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青沟位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甘旗卡西南,是一条长40里的沙沟。沟外为一望无际,此起彼伏的沙丘,沟内却还存在着约10里长茂密的残遗森林植物群落。这里的高等植物,包括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和长白植物区系的种类共450种。参照布脑—勃朗喀(Braun—Blanquet,J.)的统计方法,即按照种类成分的确限度和存在度,确定了三个森林植物群丛:水曲柳群丛、蒙古栎群丛和大果榆群丛。其中蒙古栎群丛无论在种类组成上或形态结构,都是最发达,最复杂的,同时在动态上也是最稳定的群落。它的发生不是特殊的土壤条件决定的,而是气候决定的,因此它应该是本地区的地带性顶极植物群落。目前它的分布虽不广,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在有条件的地方,它有逐渐恢复并扩大其分布面积的趋势。但由于这一地区森林的消失已然年代久远,气候和土壤都已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为了改造这一流域的自然面貌,就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工作,正确地考虑造林的程序和树种的选择,为此,大青沟的残存森林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
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特点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森林群落类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群落学特点,并分析了对群落整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31个乔、灌木种类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大青沟落叶阔叶林主要由具复叶、小叶和中叶的落叶大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所组成。植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植物106科,359属,709种,约占整个内蒙古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一。主要木本植物之间发生联结的情况较多,既有正联结,也有负联结。  相似文献   

3.
郑元润 《植物学报》1998,15(5):44-49
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森林群落类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群落学特点,并分析了对群落整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31个乔、灌木种类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大青沟落叶阔叶林主要由具复叶、小叶和中叶的落叶大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所组成。植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植物106科,359属,709种,约占整个内蒙古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一。主要木本植物之间发生联结的情况较多,既有正联结,也有负联结。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高原上号称八百里瀚海的科尔沁沙地中,有一处硕果仅存的生物“避难所”,生境非常特殊,它就是被誉为“沙地明珠”的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条沙沟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大青沟的景致是分外迷人的,多  相似文献   

5.
封面说明     
正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孙学凯2016年6月拍摄于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简称大青沟站).该实验站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境内,属大陆性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典型农牧交错区和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区.该区年降水量450 mm左右,年蒸发量1780 mm,相对空气湿度59%,年均气温6℃,年均总辐射5035 MJ·m-2,无霜期154 d.土壤类型为风沙土,偏碱性,有机质、氮等含量较低.大青沟站主要致力于沙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共生有生殖器官的Anomozamites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海房沟异羽叶的新联合(Anomozamites haifanggouensis(Kimura et al.)comb.nov.)是辽西和内蒙古东部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一种特有的本内苏铁类植物。仅发现一块标本(正、反面印痕)。标本上保存3枚营养羽叶,它们同几个苞片状的小叶和一些小孢子叶联合在一起,但球果的雌蕊群部分未被保存。标本被收集于内蒙古东部的宁城县山头乡道虎村附近,产于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以往在辽西葫芦岛市的南票和白马石乡上三角城等地的同一层位中也曾发现过很多分散保存的苞片状小叶和相似的小孢子叶。它们最初被潘广(1983)认为是一种双子叶的半被子植物(Cycadicotis),并将小孢子叶视为“具皱纹的雌性种囊”。后来,又经KJlnura等(1994)详细研究,因未找到任何与被子植物有关的证据,将它们归入一个分类位置不明的形态属Panlatangia,并被描述在P.haifanggouensis种名之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被研究的标本是同本内苏铁类的Anomozamites异羽叶相连,从而为这些分散保存的生殖器官的确切分类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海房沟异羽叶的新联合(Anomozamites haifanggouensis (Kimura et al.) comb. nov.)是辽西和内蒙古东部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一种特有的本内苏铁类植物.仅发现一块标本(正、反面印痕).标本上保存3枚营养羽叶,它们同几个苞片状的小叶和一些小孢子叶联合在一起,但球果的雌蕊群部分未被保存.标本被收集于内蒙古东部的宁城县山头乡道虎村附近,产于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以往在辽西葫芦岛市的南票和白马石乡上三角城等地的同一层位中也曾发现过很多分散保存的苞片状小叶和相似的小孢子叶.它们最初被潘广(1983)认为是一种双子叶的半被子植物(Cycadicotis),并将小孢子叶视为"具皱纹的雌性种囊".后来,又经Kimura等(1994)详细研究,因未找到任何与被子植物有关的证据,将它们归入一个分类位置不明的形态属Pankuangia,并被描述在P. haifanggouensis种名之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被研究的标本是同本内苏铁类的Anomozamites异羽叶相连,从而为这些分散保存的生殖器官的确切分类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郑元润 《生物多样性》1998,6(3):191-196
大青沟森林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分别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计测生态优势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多度的均匀度。结果表明:由于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属于隐域性植被,从沟底到沟沿,小气候的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着生境梯度,但由于乔、灌、草综合作用的影响,各群落类型及生境梯度上的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特殊森林群落类型长期适应隐域性生境条件的结果,它为我们改造周边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优势种的叶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功能性状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利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生境条件非常特殊,在沙沟里存在着一片茂密的森林,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从沟底到沟顶,虽然海拔高度仅相差六、七十米,但由于距离沟底水源不同,土壤条件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大果榆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水曲柳群落分别分布在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的沟顶、沟中和沟底。为了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环境梯度下的森林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进行研究,以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果榆、蒙古栎、水曲柳3种主要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群落优势种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和叶干重等5项叶功能性状,研究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生长型、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比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大小和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大小与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型植物叶片性状的分析表明,草本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比乔木和灌木低,而其比叶面积高于乔木和灌木;对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比较发现,大果榆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乔木、灌木叶厚度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水曲柳群落的叶厚度与干物质含量,二者比叶面积显著低于水曲柳群落。大果榆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从叶功能性状的角度,它们具有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和较低的比叶面积,体现出适应干旱生境叶片的特征。水曲柳群落呈现出低叶干物质含量、高比叶面积的特征,体现出适应湿润、土壤水分较好生境的特征。不同群落通过调节自身的物种组成,形成不同的功能性状组合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沙地云杉     
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东南部的边缘,有一片神奇的云杉林,千百年来,它辛勤地护卫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抗御着严寒、干旱和风沙,为改善和调节我国北方的自然环境默默地奉献着。组成这片森林的主要树种,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 沙地云杉分布范围十分狭窄,世界上仅分布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东南部,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它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属大兴安岭山地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除敖包主峰外,全部是沙丘。地表仅有30-50厘米的腐殖质灰色森林土,土质…  相似文献   

11.
大青沟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郑元润 《生态学报》1999,19(4):578-580
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是经过长期环境变迁后残留下来的森林群落类型,具有适应环境的特殊机制,运用群落演替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群落的稳定性,在大青沟地区以水曲国主的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平衡过程,它仅仅是一种小生境条件作用下稳域性稳定植被系统,以蒙古栎为主的群落在当地处于稳定状态,并与当地的大气候条件相适应,其它群落类型则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地区的本底植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国玉 《生态学报》2004,24(6):1287-1293
根据现代地植物学和古生态研究结果.恢复、评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原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状况.并论述它们对生态建设的意义。潜在植被分布表明.温带或亚热带郁闭森林仅可以发育在北方的东南边缘地带,而东北中西部、华北平原大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等地区为郁闭度较低的疏林或森林草原可能发育地带。这些地区是北方农业发展和生态恢复的主要区域;东北西部、内蒙古东南部、陕北、宁夏东南部、陇东南和青海省东中部等地区.潜在地带植被当属温带草原.宜发展牧业.是目前退耕还草的重点区域。在全新世中期,东北地区东北部的原生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北的南部、河北东部、山东东部、淮河流域等地生长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黄土高原东南部、黄淮平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等地区,原生森林面积比目前大得多.分别分布着以松属和落叶阔叶树占优势的稀疏森林和以云、冷杉占优势的山地寒温带森林.为这些地区勾勒了未来生态恢复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根据原生植被分布.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同样不适合发展林业.退耕以后所能够恢复的也只能是草,而不是林;再往西北.到了毛乌素沙地西北部及其我国西北内陆的广袤半荒漠、荒漠地带.原生地带植被中从未出现森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不宜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3.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粘菌22 种, 它们分别属于无丝菌目、团网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其中, 小筛菌、孔膜菌、卵圆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弧线亮皮菌、白柄菌和球形白柄菌等7 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粘菌22种,它们分别属于无菌丝菌目、团网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其中、小筛菌、孔膜菌、卵圆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弧线亮皮菌、白柄菌和球形白柄菌等7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小宝贝台村位于内蒙古宁城县西泉乡的东北部,全村总面积36,646亩,生育期降水量一般400—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山区。解放前这里山秃、地瘦、人穷,风、旱、雹、洪、病虫、霜冻等灾害频繁,自然林破坏严重,森林覆被率不到2%,粮食亩产只有几十斤。解放后,从1952年开始,大搞植树造林,逐步实现农、林、牧、副有机结合,全面发展。如今林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副业多、收入多,初步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他们的经验概括起来有四条:  相似文献   

16.
辽西十二年     
王原 《化石》2009,(3):16-27
辽西是辽宁省西部的简称。这里的地震中,尘封着一个古老的化石生物群。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3千万到1亿2千万年前,核心分布区位于现在的辽西、冀北和蒙东南部,正属于20世纪20年代“热河省”的行政辖区,“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位测度问题。结果表明 :在乔木种群中大果榆、蒙古栎、色木槭、叶底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朝鲜柳、水曲柳、茶条槭、春榆、黄菠萝、小叶朴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大多数的海滩都属于泥质滩涂,也就是"潮间带"。这里生活着许多生物,包括长途迁徙的鸟类,它们中有一些种类就地停留繁殖,而其余大部分种类在此补充能量后继续往北飞。在北方的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中,我们能看到这些鸟类的身影,但是它们更分散了,不像迁徙时那么集中。在整个北方的生态系统中,鸟类是很主要的部分。例如,每年有很多鸻鹬类飞到内蒙古,连续几个月以天然湿地及  相似文献   

19.
正驱车行驶在美国中部开阔的大平原上,目之所及几乎全是玉米地或大豆田。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曾是铺展到天际的草原。在这一草原的东部,禾本科的大须芒草、草原裂稃草和拟高粱占尽优势,高度可超过2米,于是人们给这一草原类型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高草草原。高草草原曾覆盖了约6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今绝大多数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这里曾谱写过肃慎渔猎生活的历史,流传着海东青捕拿天鹅的故事,并与一个让亿万中国人熟悉的词汇"北大荒"紧密相连;这里还发现了中国丹顶鹤的第三大繁殖群以及其它珍禽。这里就是兴凯湖,位于北国边境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本期自然将引领您走入这片充满光荣与梦想的传奇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