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 作为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miR-224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肿瘤相关miRNA 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肝 癌患者血清中miR-224 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R-224 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方法,分别检测4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 例慢性肝硬化患者及20 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miR-224 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24 的表达水平与AFP和MMP-9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 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 的表达与AFP 和 MMP-9 呈正相关。血清miR-224 低表达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率则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 miR-224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其血清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这提示我们,miR-224 可能 成为新的原发性肝癌检测标记物和潜在的原发性肝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作为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miR-22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肿瘤相关miRNA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24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R.224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方法。分别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miR-224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24的表达水平与AFP和MMP-9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的表达与AFP和MMP.9呈正相关。血清miR-224低表达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率则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miR-224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其血清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这提示我们,miR-224可能成为新的原发性肝癌检测标记物和潜在的原发性肝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miR-2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传统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比较,探索其成为肝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二乙基亚硝胺(DENA)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建模过程中收集造癌各个阶段的血清。Realtime-PCR检测血清miR-2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纤维化期大鼠相比,miR-21在肝硬化期、肝癌早期、肝癌晚期的大鼠血清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5),AFP在肝癌早、晚期的大鼠血清明显上调(P<0.05);与肝硬化期大鼠比较,肝癌早、晚期大鼠体内的miR-21表达显著上调(P<0.05),AFP在肝癌早期、肝癌晚期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血清miR-21参与了肝癌发生的过程,对于肝癌发生的各个阶段均有很大的指示作用,可能作为肝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会出现变化,分析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在乙肝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检测38例乙肝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miR-122和miR-22)的表达.分析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的袁达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与复发的关系.结果:乙肝肝癌患者血清miR-122和miR-22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前后血清miR-122和miR-22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乙肝肝癌患者血清miR-122和miR-22表达的高低与HBVDNA、肝硬化、AFP、肿瘤大小、病理分化、TNM分级有关(P<0.05).血清miR-122和miR-22低表达组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miR-122和miR-22在乙肝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与肝癌复发转移率高和预后差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EC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HCC患者,30例正常人,3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PCR)检测血清DEC1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DEC1的表达水平与AFP相关性。探讨血清DEC1的表达水平与HCC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DEC1明显高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清DEC1的表达与血清AFP水平是呈正相关的。Kaplan-Meier结果显示血清DEC1低表达组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其术后生存率也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DEC1在肝癌者血清中高表达,不仅可能成为HCC诊断的标记物,且其血清表达水平也有助于HCC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90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统计两组的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分析肝癌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血清AFP和CEA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肝癌组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Ⅳ期血清AFP和CEA水平最高,其次Ⅲ期,Ⅱ期次之,Ⅰ期最低(P0.05)。血清AFP、CEA阳性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AFP、CEA阴性患者(P0.05),血清AFP、CEA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升高,并随TNM分期增加而上调。血清AFP阳性以及CEA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下降,血清AFP联合血清CEA检测在肝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miR-200a和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分析其与HDCP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对HDC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82例HDCP患者(观察组)和153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并比较不同年龄、入组时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孕次、产次、病情程度、预后的HDCP患者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00a、S-100B及有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a、S-100B水平诊断HDC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200a、S-100B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血清miR-200a水平与HDCP患者年龄、入组时BMI、预后有关(P<0.05),血清S-100B水平与HDCP患者分娩孕周、预后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DCP患者血清miR-200a与S-100B、年龄、入组时BMI呈正相关(P<0.05),血清S-100B与分娩孕周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0a、S-100B水平诊断HD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2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3%、74.59%;72.00%、75.00%。结论:HDCP患者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升高,两者与HDCP发病、进展和预后均存在密切关系。miR-200a、S-100B可能作为辅助HDCP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清中miR-22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的42例肝癌患者、26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对比检测移植前后患者血清中miR-221的表达水平.根据肝移植术前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作为划分标准,将36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miR-221的表达与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术后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术前血清miR-221水平与肝移植术后HCC转移/复发情况密切相关.高表达组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术后6月内肝癌复发患者血清miR-221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肝移植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miR-92a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价值,为胰腺癌早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胰腺癌未转移患者、30例胰腺癌转移患者和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收集血清,应用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92a的表达水平,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糖蛋白抗原19-9(CA-19-9)含量。以ROC分析比较血清miR-92a与CA 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特异度、敏感性。结果:胰腺癌未转移组患者和胰腺癌转移组患者血清中miR-92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慢性胰腺炎组(P0.05),胰腺癌转移组患者血清中miR-92a水平显著高于胰腺癌未转移组患者(P0.05)。胰腺癌未转移组患者和胰腺癌转移组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慢性胰腺炎组(P0.05)。miR-92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高于CA19-9和miR-92a+CA 19-9,而miR-92a+CA 19-9诊断胰腺癌的特异度显著高于miR-92a和CA19-9(P0.05),且有较高的胰腺癌转移预测应用价值。结论:血清miR-92a联合CA 19-9检测能够诊断胰腺癌,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iR-92a还具有较好的胰腺癌转移预测价值,可作为胰腺癌早期无创筛查方法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方法:以西京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HBs Ag阳性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术前外周血标本,并采集相关临床信息。采用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的25例肝癌患者HBs Ag均为阳性,在肝癌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水平为2.51×10-3±3.61×10-3,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5.23×10-3±20.85×10-3;t=3.12,P0.05)。结论:miR-375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icroRNA-122(miR-12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胸苷激酶1(TK1)的表达差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不同类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根据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CHB)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LC)57例,乙型肝炎肝癌组(HCC)78例,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6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检测研究对象血清VEGF、miR-122、GDF15、TK1、HBV DNA载量水平和AF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诊断LC和HCC的价值。结果:CHB 组、LC 组 和HCC组VEGF、T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LC 组 和HC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LC 组 和HCC组miR-12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LC 组 和HC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组 和HCC组GDF1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CHB 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 组、LC 组 和HCC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组 和HC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组 和HCC组AF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CHB 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组 和HCC组、CHB 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LC+HCC组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水平与HBV DNA载量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或P<0.05)。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单独检测诊断LC和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0.783、0.743及0.7687,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LC和HCC的AUC为0.839,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3.25。结论: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在各类型乙肝相关性肝病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联合检测诊断LC和HCC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肝癌抗原(PH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肝动脉化疔栓塞术(TACE)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枸杞多糖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CTGF及PHC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AFP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的AFP以及PHC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AFP及PHC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VEGF和CTGF下降幅度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PHCA、VEG以及CTGF水平,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9月开始至2020年5月收治的63例早期PH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肝癌组,再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1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DWI扫描,比较两组DWI图像信号强度。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和DWI诊断早期PHC的效能。另外,比较PHC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结果:肝癌组DW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癌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联合DWI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各检查方式单独检测。PH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结论:DWI联合血清AFP、CA125、CEA、CA199检测诊断早期PHC的价值较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TACE治疗)和研究组(49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血清AFP、AFP-L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改善其短期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其血清AFP、AFP-L3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肝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切除组和介入栓塞组,各46例。手术切除组患者给予再次切除治疗,介入栓塞组患者给予介入栓塞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及IV型胶原(IV-C)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WBC)、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手术切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栓塞组血清HA、LN、HPC-Ⅲ及IV-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均明显高于手术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WBC、AFP及CE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切除组患者血清WBC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而血清AFP、CEA水平明显低于介入栓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术后复发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血清AFP及CEA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微小RNA-17-5p(miR-17-5p)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联合术后化疗的6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50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对病例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d的血清IL-6、miR-17-5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miR-17-5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IL-6、miR-17-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良性疾病组患者的血清IL-6、miR-17-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术后14d血清IL-6、miR-17-5p表达水平较手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miR-17-5p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中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miR-17-5p高表达卵巢癌患者的OS和PFS明显短于血清IL-6、miR-17-5p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miR-17-5p同时呈现低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OS和PFS水平最高,血清IL-6或miR-17-5p其中之一呈现高表达卵巢癌患者的OS和PFS水平居中,而血清IL-6和miR-17-5p同时呈现高表达的OS和PFS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可表现为血清IL-6、miR-17-5p水平的显著升高,在手术治疗后,其水平会出现下降,术前较高的血清IL-6、miR-17-5p表达水平与较短的生存期和不良预后具有关联性,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的Child-Pugh评分将分为A组(Child A级,n=45例)、B组(Child B级,n=33例)、C组(Child C级,n=20例),同期选取本院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各种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Cys C及血清Cys C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Cys C、血清Cys 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而B组高于对照组、A组(P0.05);血清Cys 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含有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患者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阳性组中的Child C级患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Cys C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评分、ALT、AST与患者血清Cys C阳性呈正相关(P0.05);而ALB则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早期检测血清Cys C水平对于评估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