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为鸟纲(Aves)雀形目(Passeriformes)下的一个小科,仅有一属三种: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雪松太平鸟(B.cedrorum)和小太平鸟(B.japonica)。其中,太平鸟见于全北界,雪松太平鸟见于美洲;而小太平鸟的分布范围则仅局限于东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远东地带、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1,2]。小太平鸟因其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且数量有限,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是近危物种(Near Threatened,NT)[2,3]。在野外识别上,小太平鸟与太平鸟的区别为体型略显小,翅上无白色翼斑,尾羽端部为红色而非黄色。有关小太平鸟在中国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奇鸟荟萃     
自然界现已查明的鸟类中,有许多鸟类具有独特的外貌,奇特的生活习性,说来让人赞叹不已。喷雾鸟在秘鲁的目布库尔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种会“喷云吐雾”的小鸟,当地人称它为“喷雾鸟”。这种鸟的腹囊里有一种绿色的液体。液体经过口腔喷出来,在空气中便会迅速蒸发成一种白雾。“喷雾鸟”不常吐雾,只有在遇到敌害时,才喷出云雾迷惑敌人,保护自己。送奶鸟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有一种奇特的鸟,雌鸟腹部有一奶囊,可分泌许多营养丰富的奶汁。它自己不用奶汁哺雏,因而每隔一段时间,便飞到地面上,让人帮它挤出奶汁,人可食用,因而称之为  相似文献   

3.
帽儿山1999年春季鸟类环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春季60天环志鸟类70种3111只,日均51.8只。蓝尾鸲数量在往年第一位降到第四位,田鸟升到第二位。估计黄唯鸟、灰头鸟的寿命为4-5年。在环志做法上有几点改进。  相似文献   

4.
根据发现于内蒙古宁城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亚成年鸟类标本,报道了早期今鸟型类一新属、新种——陈氏天宇鸟(Tianyuornis cheni gen.et sp.nov.)。新属种与红山鸟科(高冠红山鸟Hongshanornis longicresta,侯氏长腿鸟Longicrusavis houi及朝阳副红山鸟Parahongshanornis chaoyangensis)的特征最为相近,如体型大小相似,后肢明显长于前肢等;但也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红山鸟科成员不同的特征,包括上下颌都保存有牙齿,齿骨直(特殊的"S"形齿骨曾被认为是红山鸟科鸟类的近裔特征),胸骨后外侧突远端呈扇形扩展等。这些特征表明新标本为红山鸟科一新属种。该新属种的发现使红山鸟科成为已知种属分化最丰富的早白垩世今鸟类群。另外,新标本也丰富了红山鸟科鸟类许多新的重要形态学信息,证实这一支系鸟类仍保留有牙齿结构。  相似文献   

5.
圆鸟虱属一新种(食毛目:长角鸟虱科)刘思孔(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100050)关键词食毛目;圆鸟虱属;新种在整理白学礼先生从大石鸡Alect。graecamagna(Przhevalski)上采集的食毛目标本时,发现有2种圆鸟虱(。nd。),l种为异...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辽宁朝阳原家洼九佛堂组发现的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朝阳副红山鸟(Parahongshanornischaoyangensis gen.et sp.nov.)。尽管缺失头骨,但其头后特征和红山鸟及一件属于红山鸟科的长腿鸟最为接近,具有该科的一些明显鉴定特征,如前肢相对后肢十分短小,"U"字形的叉骨长明显大于宽等,因此可以归入红山鸟科。新鸟在以下特征上可与红山鸟及长腿鸟相区别,如叉骨支近端侧向压扁,联合处有一条深沟;胸骨末端有两对后凹陷,在龙骨突与侧突之间有短的后突;第Ⅱ指第1指节相对更加短粗,第2指节细长;耻骨具有膨大的耻骨脚等。新材料的发现为红山鸟类提供了新的解剖学特征,还为研究早期今鸟类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幻想星球     
正怪物事务所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20年第4期的1号怪物是生活在南美洲的长耳垂伞鸟。请注意断句,长耳垂,伞鸟。虽然名字里有"耳垂"两个字,但这种鸟引人注目的大肉瘤却是长在脖子上的,雄鸟专门用它来吸引雌性。因为肉瘤上长满了羽毛,长耳垂伞鸟看起来像是脖子上挂了个长毛的话筒。2号怪物是弓长棘蛛,园蛛科的一种。它身上有一对长长的倒棘,长度超过腹部长度的5倍,主要用来抵御鸟儿捕食。因为炫酷的外形,弓长棘蛛也被称为"蜘蛛界的角斗士"。  相似文献   

8.
鸟,无疑是迄今为止征服空间最成功的动物,堪称天之骄子。鸟类征服天空凭借的是自身的力量和速度,鸟先人类而生,与人类为伴,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好处。华丽的羽毛、优美的歌喉是人类享不尽的天然美色,优良的品行不仅在维护自然平衡方面表现突出,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心理的健康也不无益处,所以,鸟更无愧为人之益友。鸟之最鸟是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中最大的家族。现在鸟类有8808种,是现生哺乳动物的两倍半,爬行动物的一倍半,两栖动物的四倍。据一位英国鸟类学家的估计,全世界现生鸟大约有1000亿只,是世界人口的20倍。鸟是世界上视力最敏锐的动物,一只金鹰在光线良好的时候能在1966米的高空看清地面上一只兔子。康多兀鹫在飞翔时能看清方圆十五公里以内的景物。  相似文献   

9.
盖志琨 《化石》2005,(4):2-5
恐龙早已为人们熟悉和津津乐道了,可是提起另外一种同样已经灭绝,同样和“巨”字联系在一起,同样也有“令人恐惧”的意思的动物,许多人似乎就很陌生了。这种动物就是“恐鸟(Moa)”。恐鸟,是很早以前曾经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无翼大鸟,属平胸鸟总目,跟鸵鸟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恐鸟是我们的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的鸟类,一般身高在3米左右,最大的恐鸟高达4米,有2个成年人那么高,体重可达到450千克,蛋像篮球那么大,有十几公斤重,一只恐鸟蛋相当于100只鸡蛋。  相似文献   

10.
知识果味派     
正机敏小智者:何晓娜(合肥)砸来的问题:鸟妈都能认出自己的蛋吗?事实上,只有极少数鸟对自己的蛋有识别能力,它们会拒绝孵化其他鸟蛋;但更多的鸟儿完全认不出自己的蛋,甚至有的鸟在繁殖期会对蛋来者不拒。比如家鸡就是这种糊涂鸟,所以有些母鸡会成为很多鸟蛋的代孵母亲。【知识布丁】Q:孵蛋只是趴在蛋上那么简单吗?  相似文献   

11.
正鸟,鸟,鸟!各种各样的鸟!不同种类的鸟有着不同形状的鸟喙,那么,你知道鸟喙跟鸟儿吃的食物有怎样的关系吗?嘿,想要一探究竟的话,就请玩一玩下面这个游戏吧。把鸟喙想象成餐具,再为它们找到各自的主人,用线将它们连起来,你呀,就能闯关成功啦!  相似文献   

12.
鸟巢和鸟卵的调查研究,不仅在教学上有很大价值,而且在保护和招引农林益岛以及防除害岛方面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鸟巢和鸟卵是鸟类繁殖过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当我们在森林或果园发现了某一种鸟巢和鸟卵时(图1),也就是找到了鸟类栖息的环境和繁殖的处所。1956年2月至8月,我与山东农学院许慕农同志在北京颐和园作了鸟巢和鸟卵的初步调  相似文献   

13.
四种同域分布洞巢鸟的巢址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巢鸟集团是中国东北地区温带次生林内鸟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巢址特征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动态的内在机制。作者于2008年4-7月,对吉林大岗林场4种主要洞巢鸟的巢址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多尺度(巢树、巢址和活动区)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初级洞巢鸟与次级洞巢鸟的关系。共发现160个繁殖巢,其中初级洞巢鸟58巢,包括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24巢和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21巢;次级洞巢鸟102巢,包括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38巢和普通?(Sitta europaea)45巢。初级洞巢鸟对巢树无显著选择性,而次级洞巢鸟对巢树有显著选择性,以白皮柳(Salix pierrotii)为主。灰头绿啄木鸟的洞口主要朝南,而其他3种洞巢鸟对洞口朝向没有显著的选择性。初级洞巢鸟巢址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巢树和巢址尺度上,而次级洞巢鸟在3个尺度上均有显著差异。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区分大斑啄木鸟和灰头绿啄木鸟洞巢的关键因子为洞口直径和洞巢内径,即洞巢的大小;区分白眉姬鹟和普通?洞巢的关键因子为巢树树冠高度和洞口深度。也就是说,初级洞巢鸟之间以及次级洞巢鸟之间巢址特征的最主要差异均在巢树尺度上。判别分析表明,普通?倾向于选择灰头绿啄木鸟提供的洞巢,而白眉姬鹟偏好于大斑啄木鸟提供的洞巢。由于啄木鸟所凿洞巢的大小不同,导致了次级洞巢鸟对其巢址的差异性选择。因此,洞巢的大小是影响同域分布的洞巢鸟巢址利用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固定面积法调查了青林三个主要演替阶段森林(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种团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最低。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所记录到的35种鸟类中有11种差异显著。其中,山雀科和科在阔叶林中占优势,而柳莺亚科在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占优势。食性种团中,阔叶林以食虫鸟和食果食虫鸟为主;混交林和针叶林均以食虫鸟、食果食虫鸟、食谷鸟和食果鸟为主。鉴于阔叶林和混交林有向顶级群落(针叶林)演替的趋势,建议采取人为干扰来维持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面积,以便从景观水平上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协同进化(三):竞争,捕食,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争是物种之间一种重要的相互关系,它会引起参与竞争的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回应,因此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曾经有多方面的文献涉及物种间相互竞争所导致的可能的进化,在这方面最早的研究当属拉克(Lack,1947)在厄瓜多尔以西太平洋中的加拉巴哥(Galapagos)群岛对雀科鸟的工作。克拉注意到这些雀科鸟像的长度与假想竞争者的存在与否有很大关系。例如,某一属的雀科鸟主要在地上觅食,在只有一种雀科鸟的岛屿上,像的长度大约是10mm,而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属乌的岛屿上,体型较小的种类像的长度为smm,而体型…  相似文献   

16.
鸟鱼是一种习性凶猛的肉食性鱼,依他种鱼为食料,是淡水养殖事业上主要敌害之一,特别是目前大量发展外荡养鱼的工作中清除这种害鱼更为重要。因为清荡工作的好坏对池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有很大的意义,现在除利用鱼鹰、围捕以外,这里根据鸟鱼的习性谈谈如何在外荡中清除鸟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辽东半岛的南端有一座山,名叫老铁山,它是候鸟们漂洋过海途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千百万只在这条生命线上迁飞的候鸟每年春秋两季到此光顾停歇,从不改变,延续至今。与老铁山相距仅10公里有一个不到1平方公里坐落在渤海湾里的小岛,名叫蛇岛,上面栖居着大约两万条世界上唯一的一种蝮蛇,它们专靠捕食春秋两季路过老铁山时光临此地的小形候鸟为生。不知从多么久远的时候开始,每年这里都上演着地球上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伟大而动人的一幕。老铁山曾经覆盖着大片的森林和散布着村庄,每年大批来此做客的鸟早已和当地人结下了不解的渊缘,捕鸟、食鸟、斗鸟、卖鸟成了这里积下的民俗。鸟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一个不大不小,但是绝不可没有的位置,每个村庄里都流传着讲不完的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鸟类究竟有多大并仍能保持其飞行能力?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原认为找到了答案,因为发现过两种早已绝灭的鸟类骨骼化石:一种是陆上的“巨异鸟”(Teratornis incredibilis);另一种是海鸟“骨齿鸟”(Oste-odontornis orri)。在南加利福尼亚发现的这两种化石鸟,其翅展约10米。看到这个数字,人们不由得惊叹不已:鸟这么大,竟然还能飞翔!但在阿根廷中部那干燥、满是尘埃的平原上,大自然埋藏着一只更加令人惊讶的奇鸟,并保存了数百万年之久。这就是“阿根廷巨鸟”(Argentavis magnificens)的骨骼化石。它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它的翅展达15米,从其喙尖到尾端有6.5米长。这一鸟类标本之大,你一定要捉摸一阵之后才会明白过来。  相似文献   

19.
经过26年护鸟与捕鸟的战争,老铁山捕鸟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对捕鸟的日子依然留恋,捕鸟曾经是这里的一种营生,历史上这里就有偌大的鸟市,成帮的山东鹰客到此营商,解放后到70年代末国家还在通过供销社大量收购鸟,斗鸟的风俗至今还在……应当如何对待历史留下的积习,引起交战双方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各类人造设施, 尤其是建筑物及建筑物上的玻璃, 已经成为鸟类生存的重要威胁。有些建筑物及其上的玻璃拥有透明和反光的特性, 这样的特性令鸟类无法辨认出玻璃的存在, 导致在飞行途中与玻璃相撞致死, 或致伤、致残。这样的现象被称为鸟撞建筑或鸟撞建筑玻璃, 简称鸟撞。在北美, 针对鸟撞现象的研究较多。在美国, 鸟撞每年造成3-10亿只鸟死亡, 是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鸟类死亡中最突出的原因之一。然而, 目前中国对于鸟撞的研究和关注还非常有限。随着中国对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鸟撞现象也应进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视野中。为了让该议题被更多人所了解, 本综述总结和介绍了鸟撞现象, 包括影响鸟撞发生的因素、预防鸟撞措施的进展和鸟撞调查的方法概述。此外, 本文以案例形式介绍了国内首个系统性鸟撞建筑的调查, 并阐释了该类调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基于过往研究, 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未来鸟撞建筑研究方向的建议: (1)对中国鸟撞建筑现象进行整体评估; (2)建立系统性调查方法和鸟撞数据收集的系统; (3)进一步探究鸟撞机理; (4)促进和改变公众意识、影响城市规划与建筑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