区分,定殖期、拓殖期、泛殖期和衰亡期等不同造礁阶段的叠层石柱体变化特征明显。该组叠层石礁体自下而上分别为分散分布的小型丘状礁体、连绵分布的大型丘状礁体和分散分布的小型丘状礁体或透镜状礁体,该变化趋势指示了九里桥组沉积时期海平面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合该组沉积期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可将该组叠层石礁体划分为风暴环境型礁体、海进环境型礁体和海退环境型礁体三种类型。对九里桥组沉积学、古生物学等研究表明,该组沉积时期造叠层石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生存竞争关系,但更能适应风暴沉积环境,叠层石在该组沉积晚期的消失很可能与以海平面变化为特征的沉积构造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主要由砂质和泥质灰岩、叠层石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组成,含有著名的“淮南生物群”的重要分子。研究采用浸解法在该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疑源类化石,它们以球形亚类为主,在组合面貌上继承了其下伏刘老碑组的疑源类组合特征。但化石个体较大,多细胞植物碎片含量明显增加,化石在不同层位的分布不均匀是九里桥组疑源类组合的显著特征。另外在该组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疑源类化石如:Bailikania diligena,?Lomentunella vagtinata Hermann。文中还对九里桥组的凝源类组合与宏体化石、叠层石礁体的发育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元古代叠层石微构造突变事件及其发生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洪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2004,43(2):234-245
在新元古代 ,从十三里台期向马家屯期 ,胶辽徐淮地区的叠层石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稳定展布的生物层礁为各种形态的丘状生物岩礁所替代 ,同时叠层石微构造发生突变 ,以半球状放射纤维组构为特征的微构造突然在不同类型的叠层石中同时出现。与此同时 ,伴随着碳氧同位素的负偏移 ,可能代表全球性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 ,具有基本等时的特点。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可能是一类颇为特殊的初期钙化蓝藻构造 ,代表一个重要的生物事件。暂时性海洋分层现象及大洋底部缺氧海水的上涌可能是导致蓝藻钙化及碳氧同位素负偏移的根源 ,而 85 0 -80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苏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似锥叠层石标本的剖析,初步揭示构成似Conophyton叠层石的微生物席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席被作者称为"开端微生物席(first microbial mat)”和"继承微生物席(succedent microbial mat)”.它们在整个叠层石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起作不同作用.Conophyton叠层石的形态发生可能与开端微生物席的造型有着密切联系,这类微生物席在叠层石形成过程中起作生长"芽”或模具作用.继承微生物席仅仅起作叠层石的增高或增大的作用,它的发育经常受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5.
锥叠层石(Conophyton),前人已经作出了良好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学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Conophyton的向阳性判别标志开展探讨。初步认为:锥叠层石的高峰型和低峰型两种形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相互垂直的组合关系,高峰型锥叠层石两翼的藻席发育或藻丝体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这种现象似乎与锥叠层石生活的弱动力水流环境而又具有较强趋光性能力有关。通过野外定向标本采集和室内薄片观察,获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锥叠层石的古向阳性方向为现今地理坐标的NE45°。  相似文献   

6.
湖南涟源雷鸣洞中泥盆世礁组合剖面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鸣洞礁组合发育在湘中桥头河向斜北翼的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中。剖面位于雷鸣洞以北,涟源和宁乡两县交界处的一个采石场内。属于礁核亚相的地层厚81m,地貌上形成约30m高的陡崖。礁组合剖面在古地理位置上处于浅海碳酸盐台地的边缘。主要造礁生物是层孔虫和珊瑚。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为大兴安岭西侧重要含煤产地,经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孢粉样品,在大磨拐河组获得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属种与含量的变化,划分出三个孢粉亚组合:1)Concavissimisporites-Foraminisporis-Classopollis亚组合,时代为Valanginian期;2)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Jiaohepollis亚组合,时代为Hauterivian期;3)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亚组合,时代为Barremian期。这种细致划分对于进一步探讨地层内部生物演化及煤层详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本文还探讨了该地区的三个亚组合时期的古气候演变,并命名了6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为大兴安岭西侧重要含煤产地,经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孢粉样品,在大磨拐河组获得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属种与含量的变化,划分出三个孢粉亚组合:1)Concavissimisporites-Foraminisporis-Classopollis亚组合,时代为Valanginian期;2)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Jiaohepollis亚组合,时代为Hauterivian期;3)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亚组合,时代为Barremian期。这种细致划分对于进一步探讨地层内部生物演化及煤层详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本文还探讨了该地区的三个亚组合时期的古气候演变,并命名了6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二叠纪礁类型及成礁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我国南方的二叠纪礁主要分布在黔、桂、川东、湘鄂西以及中下扬子地区,有两次大的成礁期,即茅口期和长兴期,且以长兴期礁发育好、分布普遍。根据礁的成因、组构及礁岩类型,将南方二叠纪礁分成4类:生物礁,生物丘,灰泥丘和地层礁。各类礁均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同时它们的形成、演化和消亡,明显地受到古构造(尤其是古断裂)、古地理、古环境和海水进退、海平面升降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在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者对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描述了类型众多的叠层石属种,并把叠层石组合应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近年来,为了揭示叠层石的形态发生,中国学者正在探讨硅质叠层石的生物组构模式和叠层石微层理的成因,以及叠层石中微生物生长、运动和造席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14.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泽蛙单倍体细胞RNA含量对胚胎发育和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栖类单倍体的综合症以及死亡原因,前人有许多不同认识,本文用实验说明,单倍体细胞的RNA含量不及二倍体的一半,并认为,单倍体泽蛙的死亡原因与其细胞中RNA含量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