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泌盐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周玲玲  刘萍  陆嘉惠 《植物研究》2006,26(6):667-671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4种补血草属植物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 (Willd.) Kuntze)、耳叶补血草(Limoniu otolepis (Schrenk) Kuntze)、繁枝补血草(Limonium myrianthum (Schrenk) Kuntze)和簇枝补血草(Limonium auream)的叶表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植物微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的上下表皮都分布有盐腺,且上表皮的盐腺密度大于下表皮,盐腺的基本结构相同,多由20个细胞构成,其中4个分泌细胞顶端的角质层中央有一小孔,植物体靠盐腺的泌盐孔泌盐。但4种植物在盐腺的密度、盐腺的大小、盐腺与周围表皮细胞的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植物在对盐碱生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促使其强烈地分化出泌盐结构,因而,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对黄花补血草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叶片营养器官中盐腺的分布、密度、结构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叶片上、下表皮有大量的盐腺分布,且下表皮的盐腺密度比上表皮的多,盐腺周围有7~9个表皮细胞呈辐射状排列;盐腺的成熟结构由12个细胞构成,中央有4个分泌细胞,每个分泌细胞都有一个明显的分泌孔,是盐分泌出的通道;分泌细胞外侧伴有4个弧形的毗邻细胞围成一圈;盐腺内部靠近叶肉细胞处有4个收集细胞。研究认为,黄花补血草盐腺由一个表皮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分别经历单细胞时期、2细胞时期、4细胞时期、8细胞时期和12细胞时期的不同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北疆荒漠几种盐生(耐盐)植物抗逆附属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兰海燕 《广西植物》2012,32(5):686-693
利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临时装片等方法,对北疆荒漠的3种藜科植物—灰绿藜、费尔干猪毛菜、蒙古猪毛菜和1种菊科植物—花花柴的表皮附属结构进行了显微和超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对四种植物的解剖结构观察显示,其叶片都含有角质层;气孔器下陷;茎中含有大量的维管束;多数种的细胞中含有簇状晶体结构;(2)四种植物表皮附属结构研究表明:花花柴表皮具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和表皮毛结构;灰绿藜表皮有大量囊泡结构;蒙古猪毛菜叶表皮有短硬毛和乳突状结构;费尔干猪毛菜表皮具大量表皮毛,且表皮毛有节。上述结构和特征反映出不同植物对干旱、盐碱土生境适应的多样性,也为旱生和盐生植物的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叶表皮离析、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烟台补血草[ Limonium franchetii( Debx.) Kuntze]叶片盐腺的分布和结构特征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烟台补血草叶片上、下表皮均有盐腺分布,上、下表皮的盐腺密度分别为7.57和8.09 mm-2,同一时期叶片上表皮盐腺密度略小于下表皮.烟台补血草的成熟盐腺是由20个细胞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中央有4个分泌细胞,每个分泌细胞外侧均伴有1个长方形的毗邻细胞,再向外依次包围着4个内杯状细胞和4个外杯状细胞,靠近叶肉细胞处还有4个收集细胞,收集细胞与盐腺的其他细胞同源;在4个分泌细胞顶端的角质层中央各有1个小孔,称为泌盐孔.烟台补血草盐腺发育过程依次经历原表皮细胞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和20细胞期6个阶段,由1个单独的原表皮细胞发育而成,发育过程中细胞均进行垂周分裂;另外,同一时期的叶片存在盐腺发育不同步的现象.根据观察结果推测烟台补血草主要通过泌盐孔L向外泌盐.  相似文献   

5.
二色补血草叶片泌盐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二色补血草盐泉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色补血草叶下表皮具有花型盐腺,这些盐腺是由基细胞和帽细胞构成,植物体靠盐腺的泌盐孔和基细胞破碎释盐,表明二色补血草具有演化较高级的双重泌盐结构,是二色补血草能在盐碱地生长而不受盐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华补血草盐腺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表皮印痕、扫描电镜以及石蜡切片法对中华补血草的叶片进行解剖研究,观察其成熟盐腺的结构、盐腺的发育与盐腺的密度。结果表明:(1)上表皮的盐腺密度比下表皮的略小。(2)成熟的盐腺由20个细胞构成,中央有4个分泌细胞,每一个分泌细胞外侧又伴有一个长方形的毗邻细胞;向外由2层杯状细胞包围,每一层分别有4个杯状细胞,使盐腺呈近似圆形;盐腺内部靠近叶肉细胞处有4个收集细胞;中央4个分泌细胞顶端的角质层各有一小孔,是盐分泌出的通道。(3)中华补血草盐腺是由一个单独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分别经历单细胞时期、2细胞时期、4细胞时期、8细胞时期、16细胞时期和20细胞时期的不同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新疆2种盐生补血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玲玲  刘萍  王军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127-1133
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外切向壁增厚,表皮外还被有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为不等型气孔;其中大叶补血草为异面叶,而耳叶补血草为等面叶.2种补血草茎中都散生有多轮维管束;大叶补血草根中还有大量通气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2种补血草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为实验材料,用Hoagland营养液和200mmol·L-1NaCl、NaBr、NaNO3溶液分别处理12h,测定二色补血草盐腺的Na+分泌速率、叶片Na+含量和MDA(丙二醛)含量以及质膜透性,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探索可能与盐腺相关的转运蛋白,以探讨不同阴离子对二色补血草盐腺分泌Na+的作用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在NaCl处理12h时二色补血草叶片Na+分泌速率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不同钠盐处理下叶片Na+分泌速率为NaCl>NaBr=NaNO3>Hoagland,而叶片Na+含量为NaBr>NaCl>NaNO3>Hoagland;不同盐处理下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利用Na-K-Cl共转运体专一性抑制剂bumetanide处理发现Na+分泌速率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Na-K-Cl共转运体可能参与盐腺分泌Na+。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为实验材料,用Hoagland营养液和200mmol·L—NaCl、NaBr、NaNO3溶液分别处理12h,测定二色补血草盐腺的Na+分泌速率、叶片Na+含量和MDA(丙二醛)含量以及质膜透性,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探索可能与盐腺相关的转运蛋白,以探讨不同阴离子对二色补血草盐腺分泌Na+的作用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在NaCl处理12h时二色补血草叶片Na+分泌速率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不同钠盐处理下叶片Na+分泌速率为NaCl〉NaBr=NaNO3〉Hoagland,而叶片Na+含量NaBr〉NaCl〉NaNO3〉Hoagland;不同盐处理下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利用Na—K—C1共转运体专一性抑制剂bumetanide处理发现Na+分泌速率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Na—K—Cl共转运体可能参与盐腺分泌Na+。  相似文献   

10.
新疆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玲  宋晓丽 《广西植物》2007,27(4):537-542
利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补血草属4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4种植物的叶片有许多共同的结构适应特征,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表面有厚的角质层;气孔类型均为不等型,气孔位置为平置或略微下陷;上下表皮还具有多细胞构成的盐腺;栅栏组织发达,多为等面叶;存在粘液细胞和单宁细胞;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都不发达等。(2)不同种间有不同的结构适应特征,如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垂周壁饰样,气孔密度,盐腺密度,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等。通过叶的结构特征反映出盐生植物与旱生植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马蔺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温室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从中国北方不同生境生长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鉴定出3个不同抗旱性群体(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从中选择具代表性的不同抗旱级别的4份马蔺种质,进行其叶片组织解剖结构特征的观察和比较,以进一步证实马蔺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质材料间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CTR值和SR值等结构参数指标均与马蔺种质材料抗旱性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强抗旱种质材料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大,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发达,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弱抗旱种质材料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小,气孔密度小,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薄,叶片组织紧密度小、疏松度大,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耐旱,耐盐植物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克拉玛干沙漠耐旱、耐盐植物种的选择刘家琼,邱国玉,石庆辉,李风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730000)SelectionofDrought-ResistantandSalt-TolerantPlantSpeciesinthe...  相似文献   

13.
野生艾草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艾草中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性、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和过氧化值(POV)进行了研究。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从野生艾草中提取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艾草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测定抗氧化性;用新鲜猪油测定过氧化值(POV)。结果:艾草中总黄酮含量高达5.5%,对O2^-抑制率为36.8%,黄酮浓度超过2mg/mL时对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逐渐增强,0.50%黄酮的POV较强,仅次于0.05%的维生素C,说明艾草黄酮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色补血草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aCl胁迫发芽试验、盆栽浇灌NaCl盐水试验、不同含盐量土壤的种植试验,研究二色补血草(Limoniumbicolor)3个时期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NaCl对二色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率与盐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萌发时盐胁迫的适宜值、临界值、极限值分别是0.49%、1.30%、2.1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在2.0%以下的NaCl盐水胁迫下没有表现明显的盐害症状,只表现高浓度NaCl胁迫下,生长量低于低浓度处理的,当处理浓度达到2.4%时,多数植株濒临死亡;不同含盐量土壤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二色补血草成株耐盐临界值为1.7%~1.8%。试验结果说明二色补血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适合在滩涂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山东滨海盐生植物叶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11科14属14种滨海盐生植物的叶焉结构的比较研究表明:(1)生长在同一盐生环境中的14种植物,其中片具有许多结构的共同适应特征,如表皮细胞大小不等,外切向壁外突;栅栏组织发达;存在结晶细胞,单宁细胞和贮水细胞;机械绷带和维管组织都不发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