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注意到白鹇雄鸟距长在一定时期内随年龄增长的事实,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的改进形式,依据确知年龄和估计年龄的部分样本,建立了白鹇龄估计的神经网络模型,用此模型可以以实测距长初步估计标本和野外采集到的白鹇个体的年龄。  相似文献   

2.
大麻哈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0和2011年采捕到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洄游群体57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大麻哈鱼的年龄判定和生长模拟。大麻哈鱼鳞片属于典型圆鳞,有明显的年轮特征,为一年一个周期,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部分鳞片有明显幼轮,幼轮和年轮根据鳞径大小能够区分。采集样本的雌雄组都分为2+,3+,4+三个年龄组,也都以3+龄组数量最多。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分别模拟了大麻哈鱼1—4龄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采用残差平方和(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sum of squares,ARSS)分析得出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故将雌雄个体放一起进行生长模拟。AIC和BIC检验结果显示特殊VBGF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公式为:Lt=90.04×[1 e 0.3(ti+0.27)]。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且性成熟年龄小的个体生长速度大于性成熟年龄大的个体。应对大麻哈鱼年龄与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为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基于骨龄学方法鉴定吐鲁番沙虎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13个标本的吻肛长频次数据,初步划分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共选取54例个体,分别截取第2右前趾骨第3趾节,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进行了骨龄学鉴定。同时,根据野外标记重捕方法获得个体的形态学生长指标来验证年龄组划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雌雄个体间吻肛长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进行年龄鉴定;吐鲁番沙虎的吻肛长和骨龄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小于6龄的个体,骨龄学的方法适用于吐鲁番沙虎年龄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田泽蛙年龄组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5年4~10月在上海农田随机捕获的369只泽蛙的体长、体重指标进行测量,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年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以往的研究作对照,推断出泽蛙4个年龄组对应的个体年龄以及相应的生长指标特征.结果为体长15~31 mm可鉴定为1龄个体和小于8月龄的2龄个体,32~39 mm个体可鉴定为2龄个体,40~45 mm为3龄个体,48~51 mm为4龄个体,认为该方法可用于泽蛙的年龄鉴别.  相似文献   

5.
狩猎期间雉鸡(♂)的年龄组成和体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欣 《动物学杂志》1993,28(5):40-43
以距长和距的色泽及弯曲状况为依据对山西省5个地区狩猎季节雄性雉鸡年龄的划分表明,当年幼鸡,1龄和2龄以上鸡各占40.7%-46.0%,42.9%-49.0%和9.6%-12.1%。各调查区域雌雄鸡的体重范围分别是0.73-0.8kg和0.99-1.10kg。11月中旬以后,体重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雄性幼鸡的重量低于1龄鸡,而1龄鸡的重量在有些地区低于2龄以上个体,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有  相似文献   

6.
 根据5个不同斑块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残存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国家一级保护稀有树种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的种群密度与数量、 年龄结构与生物量动态, 组建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望天树个体生长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个体生物量模型及种群年龄结构模型, 编制了不同 斑块的望天树种群及整个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斑块的望天树种群因种群年龄及所受到的干扰方式的不 同,其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差异很大,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也不同。面积最小的斑块缺乏成熟个体,并出现龄级结构缺省的现象。不同斑块 局部种群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近似于Logistic增长,但各斑块局部种群的最大生物量以及生物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有所不同。整个种群的年 龄结构为稳定增长型种群,1~60龄的种群个体的死亡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60~150龄的个体死亡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180 龄后种群呈 现生理衰退,个体出现死亡高峰。种群的生物量在180 龄前呈Logistic 增长,此后,生物量下降。部分斑块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已严重威胁 其局部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泥鳅繁殖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泥鳅的性成熟年龄:雌体为1—2龄,雄体为1龄。其性腺发育和性细胞特征,与鲤科鱼类基本一致。泥鳅属分批产卵类型的鱼类。在天然水域中,4—10月生殖。在一定范围内,泥鳅的生殖力随体长、体重的增长而提高。体长增长以第1—2龄最快,体重年增重率以第2龄为最高。因此,泥鳅的人工养殖周期以两年为佳;收获个体规格宜在体长为11cm以上。  相似文献   

8.
山东赤松种群的个体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山东赤松 (PinusdensifloraSieb .etZucc .)种群个体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赤松个体生长密切符合Logistic方程 ;人工林个体生长好于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与次生林个体生长规律一致 ;树高成熟龄和连年生长量最大时年龄出现最早 ,胸径成熟龄和连年生长量最大时年龄出现较晚 ,材积成熟龄和连年生长量最大时年龄出现最迟  相似文献   

9.
白鲟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齿骨和胸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其骨磨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胸鳍条鉴定白鲟的年龄较为可靠。所收集的66尾白鲟样品中,根据胸鳍条鉴定年龄,幼鲟8尾,1-3龄。成鱼58尾中,雄鱼33尾,最低6龄,最高11龄,多数个体为8-9龄。雌鱼25尾,最低7龄,最高17龄,多数为10-12。白鲟生长速度快,特别在第一年其长度生长最为突出。当年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cm,1龄鱼平均全长75cm。推算结果表明雌雄鱼在性成熟前生长无明显差异,性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相同年龄雄鱼。采用VBGF描述白鲟全长及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1-5月龄的生长数据, 对其全甲宽、甲宽、体长、体高、大螯长节长、大螯不动指长、第一步足长节长及体重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1-3月龄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4、5月龄部分性状间不显著(P>0.05)。各月龄三疣梭子蟹的主成分有所不同: 1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为长度因子, 第二主成分为宽度因子; 2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为宽度因子, 第二主成分为长度因子, 第三主成分为体重因子; 3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为宽度因子; 4-5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均为体重因子, 第二主成分均为长度因子。不同月龄三疣梭子蟹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1-3月龄形态性状的增长优先于体重, 4-5月龄体重增长优先于形态性状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