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小琼 《蛇志》2012,24(3):301-303
脑室外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神经外科常见抢救技术。脑室出血病人因脑室积血阻塞脑室系统,脑室急剧膨胀,颅内压迅速升高,随时有发生脑疝的可能。脑室外引流可迅速分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30例,采取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方法,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手技体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上述患者平均输血量93.3±45.6ml,平均手术时间2.5±0.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23.1±3.3天;血肿清除量>90%者18例,80%~70%者10例,<70%者2例;术后第6个月评价上述患者的ADL,Ⅰ级7例(23.3%),Ⅱ级13例(43.3%),Ⅲ级8例(26.7%),Ⅳ级2例(6.7%),Ⅴ级0例(0.0%),临床疗效满意病例20例(66.7%)。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肿患者100例,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一年,记录观察100例颅脑损伤患者ADL评分、并发症、血肿清除率、存活率以及死亡率。结果:1治疗后一年内,患者ADL评分,I级43例,Ⅱ级31例,Ⅲ级14例,Ⅳ级4例,Ⅴ级3例;2手术一周后,患者血肿清除率≥90%者91例,60%≤血肿清除率90%者7例,血肿清除率60%者2例;310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6例,并发脑梗死4例,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4手术后一年内,死亡患者5例,生存患者95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有效降低颅内血肿患者并发症的形成,恢复神经缺损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在临床用以治疗颅内血肿患者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家兔上进行。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阻断血流方法建立内毒紫休克的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休克前后脑区、脑脊液及血浆中脑啡肽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脑室或静脉注射纳洛酮的抗休克效应。结果如下:1.休克时,下丘脑、延脑、桥脑的亮脑啡肽含量显著升高,中脑无明显变化、丘脑、纹状体下降。脑脊液和血浆中亮脑啡肽明显增加。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无显著差别。2.侧脑室或静脉注射纳洛酮,均可使休克动物的血压回升,延长存活时间。脑室注射的升压数值略大,维持升压时间也较长。实验结果提示:脑啡肽参与内毒素休克过程。断阿片样物质的作用,可能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室外室管膜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对比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病灶直径以及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中病理分级为Ⅰ-Ⅱ级人数占比为75.00%,高于Ⅲ级的25.00%;病灶直径6 cm人数占比为40.00%,低于病灶直径≥6 cm的60.00%;病灶部位在幕上的人数占比为20.00%,低于在幕下的80.00%。其中21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呈现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另有19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呈等长T1和等长T2信号;所有患者的肿瘤囊性部分均呈长T1和长T2信号。病理分级为Ⅰ-Ⅱ级患者病灶位于浅表的人数占比明显高于Ⅲ级(P0.05),病灶直径6 cm患者合并周围水肿的人数占比高于病灶直径≥6 cm患者(P0.05),病灶部位为幕上患者的MRI表现和病灶部位为幕下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应用于诊断脑室外室管膜瘤效果明显,可清晰显示脑室外室管膜瘤病灶,且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受病理分级、病灶直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SAH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常规脱水、防治血管痉挛、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外,其中10例给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结果:1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9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查颅脑CT显示脑室明显减小,间质水肿消失,1例患者术后1月内再次出现脑积水,给予行同侧分流管探查再通、对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良好,颅脑CT示脑室减小。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术后感染2例,全部患者均术后7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1月9例复发脑积水,给予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在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早期给予SAH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可能性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提高。结论术后早期细致的监测与护理,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是提高脑出血术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49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结果:49例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例,Ⅴ级15例,其中14例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2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6月,根据ADL量表评价预后(ADL≥60分为预后良好):内科保守治疗者仅3例预后良好,手术及栓塞术者17例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导致的脑损伤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通过手术或栓塞术积极治疗破裂动脉瘤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疾病者17例(77.27%),误诊12例(54.55%)。隐脑以颅高压、脑脊液低糖高蛋白为主。2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先用两性霉素B(AmB)或脂质体+5-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8例,待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口服或静滴氟康唑(FCZ)巩固维持治疗,1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因颅高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随访观察治愈6例,好转8例,死亡5例。结论 AmB+5-FC+FCZ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疾病者17例(77.27%),误诊12例(54.55%)。隐脑以颅高压、脑脊液低糖高蛋白为主。2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先用两性霉素B(AmB)或脂质体+5-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8例,待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口服或静滴氟康唑(FCZ)巩固维持治疗,1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因颅高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随访观察治愈6例,好转8例,死亡5例。结论 AmB+5-FC+FCZ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软通道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成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组(n=14)和侧脑室引流组(n=11)。以治疗后28天SSS和死亡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和入院后14d及28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后SSS评分14d(t=3.65 P〈0.01)及30d(t=4.01,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术,其作为治疗小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技术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室镜和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积水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0例老年脑积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脑室镜和腹腔镜综合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A组63.3%及B组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脑实质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和腹腔镜综合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积水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Ommaya囊是巴基斯坦神经外科医师Ommaya发明的脑室引流工具,包括一个扁平状的储液器与一根引流管相接而成,其最初设计目的是在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进行侧脑室内持续给药,因此又称为"储药囊"。Ommaya囊的引流管也可以置入患者四脑室、疆池、囊腔与脑池。其对颅脑肿瘤、脑室出血、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脊液药理学、细胞学的实验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联合早期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给予微创手术与早期针灸(拔除引流管后第2~4天)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手术与常规针灸(拔除引流管后2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针灸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判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逐渐下降(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逐渐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2周、4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早期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微创手术联合常规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5.
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全组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发病因、病史、常见发病部位、类型、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手术后2—6个月,按COS方法判定病人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有痊愈者20例,中残者23例,重残者9例,植物生存者4例,死亡者6例(死亡率为10%)。结论:锥颅置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安全、医疗费用非常低廉,而且该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降低。加之它简便,疗效确切,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6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死亡例数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结果: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为17.24±3.52,对照组ADL评分为22.73±5.67,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影响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右心室双出口(DORV)患者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狭窄行改良Nikaidoh手术,游离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重建左心室流出道,以带单瓣牛心包片补片重建肺动脉及右心室流出道。结果:术后患者紫绀消失,复查心脏彩超仅有轻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未发现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康复出院。结论:采用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伴肺动脉瓣狭窄的右室双出口,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