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的实施现状及问题,探索农村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方法 对河北省张家口等市开展的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进行调研,主要通过调阅文件资料、个人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结果 受聘执业医师的各项政策基本得到了落实,受聘执业医师在卫生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方对执业医师评价较高。结论 为改善项目效果,应加大项目的督导力度、为受聘执业医师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并逐步提高待遇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服务区域不相称,呼吁互联网医疗的介入并深度发展,这对于均衡资源配置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均大有裨益。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给予有力支持,进一步巩固医药卫生改革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事法律的立法理念和立法内容比较滞后,导致互联网医疗在医师执业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与其形成断裂,亟需通过立法加以弥合,为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潍坊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情况,为政府部门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潍坊市14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从整体上对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情况、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构成和专业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潍坊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实有编制数及人员素质总体偏低。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符合广东省医疗卫生现状和特点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基本框架。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备选指标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果 预调查和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96.67%、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0;正式两轮咨询一级指标权重权重比例接近,P<0.005 ;正式两轮咨询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161、0.191。结合专家对指标评价总分的排序和各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变异系数,最终筛选25个指标。结论 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5.
???????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就医服务感受度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结果 患者在门诊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诊流程、等候时间、就医环境、医德医风四个因素,非常看重医护人员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便捷流畅。病情不同患者对等候时间要求不同,对医院熟悉程度与就诊环境感受度不同。结论 在门诊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便捷流畅、规范化的服务,同时应注重患者的不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及影响。方法 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服务文化理念,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服务标准及实施方法。结果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覆盖率及合格率,增进护患感情。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能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护理安全,能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提升护理服务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接受协调性和连续性服务的提供状况,为改进患者的整合服务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根据国内外文献,以自行编制服务协调性和连续性提供的问卷为工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9.6%的患者伴有1种及以上疾病,约73.0%在乡镇卫生院有就医经历,到过2家及以上机构就医的占51.3%;在乡村两级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能够获取村医和乡镇医生推荐转诊机构的比重最大,分别为28.4%和68.7%;上级医生能够根据下级机构相关诊疗信息连续诊疗的不到43.0%,下级医生能够根据前期诊疗信息继续诊疗的比例刚超4成;“上转容易、下转难”现象同样存在。 结论 农村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特点增加了在农村纵向医疗机构就诊的几率,但该网络提供连续性和协调性服务的程度却不高,应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机构间的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8.

单病种支付作为一种合理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方式,对医疗机构的行为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支付方案多采取最高限价和定额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基层医院、民营医院执行的主动性相对较高,财务收入增高,诊疗质量也有改善。参合人员实际受益有限,遵循临床路径率不高,支付标准的设计不尽合理,大医院执行的动力不足。建议合理确定单病种支付标准,以乡镇卫生院、专科医院为实施重点,逐步推进到三级综合医院;建立质量与费用监控的指标体系、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医院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系统在不同干预措施下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患者的反馈。方法 2015年1—12月通过对门诊进行未干预、3种单独干预各1月、两种较强联合干预和全线干预后,计算自助服务系统的使用人次和使用人次占比,之后对患者进行问卷随访,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机器正常运行率和节省的时间。结果 在入口处设置醒目标识提示自助服务系统,多途径宣传一站式服务并且在自助机旁配备充足的指导人员的自助服务系统使用率相对最高。结论 自助服务系统使用率的提升不仅需要多途径、多层次,还需要门诊管理者在必要的时机进行适当的策略调整以取得有效模式来配合门诊运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病人分级护理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12月,对6家三甲医院主管临床护理的管理者进行分级护理方面的调研,对6家三甲医院的病人进行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护理等级的护理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04%的病人暂时尚无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在7 911名有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病人中,97.5%的病人希望有基本治疗服务,95.9%的病人希望有病情观察服务,95.7%的病人希望有健康教育服务,87.5%的病人希望有清洁服务,36.8%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活动服务,26.1%的病人希望有饮食指导服务,22.7%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排泄服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与文化程度有关(r=0.288,P<0.01),年龄和病人自理能力有关(r=0.266,P <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护理等级是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自理能力越差,护理等级越高,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度越高。社会与政府应当重视病人的分级护理,明确等级划分标准,规范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加强分级护理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了解京郊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分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对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与目的抽样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5个远郊区县15个乡镇的21名医务人员以及11名患者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 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缺乏、人员编制有限以及梯队不合理对卫生服务可及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结论 从满足人员基本需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制定人员编制以及合理配置人员梯队四方面改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新型、双向交互式、远程医疗随访平台,完善心脏术后临床数据的收集,并为患者提供可靠优质的随访服务。方法 运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与移动网兼容的随诊数据库及软件,以术后随访率、术后重要指标的随访质量,作为评估随访系统的标准。结果 系统正式运行1年余,共录入术后患者1392例,总随访率80.1%,其中超声心动图1065人次,心电图953人次,胸片567人次,国际标准化比值3856人次。结论 三爱医疗随访平台能有效地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将医疗服务延伸,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全面了解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App运营情况,探索进一步完善微信运营的有效措施。方法 应用文本分析法以及深度访谈法,以上海市40家三级甲等医院为调查样本,对其App应用软件的开通率、患者使用率以及功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全市40家三级甲等医院中,App软件开通率为35%;在91助手、应用宝、乐商店等下载平台上,瑞金医院下载量最高,其余下载量均较低;在功能设置情况方面,领取报告、医院导航等互动功能开设率达85%,医院介绍、科室介绍等静态信息发布功能设置率仅为15%。结论 移动App正在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供细节服务,并汲取多方资源优势,采取互助共赢的合作模式。然而仍需通过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合作的方式加大推广力度,并进一步挖掘多方资源合作潜力,进一步探索细节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对医生在为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时诊疗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广州市医疗机构按医保定额水平分为A、B两类,问卷调查A、B两类医疗机构共104名参与糖尿病足诊治的执业医师,研究不同医保定额水平下医疗机构医生行为的差异。结果 A、B两类医院医生在为糖尿病足医保患者诊疗时不容易发生诱导需求行为;A类医院仅有14.6%的医生愿意收治医保糖尿病足患者;“按平均定额付费”对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效果限制程度A类医院较强。结论 “按平均定额付费”能够有效地约束医生诱导需求行为,降低医疗费用,但对糖尿病足疾病的治疗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北京市13家二级中医医院总体运行效率及中医服务提供运行效率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并为医院决策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各项指标的基本情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运行效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3年10家医院总体全要素生产率上升,6家医院中医服务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013—2014年8家医院总体全要素生产率上升,4家医院中医服务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结论 近3年二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效率略低于总体运行效率,二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技术进步缓慢,效率降低为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乡镇卫生院各项收支及药品补偿状况,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取消药品加成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方法 收集华东三省49家乡镇卫生院财务及药品收支数据,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乡镇卫生院主要的补偿渠道依然是药品收入,乡镇卫生院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增加药品收入。在财政补助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的平稳运行有影响,可采取加强财政补助、建立综合补偿机制、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等措施保证乡镇卫生院在改革中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市13家三级中医医院总体运行效率及中医服务提供运行效率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各项指标基本情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运行效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4年,三级中医医院总体及中医服务技术均呈现进步或不变状态,各医院效率变动差异显著。结论 中医医院中医服务效率低于总体运行效率;多数医院技术提高缓慢,技术进步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有利因素;效率降低为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以北京市医院为例,了解现阶段医务人员对积极性的认知现状,探索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法并深入访谈法。结果 逾八成的医务人员对积极性至少有一定程度了解,积极性最重要体现前五项为:自觉履行救死扶伤的宗旨;良好的医疗质量;适宜的工作量使患者能得到妥善救治;快捷的服务效率;过度医疗。近八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员工积极性正在削弱,积极性削弱最重要原因前五项为:付出与所得不相称;医患关系不和谐;缺乏职业安全感;工资待遇低;工作的不到应有的认可、重视、尊重。逾九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调动员工积极性,积极性调动最重要措施前五项为: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员工意见和建议受认可、重视、尊重的程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对积极性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岗位、部门、编制、月收入等。结论 积极性认知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医务人员服务积极性认知现状调查,熟悉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从源头上为切实落实“调动积极性”提供一个参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