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水提取物(Astragalus radix extract,ARE)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引起的小鼠肥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喂养组(ND组,n=10)、高脂喂养组(HFD组,n=10)和高脂喂养+黄芪水提取物处理组(ARE组,n=10)。记录三组小鼠体重及食物摄入。在喂养16周时,对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称重,并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对小鼠肝脏进行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结果:1与ND组相比,HFD组体重及热量摄入均显著增加,表明肥胖模型建立成功;ARE处理组的体重较HFD组显著下降,但其热量摄入与HFD组相当。2与ND组相比,HFD组白色脂肪组织重量增加、脂肪细胞增大、肝细胞出现显著脂肪变性;ARE处理组上述指标较HFD组明显改善。3与ND组相比,HFD组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下降;ARE处理组与HFD组相比,瘦素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4与ND组相比,HFD组PPARγ表达显著增加,而ARE处理组较HFD组PPARγ表达下降。结论:黄芪水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PPARγ减轻高质饮食引起的肥胖。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Nrf2激动剂CDDO-I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33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6只饲喂普通饲料,另一组17只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普通饲料溶剂对照组(Control ND组)、普通饲料Nrf2激动剂组(Nrf2(+) ND组)、高脂饲料溶剂对照组(Control HFD组)和高脂饲料Nrf2激动剂组(Nrf2(+) HFD组)。分别给予Nrf2激动剂CDDO-Im和等体积溶剂灌胃干预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RT-qPCR检测肝脏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Nqo1、Ho1和Gclc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QO1、HO-1和GCL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肥胖小鼠的体重、TG和LDL-C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性增加,GCLC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肥胖小鼠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Nrf2激动剂组小鼠的体重、血清TG降低(P<0.05),肝脏脂肪变性减轻,Nqo1和Gclc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NQO1和GCLC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Nrf2激动剂CDDO-Im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可能与Nrf2激动剂CDDO-Im激活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中PPARα基因的表达,并用PPARct激动剂进行干预,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高脂模型组、③PPARα激动剂干预组,利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12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肝功能、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RT-PCR法分析PPARα基因的表达;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PPARa激动剂可降低NAFLD大鼠转氨酶、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促进NAFLD大鼠中PPARa基因的表达;肝脏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PPARα激动剂能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具有适度的胰岛素增敏作用。PPARα及其配体在NAFLD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于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高脂组(n=16)和正常饮食组(n=8),高脂组小鼠高脂饮食(60%的脂肪)12w后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n=8)、高脂饮食治疗组(n=8)。高脂饮食治疗组小鼠给予0.75mg/kg/d的奥美沙坦灌胃8w,灌胃结束后处理小鼠,留取空腹血样本检测AST和ALT。肝组织冰冻切片行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石蜡切片行HE和F4/8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脏炎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NF-α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IκB-α、p-IκBa、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奥美沙坦显著抑制了高脂诱导的NAFLD脂肪变性,并明显改善肝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奥美沙坦能显著降低肝脏组织中TNF-α和IL-6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奥美沙坦显著抑制肝脏NF-κB信号通路活化。结论奥美沙坦显著抑制NAFLD小鼠肝脏炎性病变而保护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以及降低肝脏TNF-α和IL-6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究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耐低温能力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 PPARα)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饮食(WT+ND)组与生酮饮食(WT+KD)组,室温下分别用正常或生酮饮食饲料喂养2 d后,将其置于4°C环境中12 h,检测小鼠在低温条件下核心温度、血糖、血压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α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 (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蛋白表达水平。将PPARα敲除小鼠分为正常饮食(PPARα-/-+ND)组与生酮饮食(PPARα-/-+KD)组,室温下分别用正常或生酮饮食饲料喂养2 d后,将其置于4°C环境中12 h,同样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室温下,与WT+ND组相比,WT+KD组小鼠肝脏及棕色脂肪组织中PPARα和UCP1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在低温条件下,与WT+ND相比,WT+KD组小鼠核心温度及血糖升高,平均动脉压降低;生酮饮食可上调WT+KD...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心肌细胞受损及凋亡与过氧化物增殖受体(PPAR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高脂饮食小鼠心肌组织中PPARγ2蛋白的表达。再购买质粒PCMV6-PPARγ2并进行扩增及空白载体的构建。在小鼠心肌细胞株中转染目标质粒后,加入10μmol/L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抑制剂GW9662化合物处理24 h后,通过tunnel检测和细胞流式计算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与低脂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心肌组织内PPARγ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利用XhoⅠ和SmaⅠ酶对PCMV6-PPARγ2质粒酶切,T4连接酶连接从而获取PCMV6空白质粒;转染质粒过表达PPARγ2,tunnel检测结果和流式技术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增加,而加入PPARγ抑制剂凋亡得到抑制。由此得出结论,PPARγ2的过表达及激活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脂肪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coenzyme A oxidase 1,Acox1)缺失可通过内源性配体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肥胖基因leptin突变型(ob/ob)小鼠的肥胖和脂肪肝症状,但提高了其肝癌发生率.为进一步研究PPARα信号通路在高脂日粮和leptin缺失诱导的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野生型、Acox1-/-、ob/ob和Acox1Δob/ob小鼠为模型,用正常日粮或60%高脂日粮饲喂10个月.结果显示,正常日粮或高脂日粮饲喂情况下,Acox1-/-和Acox1Δob/ob小鼠的体重、白色脂肪细胞体积、棕色脂肪组织含量及肝脏脂肪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WT和ob/ob小鼠.溴化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rd)及烯酰辅酶A水合酶(L-PBE)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cox1-/-和Acox1Δob/ob小鼠肝脏内肝细胞增殖及L-PBE活性、肝脏重量及其占体重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WT和ob/ob小鼠.正常日粮饲喂的WT、Acox1-/-、ob/ob和Acox1Δob/ob小鼠肝癌发生率分别为0%、100%、0%和4%,高脂日粮饲喂后,其肝癌发生率分别为0%、100%、2.9%和100%.Q-PCR结果显示Acox1-/-和Acox1Δob/ob小鼠肝脏内L-PBE、Cyp4a3、Akr1b10、ap2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和ob/ob小鼠.综上所述,PPARα信号通路激活可以抵抗高脂日粮和leptin缺失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但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通过Nrf2-Akr1b10信号通路促进了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评价PPARα激动剂类药物毒性时,是否比传统动物更敏感。方法8周龄PPARα转基因小鼠(Tg)和C57BL/6J小鼠(WT),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成3组,氯贝丁酯高剂量组(400 mg/kg)、氯贝丁酯低剂量组(300 mg/kg)、溶媒对照组(10%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灌胃一个月,给药结束后检测血生化指标、心肝肾脏器系数及病理改变,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 1血生化:Tg♂高、低剂量组肌酐(CRE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显著高于各对应的野生型对照组(P0.01,P0.05)。2脏器系数:Tg高、低剂量组肾脏系数与Tg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3组织病理:Tg各剂量组肝脏、肾脏病理损伤较WT各剂量组更严重。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时比常规C57BL/6J野生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i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参与肝脏β氧化的主要调控蛋白,通过诱导下游靶基因转录,从而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肝脏相关疾病的研究备受关注,肝癌(主要以肝细胞性肝癌为主)也呈年轻化趋势。PPARα的活化能够降低高脂喂养小鼠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或脂肪的生成量。此外,PPARα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进程等多种机制参与肝癌进程。现综述PPAR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细胞性肝癌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并能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哪些代谢产物参与介导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促进脂肪产热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给予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腹腔注射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316,243,分离提取小鼠脂肪组织进行RNA-Seq检测,结果显示组胺合成限速酶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在脂肪中被CL316,243强烈诱导,因此推测HDC的代谢产物组胺可能参与了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通过给予正常饮食与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静脉注射组胺,以明确组胺促进脂肪产热的生理作用和机制。结果显示,组胺可刺激正常饮食小鼠棕色脂肪和皮下白色脂肪中产热基因的表达,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 PGC-1α)和解耦联蛋白1 (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HE染色表明,组胺处理降低了脂肪细胞中脂滴的大小。此外,组胺还可以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产热,改善糖耐量和脂肪肝表型。最后,我们通过脂肪原代前体细胞实验验证了组胺促进产热是细胞的自主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组胺可能参与介导了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促进脂肪的产热。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类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其中两种重要的亚型PPARα和PPARγ在脂肪细胞分化、能量代谢和炎症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PPARα和PPARγ的配体激动剂不仅可以改善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在内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而且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血管壁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将就PPARα和PPARγ及其双激动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4周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改善作用及其与PPARα和PPARγ的调控关系。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8周高脂饮食喂养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除普通膳食对照组(Con)外,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M)、糖尿病运动组(TDM)、糖尿病运动加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组(TDP)和糖尿病运动加PPARγ抑制剂GW9662组(TDG),每组8只。TDP组和TDG组大鼠在运动前分别补充吡格列酮和GW9662,TDM、TDP和TDG组大鼠进行4周中等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第1周15 m/min,30 min;第2周15 m/min,60 min;第3周20 m/min,60 min;第4周20 m/min,90 min),每周运动6 d,每天1次。运动期间所有大鼠给予普通饲料。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36 h,大鼠麻醉、取血,然后处死大鼠、收集肝和腓肠肌。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四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和腓肠肌PPARα、PPARα上游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下游分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蛋白水平。结果: ①与Con组大鼠比较,DM大鼠FBG(>11.1 mmol/L)和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表明DM造模成功。②与DM大鼠比较,TDM大鼠血糖血脂改善的同时,肝和腓肠肌PPARα、AMPK和CPT1的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③与TDM大鼠比较,TDG大鼠肝和腓肠肌的PPARα和CPT1,以及肝AMPK的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仅腓肠肌AMPK显著降低(P<0.05));而TDP大鼠的肝和腓肠肌PPARα、AMPK和CPT1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 有氧运动对DM大鼠血糖血脂的改善作用-与运动激活肝和腓肠肌的AMPK-PPARα-CPT1通路有关。运动对DM大鼠PPARα通路的激活与PPARγ无关,但PPARγ激活可进一步增强运动对AMPK-PPARα-CPT1蛋白水平上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激动剂药物在PPARα转基因小鼠体内对肝肾功能、血脂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该模型能否能应用于药效学研究中。方法选择27只6周龄的PPARα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一个月,随机分成3组,9只/组,分别为对照组1,高剂量组(非诺贝特60 mg/kg)和低剂量组(30 mg/kg)。同时选择9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2。连续灌胃一个月,在动物给药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①给药后各组比较:与对照组1比较,非诺贝特各剂量组在PPARα转基因小鼠体内均能明显升高血脂中CHO和HDL-C(P〈0.05),明显降低TG(P〈0.05)。各组之间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②给药前后比较: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LT、AST、ALP、BUN、TG(P〈0.05);能明显升高CHO、HDL-C(P〈0.01)。而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LP(P〈0.05);能明显升高CHO、HDL-C(P〈0.05)。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比常规C57BL/6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对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致肝损伤的作用。方法以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制作大鼠肝损伤模型,以15d-PGJ2激活PPARγ。造模第14d和第28d分批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观察大鼠肝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大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肝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结果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所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TBIL、DBIL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肝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较明显,肝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结构破坏,HMGB1免疫反应性增强;PPARγ激动剂15d-PGJ2处理可明显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PPARγ激动剂15d-PGJ2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抑制HMGB1表达对异烟肼、利福平合用致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PARγ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成分19 kDa脂蛋白(M.tb-P19)诱导的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M.tb H37Rv和M.tb-P19刺激人源性巨噬细胞48 h,观察其对巨噬细胞PPARγ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激动剂、拮抗剂干预PPARγ活性,观察PPARγ被激活或抑制后对M.tb-P19诱导的ERK磷酸化、NF-κB的表达以及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的表达的影响。结果:M.tb-P19感染的人巨噬细胞中PPAR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升高,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0.05),48h达高峰。M.tb-P19感染可显著增加人巨噬细胞中磷酸化ERK、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P0.05),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可显著抑制M.tb-P19感染所致的磷酸化ERK、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增加(P0.05),而PPARγ拮抗剂预处理可进一步提高磷酸化ERK、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P0.05)。结论:PPARγ可能是通过激活ERK及NF-κB信号通路,抑制M.tb-P19所介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酒精代谢、脂代谢、抗氧化和抗炎几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欣立得组(Metadoxine Capsules,MC,200 mg/kg·d),RE剂量组80、160、400 mg/kg·d,给药30 d后建立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AST、TG、TNF-α、IL-6、IL-10浓度,肝脏MDA、SOD、GSH-Px、ADH活性,qRT-PCR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α受体(PPAR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E组小鼠血清ADH活性升高,ALT、AST和TG含量降低,醒酒时间缩短,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减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降低,保护机制研究发现RE能下调FAS和ADRP基因表达,减少肝脏脂肪合成;提高抗氧化损伤酶SOD、GSH-Px活性,下调酒精代谢中ROS合成基因CYP2E1和上调抗氧化损伤和炎症基因PPARα表达,使MDA浓度降低,减轻肝脏氧化损伤;降低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提高抗炎因子IL-10浓度。实验结果表明R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和脂肪代谢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FH/W jd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进行探讨。方法 FH/W j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饮水组和饮酒组,两组均自由饮食。16周后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BIL、TG、CHO;取肝脏,匀浆后检测TG、GSH;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蛋白表达;肝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饮水组比较,饮酒组两种性别FH/W jd大鼠血清TBIL、TG含量显著升高,饮酒组雌性大鼠血清ALT、CHO显著降低;饮酒组两种性别大鼠肝脏TG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饮酒组两种性别大鼠肝细胞凋亡率亦呈降低趋势;饮酒组肝脏PPAR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饮酒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小泡性脂肪变性为主。结论长期自主摄入酒精可以造成FH/W jd大鼠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成年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AFLD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NAFLD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分别测定两组小鼠肝功能、血脂及肝脂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及油红O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脂肪变性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脏脂代谢重要基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小鼠的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脏TG、肝脏T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E和油红O染色显示NAFLD组小鼠发生了显著的肝脏脂质沉积。此外,NAFLD组小鼠肝脏中脂肪酸转位酶(CD3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水平在两组小鼠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中CD36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PPARα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防治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运动组.后两组喂食普通饲料的同时在实验前三周给予脂肪乳剂灌胃,以诱发脂肪肝.七周有氧运动后测大鼠体重、肝湿重、测血浆TC、TG、ALT、SOD及MDA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肝细胞PPAR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TC、TG显著升高(P<0.05,P<0.01),高脂运动组均无显著性差异.高脂组TC、TG显著高于高脂运动组(P<0.01,P<0.01).2)高脂组PPARα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高脂运动组(P<0.01);高脂运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高脂组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窦界限不清,汇管区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有空泡样改变,肝脂肪变性.高脂运动组肝脏仍有脂肪积聚,但肝细胞空泡消失,呈好转趋势.4)高脂运动组MDA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运动组SOD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结论:运动可以通过上调PPARαmRNA来促进脂肪酸氧化、降低血脂,从而有效预防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明确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liver/bone/kidne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L)在高脂诱导肝内脂肪沉积的作用。方法:利用野生型(WT)和ALPL敲除小鼠(ALPL+/-),给予高脂饮食8周诱导脂肪肝模型,检测小鼠肝内脂肪沉积和血清中葡糖糖、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含量,并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脂肪酸生成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ALPL+/-组在正常饮食条件下较WT组肝内脂肪沉积无明显变化,而血清中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增加;高脂条件下,敲除ALPL小鼠肝内脂肪沉积明显增加,且伴随血清中甘油三脂含量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高脂诱导下ALPL+/-小鼠肝组织中关键脂肪酸生成基因ACC1、ACC2和 PPAR-γ,及脂肪酸生成基因LPL表达明显增加。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高脂诱导下敲除ALPL小鼠肝组织中的PPAR-γ阳性肝细胞明显增加。结论:ALPL敲除促进肝内脂肪酸生成和转运,加速高脂诱导小鼠肝内脂肪沉积,为阐明脂肪肝病变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