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命科学》2009,(4):535-535
2009年6月19日,密理博公司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四楼百花厅隆重举行“表观遗传学与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前沿”的亚洲生物高峰论坛。 这场主题为“表观遗传学与干细胞研究科学前沿”的盛会,邀请了包括纽约州立大学Scott Tenenbaum教授、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中科院健康中心金颖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康九红教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教授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细胞遗传学家施立明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在他年仅55岁的生命历程中,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生前留下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认真地筛选和整理,编辑成《施立明文集》一册,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施立明先生一...  相似文献   

3.
程新民 《化石》2007,(4):9-11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生于德国柏林,1930年在对格陵兰大陆冰盖的科学考察中,为了营救战友,被严寒过早地夺去了生命,英年早逝,享年50周岁。魏格纳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科学家,在他生命的50年中,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在他去世后,带来了地球科学一场深刻的革命——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文科中学毕业后,在海德尔堡和因斯布鲁克渡过了他的大学时代。他主要学习天文学,但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同时致力于研究地质学和气象学。1905年他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从而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毕业后到林登贝格的普鲁…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8,(11):7-7
一直以来,人们对外星生命都抱有各种猜想,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立奖学金,用于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以及行星上的高等生命痕迹。奖学金以卡尔·萨刚的名字命名,他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并且是介绍宇宙知识的畅销书作家。  相似文献   

5.
已故魏曦院士是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他的研究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他有两个著名预言:“我相信,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学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微生态学与遗传学,(会)共同成为21世纪两支生命科学的劲旅,将为人类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微生态学是研究不使生命致病的正常存在的生理微生物群,即精气、元气、正气及真气,而微生物学是研究凡指的微生物,是使生命致病的微生物群,即烦气、邪气和毒气。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科有了很大发展,在国内外有很好的影响,但是,离魏老预言还相距甚远。1古文学揭示生命起源《…  相似文献   

6.
探者的回忆     
林克椿教授是一位资深的生物物理学家 ,他在研究中发现了螺旋脂质体 ,证明了螺旋是生命物质共同的稳定存在形式 ,他还应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脂多型性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林教授服从需要 ,把毕生精力奉献在生物物理学专业的组建和发展上。他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值得提倡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命物质及其化学基础”的教学,还缺乏一套适合生命科学领域通论性课程或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文对部分国内外教材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的教学内容,并就其与现有教材不同的内容调整进行了说明。新内容体系的设计是原理层级递进模式的体现,即由物理原理延伸到化学原理,依此解释生命物质性质,再描述这些性质对生命的作用及意义。同时,还就新内容体系进行了教学实践,分析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是分化的体细胞通过体外操作重编程而形成的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多能干细胞。iPS自1996年被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弥)报道以来,深刻地影响了科学界的观念和研究格局,潜藏着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回顾了Shinya Yamanaka从博士期间到发现iPS的研究经历及其背后的趣事,解析了他发现iPS的来龙去脉。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是典型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案例,它充分说明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张昊 《生物学通报》2011,46(10):60-62
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人造生命等里程碑式科学成就的取得,都与一位名叫克雷格·文特尔的科学家息息相关,他有着戏剧性的成长、学习历程.其创造性的工作生活富有争议。他通过对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促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间几度提前:他主研的首例“人造生命”的成功,给人类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伦理、安全等方面的忧虑;他是生命科学的领跑者,也将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热门人选。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5,(1):18-19
生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多样性的生物使得我们的地球绚烂多彩。生命演化至今,人们在探索地外空间,寻找与地球相同或者类似的生命形式的时候,也对地球生命自身这个小宇宙充满了好奇。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观察,研究生命的奥秘。荧光探针技术就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2006,18(4):312-312
据Science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履行了自己的诺言,2006年7月19日,两项获得美国国会通过的有关干细胞研究的方案送达他的办公桌,他签署了一项法案,但否决了另一项法案。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首次行使否决权,被否决的议案被称为H.R.810议案——《干细胞研究加强法案》,旨在扩大联邦政府经费资助的人类干细胞研究范围。他签署后成为法律的,是一项禁止以研究为目的“培育”人类胚胎的议案。  相似文献   

12.
莫诺在他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里既然十分肯定不变性是生命的最基本的属性,他怎样解释生物的进化呢?他怎样解决生命自然界中不变和变之间的矛盾呢?他提出偶然进化论来解决这个矛盾。他认为不变是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变则是可有可无的;而变的基础是偶然性,而且是单纯的偶然性。他指出,作为生命不变性的分子基础即去氧核糖核酸(DNA)虽然会异常精确地复制自己,但有时也会由于物理作用而出现分子的“噪声”即遗传分子发生某些紊乱,由此产生突变;而突变基因又会同样精确地复制自己,从而出现遗传的变异。他说:“至少某些紊乱会引起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世界》2006,(7):110-110
6月22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命世界》杂志社与北京盈信阳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5年合作意向,以《生命世界》杂志作为双方合作的平台,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推动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莫诺在其《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里,站在唯心的形而上学的立场上,对进化问题提出了若干奇谈怪论。他对生命属性和基因突变问题所提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我们已经作了一些分析批判。本文着重讨论他的进化观。 莫诺对生物进化的基本论点如下:由于生殖的不变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进化并不是  相似文献   

15.
金发的秘密     
《生命世界》2006,(4):24-24
你担心过科幻小说里那些恐怖的靠机械装置维持生命的人可能有一天会成为现实吗?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科学家克劳斯·彼得·泽纳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可能会引起轰动: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用活细胞控制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王歧山教授是湿地鸟类学家,同时也是灵长类专家,现在担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1958年,人们在黄山捉到了一只短尾猴,才知道黄山上也有这种健壮高大的猴子。在黄山南麓汤口镇寨西行政村,有一个叫浮溪的自然村,从1985年起到现在,15年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歧山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经常到这里来观察和研究黄山的短尾猴。他们就借住在这个自然村的村民家里。在浮溪周围的山上,分布着三群短尾猴,那就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其中有一群是他们着重观察研究的“研究群”。他带领几位助手在黄山研究短尾猴,一干十几年,揭开了短尾猴社会的秘密,让人们了解到过去从来不知道的许多趣事。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王教授被推选为中国兽类学会灵长类专家组组长。 本文就是通过王教授及他的助手们潜心研究,奉献给读者的有关短尾猴社会的一些珍闻趣事。  相似文献   

17.
在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里,第五章是“生命的起源”。这一章分为;生活物质的起源”和“细胞的起源”两节,主要的是介绍恩格斯的理论以及现代苏联科学家奥巴林、勒柏辛斯卡娅和波什扬的工作。大家知道,关于生命的演化,达尔文只从细胞开始,至於细胞以前生命发展的过程呢,他并没有说起。形形色色的假科学的所谓理论填充不了达尔文在他的学说里留下来的这个空白。只有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的苏联生物学家的努力之下,这个问题的研究才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古老的谜才逐渐接近于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特我合一     
你也许会说,不要辜负造物主的慷慨赐予,走近自然吧!是的,我们是该接受这样的召唤,走向绿地、草原、森林和有山有水的地方。可我要说,这远远不够。仁者乐山,是因为他要塔山修养;智者好水,是因为他要临水思考。夫自然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在这个家同里,花鸟鱼虫都该是平等的一员。与其说“走近大自然”,不如说“走进大自然”,变近距离为零距离,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2-I0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吴缅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杨小鲁教授合作,在癌症代谢机制研究中取得一项新的突破性发现。即证实p73蛋白激活了癌细胞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支持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Warren Weaver在理事会年终报告里提到: 渐渐地,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这是揭开许多生命细胞基本单元奥秘的开端……基金会正在给予资助的这些研究属于一系列新的领域(可以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目前,正采用精密的现代技术研究某些生命进程中更微妙细节。上述报告似乎是将“分子生物学”一词搬上书刊的首例,尽管对此还有争议。譬如英国晶体X光衍射学家Bill Astbury就指出,是他1950年在Harvey的演讲上才普及这个术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