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沟金针虫为害小麦的损失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沟金针虫为害小麦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麦返青拔节期为害,使小麦茎蘖死亡。穗数减少。二是拔节后为害,形成白穗、虫伤株,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1~5级虫伤株的损失率分别为1%、6.3%、30.7%、33.4%和57.3%。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呈直线回归关系,方程为y=-2.8901+19.3318x,在亩产200~250kg水平下,防治指标为4~5头/m~2。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吸浆虫(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一年发生一代,其幼虫具有在土壤中多年滞育休眠的习性。某年度出土羽化虫量,是当年为害小麦的直接虫源;继续存留土内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和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在我国曾严重为害,造成大量减产,经大力防治后,于六十年代基本控制了危害。近年,特别是1985年一些地区小麦吸浆虫又有所回升,再度造成严重为害。应引起各地重视。 小麦吸浆虫回升概况和原因分析 我国小麦吸浆虫的分布地区,据1954年调查有18个省、市、自治区、260余县(市),主要猖獗区: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cuana在平原地区的河流沿岸,如苏、皖两省的淮河两岸;河南的伊、洛河,黄河和淮河的两岸;陕西的渭河流域等。麦黄吸浆虫Conta-  相似文献   

4.
麦茎叶(虫甲)(Apophylia thalassina Fald.)在甘肃陇东各县均有分布,尤以中部平原沟壑区为最多。据1958—1959年调查结果,庆阳西峰一带小麦被害率达17.7%,最重者达45%,宁县早胜一带为害达13.4%,镇原县中原地区麦苗被害达33%,其他地区每年亦有不同程度的为害,且有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 根据室内饲养和大田观察的结果,其形态特征及生活史,与河北、山西所发生的麦茎叶(虫甲)相同。现将其生活习性与防治办法整理如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为害情况 棕金龟(虫甲)(Holotrichia sauteri Moser)、朝鲜金龟(虫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无翘黑金龟(虫甲)(Trema-todes tencbriodes Pall.),是山西晋东南杂粮区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谷子、高粱、小麦、马铃薯、甘薯、豆类、棉花、甜菜、苗木等均受其为害。每年播种后,幼虫为害种子、幼芽、幼苗、根茎;有时玉米生长到2尺高还被它咬死。据在长治盆地调查,结果玉米被害率达10—30%,小麦10—20%,高粱5—24%,大豆10—24%。虫口密度每平方米有4—6个,最多者有41.3个。往往一株玉米根下能挖出1—5个蛴螬。为了找出有效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空间格局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Xun 《昆虫知识》1999,36(3):140-144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数、分析表明了小麦吸浆虫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呈负二项分布,并探讨了吸浆虫在田间的聚集原因以及小麦吸浆虫穗虫平均密度(x)与负二项分布公共kc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六星黑点蠹蛾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群众也叫枣树截杆虫,主要为害枣树。据初步调查,在晋县、赵县、束鹿等县枣树上均有发生。严重地块枣头被害率达64%,部分单株枣头被害率为100%。枣头被害影响树体发育,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福建省栽植的肉桂,由于肉桂木蛾的蛀害,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现将1978年3月—1979年9月间对肉桂木蛾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肉桂木蛾Thymiatris sp.属鳞翅目、木蛾科(Xyloryctidae)。在福建省云霄、南靖、龙海、诏安、长泰、漳浦、连江、厦门等县市均有发生,寄主为肉桂及樟树。 肉桂受此虫为害率最高为96%,最低为40%,每株(株高2.5米)有虫1—6头,平均3.2头,受害最多的新旧坑道达62处(已折枝条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杂交高粱种植面积的扩大,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逐渐由桃蔓延到高粱上危害,严重时虫穗率达60—70%,单穗有虫少的数头,多的数十头甚至百余头。幼虫吐丝缀合小穗,从中为害,造成籽粒破碎或蛀成空壳,损失很大。尤其制种高粱受害更重。过去有关此虫为害的报导尚未多见,我所从1972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0.
范滋德 《昆虫学报》1976,(2):228-232
青稞穗蝇是青海省东北部严重为害青稞(即裸大麦)的一种害虫。它的幼虫为害穗部,取食幼嫩小穗或蛀食灌浆期的籽粒,造成减产。据青海省农林科学研究所1958年调查,为害率平均20—30%,严重的达60—70%。  相似文献   

11.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巩中军  李彤  武予清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13,56(11):1359-1366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 以幼虫危害小麦正在发育的籽粒, 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该害虫具有虫体小, 滞育时间长, 为害隐蔽等特点。近些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改变、 小麦品种更换、 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现了北扩东移的现象。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麦区, 发生为害具有隐蔽性、 间歇性、 局部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这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受虫源基数、 生态因子、 农业生产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且主要分布在43°N以南到27°N以北的冬小麦主产区。有关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多态性、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机理、 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天敌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未来仍需加强对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分子机制、 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和寄主植物 麦红吸浆虫 天敌三级营养关系等方面研究。本综述可为今后了解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25%吡蚜酮SC、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噻虫嗪WG、14%氯虫·高氯氟ZC、15%高氯·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40%毒死蜱EC 7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小麦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喷雾法和剥穗调查法,研究它们对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的防效,及防后对小麦吸浆虫幼虫危害损失的影响。【结果】参试药剂药后1 d对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效均高于90%,药后3~5 d防效为84.81%~93.93%,防后挽回损失76%以上;对麦蚜药后1、3、5 d防效分别高于75%、80%和85%。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15%高氯·毒死蜱EC药后3~5 d对两种害虫防效、挽回吸浆虫危害均超过90%,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25%噻虫嗪WG和40%毒死蜱EC,药后3~5 d对吸浆虫防效高于90%、对麦蚜防效分别高于86%和90%,挽回吸浆虫危害损失88%以上。【结论】供试药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效存在显著差异,15%高氯·毒死蜱EC对两种害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于2018年3月26日在云南弥渡县被发现,为明确其发生为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阻止该虫的发生和蔓延,本研究采用性诱剂进行田间调查分析了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噻虫嗪、噻虫胺、虫螨腈、苏云菌杆菌、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氯虫苯甲酰胺、噻虫·高氯氟和阿维·灭蝇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番茄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大棚番茄地发生尤其严重,为害株达100%,百叶幼虫量55.00~101.67头/百叶,周诱蛾量4.70~61.20头/板,果子的为害率达19.33%,最高达40%.田间药效的结果表明:33%阿维·灭蝇胺SC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达74.30%,其次30%虫螨腈SC、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药后3 d防效64.25%、67.98%、54.85%,药后5 d防效79.08%、79.00%、73.45%,药后7 d防效81.60%、80.45%、65.70%.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在弥渡县大棚发生为害较为严重,性诱剂对成虫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灭蝇胺可作为幼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与抗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自然感虫鉴定法,对183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低抗、感虫、高感的小麦品种,分别占参试品种的24.59%、16.94%、18.58%、14.21%、25.68%.不同抗性类型的小麦品种其穗被害率、粒被害率、估计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类型45份,中抗类型31份.这些品种既可作为麦红吸浆虫发生区控制麦红吸浆虫危害的主推品种和后备品种,也可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育种单位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小麦品种抗性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幼虫在麦穗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为科学调查提供合理的抽样依据。【方法】2015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 M*?m回归法综合分析了幼虫在抗性不同小麦品种上的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幼虫在抗、感小麦品种整穗及麦穗上、中、下部位上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但在抗虫品种上聚集强度大于感虫品种;抗、感小麦品种上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幼虫在抗性较强品种上的聚集主要由小麦穗部化学物质和形态结构等环境因素引起,感虫品种上则由环境因素和成虫的产卵习性共同作用所致。幼虫在抗、感小麦品种上的发生趋势一致,均是上部发生最重,中部次之,下部最轻。根据Iwao回归法中的分布型参数,确立了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结论】麦红吸浆虫幼虫在抗性不同小麦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品种抗麦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麦水蝇Hydrellia griseola(Fallén)是我国为害小麦的主要水蝇。原有记载,青海省无此虫分布,事实上该省海南州及民和、化隆等县均有分布。而且,在海南州近年来为害麦类较重,1980年大发生,州农科所小麦严重受害。平均被害率达95%,其千粒重减少9.87克。作者于8月10日至12日在原种试验地对供试的58个春小麦品种的受害情况逐个进行了比较观察,每个品种调查和分析了500茎,结果如下。 一、春小麦品种对麦水蝇抗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正> 皖、豫,陕等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于1986年进行防治,收效显著。作者曾三次到安徽重点地,县进行考察,发现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其他省、区有关材料加以讨论,供今后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参考。 一、关于进一步掌握发生情况的问题由于长期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对其  相似文献   

18.
<正> 苜蓿丽虎天牛Plagionotus floralis(Pallas)在塔城首次发现。在该地其幼虫主要为害苜蓿、三叶草,成虫除取食苜蓿花外,还为害油菜花等,以苜蓿受害最重。1981年调查75,000亩,严重受害的有35,000亩,被害率达47%,塔城县阿西尔公社前哨大队竟高达80%,死亡率达35%。该虫的发生为害对苜蓿的生产、草田轮作影响甚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害虫。根据国内研究报导,小麦吸浆虫在我国的分布地区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16个省、自治区。按照现有材料,南到北纬27°左右是小麦吸浆虫所处的最南地区。 一、发现经过 福建省过去没有小麦吸浆虫分布的记载。1974年4月中旬,我校植保专业教师和工农兵学员于福建沙县(北纬26°24’)调查观察稻管蓟马(禾谷蓟马)在小麦穗部的产卵习性时,发现小麦吸浆虫为害小麦。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为害蕉藕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为害蕉藕过去尚未曾有报导。今年7月底8月初我在平阳县宜山、金乡等地调查,发现早稻收割后,第二代二化螟幼虫从稻草内爬出转移到晒草场附近的蕉藕上取食为害,并能继续发育化蛹和羽化。据7月25日在金乡区调查200株蕉藕,被害率高达99%。剥查10株有二化螟幼虫338头,平均每株有虫33.8头,最多一株有史高达86头,最少也有7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