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李典谟  马祖飞  王正军 《生态学报》2002,22(10):1788-1791
1 大会概述2 0 0 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生物数学卫星会议于 8月 1 5日至 1 8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和中国生态学会数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广西师范大学承办。大会名誉主席为著名理论生态学家 Robert May教授 ,中方主席为中国生物数学会主席陈兰荪教授 ,副主席为中国生态学会数学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典谟教授 ,外方主席为奥地利数学会主席 Karl Sigmund教授。第五届全国数学生态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 2 5 9人 ,来自 1 6个国家 ,其中国外代表 44人。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2.
国际离子通道及钙拮抗剂学术会议于1991年9月26日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医科大学杨藻宸教授和加拿大McMaster大学生物医学系C.Y.Kwan教授发起,在上海医科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加拿大药理学会前主席C.R.Triggle教授,我国的孙家钧教授、赵昇皓教授、金国章研究员和朱培闳研究员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与日本生物物理学会于1985年5月8日—1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联合召开了首届《中日双边生物物理学术会议》.中方有130位代表,日方有7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梁栋材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教授大沢文夫任组织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徐京华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寺本英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沈淑敏教授,日本生物物理学会会长、名古屋大学朝仑昌教授任大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4.
1988年7月25—30日,亚太地区兽类学界近400人聚集北京市怀柔县,举行了学术讨论会。此次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大型的一次兽类学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共同组织。参加大会的中方代表约25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卫生防疫部门等(其中有四川代表17人),外方代表约15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共收到论文308篇,中国兽类学会主席夏武平教授等4人在大会发言,小组宣读论文140篇,其余均以板报(英文)形式展示。其中有关大熊猫方面的论文40篇,有17篇来自四川,3篇来自外国代表提交。…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日双边生物物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6月14—18日在西安市召开,中方有145位代表参加(其中32位研究生),日方有51位代表参加会议.在开幕式上,会议联合主席、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梁栋材和日本生物物理学会上届理事长、第二届中日生物物理学学术讨论会(京都)主席大西俊一分别讲话,他们祝贺第三届中日双边生物物理学术讨论会开幕,热烈欢迎中日双方代表前来古都西安出席会议,并预祝这次大会成功.陕西省副省长郑斯林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本次会议以大会报告、分组专题报告和墙报展讲三种形式就分子生物物理、膜与细胞  相似文献   

6.
1988年8月8日—12日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五届国际镁学术会议,与会者有30个国家的代表共329人。会议主题为“镁与健康”。国际镁的研究学会主席为法国J.Durlach教授,这次会议的本地组织委员会主席为京都大学Y.Itokawa教授,会议交流形式分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学会曾于1963年11月24日-12月1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寄生虫学专业讨论会。出席代表66人,列席和旁听120人;会议共征集论文244篇,宣读82篇。会议的开幕式与中国微生物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联合举行,冯兰洲教授致开幕词,郑作新教授代表动物学会秉志理事长致贺词,国家科委范长江副主任到会作了重要报告。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全体代表及其他会议的代表并合影留念,大家感到莫大的光荣和鼓舞。  相似文献   

8.
1980年7月20—25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西安大略大学联合举行了第六届国际发酵讨论会和第五届国际酵母菌讨论会。来自各国的15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主席是东道国的J.E.Zajic教授,副主席是C.C.Stewart教授。我们作为中国代表首次应邀参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14—18日于日本京都,1988年11月21—22日于日本东京召开国际干扰素与国际细胞因素学术会议。该会议由国际干扰素学会及日本干扰素学会主持、到会代表512人,来自世界26个国家,我国参加代表8名(台湾2名),其中刘新垣,吴章琦两人受到会议奖励。会议主席由日本京都病毒研究所Kawade教授担任,付主席由国际干扰素学会主席Borden教授等担任。会议有报告60篇,墙报218篇,内容有:1.细胞因素系统中的基因与蛋白质,2.病毒性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6):F0002-F0002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换届会议于2010年5月20日-5月22日在沈阳医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在辽宁省预防医学会领导下,由沈阳医学院承办,到会代表51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副主任委员杨景云教授、副主任委员袁杰利教授,辽宁省科技厅张强副厅长,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文道泰副会长,沈阳市科技局宋锡坤局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会议消息     
由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国际生物数学大会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生物数学卫星会议定于2002年8月15至18日在中国广西桂林市召开.会议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R.May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理事长、中科院数学所陈兰苏研究员和曾作过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K.Sigmund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S.A.Levin教授在内的一批代表当今国际生物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专家将参加本次会议并做大会报告.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数学…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联合发起的中美神经科学会议于1986年6月7~11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和其它神经递质与调质”。会议的中方主席是科学院上海药物所邹冈教授,美国科学院代表团以斯坦福大学药理学教授、阿片肽研究的先驱者A.Goldstein 为团长,团员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Axelrod,阿片肽研究的著名学者H.Akil,T.Yaksh 及A.North,免疫组化专家A.Gray-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生物学会浙江组成立大会于1987年11月10日在杭州市石油科技交流中心举行,来自石油、地质、海洋、煤炭、文教等部门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浙江省科协的领导以及省内外有关学会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本着"双增双节"的精神,仅开了一天.在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杨敬之教授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向大会致贺词.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孙英,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省地矿局局长汤文权也在会上讲了话,对浙江组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际抗病毒研究会议于1988年4月10—14日在美国威廉斯堡召开。到会代表有500多人,来自18个国家,参加会议论文有168篇,我国参加的论文有8篇。除美国外,我国参加的论文数占第二位。这说明我国在抗病毒研究工作上有一定的实力和水平。会议主席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GeorgeJ.Glasso教授担任,付主席由Utah大学医学院EarlR.Kern教授担任。会议安排每次研究论文报告前均有两篇综述性报告,如蛋白质晶体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微生态学会老年微生态学组于一九九○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并同时举办第一届全国老年微生态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31个单位7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科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微生态学会、北京机械局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老年报、中国社会报等新闻机构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导。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二十余人,其中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名誉所长,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刘秉阳教授,中国微生态学会主任委员康白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的现代实验技术经验交流会,自7月15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汤佩松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崔澂和曹宗巽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植物激素与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建成关系”和实验方法在植物生理发展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殷宏章和娄成后教授也到会与大家会面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各省市,共一百四十余人。在到会的代表中,讲师或助理研究员计97人,教授和付教授7人,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都是综合大学、高等师范和农林院校植物生理教学单位以及省级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兽类学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我国安徽省合肥市江淮饭店举行。 应邀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日方代表共16名学者,有日本哺乳动物学会会长西胁昌冶教授为团长,国立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和田一雄博士为秘书长。中方与会代表40余人,多为从事我国兽类学研究多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他们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卫生防疫部门。 会议收到论文56篇,其中日方18篇,中方38篇。论文涉及面相当广泛,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兽类学工作者在哺乳动物分类、区系、群落、种群、个体生态、动物地理、行为学、古生物学,遗传生理等方面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屈国际兽类学大会(简称Ⅲ ITC)于1982年8月15-20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世界55个国家,计747人,提出论文600余篇。中国代表5人:夏武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杨安峰(北京大学生物系)、高耀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马逸清(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和杜继曾(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受到大会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该会是兽类学领域的综合性大型国际会议。大会执委会主席为苏联的V.E.Sokolov院士,副主席兼组织委员会主席为芬兰的E.Palmen教授。东道国组织委员会,代表国际生物科学联盟兽类学部组织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19.
由中日双方联合举办的中国鹿类动物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hal Symposium on Deer inChina)于1992年11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外学者共有81名,其中中国代表46名,国外代表35名,他们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斯里兰卡等15个国家。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盛和林先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本次会议共采纳了77篇论文,63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其中41篇在会上宣读,21篇以壁报形式进行了交流。大会以中国鹿类动物研究为中心,分7个专题报告会:1.形态和分类;2.系统和进化;3.分布、栖息地和取食习性;4.行为;5.生态;6.保护与管理;7.饲养、生理和生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一个题为“梅花鹿与马鹿杂交近况以及主要问题”的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0月17-20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部、上海市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了“全国首届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学术研讨会”,会议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真菌学杂志》主编温海教授主持,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若瑜教授致开幕词,中科院皮研所吴绍熙教授为本次会议赋诗一首,赞誉本次会议的召开,长征医院廖万清院士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期间我国医学真菌界的老中青三代学者近200人齐聚一堂,就临床上常见致病真菌的基础和临床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议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归纳起来本次会议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