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多穗型、中穗型、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冠层结构具有:上三叶较宽、短,叶片较厚、挺,具有相对较小的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株型较紧凑,植株较矮(80cm左右),穗下节间和旗叶鞘较长。冠层形态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宽度、比叶重、倾斜角度及穗下节长和叶鞘长是决定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制约性状。  相似文献   

2.
培育早熟高产冬小麦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地区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和土、肥、水条件的日益改善,种植早熟、高产冬小麦品种已经成为争取全年平衡高产的重要一环。朝阳区双桥人民公社是稻麦两熟区,两万多亩稻茬麦平均亩产六百多斤,部分麦田具备了亩产八百至一千斤以上的栽培条件,对上下茬品种的早熟性和丰产性都有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冬小麦主要推广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河北保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京、冀,鲁,豫等北方小麦主产省份近年来育成的15个小麦推广品种的16种品质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可分为2大类,第1类为优质型品种,加工品质表现较好,其中豫麦34表现既优质又高产,中优9507具有突出的优良品质特性;第2类品种为高产型品种,产量高但品质性状较差,不同性状具有各自的遗传变异特点,仍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和丰富我国小麦育种材料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变异性,沉降值作为重要品质性状,遗传力较高,与大多数面粉,面团品质参数显著相关,在育种早代选择中应予重视,基于所有品种的相关分析得出产量与沉降值,粉质仪测定参数存在负相关,但以10个优质品种为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以及品质必状间的不利相关被打破,使对生产有利的性状得到了协调与结合改良。  相似文献   

4.
徐瑞洋  赵随堂 《遗传》1982,4(5):13-15
培育株型紧凑、叶片短直上冲和农艺性状 优良的高产、优质品种,是当前禾谷类作物育种 的主要趋势。1975年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大队 从晋粱5号高粱天然杂交种后代中选出了一个 叶片长度仅为普通高梁品种一半左右的短叶、 直立叶型品种— 水科001高粱。1977-1980 年我们利用这个高粱品种与普通高粱品种(品 系)进行了杂交,并结合选育工作,对这种短叶 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对选育理想 叶型材料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五个高产蚕豆品种产量因素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洪琦  郭建华 《遗传》1984,6(5):11-13
蚕豆是江苏省夏粮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 积300多万亩。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良种推 广,出现一批单产500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如 1978年启东县五七农场试验,启豆一号品种单 产达678斤;1980年沿江农科所试验,优系50 号品种单产达590斤;1982年太县农科所试 验,丰优12号品种单产达588斤、如东76- 504品种单产达532斤、南通三白品种单产达 514斤。能否以这些品种为基础,从群体中有 效地选育出更高产的新品种,需要对群体的遗 传变异作必要的分析。为此,本文采用广义遗 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遗传相关、相关 遗传进度、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各性状在育种上的相对重要性,为选择时进行 综合考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用20个国内外大粒、早实、优质银杏核用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连续4a对6个产量性状指标的变异及聚类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品种4a平均产量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50%.Q型系统聚类表明,20个品种可以分成5类,日本的“岭南”和“黄金丸”为最丰产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归属不同类别.本研究为银杏丰产品种选育奠定了生物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蔗品种主要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MI模型双标图对国家第六轮甘蔗品种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12个甘蔗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甘蔗区试中不同品种的产量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显著,品种与地点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FN30、YG16蔗茎产量和含糖量高,稳定性强,属于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甘蔗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1.在我省川水地区,土壤肥力中偏低的条件下,选用半矮秆分蘖力强的小麦品种,每亩播量35万粒,保苗25—30万,优质有机肥料5000斤、纯 N 25—30斤,P_2O_5 12—16斤,结合良好的栽培措施,就能满足千斤以上小麦对氮、磷肥料的要求。在此生产水平条件下,过多施用氮磷化肥无明显增产效果。2.每亩氮素用量20斤的处理,氮、磷比以1:1的较好;氮素用量30斤的处理,氮、磷比以1:0.5的较好。3.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在20ppm 以上时,要获得小麦高产,施用磷肥,增产效果仍很显著。4.由于土壤中全钾和速效性钾都很丰富,在千斤高产条件下,仍能满足小麦需要,不再需要施用钾素化肥。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郏拉香植棉组,1972年成立。全组26名妇女,一名老农顾问。种植棉花52.5亩。两年来,在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及“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大队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全体组员立志为革命多贡献,科学种棉夺高产。1972年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仍获得了亩产皮棉130斤的较好收成,其中7.8亩育苗移栽棉田,亩产180斤。1973年全部棉田实行育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达到325.6斤。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广泛栽培在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中,近年来,播种面积有较大发展,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35%左右,可见,春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大,如青海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亩产高达2,026.1斤,超过我国山东、河南等省小麦最高单产约1倍’。为探索不同春小麦品种类型在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给引种和育种提供依据。我们选用当前青海推广的5个不同类型品种,1980年冬在海南岛崖县,1981年春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柴达木盆  相似文献   

11.
加工番茄丰产品种模式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制酱专用型番茄品种(系)为试材,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性状、形态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针对新疆自治区的生态条件、栽培技术和品种资源现状,提出了制酱专用型番茄丰产品种的模式;并对丰产品种的生育期因子和形态性状进行了优化,以期为加工番茄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草造(FragariaananassaDuch.)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几经更替。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代表品种的表现,以明确性状演变趋势,在小麦、水稻等作物上已有报道[1,2,4],迄今尚未见到草莓品种性状演变的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性状在草莓生产上品种更替过程小的演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草莓有种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选用不同时期中产卜推广的单莓代在品种为试材(表1)。试验在国家果树种质南京革每圃进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种植15株,3行【,以小区为单应,测定以下性状:()产量及其构…  相似文献   

13.
麦秆蝇是华北春麦区的主要害虫。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受麦秆蝇为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麦秆蝇对产卵植株有严格的选择性。抗虫品种的主要生育和形态特性是成熟早,尤其是前期生长快以及叶片基部窄、叶面茸毛长而密。本项工作从1960年开始,在内蒙西部前国营中滩农场进行。在当地,土壤盐渍化和锈病的危害也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因此,选育新品种的目标除高产及抗麦秆蝇外,还要求能耐盐碱和抗锈。从当时掌握的品种材料中,选丰产、抗锈、不倒伏的为亲本的一方。以抗麦秆蝇、耐盐碱的为亲本的另一方,进行杂交选育。1967年从自育品种中,选出了“6407”和“6410”两个品种应用于生产。1974年又出圃5个新品种。根据联合田间小区试验及大田生产的比较,“6410”较当地主要农家品种“小洋白”及主要推广品种“白欧柔”产量都高。选育的新品种都能抗麦秆蝇、耐盐碱、耐锈,在当地盐碱化较重、较瘠薄的土地上,表现出丰产的性能,缺点是抗倒伏能力还不强。已从1974年开始与一些新引进的矮秆品种杂交,以期选育出更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 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 了初步成效。Bhat171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 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 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 有效,毛盛贤等[131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相似的结果。为此,本文选用黑龙江省近百年 推广具有代表性品种,运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与 产量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再根据遗传距 离的大小对诸品种进行归类,然后剖析其亲本 组合及不同来源,比较此法的优越性。兹将我 们1980年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GGE双标图分析甘蔗品种性状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杰君  鲍毅新  刘军  张旭 《生态学杂志》2012,31(5):1319-1325
算术平均法经常被用于评估甘蔗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用方差分析来估计区域试验的试验误差.然而,地点和年份的差异使品种的差异难以得到准确评估.为客观评价甘蔗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对2008-2009年我国甘蔗区域试验5个试点中的7个甘蔗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福农30号为蔗茎产量高且稳产性高的品种,粤甘18号为含糖量高且性状稳定的品种,福农28号和云蔗99 91为高蔗糖分且性状稳定的品种,粤甘16号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但稳定性一般;在各试点中,福建漳州和广东遂溪的代表性和鉴别力较强.GGE双标图分析为客观评价甘蔗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为甘蔗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GGE双标图分析甘蔗品种性状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算术平均法经常被用于评估甘蔗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用方差分析来估计区域试验的试验误差.然而,地点和年份的差异使品种的差异难以得到准确评估.为客观评价甘蔗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对2008-2009年我国甘蔗区域试验5个试点中的7个甘蔗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农30号为蔗茎产量高且稳产性高的品种,粤甘18号为含糖量高且性状稳定的品种,福农28号和云蔗99-91为高蔗糖分且性状稳定的品种,粤甘16号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但稳定性一般;在各试点中,福建漳州和广东遂溪的代表性和鉴别力较强.GGE双标图分析为客观评价甘蔗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为甘蔗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半干旱区几个春小麦品种的籽实产量、根量与根茎比的关系。表明在开花期地方品种和尚头较之现代品种有更大的根量和根茎比。产量因降水条件而不同:极端干旱的1995年,大根系品种与现代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降水分配较为均匀的1996年,无论有、无灌溉条件,具较大根系的地方品种与现代品种的产量均最低(p<0.05),而根量与品种产量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大根系品种在根系上存在着冗余,减少根系冗余可望成为半干旱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色种皮花生皮色及农艺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育成白色种皮的高产花生品种,了解白色种皮的遗传规律,用自育的白皮1号品种与在福建省生产上推广的红皮良种粤油116、汕油对和泉花10号进行杂交,杂种F1植株的种皮全为红色.F2红皮植株与白皮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分离规律,红皮F2代的F3代株系中,有4/15株系符合红:白为3:1的分离比例。由此推断白皮性状是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白皮性状与产量性状没有连锁。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顺序为: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生物产量>单株饱果数。经F3代、F4和F5代的株系鉴定,选出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重组类型;再经过产量鉴定和多点比较试验,选出了丰产性较好的二个品种参加福建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不同年代(1960s—1970s、1980s—1990s、2000s—2010s)在陕北种植的6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在陕西榆林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代品种谷子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随年代更替,谷子品种产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2000s—2010s选育的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0.46(2018)和0.66 kg·m-2(2019),较2000s前的品种显著增产,增产幅度22%~53%;株高、穗重、叶重和杆重与产量趋势类似;而千粒重和穗长表现相对稳定,随品种更替并未呈现明显变化;旗叶宽度虽然变幅不大,但随品种更替呈明显增大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穗重、杆重、叶重和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2000s—2010s谷子品种具有更大的优势。陕北谷子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通过株高和穗重的改良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未来谷子高产育种应注重株高、穗重、杆重和叶重性状改良,尤其应探索适合机械收割的最优株高。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开展了核酸降解产物“702”在农业上应用的科学实验活动。部分社队在棉花上喷施“702”,促进棉花早发增产,取得初步效果。例如虹桥公社虹二大队从1974年开始大面积使用“702”,促进了棉花高产。过去这个大队的棉花产量在公社一直处于中等水平。1974年及1975年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基础上,大面积使用“702”,棉花产量逐年提高,1974年亩产皮棉136斤,1975年达148.6斤,二年来产量跃居全公社首位。虹二大队的先进经验,在其他社队的试验田中也得到了验证。从1972年至1975年的四年中,我们与唐镇、城镇等公社的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一起反复试验,都重复了同样的效果。四年来,有实产的八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